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開展傳統文化活動

時間:2022-11-30 08:32:33

導語:幼兒園如何開展傳統文化活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如何開展傳統文化活動

幼兒活力充沛,且思維積極、思想開放,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和發(fā)展性。因此,教師在幼兒教育工作過程中要積極為幼兒探尋集趣味化、知識化、人文化和教育化于一身的教育資源,以此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而傳統文化恰好能夠滿足幼兒快樂成長的發(fā)展需求和情感體驗,因此逐漸成為幼兒啟蒙教育活動體系中最受歡迎的教育資源。

開展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更好的歷史名人故事,能夠為幼兒輸送高質量的人文營養(yǎng)和思想精華,加之歷史名人故事具有較高的趣味性、適宜性和思想性,非常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其次,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能夠為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清晰地指明發(fā)展方向,提醒教師將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作為自己的教科研任務,專心致志地探究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與幼兒教育的科學結合策略,以此優(yōu)化幼兒教學環(huán)境。最后,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可以成為教師踐行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和可行性途徑,為幼兒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為幼兒教育走向多元化、趣味化、主體化和實效化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現狀雖然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是現階段幼兒園內開展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卻難以令人滿意,其還存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過程簡單,缺乏師生互動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中,教師僅注重為幼兒提供具有一定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繪本素材、掛圖材料、趣味故事和視頻信息等,而忽視了過程指導和啟迪教育。雖然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在開端表現得形式多樣、質量較高,但過程簡單浪費了這個良好的開端。

(二)目的缺失,忽略主體需求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忽視了過程指導和啟迪教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存在目的不清晰的問題。教師沒有依據傳統文化素材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活動,從而導致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毫無目的。這種問題也說明教師課下準備工作不深入,致使教學目標不明確。

(三)效果低下,主體發(fā)展滯后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中,由于教師的粗心大意導致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徒有其表”,使得活動效果非常低下。且幼兒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整合能力等主體素養(yǎng)較差,還不能完全“勝任”獨立自主的主體認知,這就需要教師的實時幫助和精心指點,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四)范圍狹小,限于園內開展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視野較窄,不注重積極拓展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范圍,僅僅是自己設計和實施,而忽視了幼兒身邊的另一個教育主體——家長。因此,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由于缺乏家長的支持而陷入尷尬處境,難以快速推動幼兒健康成長。

開展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有效路徑

教師是幼兒快樂接受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設計者、實施者和促進者,因而教師的教學智慧與教學能力直接決定著幼兒的知識積累和主體成長的效益。

(一)豐富活動過程優(yōu)化主體感受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準備好足量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素材,并確保其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還要實時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和發(fā)展訴求。幼兒的主體狀態(tài)和心理情緒直接決定著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效果,因此,教師要豐富傳統文化啟蒙教育過程,滿足幼兒的主體訴求。例如,幼兒以直觀思維和直觀認知為主,因而教師可以為其提供視頻版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以騰訊視頻中的“德育故事”為例,騰訊視頻中的“德育故事”一共為幼兒提供了12個趣味性、直觀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較強的經典故事,而且都與傳統文化知識息息相關,因而能夠成為教師開展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寶貴資源庫。教師可以自己先觀看一遍德育視頻故事,精心選擇一些質量較好且與傳統文化關系密切的德育視頻資源,以適宜性、針對性和文化性都非常強的德育視頻資料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場賞心悅目的視覺盛宴,以良好的認知體驗和感官刺激幫助幼兒獲得高質量的主體學習效果。

(二)明確活動目的激發(fā)主觀能動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專心致志地探究幼兒在思想意識、道德覺悟、品質修養(yǎng)等方面循序漸進提升的方法。為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幼兒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過程中的認知積極性和思考主動性,引導幼兒順利地配合教師預設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盡情釋放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孝”是傳統文化體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德育板塊,也是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主體素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在角色游戲中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孝道意識、關愛意識和感恩意識,借助幼兒快樂的游戲體驗增強對“孝道”“關愛”以及“感恩”的認知和感知效果。角色游戲是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積累信息和習慣養(yǎng)成的塑造空間,也是幼兒之間交流信息、傳遞情感、心理溝通的重要平臺。因此,教師可以將角色游戲進行加工升級,為其加裝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借助幼兒的積極參加與主觀能動性提升教育效果。

(三)提高活動效果實現習慣養(yǎng)成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教師還要提升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從而對幼兒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有所裨益。所以教師要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善于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其中、表現其中和享受其中,幫助幼兒留下深刻的認知效果,借助幼兒的主體參與,有效促進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產生實效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納入區(qū)域活動,并建立一個專屬活動區(qū)域,讓幼兒在積極參與中全方位地感知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其中,教師可以投放繪本素材、展示掛圖、語音信息和視頻形式等有效載體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讓幼兒自主選擇認知素材、認知方式和認知內容,還可以自主選擇認知伙伴,為其打造一個“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自助餐”。這樣,幼兒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參與、快快樂樂地認知、高高興興地消化,非常有助于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的探究興趣。

(四)拓展活動范疇實現家園共育

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教師還要善于開發(fā)家庭生活這一教育平臺,使幼兒園與家庭都成為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基地,加速幼兒的信息積累和主體成長。為此,教師應與家長利用微信群或QQ群實時聯系,將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作為“接力棒”,與家長一起助力幼兒的素質發(fā)展和品德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將幼兒已經接觸過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整理成文字材料,或分門別類地匯總成區(qū)域小標題,如愛國類、集體教育類、社會公德類、孝道教育類、關愛教育類等等。這樣,家長可以根據教師的活動內容以及孩子的具體情況自主決定親子活動過程中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向。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語言都與教師不一樣,因而能夠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信息,非常有助于幼兒高效吸收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信息。傳統文化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能夠成為幼兒啟蒙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文化資源。因此,教師要注重科學開發(fā)傳統文化資源,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出有步驟、有目的、有實效的認知階梯,借助教師的教學智慧與教學能力,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為幼兒的知識學習、主體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從月,陶金玲.文化生態(tài)學視野下的幼兒園傳統文化課程建設[J].早期教育,1(04):-4.

[2]董亞力.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思考和探索實踐[J].山西教育(幼教),0(12):4-6.

[3]周愛萍.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的發(fā)展與反思[J].河南教育(幼教),0(01):15-1.

[4]姜麗娜.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途徑初探[J].新教育,(17):87-88.

[5]許莉莉.基于兒童本位的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再思考[J].廣西教育,8(2):7-8+11.

作者:李小娟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