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2 11:33:00

導語:聲樂藝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藝術研究論文

聲樂藝術的民族化,對于聲樂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所涉及到的問題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不只是民族唱法要民族化,美聲唱法、通俗唱法也要民族化。為此,筆者發(fā)表若干淺見,以作引玉之磚。

一、聲樂藝術民族化必要性的思考

聲樂藝術民族化的必要性,在理論上早已得到確認,許多聲樂人對此也早已達到共識。其實不僅是聲樂藝術,一切文學藝術都必須面對并認真解決民族化的問題。對此,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作家早都有過許多精辟的論述:法國作家伏爾泰說:“誰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種藝術,他就可以發(fā)現(xiàn)每種藝術都具有某種標志著產(chǎn)生這種藝術的國家的特殊氣質(zhì)?!雹龠@里所說的“國家的特殊氣質(zhì)”,指的就是民族化特色。俄羅斯作家赫爾岑說得就更為明確:“詩人和藝術家在他們的真正的作品中總是充滿民族性的?!雹诓粌H本土藝術如此,外來藝術亦如此。同志曾指出:“藝術上‘全盤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還是以中國藝術為基礎。……藝術離不了人民的習慣、感情以至語言,離不了民族的歷史發(fā)展。”③同志也指出:“少數(shù)洋化的東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數(shù)是要能在中國土壤里植根成長的?!雹?/p>

的確,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的每一種藝術,都以各自獨有的民族化特色為生命和靈魂。聲樂藝術當然也毫不例外:意大利聲樂的熱情奔放、夸張外露;俄羅斯聲樂的沉實厚重、雄渾洪大;德國聲樂的含蓄嚴謹、細膩優(yōu)美;法國聲樂的浪漫秀麗、清新典雅;日本聲樂的小巧精致、多愁善感;中國聲樂的樸實自然、真摯親切……無不以獨具魅力的民族化特色獨樹一幟,各領風騷。

二、聲樂藝術民族化可行性的論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崩碚撌菍嵺`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反過來又指導新的實踐。

中國聲樂藝術民族化的可行性,是以歷史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與前提的。可以說,中國聲樂藝術的歷史,就是民族化成功的歷史。民族聲樂藝術的民族化,有廣義與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民族聲樂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帶有這三種風格的創(chuàng)作歌曲的演唱;狹義的民族聲樂指演唱民歌和民族風格特色較強的創(chuàng)作歌曲時所采用的聲樂技巧和方法,故民族聲樂也叫做“民族唱法”。

民歌是民族聲樂的基石和母體。五千多年來,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情趣盎然、風格各異、優(yōu)美動人的民歌,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聲樂唱法。其特點是簡便自然,嗓音運用質(zhì)樸,有許多唱法接近“原生態(tài)”,隨意性較強。從發(fā)聲的生理學視角考量,民歌唱法基本上運用純真聲演唱,即所謂“自然大本嗓”的唱法。聲音與語言結(jié)合緊密,具有較強的說唱性。歌聲音質(zhì)明亮,發(fā)聲部位靠前。感情表達直接、親切、自然。從共鳴腔體的視角考察,民族唱法共鳴腔調(diào)節(jié)較小,聲波在硬腭與口腔前上部振動較多,聲音也靠前,因而顯得開朗。其聲音顫音幅度也比美聲唱法小。從呼吸的視角考量,民族唱法講究“氣沉丹田”,呼吸部位較深,排氣量較小,因此歌聲靈巧、秀麗、纖細、高亢。

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始終以民歌的演唱技巧與方法為基礎,許多著名民族歌唱家,如才旦卓瑪、德德瑪、郭頌、李高柔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而民族創(chuàng)作歌曲的歌唱家,如郭蘭英、王昆、、宋祖英、閻維文、劉斌、王宏偉、呂繼宏等,也都如此。

同芭蕾舞的民族化、鋼琴藝術的民族化、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一樣,作為“洋品種”的美聲唱法,也在我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民族化之路。許多美聲歌唱家勇于實踐、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出美聲唱法的“中國學派”,例如楊洪基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王霞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殷秀梅演唱的《黨啊,親愛的媽媽》、關牧村演唱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等,都被譽為“民族美聲”的經(jīng)典。

最后要說到通俗唱法。同現(xiàn)代派戲劇、現(xiàn)代舞的民族化一樣,中國的通俗唱法也走出一條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京劇演員出身的屠洪剛演唱的通俗歌曲《霸王別姬》、花鼓戲演員出身的李谷一演唱的通俗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黃梅戲演員出身的吳瓊演唱的許多通俗歌曲,也都被譽為“民族通俗”的經(jīng)典。

由此可見,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化,勢在必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三、聲樂藝術民族化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

聲樂演唱同所有的藝術活動一樣,都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實現(xiàn)民族化,就必須以創(chuàng)造性作為藝術支撐。而“民族化”又是一個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概念,它是“指作家、藝術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本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藝作品具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

因此,聲樂藝術民族化的創(chuàng)造性,也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表現(xiàn)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沒有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聲樂演唱,首先要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是表達民族感情。情感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反應。情感體驗與傳達,是審美活動區(qū)別于科學活動與道德意識活動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民族聲樂演唱,也要表達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感,如真摯、自然、親合、中正、無私、厚道、老實、誠懇等真情。

三是創(chuàng)造藝術個性。個性是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藝術成功的支點、亮點、動情點。聲樂演唱的民族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演唱者個性化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造與形成。個性是風格的基礎,風格是個性的體現(xiàn)。例如同是民族唱法,的端莊典雅、大氣磅礴與宋祖英的清純俏麗、明朗柔美的個性迥然有別;同是美聲唱法,王霞的開闊舒展、挺拔遼闊與殷秀梅的真摯凝重、沉穩(wěn)渾厚的個性涇渭分明;同是通俗唱法,李谷一的俏美動人、親切感人與吳瓊的纖細清新、細膩委婉的個性也各有千秋??傊?,個性創(chuàng)造是聲樂藝術民族化之魂。

綜上所述,聲樂藝術的民族化,既是一個重要課題,又是一個實際問題,它理應引起廣大聲樂人的普遍關注與極大重視。而限于水平,筆者只能蜻蜓點水,管窺蠡測,不當之處,懇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注釋:

①伏爾泰.論史詩.西方文論選上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②赫爾岑.往事與沉思.赫爾岑論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

③.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人民日報.1979.9.9.

④.要做一個革命的文藝工作者.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