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學科課堂師生關系探究
時間:2022-06-24 03:04:10
導語:思想政治學科課堂師生關系探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思想政治課具有教育合一的學科性質(zhì),要求在進行學科教學的時候充分的將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靈活的結(jié)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概念也是在這樣的背景和要求下提出來的。新一輪修訂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學科課程采取包括社會活動在內(nèi)的活動設計,即課程內(nèi)容活動化;或者說學科內(nèi)容的課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動設計的系統(tǒng)安排,即活動設計內(nèi)容化”的內(nèi)在要求。無論是活動設計內(nèi)容化還是課程內(nèi)容活動化,都要求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中,轉(zhuǎn)變以往的較多的完全的課堂講授的方式。教師從主講者向?qū)а菡咿D(zhuǎn)變,學生從聽眾向主角轉(zhuǎn)變。因此需要我們對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的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做進一步的研究,以期滿足課堂角色和課堂過程的變化的需要。
2.師生關系范式研究
據(jù)現(xiàn)有的師生關系研究結(jié)論,我們可以知曉師生關系主要分為3中范式。2.1師生間的工作關系。師生間的工作關系表現(xiàn)位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合作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建立起一種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關系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作為知識的傳輸者,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從本質(zhì)上來講,存在一種上下關系。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才能讓學生信服;學生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并滿足“上”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合作關系。但是當前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知識的發(fā)起者,課程的安排者,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在課程的安排,知識的教授上,存在教師認為可以的,學生認為不行,從而導致了師生中的工作關系不協(xié)調(diào),存在別扭。2.2師生間的人際關系。師生間的人際關系主要指師生間建立起來的親密好友的交往關系。師生作為教學活動中朝夕相處的兩塊單元,每天都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交流,師生間存在著朋友式的談心,開到等活動。同樣的在當前的管理中,雖然強調(diào)師生間的人際關系應當平等,親密,和諧。但是作為教師,無論從學業(yè)上,還是人生上都是學生長輩式的人物,在人際關系的建立中存在著學生不愿意與老師交心,教師對學生的事務或心里活動不理解。因此在師生人際關系的建立中,存在著天然的隔閡。2.3師生間的組織關系。師生間的組織關系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所履行的職責不同從而組織上和制度上決定下來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這是教師中的一部分作為班主任的存在所承擔的組織工作,其余的授課老師作為輔佐。在學生中間也有班委等學生組織。在師生的組織關系中,當前的環(huán)境下,教師作為這個組織的權威者,學生大部分處于被組織者的地位。當前的這種組織關系不具備有自我領導,自我發(fā)揮的組織。這種組織關系也就談不上完全的健康的組織關系。
3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改進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當前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不靈活的被動形態(tài)。不靈活的被動形態(tài)我們可以理解為在上述三種關系中,無論哪一種,教師都作為主動的發(fā)起者,學生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但是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學又需要我們的師生關系從以往的關系中改變過來。其核心是學生的參與感,活動性。在一種參與,活動,實踐中學習知識,養(yǎng)成性格。因此在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的要求下,從師生關系下的工作關系,人際關系,組織關系上,我們對師生關系在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教育活動的課堂中應做如下創(chuàng)新和研究。首先,把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當成一種工作,師生在此活動中就是合作完成一項工作。在工作的安排上,就不能太過于按照教師的經(jīng)驗來安排,應當活化工作安排,也就是活化我們的課程安排。好的課程課程安排是良好教學活動開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教師全面掌握教學方向,培養(yǎng)計劃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將課程的安排與學生進行有益的商討,活化我們的課程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議題設計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課程的設計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能夠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進行學習。這是我們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課程下要求和內(nèi)容。因為通過合作的關系將課程設計議題活化,不僅能夠讓師生雙方在此項工作中充分交流意見,增進工作的更好開展,也能夠讓學生通過充分的參與,對課程目標有清楚的認識,能夠更有目的學習。其次,把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當作一種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師生關系應該擺脫以往的范式?;顒有蛯W科課程,不僅是學科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是核心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此在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施需要滲透學為先導的形態(tài),而此形態(tài)的建立需要我們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群體中,與他們打成一片,在培養(yǎng)中,教師能夠以學生為朋,學生能夠以教師為友,彼此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與老師的相處過程中,在接受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心里負擔和壓力,是一種朋友式的,娓娓道來般的沁入學生的心里。最后,把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當作一種組織關系,師生關系就應當是每個人都是參與者,都是組織的創(chuàng)立者,都有責任和業(yè)務把共同的組織維護好,建設好?;顒有蛯W科成要求我們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中核心素養(yǎng)不僅包含了基本的學科知識,還包含了內(nèi)在的全方位的技能培養(yǎng),在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培養(yǎng)中,我們將學生作為師生組織關系的重要一員來看待,讓學生能夠參與組織關系的建立,就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能夠?qū)W習老師的基本技能,學會怎么與同學,與老師建立良好的組織關系,培養(yǎng)出超越學科基本知識的核心的與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同時,良好的組織關系也能夠讓學生具備主人翁意思,能夠積極,熱心的思考,行動,成為一名合格的當代學生。
4結(jié)論
本文探討了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基本要求和核心內(nèi)容跟,通過挖掘師生間的工作關系,人際關系,組織關系,探究了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學活動下的師生關系應當具備什么樣的形態(tài)和內(nèi)容,為思想政治良好的活動型學科教育活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與補充。
參考文獻
[1]韓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全,易連云.教育學概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靳玉樂.現(xiàn)代教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
[5]劉學利.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6]王芳,宋遠航.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研究述評[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35).
[7]吳瑕.活動型高中政治課堂的構(gòu)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
作者:曹雅琴 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