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分析
時間:2022-04-09 09:33:38
導語: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抗菌藥物是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在感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臨床上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情況明顯增多[2]??咕幬餅E用,不僅會造成醫(yī)療資源浪費,使臨床醫(yī)療費用增加,還會造成一些病菌的耐藥性不斷加強,導致臨床療效降低,甚至耐藥菌感染暴發(fā)等,嚴重影響生命健康及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3]。近年來,我國衛(wèi)生部門對于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2011年衛(wèi)生部《關于做好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及《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問題的通知》等促進臨床上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故在臨床上尋求有效的干預措施,將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減少,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意義進行評價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2月我院未實施藥學干預的1400張抗菌處方(定義為對照組),與2016年1~12月我院實施藥學干預后的1400張抗菌處方(定義為研究組)。研究組中758例男性,642例女性,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43.7±6.8)歲,其中517例內(nèi)科患者、408例外科患者、294例婦產(chǎn)科患者、181例其他科室患者;對照組中763例男性,637例女性,年齡18~84歲,平均年齡(44.1±6.9)歲,其中521例內(nèi)科患者、413例外科患者、289例婦產(chǎn)科患者、177例其他科室患者。入選處方患者中需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與合并神經(jīng)、認知及意識障礙;觀察分析兩組臨床基本資料顯示,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研究組實施藥學干預,對照組不實施藥學干預。藥學干預方法主要包括:①對藥學干預小組進行建立,主要是由臨床藥劑師及藥房工作人員組成,負責藥物干預,并在干預前對藥學干預小組成員進行藥學干預知識的培訓,以將其專業(yè)素質(zhì)提高;②對藥學干預管理小組進行建立,主要是由醫(yī)院領導及部門負責人等組成,對藥學干預情況進行管理、監(jiān)督;③對藥學干預制度進行建立、完善,藥學干預小組應依據(jù)醫(yī)院及各個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藥學干預制度,并嚴格要求各科室在抗菌藥物的應用中按照制度及《抗菌藥物使用原則》等進行,以對抗菌藥物用藥行為進行規(guī)范;④對臨床患者的用藥檔案進行建立,應包括全用藥過程的藥物監(jiān)測、記錄情況,及用藥治療療效、生存質(zhì)量情況的評價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用藥治療過程中的用藥問題,并實施解決措施;⑤醫(yī)院應定期組織臨床藥師進行藥理及藥物合理應用知識的培訓,可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與研討會,并進行用藥考核,以將臨床藥師對于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知識及意識等加強;⑥藥學干預小組還應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宣傳及監(jiān)督等加強,將抗菌藥物的應用要求及制度等在每個科室張貼,并定期對臨床病理及抗菌藥物用藥處方進行抽查,以對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及時的評估、了解,提出用藥改進對策。1.3觀察指標:分析兩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及其不合理應用情況;抗菌藥物應用情況主要是對藥物聯(lián)用情況、用藥治療療程及藥物費用等進行觀察了解;不合理應用情況主要是對用藥劑量、方法、檔次、療程情況等及藥物聯(lián)用、溶媒應用、用藥指征是否合理等進行觀察分析。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選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開展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資料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x±s)或者百分比(%)表示,通過t檢驗或者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比較:通過對全部處方資料觀察分析,對兩組抗菌藥物聯(lián)用情況、應用療程及藥物費用等進行觀察對比顯示,研究組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見表1:2.2兩組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通過對全部處方資料觀察分析,對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觀察分析顯示,研究組1400張?zhí)幏街?,?39張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不合理率為38.50%;對照組1400張?zhí)幏街?,?02張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不合理率為64.43%;組間對比,研究組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見表2:
3討論
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在臨床治療中可發(fā)揮抑菌及殺菌作用等,對于多種疾病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治療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目前,在臨床上的抗菌藥物種類十分繁多,常見的包括青霉素類、四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克林霉素類及頭孢菌素類等[5]。因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及其藥物種類不斷增多,造成臨床上的抗菌藥物濫用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僅將患者家庭的負擔明顯加重,還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6]。因此,在臨床上對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有效的干預顯得十分重要。藥學干預是臨床應用管理藥品以對醫(yī)療服務質(zhì)量進行持續(xù)改善的重要手段[7];本研究在抗菌藥物的應用管理中實施藥學干預對比顯示,組間抗菌藥物聯(lián)用情況、應用療程及藥物費用等情況對比,研究組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藥學干預可對臨床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進行規(guī)范;對組間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觀察對比,研究組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表明藥學干預可將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性提高;分析考慮為藥學干預中可將臨床藥師及工作人員的藥物合理應用知識及意識提高,還可及時對藥物應用問題進行發(fā)展、處理,規(guī)范工作人員的用藥行為,將用藥問題不斷減少,使用藥合理性提高[8]。同時研究中還顯示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情況主要包括用藥檔次過高、無指征用藥、應用方法不當、用藥劑量過大等;因此,在臨床上應加強對于上述問題的監(jiān)管、干預等,要求臨床藥師及醫(yī)師等積極參與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監(jiān)管,并可對醫(yī)院的處方點評制度進行完善,將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審核加強,還應定期對醫(yī)院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了解,對應用中存在及潛在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分析,制定改進對策,以促進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性不斷提高[9]。綜上所述,在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中實施藥學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將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性提高,還能使抗菌藥物應用療程及費用等減少,臨床應用價值高。
作者:陳海麗 單位:河南省開封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精品范文
10藥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