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心理護理方法
時間:2022-10-12 09:11:38
導語:計劃生育手術患者心理護理方法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資料來自于本院收治的100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收集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有患者50名;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模式,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效果。結(jié)果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較高,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在計劃生育手術中實施全程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
[關鍵詞]計劃生育手術;心理護理;抑郁;焦慮
在婦科治療中患者出于引產(chǎn)、流產(chǎn)或者是結(jié)扎等,需要進行計劃生育手術。計劃生育手術對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女性的心理健康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1]。為此,在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過程中同步開展心理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探討了計劃生育手術治療中應用心理護理的效果,結(jié)合相關臨床實踐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資料來自本院收治的100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收集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有患者50名。其中,實驗組:平均年齡(27.65±1.20)歲,平均BMI指數(shù)(24.70±0.53)kg/m2,人工流產(chǎn)術19例、結(jié)扎術20例、中期引產(chǎn)術11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7.70±1.25)歲,平均BMI指數(shù)(24.40±0.52)kg/m2,結(jié)扎術21例、人工流產(chǎn)術20例、中期引產(chǎn)術9例;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遵醫(yī)囑,做好術前、術中與術后輔助護理,實施基本健康教育,常規(guī)心理疏導等。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①術前心理干預。一般情況下,患者在計劃生育手術前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定的疑慮,這些疑慮會對患者的心緒和手術配合度產(chǎn)生不利影響。一方面患者可能會因為疑慮得不到解決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的情緒變化;另一方面,患者后續(xù)治療方面的配合度也會隨之受到影響。所以,在手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回答患者的問題,傾聽患者的心理想法,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進行術前情緒疏導,緩解其焦慮不安情緒,讓患者能夠有一個平和的心緒,積極健康、陽光的態(tài)度來面對疾病,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這樣才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②術中心理干預。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用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來對待患者,要與患者進行一定的眼神交流,通過眼神可以向患者傳遞鼓勵、支持的態(tài)度,增加患者面對疾病的勇氣,從而消除患者在手術過程的不安焦慮的情緒,使患者能夠放松情緒,更好的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③術后心理干預。在手術后,一些患者仍然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術后心理護理干預仍然是關鍵的,多同患者聊天或者鼓勵患者關注其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物,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轉(zhuǎn)移和分散,不要只是拘泥于疾病問題的思考,另外也可以向患者分享一些成功的病例資料,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以降低其術后心理壓力。1.3觀察指標。評價計劃生育手術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評分由20個細分條目組成,總分20~8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SDS評價標準同SAS。1.4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計劃生育手術在我國較為常見,是配合國家人口政策的一項重要醫(yī)療措施,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有過生育史的女性。雖然計劃生育手術在我國較為常見,但是,臨床上仍然有較多患者存在心理抵觸感或畏懼情緒,從而不利于患者的手術治療[2]。為此,在臨床上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況的針對性疏導與“減壓”,從而導致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影響到手術效果與患者滿意度[3]。
在計劃生育手術的全程護理中,引入心理護理理念不僅推動了護理服務理論的發(fā)展;也改進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模式,將心理疏導、情緒干預、壓力釋放等納入護理的組成體系中,并重點強化對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疏導、轉(zhuǎn)移。此外,心理護理還給予患者以鼓勵、微笑服務,這些都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該研究結(jié)論與學者李俊曉的實驗研究結(jié)果較為相似[4]。所以,在計劃生育手術中實施全程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曾祥芬.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患者應用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2(89):8-9.
[2]楊福玉.心理護理干預在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3):12386.
[3]石改玲.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中心理護理干預的作用分析[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16):35+38.
[4]李俊曉.對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8):251-252.
作者:王海燕 單位:安康市漢濱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 上一篇:市場營銷在公共管理的作用
- 下一篇:5G時代信貸網(wǎng)絡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