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自主探索淺議論文

時間:2022-01-08 10:07:00

導語:小學音樂教學自主探索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教學自主探索淺議論文

小學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原有的舊思路、舊觀念、舊方式的教育傳統(tǒng)模式下,有個普遍存在的怪現(xiàn)象,就是學生喜歡音樂,但是不喜歡音樂課。學生圍繞著老師的指揮棒被動學習,興趣寡然。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地體現(xiàn)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已嚴重制約著音樂教學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廣大的音樂教學工作者應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性發(fā)展;有效地體現(xiàn)教師的組織、主導,學生的主動參與、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探索課,搭建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活”起來。

一、適時“問”,引起審美趣味,激發(fā)學生探索動機

什么是音樂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是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fā)生興趣。”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教師在教唱美國歌曲《祝你生日快樂》時,作了這樣的導入嘗試:①創(chuàng)設生日情景:在一個生日蛋糕上點燃蠟燭;②教師手持賀卡,聲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樂》,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聲喚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學生情不自禁地拍手跟著老師唱起來,老師也拍著手鼓勵學生用情演唱這首歌。在學生充分體驗歌曲歡快的情緒和因為成功演唱而獲得創(chuàng)造美的喜悅時,老師向學生介紹了《祝你生日快樂》是兩位美國老師在1893年創(chuàng)作的歌曲,不少學生感受到意外和新鮮,教師抓住時機發(fā)問:“為什么一首歌曲能長上翅膀超越時空,飛過萬水千山,飛遍世界呢?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過生日時都會常常唱起它?”學生回答:“它有意義”,“它有感情”,“它好聽”……教師總結:“對,同學們說得好,一首好歌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它永遠不會老;一首好歌,不受國界的限止,可以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它!”這位教師將導入設計的非常自然,非常淺近,非常生動,非常煽情,使學生視覺、聽覺獲得美感,情感想象獲得審美喜悅,又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景中,然后適時的提問,激起探索興趣,形成探索動機,最終使學生懂得了音樂無國界的道理,并深深地留在學生的心里。

二、引導“玩”,培養(yǎng)審美趣味,提高學生探索能力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但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jié)奏明快、形象鮮明等。許多教師針對這一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如: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進行樂音化教學活動訓練;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jié)奏美、力度美……培養(yǎng)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在進行《粉刷匠》這一課的教學中深深體會到“玩”的樂趣與意義:《粉刷匠》是一首極富有兒童情緒,而且朗朗上口的兒歌。我在這一課教學中,用“開心”和“生氣”兩個形象各異的小紙偶為線索進行了對歌曲的感受、體現(xiàn)和創(chuàng)作一系列活動。特別是當進行到歌表演和創(chuàng)作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并不是使學生通過肢體做簡單的律動,這只是停留在了較為淺薄的層次,而應引導學生在這樣濃厚的表演氛圍中進行更深的探究,從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學生學會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領”后,①我扮成“開心”說:“同學們,你們都是勤勞的好學生!下面就讓我們分工合作,把房屋徹底地粉刷一遍,讓它更漂亮!好嗎?”②接著大伙開始分頭商量什么干;③這時教師引導:“誰來幫著粉刷窗戶?”……“還有地面”……一下子同學們又活躍起來!通過這一次“刷房子”的勞動體驗,學生們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并懂得了“勞動最光榮”;④最后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

三、巧用“cai”,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已逐漸普及,其教學優(yōu)勢也被人們認同。巧用“cai”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指導操作實踐,開闊學生的視野。如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營造一種學生易于接受、學生感興趣的環(huán)境氣氛。學生對旋律、樂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聲音和美而有趣的畫面對大腦的直接印象,并聯(lián)想而成的。所以,圖文聲像有機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情緒,調動他們的主觀性、主動性,同時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如過去我們對學生進行《音的高低》教學中,一般會準備許多像玻璃杯、碗碟、易拉罐、筷子、可樂瓶、裝沙子的塑料袋等這樣的物品,然后讓他們學想一想,聽一聽它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這不施是個好方法,但我這有一件更出色的物品,你一定會選擇它,它就是flash《怪味生日歌》!下面對這則“動漫”作簡易介紹:8只大小不同的熊貓,用一種極為特殊的演奏方式慶祝朋友的生日。

請用鼠標點擊右下方的“tv”圖標可以完整播放。而當鼠標經過每一只熊貓稍加停頓時可單獨播放每只熊貓發(fā)出的單音。由于作品的設計別有匠心,所以引入教學也就別有風趣。此作品可以在介紹樂器音色(樂器體積大小導致音高不同)或者樂隊人員分工合作時趣味引入。(如圖)隨著多媒體電腦的迅速普及,它在音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在電腦音樂制作中的的另一項技術——midi(musialinstrumentalinterface樂器的數字化接口,它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件、音源、電腦、midi連線、調音臺、數碼錄音機等周邊設備)也加入到為音樂教學服務的行列。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與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結合,則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并激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xiàn)欲、創(chuàng)造欲。

試想,當學生已能夠通過電腦擺弄mp3時,他們愿意坐在教室再去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單一講授嗎?電腦音樂的加入,不但能為學生欣賞、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氛圍,能使學生通過感受、想象、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而且改變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學生的素質在愉快、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得以提高,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總之,作為教師一方面在加強知識和先進技能學習的同時,更要更新觀念,正確認識音樂審美趣味的作用,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探究氛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最終目的。

參考資料:

網上資料:《音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自行探索》劉黎君

《小學低段音樂審美趣味培養(yǎng)的探索》陳安怡

《讓電腦音樂制作服務于教學》張旭

《讓音樂成為主線》《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