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7-15 03:04:44

導語: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化,高中物理教學亟待跟上社會的步伐。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高中物理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信息技術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

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將學生帶入學習內容中,讓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定理和物理規(guī)律的含義,好的課堂導入是物理課順利開展的良好開端[1]。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進行課堂導入,以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解“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講述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視頻中展現了一位年輕人同一群人一起來到比薩斜塔,接下來,這個年輕人登上塔頂,將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兩個鐵球基本是同時落地。教師可以根據視頻中的內容提出問題:“大家知道視頻中的年輕人是誰嗎?這個實驗證明了哪一個理論?”根據視頻的直觀性和問題的引導性,教師可以順勢引入新的知識———自由落體運動。教師在制作此類引導性視頻時要注重視頻的趣味性和啟發(fā)性。

二、利用互聯網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積累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2]。教師應當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增加學生的物理知識積累,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條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課程資源的主要來源是互聯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廣泛性、靈活性、實時性等特點進行課程資源開發(fā)。教師可以分類整合高中物理實驗,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成思維導圖,設置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等分支,讓學生通過學習將思維導圖填充完整。接下來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與實驗相關的各地區(qū)歷年中考真題、各地區(qū)模擬試題及聯考試題,在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知識后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實驗中的考點內容。

三、利用微視頻教學,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在高中物理中,有許多定律和規(guī)律都是在理想的實驗條件下形成的,在現實中得到相關的結論是十分困難的,如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為:“當合外力為零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繼續(xù)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則將繼續(xù)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實際生活中,在地面上滾動的足球最終會靜止,在學生的思維中,這種現象與牛頓第一定律相悖。所以物理教師可以制作一個時間不超過二十分鐘的短視頻,展現理想條件下的伽利略斜面實驗。讓小球沿著絕對光滑的斜面從靜止狀態(tài)開始下滾,小球將滾到另一個斜面,達到與原來同一高度后,小球會再次滾下,經過幾次滾動,球都會保持在原來的高度上。接下來,將斜面放平,給球一個初速度,球會沿著水平面一直滾動。教師在放映微視頻之前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以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接下來的微視頻上。在視頻放映過后,教師要比較視頻中的實驗條件及現實生活中的實驗條件,詳細講解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四、利用互聯網發(fā)散學生思維,構建學生精神世界

相對于初中物理知識對數值和具體事物的強調,高中物理知識強調的是物理量,在對人、車、重物等具體事物進行受力分析時,高中物理要將這些事物抽象成長方體,也就是“小木塊”,忽略這些事物的形狀或組成部分,要將其抽象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物理量。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階段,很難理解抽象物理量的含義,導致其在受力分析或其他物理知識的運用上出現錯誤[3]。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解釋物理量的含義。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慢動作視頻,展示學生踢球之后球的拋物線運動情況。人受地面摩擦力向前動,踢球時腳受到肌肉的牽引力往前踢,球受到腳給它的力而改變運動狀態(tài)飛出,球飛出后受到重力的作用做拋物線運動。通過視頻的直觀展示,學生在腦海中會浮現出這一畫面,培養(yǎng)了學生將具體事物抽象成物理量的能力。這樣由具體到抽象再到結論的分析方法會簡化學生的思維。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給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所以,將信息技術合理地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對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成效有積極作用。物理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拓展物理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物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少煒.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融合之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3(35):52.

[2]項浚,洪河條.新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的理論與實踐[J].信息教育化,2005(2):45-46.

[3]芮文光.網絡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2012(2):86-87.

作者:段發(fā)光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