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乳腺癌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1:41:00
導語:隱匿性乳腺癌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提高對隱匿性乳腺癌鉬靶X線征象的認識。方法回顧分析30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隱匿性乳腺癌的鉬靶X線表現。結果X線表現為孤立模糊小結節(jié)狀影6例,小結節(jié)狀影伴微細鈣化1例,簇狀細小鈣化14例,局灶性致密影4例,放射狀毛刺影2例,局部腺體結構扭曲3例。病理診斷浸潤性導管癌18例、導管原位癌8例,小葉原位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結論隱匿性乳腺癌的X線表現常不典型,對局灶性致密、不定性鈣化及局部腺體結構扭曲等征象的準確判讀,以及活檢病例的合理選擇是隱匿性乳腺癌早期檢出的關鍵。
【關鍵詞】隱匿性乳腺癌鉬靶X線征象
乳腺隱匿性病灶(nonpalpablebreastlesion,NPBL)是指臨床觸診陰性而鉬靶X線攝片發(fā)現異常改變的病灶。據統(tǒng)計,乳腺隱匿性病灶約占乳腺鉬靶攝片檢查的2%~4%[1],其中20%~30%為惡性[2]。隱匿性乳腺癌的X線表現常不典型,對其鉬靶X線征象的準確判讀,是隱匿性乳腺癌早期檢出的關鍵?,F收集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隱匿性乳腺癌30例,作一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隱匿性乳腺癌,均為女性,年齡31~61歲(中位年齡46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8例,導管原位癌8例、小葉原位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臨床表現為乳房脹痛15例、不規(guī)則隱痛8例、乳頭溢液2例、乳腺普查發(fā)現而無癥狀的5例,均未捫及包塊。
1.2檢查方法
使用儀器為意大利FLAT-Ⅲ高頻雙靶乳腺X線機,患者均常規(guī)攝取雙側乳腺軸位、側斜位X線片,其中加照乳腺切線位8例、行局部放大攝影(1.5X)7例。復查乳腺X線后3個月2例、6個月2例、1年1例。所有病例的X線征象均按美國放射學會BI-RADS(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的分型標準進行判讀,對部分可疑惡性病變的隨訪監(jiān)測方案:3~6個月行病變側乳腺X線攝影復查,包括軸位、側斜位,及首次X線攝影檢查用過、顯示病變最佳的成像方位,再于6個月后行雙側乳腺X線攝影檢查,并行1次或2次年度復查,在動態(tài)監(jiān)測過程中,病灶出現異常改變的即刻行活檢或組織切檢,以明確診斷。
2結果
按美國放射學會BI-RADS的分型標準,初次判讀中歸為Ⅱ級(良性病變)的1例、Ⅲ級(可能良性需短期隨訪)8例、Ⅳ級(可疑惡性病變)21例。病理診斷:浸潤性導管癌18例、導管原位癌8例,小葉原位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鉬靶X線表現:孤立模糊小結節(jié)狀影6例,X線表現為孤立小結節(jié)狀影密度稍高于或等于周圍腺體組織,密度均勻,大小約0.6㎝~1cm,邊緣模糊,不光整;小結節(jié)狀影伴微細鈣化1例,X線表現為沿小結節(jié)狀影邊緣見少許微細鈣化灶;簇狀細小鈣化14例,鈣化呈泥沙樣細顆粒型10例,蠕蟲樣1例,不規(guī)則型3例,其中鈣化灶數量<10枚2例、10~20枚5例、>20枚7例;局灶性致密影4例,X線示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形態(tài)不規(guī)則,中心密度稍高,邊緣部分清楚;放射狀毛刺影2例,X線示中心密度稍高,結節(jié)影不明顯,邊緣毛糙,毛刺長短不一;局部腺體結構扭曲3例,表現為局部腺體組織結構紊亂,呈局限性增粗、變直、變硬,正常走行方向改變,未見明顯的腫塊影。
3討論
3.1隱匿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和病因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迅速上升趨勢,在女性腫瘤中居首位,隨著乳腺普查工作的廣泛開展及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更新提高,多數臨床觸診陰性的乳腺病變(NPBL)在乳腺鉬靶X線片上可出現細微的異常改變,乳腺鉬靶攝片普查表明2%~4%的婦女存在NPBL,其中20%~30%為惡性病變,可見NPBL應引起足夠重視。隱匿性乳腺癌觸及實質性腫塊的原因[3]:(1)原發(fā)灶的生長受機體特異性生物免疫防御機制的抑制,表現為微小病灶;(2)纖維性乳腺炎造成乳腺組織增厚及病灶深在,妨礙了小原發(fā)灶的檢出;(3)癌組織彌散不形成腫塊。
3.2隱匿性乳腺癌的鉬靶X線表現
X線主要表現為孤立模糊小結節(jié)狀影、小結節(jié)狀影伴微細鈣化、簇狀細小鈣化、局灶性致密影、放射狀毛刺、局部腺體結構扭曲等。單純鈣化可以是隱匿性乳腺癌在鉬靶片上唯一的X線征象。鈣化是由于瘤灶區(qū)局部營養(yǎng)不良,導致灶內細胞溶解壞死,細胞內核酸分解出大量磷酸根,同時局部鈣離子、堿性磷酸酶增加而導致磷酸鈣的鈣鹽沉積的緣故,多數學者認為鉬靶片上每平方厘米微小鈣化數目(N/S)>5枚/cm2就可定義成簇[4],對微小鈣化判斷乳腺癌最有價值的指標為N/S>20個(總數目>30個)、鈣化點間密度不均、大小不一,鈣化形態(tài)為細沙型混合型、蠕蟲樣或粗顆粒型[5]。而放射狀毛刺,特別是小結節(jié)邊緣見不規(guī)則、星狀、細長放射狀索條影,為惡性病變的特征性改變,這與腫瘤的惡性細胞擴散和纖維組織增生有關,毛刺征對乳腺癌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對無臨床癥狀的患者,其陽性預測值為74%,而對有臨床表現者,其陽性預測值幾乎達100%[6]。
3.3乳腺隱匿性病灶活檢病例的合理選擇
在乳腺鉬靶X線檢查中發(fā)現的各種病灶中,究竟哪些病灶應進行穿刺活檢或手術切檢,是臨床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臨床診斷多采用美國放射學會乳腺鉬靶攝影診斷分類標準(BI-RADS)[7],在該標準中良性可能病變的乳腺癌風險為0.5%~2.0%,傳統(tǒng)上對于這類病變的處理是短期隨診,而非穿刺活檢,目前認為該類病變活檢的適應證:(1)不能隨診的患者;(2)準備妊娠的婦女;(3)患乳腺癌擬施行保乳術的婦女;(4)患者存在乳腺癌的危險因素;(5)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懷有恐懼心理。BI-RADS標準中可疑乳腺癌的病灶,乳腺癌風險為20%~40%,對這類臨床觸診陰性或觸診不清的病灶進行穿刺活檢收益最大,因此這類病灶是目前公認的應采取穿刺活檢的乳腺病灶。BI-RADS標準中乳腺癌可能性大的病例,乳腺癌風險為75%~90%,對這組病灶是否仍要采取經皮穿刺活檢存在爭議,不過,若能在術前進行經皮穿刺活檢,對乳腺癌可作出明確的診斷,這對乳腺癌手術方案的設計很有幫助。
由于隱匿性乳腺癌的X線表現常不典型,對局灶性致密、不定性鈣化及局部腺體結構扭曲等征象的準確判讀極其重要,在臨床實踐中,對于鉬靶攝片發(fā)現的可疑病變,而患者又不愿穿刺活檢的患者,應短期隨訪(在3~6個月內行病變側乳腺X線攝影復查),以期通過病灶的變化,盡早確立診斷。對鉬靶X線檢查有下列表現的應行活檢以明確診斷:(1)不規(guī)則密度增高影像或結構紊亂區(qū);(2)沙粒樣鈣化伴或不伴腫塊;(3)孤立的小腫塊且邊界清楚;(4)無腫塊影,有僵直的結構向某一處集中的趨勢;(5)局部腺體邊緣缺損凹陷[8]。對于高危人群,如年齡>40歲、有多年乳腺囊性增生史,特別是有小葉性新生物或有不典型增生病史,或者在絕經期前發(fā)現境界清楚的乳腺腫塊、其母親或姐妹有絕經前乳腺癌病史,應放寬活檢的標準。
【參考文獻】
1SicklesEA.Qualityassurance:howtoaudityourownmammographypractice.RadialClinNorthAm,1992,2(30):187.
2GaryJB,MajJBG,MajRH,etal.Nonpalpablebreastlesion:associationofmammographicabnormalitieswithdiagnosisafterneedle-directedbiopsy.SouthMed,1993,86(7):74.
3ScogginsCR,VitolaJV,SandlerMP,etal.Occultbreastcarcinomapresentingasanaxillarymass.AmSurg,1999,65(1):125.
4SigfussonBF,AnderssonI,AspergrenK,etal.Clusteredbreastcalcification1ActaRadiol,1983,24:273~281.
5趙亞平,周世英,劉榮波,等.乳腺X線片中成簇樣微小鈣化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20(1):7~10.
6李坤成,孫澤民,尹建國,等.乳腺影像診斷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49.
7劉峰,姜玉新.乳腺疾病的影像學引導經皮穿刺組織活檢.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6)14:474~475.
8DavidMS,RogerLL.Needlelocalizationfornonpalpablebreastlesions.AmerSurg,1994,66(3):186.
- 上一篇:肝局灶性結節(jié)樣增生研究論文
- 下一篇:青光眼的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