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訴訟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3 08:10:00
導語:行政公益訴訟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憲法第二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和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比嗣癜压芾韲沂聞蘸蜕鐣聞盏臋嗔ξ薪o國家機關行使,當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受到侵害時,公民的個體權益也同時受到了損害,公民應當有權依法行使訴訟請求權,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實現(xiàn)對自身權益的合法維護。行政公益訴訟可以使人民參加國家事務管理與監(jiān)督的法律權利得到實現(xiàn)。行政公益訴訟是指出于維護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公共利益受到行政主體違法的作為或不作為時,與其有法律上的利益的公民、組織提起的行政訴訟。它運用司法手段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從而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本文將從行政公益訴訟的必要性、與一般行政訴訟的區(qū)別、特點和應注意的問題幾個方面予以闡述。
一、行政公益訴訟的必要性
1、保護環(huán)境公益的需要。環(huán)境公益主要包括各種自然環(huán)境利益、人文環(huán)境利益、教育環(huán)境利益、消費環(huán)境利益等。如教育環(huán)境方面,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2001年6月6日報道的嚴正學訴椒區(qū)文化局不履行職責案。
2、保護資源公共利益的需要。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保持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各地發(fā)生了不少掠奪性開發(fā)、殺雞取卵式的開發(fā)行為,對水、土地、礦藏資源造成了極大破壞。
3、保護公共設施等公共財產(chǎn)利益的需要。有些行政首長出于追求政績的需要,不惜重金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對年久失修的橋梁、道路等不及時進行修繕維護,釀成一幕幕慘劇,造成公共設施的嚴重損壞。
4、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利益的需要。弱勢群體利益保護的程度,向來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尺度。當弱勢群體中的某些公民個人還無法憑借自身力量保護其行政權益的時候,其它公民或組織通過行政公益訴訟及時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行政公益訴訟與一般行政訴訟的區(qū)別
行政公益訴訟與一般行政訴訟適用相同的訴訟程序和訴訟原則,但也存在如下區(qū)別:
1、一般行政訴訟要求起訴人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而行政公益訴訟則不要求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不要求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
2、一般行政訴訟的結果是由當事人來承擔的,即由原被告雙方或者第三人來承擔。但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卻可能不承擔訴訟的結果。
3、一般行政訴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訴訟,而行政公益訴訟則是為了國家或者社會的公眾利益。
4、一般行政訴訟中原告可以相應處分自己的訴訟權利,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不能處分訴訟權利,在其提起訴訟后,只能退出訴訟,而不能申請撤回起訴。
5、一般行政訴訟中訴訟是行政行為已經(jīng)對原告的合法權益造成了侵害。行政公益訴訟具有明顯的預防性質,即對公益的損害不需要實際發(fā)生,公眾利益雖沒有受到現(xiàn)實侵害,但只要根據(jù)一般理性人的判斷,某行政行為在經(jīng)過一定時間或某條件成就后,就將給社會公益造成實際損害的,公民就可對該不法行為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三、行政公益訴訟的特點
行政公益訴訟以維護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利益為重要特征,表現(xiàn)在訴請行政主體查處損害公益的行為,訴請撤銷行政主體損害公益的行為,訴請行政主體履行其他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責等等,它實際是行政訴訟,更有其自身的特點:
1、訴訟對象的公益性。行政公益訴訟保護的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公益,有的行政公益訴訟也會牽涉到起訴者的私益,但行政公益訴訟以著重保護公益,凡是侵犯公益的違法行政行為均為行政公益訴訟的可訴對象。
2、起訴主體的廣泛性。行政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不局限于具體合法權利直接受到不法侵害者,其他機關、團體、個人也可以以公眾利益受到侵害為由提起訴訟,因為公權受到損害,則受到公權關懷的每一個主體均會受到不法行為的間接侵害。
3、訴訟影響的前瞻性。行政公益訴訟爭議的利益通常具有公共性和集合性,代表著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訴訟結果往往是國家、公用事業(yè)的重大行為改變,甚至是修改某項法律法規(guī)。美國發(fā)生的一起行政公益訴訟,使政府投資1億美元的水庫工程因危及特殊魚類物種保護而被迫停建。因而行政公益訴訟具有較高的訴訟價值和較強的社會前瞻性。
4、訴訟雙方力量的失衡性。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一方多是普通的社會團體、公民個人,而被告一方往往是掌握著某種特有權力的部門(如稅務機關、建設規(guī)劃機關),雙方訴訟地位的嚴重失衡,會嚴重影響訴訟的最終公正,從而也影響到行政公益訴訟的目的和任務。
四、行政公益訴訟中應注意的問題
比較研究國外有關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其主要表現(xiàn)為如下發(fā)展趨勢,一是對原告起訴資格不斷放寬,由遵循法定權利標準和“直接利害關系”原則過渡到法律上的利益原則。二是司法受案范圍的不斷拓寬。三是民眾的法治意識普遍提高。民眾法治意識的增強,帶來了全社會良好的法治氛圍,公共權力機關和社會團體也會注意到違法行為必將受到更廣泛的監(jiān)督制約而慎重行事,從而推動國家的法治進程。在行政公益訴訟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行政公益訴訟的客體應屬“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可以起訴的其他案件”。隨著控權意識和公民權利保障意識的不斷加強,所有行政主體行使職權的行為,除了法律明確規(guī)定不可訴的以外,只要侵害了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一般都可被依法起訴。行政公益訴訟將把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只要法律不明文排除,所有侵害合法權益的不法行政行為都有被司法審查的可能性。
2、被訴行政行為違法,并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危險。首先,公共利益的侵害主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行政主體,此種情況下行政主體的侵害行為一般表現(xiàn)為作為。物價局非法提高某種商品物價的行為,直接侵害主體是物價局。另一類是非行政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某企業(yè)排放超標污水,環(huán)保局置之不理,致大片農(nóng)田受損,地下水變質。公益的直接侵害主體是污染企業(yè),但該企業(yè)的侵害行為卻以環(huán)保局的非法批準行為或不履行監(jiān)督職責為前提。這里的行政主體是公益侵害行為的間接主體,其不法行為表現(xiàn)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其次,違法包括違反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指廣義的法律,包括憲法、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以及其他各類規(guī)范行為件?!俺绦虻倪`法”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程序違反了行政程序法或特定法律關于特定行政行為的程序規(guī)定。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審查是保證行政公正、公平的重要手段。再次,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只要認為公共利益受到或將要受到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的侵害即可提起訴訟,而至于公眾利益實際上是否受到侵害或有侵
害之危險,則由法院通過審理判定。
3、不以起訴人與被訴行政行為有直接利害關系為要件。公民為維護公益,可以就雖與自己權利無關但有法律上利益的事項,對行政主體的行為提起訴訟。根據(jù)“訴的利益”理論,原告起訴只能就與自己權利或法律上利益有直接關系為限。在現(xiàn)實中,僅僅依靠直接利害關系人來解決社會所面臨的利益保護是不充分的,特別是在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情況下,與行政行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往往是行政行為的受益者。某違章建筑經(jīng)主管行政機關批準后的興建,直接利害關系人系違章建筑的所有人,他是該行政行為的受益者,受益者對致使其受益的行政行為起訴的可能性不存在。而且,在某一特定問題上,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并不一定代表全社會的利益。所以,為了維護社會公益,支持無力主張權利的弱者提起訴訟,應允許與自己無直接法律利害關系的公民,可就違法行政行為提起訴訟。
參考書目:
1、王太高:《論行政公益訴訟》,載《法學研究》2002年第5期。
2、馬懷德:《公益行政訴訟——維護公共利益的司法方式》,載《方圓》2001年第11期。
3、吳英姿:《從公益訴訟看“程序造法”》,載《法治時代》理論版2002年夏季號。
4、于安:《行政訴訟的公益訴訟和客觀訴訟問題》,載《法學》2001年第5期。
5、強雨、周剛:《構建我國行政公益訴訟的理論思考》,載《人民司法》2002年第9期。
6、左衛(wèi)民、朱桐輝:《公民訴訟權:憲法與司法保障研究》,載《法學》2001年第4期。
- 上一篇:行政法學研究方法論文
- 下一篇:行政許可法實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