《徽州社會科學》雜志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在學術界和文化界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致力于促進徽州地區(qū)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理論研究。雜志立足于徽州地區(q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涵蓋徽派文化、歷史人文、社會經濟、藝術傳承、地方文化保護與傳承等多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論文。其內容不僅展示了徽州地區(qū)的獨特風貌和特色文化,還探討了徽派建筑、徽商文化、徽州書畫、徽州戲曲等豐富的研究課題,為讀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徽州地區(qū)社會科學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的窗口。
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特約專版、紅色徽州、徽學春秋、徽州風情等,每個欄目都有其獨特的定位和學術價值。其中,“特約專版”聚焦于徽州地區(qū)的熱點問題和前沿研究,“紅色徽州”則關注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在徽州地區(qū)的傳承與發(fā)展,“徽學春秋”欄目深入探討徽州文化的淵源和演變,而“徽州風情”則生動展現了徽州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雜志注重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的辦刊理念,倡導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嚴謹的學術風格。雜志積極組織各類學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分享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的平臺,有力地推動了徽州地區(qū)社會科學研究和學術思想的發(fā)展。
1.本刊保留在不違背作者基本觀點的前提下對稿件進行刪改的權力。如不同意刪改,請在投稿時予以說明。稿件投往本刊3個月后未被采用,作者可另行處理。
2.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1.……”“(1)……”標示。盡量不使用三級或三級以上的標題。
3.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工作單位、電話、詳細地址、郵編。作者簡介格式:姓名(出生年份一),性別,籍貫,職稱(沒有寫“無”),學歷,研究方向。
4.參考文獻應引用最新且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并按GB/T 7714《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編寫,參考文獻不少于8條。
5.注釋是對文章中某一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也可以是作者對自己觀點的闡發(fā)。注釋隨頁標注,采用“①、②、③……”符號排序。
6.所投稿件需附必要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不引用參考文獻。
7.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qū)別。
8.圖表應有自明性,可用文字敘述的則不必用圖表,圖、表不要相互重復。照片應清晰、對比度適宜,顯微鏡圖應注明放大倍數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線式。圖表在文中出現處應標明“此處插入圖(表)”的方框。
9.來稿如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設立的研究基金或課題資助,務請列出基金名稱及編號。對項目論文本刊原則上優(yōu)先刊發(fā)。
10.對本書發(fā)表文章的任何轉載,收錄須經本書編委會同意;在其他刊物上發(fā)表的文章不得重復發(fā)表,由此造成的法律糾紛由作者本人負責。
地址:黃山市屯溪區(qū)濱江東路7-7號7樓712室
郵編:245000
主編:吳清健
我們不是徽州社會科學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黃山市屯溪區(qū)濱江東路7-7號7樓712室,郵編:245000。
徽州社會科學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一本教育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yōu)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fā)表周期,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fā)表。
能否發(fā)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fā)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chuàng)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guī)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fā)表,但我們會用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fā)表要求,助您提升發(fā)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黃山市屯溪區(qū)濱江東路7-7號7樓712室,郵編:24500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