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綜述
時間:2022-02-23 04:23:00
導語:建國初期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建國初期,黨對如何提高執(zhí)政能力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執(zhí)政本領;重視研究黨執(zhí)政的政策、策略和方法,不斷提高執(zhí)政水平;從嚴治黨,增強黨拒腐防變的能力;加強制度建設,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培養(yǎng)和造就革命事業(yè)接班人,保證黨和國家永不變色;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形勢,不斷提升黨總攬全局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這些經驗是我們黨極其寶貴的財富。認真總結建國初期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大力加強黨的執(zhí)政理論研究,對于今天我們黨加強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歷史經驗
我們黨歷來重視總結經驗。建國初期,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著眼于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改變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方面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真總結建國初期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反思蘇聯(lián)東歐國家執(zhí)政黨喪權亡黨的慘痛教訓,對于我們大力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執(zhí)政本領
針對執(zhí)政后黨的任務的改變,從事關新政權能不能站住腳、共產黨會不會失敗的高度。反復號召全黨加強學習,迅速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和學會管理經濟建設。
首先,他十分重視對馬列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學習。早在1948年“九月會議”時就明確指出:“我黨的理論水平,必須承認還是低的,必須提高一步?!覀冊诶碚撋弦岣?,還要普及。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要當作一個政治任務來注意這個問題?!彼跒?94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起草的決議,即著名的《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一文中又指出:“我黨在不要很久的時期內,是能夠有把握地取得全國政權的。為了保證勝利,一九四九年還要進行普遍的和深入的政策教育工作。說是學會了,并不等于不要再學了,我們還要學習很多東西?!?。
其次,他著力強調學習經濟工作,認為這是全黨所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為了恢復和發(fā)展生產事業(yè),“我們的同志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習生產的技術和管理生產的方法,必須去學習同生產有密切聯(lián)系的商業(yè)工作、銀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又一次強調指出:“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么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彼麑θh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建國初期,還就干部學習問題談到了學習的目的、范圍和方法。他強調:一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黨內就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要學辯證法,講辯證法就是為了解放思想,把思想活潑起來。二是在與自然界斗爭方面,我們的第一個先生是蘇聯(lián),我們首先要學習蘇聯(lián),但美國也是我們的先生。三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機械地搬用,包括馬克思的話都不能照搬。學習要與獨創(chuàng)相結合。四是必須堅持調查研究,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實踐中學習,要當群眾的先生,就得先當群眾的學生。五是政治家必須懂些業(yè)務,不能當空頭政治家。不厭其煩地要求全黨要不斷地學習,就是要引導全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規(guī)律,提高黨執(zhí)政興國的能力。
在黨中央和的號召下,建國初期,全黨掀起了學習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熱潮,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并得到發(fā)展,各項工作順利進展,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本領不斷提高。
二、重視研究黨執(zhí)政的政策、策略和方法,不斷提高執(zhí)政水平
非常重視黨的政策、策略及方法的研究。他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彼邳h的七大作的《論聯(lián)合政府》的報告中,又向全黨宣告:“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xiàn)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要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钡拇_,一個政黨的政策與策略的制定,反映了這個黨的執(zhí)政能力與水平,反映了民心所向。
建國初期,多次要求黨的領導干部必須根據(jù)政治形勢、階級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邦I導方法很重要。要不犯錯誤,就要注重領導方法加強領導?!弊罡镜姆椒ň褪歉阏{查研究和走群眾路線,同時還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領導方法。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明確提出:“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方法是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任何工作時必須采用的方法;領導干部要善于“解剖麻雀”,從個別中發(fā)現(xiàn)一般的、普遍的東西,推廣典型經驗時要經過試驗,由點到面;抓工作時要在用主要力量抓緊中心工作的同時,還要處理好中心工作與其他一般工作的關系,學會“彈鋼琴”;要將質量和數(shù)量辯證統(tǒng)一的原理運用于領導工作,還提出了“胸中有‘數(shù)’的工作方法”;他在制定規(guī)劃和計劃時還提出了“留有余地”的思想,要求各級干部要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是把各方面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二是要量力而行,他稱這種方法為四面受敵法,也就是全方位思考問題,同時又要給自己留有余地和可供機動的力量;認為任何運動都不可能是直線式的運動,表現(xiàn)在工作上有時前進、有時后退,有時要上、有時要下,有時要快一點、有時要慢一點,按照這種運動規(guī)律安排工作就叫波浪式前進。結合革命和建設的任務所提出的這些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很重要,至今對于指導我們運用正確的領導方法、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都有積極意義。
三、從嚴治黨,增強黨拒腐防變的能力
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切實提高執(zhí)政黨的思想政治素質。革命勝利之初,清醒地認識到,在黨內,“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從黨外來看,“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針對這些新情況與新問題,他警告說:“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睘榇耍Z重心長地勉勵黨內同志: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xiàn)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切實做到“兩個務必”,這是反驕破滿、拒腐防變、增強黨性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黨員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只有轉變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才能永遠保持黨的健康肌體,鞏固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
開展整黨整風運動,堅決清除黨內的腐敗分子,純潔隊伍。建國之初,以為首的黨中央發(fā)出了利用三年時間在全黨有計劃地進行一次整風的決定。1953年1月,中共中央發(fā)出了在全黨開展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為內容的新三反運動的指示。到6月,經審查,已查出了一批陷入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的泥坑的不良分子。被這種現(xiàn)象震怒了,他極其嚴肅地向全黨指出:“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fā)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fā)現(xiàn)、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彼€在一份中央的復電中說:“我們認為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而著重打擊大貪污犯,對中小貪污犯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針,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極大危險現(xiàn)象,才能克服二中全會所已料到的這種情況,并實現(xiàn)二中全會防止腐蝕的方針?!?951年12月,中央發(fā)出了由親自起草的《關于反貪污斗爭必須大張旗鼓進行的指示》,《指示》強調:這次斗爭必須“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號召坦白和檢舉,輕者批評教育,重者撤職,懲辦,判處徒刑(勞動改造),直至槍斃一大批最嚴重的貪污犯……才能解決問題”?!叭础迸c“五反”運動的結合進行,形成了建國初期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敗斗爭。自始至終抓了斗爭的領導工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1951年10至12月,他批轉的有關“三反”的指示和報告就有40多件,到1952年2月,他批轉的文件高達85件。這次反腐敗的斗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被處決;一批犯罪的貪污犯,根據(jù)不同情況也得到不同懲辦。之所以下狠心處決像劉青山、張子善這樣的人,是因為:“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這場反腐敗斗爭,更加提高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同時,它也用行動向社會表明:“我們黨決不會做李自成!決不會放任腐敗現(xiàn)象滋長下去!決不會讓千千萬萬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改變顏色!”
四、加強制度建設,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
建國初期,黨和通過制度建設加強各方面對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密切黨群關系,注重用制度建設來解決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問題。
“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边@是跳出歷史周期律的重要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創(chuàng)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讓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也領導人民遵守和執(zhí)行法律。這是依法治國的一個根本思路。
還領導我們黨創(chuàng)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制度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制定了同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提出了“兩個萬歲”的思想。認為,“我們要千秋萬代坐北京,沒有黨外人士進入政府就不行”。所以在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中,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所占比重很大。在整風運動中,動員派幫助中共整風,給中共提意見,形成內外夾攻之勢,也是提出來的。
為了便于人民對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和克服官僚主義,倡導建立干部參加勞動制度。要求干部同工、農、兵打成一片,堅持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保障人民授予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力不被濫用,提出,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群眾監(jiān)督。他還提出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社員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技術人員、工人、干部三結合等群眾管理形式,注意發(fā)揮工、青、婦等群眾組織的監(jiān)督作用。堅信“群眾監(jiān)督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癥良藥”。
還十分重視輿論監(jiān)督。1953年1月,他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強調:“凡典型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fā)?!?958年1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強調:“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決不可擺官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痹诘念I導下和廣大人民群眾、派的監(jiān)督下,廣大干部工作謹慎,腐敗現(xiàn)象、官僚主義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即使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嚴重困難時期,在“反右”、“”嚴重失誤的情況下,中國人民仍然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動搖過對黨執(zhí)政的信念。
五、培養(yǎng)和造就革命事業(yè)接班人,保證黨和國家永不變色
建國初期,黨和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教訓,針對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圖謀,提出了要培養(yǎng)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接班人,實行老、中、青三結合的干部隊伍體制,以保證黨不變質,國不變色。
培養(yǎng)接班人問題,是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關于培養(yǎng)接班人的一系列戰(zhàn)略思想和我們黨在培養(yǎng)接班人問題上的偉大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走向勝利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高瞻遠矚,從防止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出發(fā)。向全黨提出了培養(yǎng)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接班人的任務。他認為,從根本上來說,這是關系我們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極其重大的問題,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關于培養(yǎng)接班人的戰(zhàn)略思想非常豐富,明確提出培養(yǎng)接班人的五條標準:第一條,要懂得馬克思主義,懂得多一些更好。第二條,要為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為中國人民的大多數(shù)謀利益,為世界人民的大多數(shù)謀利益。第三條,要能夠團結大多數(shù)人,包括從前反對自己反對錯了的人,不管他是哪個山頭的,不要記仇,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團結廣大群眾,團結廣大干部,團結這兩個百分之九十五。第四條,有事要同群眾商量,要充分醞釀,要聽取各種意見,反對的意見也可以讓他講出來。要講民主,不要“一言堂”,一開會就自己講幾個鐘頭,不讓人家講話。第五條,自己有了錯誤要作自我批評。強調,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接班人不是在學校里、書齋里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在階級斗爭中造就的,是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五條標準是對我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選拔和培養(yǎng)干部的經驗總結,也是結合執(zhí)政實踐和蘇共經驗教訓提出來的。既包括對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方法論和工作作風方面的要求。這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自覺地、有計劃地培養(yǎng)接班人的一種積極嘗試。
六、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形勢,不斷提高黨總攬全局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
總攬全局的能力主要是立足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把黨的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決帶全局性、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上,牢牢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動權。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作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必須善于駕馭整個國家的全局,站在全局上思考和謀劃問題,從全局的角度、戰(zhàn)略的角度有效地領導整個國家的事業(yè)。1957年提出的“統(tǒng)籌兼顧”方針,就包含了這種總攬全局的思想。
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中就提出一個基本方針:“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他進一步提出:“現(xiàn)在是我們管事了,我們的方針就是統(tǒng)籌兼顧,各得其所。”就是說:我們已成為執(zhí)政黨了,執(zhí)政黨的方針就是要對所有的人負責,這是一個戰(zhàn)略方針。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重要著作中,深刻地闡述了“統(tǒng)籌兼顧”這種執(zhí)政黨總攬全局的思想:“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fā),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币{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并且盡可能地將消極因素轉變?yōu)榉e極因素,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偉大的事業(yè)服務。的這些論述,特別是統(tǒng)籌兼顧的思想告訴我們:執(zhí)政黨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必須正視人民群眾中存在著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利益關系的實際情況,采取統(tǒng)籌兼顧的方針。黨的八大前后確定的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目標,也可以說突出地表現(xiàn)了黨總攬全局的能力。這對于我們今天正確處理改革開放過程中各方面的關系和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國情比較復雜。作為執(zhí)政黨,必須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在突發(fā)事件和各種不測事件到來時,才能做到清醒判斷、從容應對、趨利避害、為我所用。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國家面臨非常復雜的社會情況和繁重任務。在我黨執(zhí)政后的第一次中央全會即1950年6月的七屆三中全會上,集中全黨智慧,科學判斷形勢,提出了“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任務,孤立和打擊了當時的主要敵人,較好地完成了肅清“三大敵人”的殘余勢力,促使國民經濟恢復和發(fā)展的任務。
1956年是新中國進入社會大變動的歷史轉折時期,是“多事之秋”。國際上,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揭露了斯大林的一系列嚴重錯誤,引起東歐一些國家政局動蕩,陸續(xù)發(fā)生了波蘭的波茲南大罷工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國內,社會主義改造進入了高潮,由于社會大變動、經濟建設冒進等原因,發(fā)生了少數(shù)人鬧事的情況。從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的半年時間內,全國發(fā)生多起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請愿事件,農村中不少地方發(fā)生農民鬧退社、鬧缺糧的風潮。這些是新的復雜的情況,執(zhí)政剛剛七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面對老百姓向自己的罷工、罷課,許多黨員和干部感到了茫然,缺乏準備,陷于被動地位;或者用老眼光看待新問題,一概視為階級斗爭的表現(xiàn),企圖采取簡單粗暴的辦法進行壓制。
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面對復雜的局面,冷靜分析,深入研究。1957年2月,在長時間考慮和醞釀的基礎上,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發(fā)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理論,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主題的思想,對當時出現(xiàn)的一些復雜情況,有了科學的解釋和解決辦法,穩(wěn)定了局勢。這一思想對于調動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對于正確解決社會主義內部的各種矛盾,起著長期的指導作用。
正因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不斷在實踐中學習、鍛煉、提高,我們黨在執(zhí)掌新中國政權的早期階段,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了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并經過艱苦努力,初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我們黨建立和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創(chuàng)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創(chuàng)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等人民民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我們黨確立了指導文化建設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不斷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我們黨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戰(zhàn)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主權、安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切,都使黨的執(zhí)政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黨的執(zhí)政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由于歷史的局限性,這一時期黨執(zhí)政方面也有一些缺憾和失誤。例如,以不間斷的政治運動的方式反腐敗,防演變;沒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導致黨內斗爭擴大化;一些好的思路、制度由于沒有得到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沒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今天我們學習、研究和總結建國初期黨加強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歷史經驗,就是為了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探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進一步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保證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不動搖。
注釋:
①②《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7-138頁,第232頁。
③④⑤《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56頁,第688頁,第667頁。
⑥⑨⑩(11)(12)《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8頁,第1438-1439頁,第1438-1439頁,第1438-1439頁。第1438-1439頁。
⑦《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頁。
⑧《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6頁。
(13)(14)《、鄧小平、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183頁,第182頁。
(15)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頁。
(16)羅廣武《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100例》燕山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頁。
(12)(18)《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頁,第225頁。
(19)(21)(22)《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5頁,第186頁,第227-228頁。
(20)《建國以來文稿》第1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85-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