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關鍵分析

時間:2022-01-30 11:00:10

導語: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關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關鍵分析

摘要: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經常會遇到不良地基的問題。地基施工是水利水電基礎施工重點,為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整體質量,必須認真研究如何處理不良地基。文章就這一方面問題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不良地基;處理方法;關鍵

1不良地基對水利水電工程造成的危害

1.1抗滑性無法達標。不良地基構成結構差。在不良地基中,常常存在巖體破碎帶、軟弱土層、節(jié)理裂隙帶、卵石層、古風化殼。這些構成結構導致地基抗壓強度差,無法承載混凝土重力壩的巨大重量(混凝土重力壩的重量,往往超過1500萬噸,甚至達到2743萬噸)。地基受到混凝土重力壩巨大重量擠壓時,土體形狀會發(fā)生變形,抗滑性也不能達標,這就會降低地基抗壓穩(wěn)定安全系數,可能導致水利水電工程坍塌。1.2地基基礎沉陷量不均衡。不良地基往往結構復雜,每個部位的結構組成各不相同,甚至不同深度的結構組成也不完全一致,這就會造成不良地基不同位置的承載力不相同,有的地方承載力較強,有的地方承載力較弱。當混凝土重力壩落成后,由于地基受力不均衡,便會導致地基基礎沉陷量不均衡,最后的結果是地基塌陷、凹凸不均,水利水電工程外觀發(fā)生變形,甚至出現安全問題。1.3滲水量超出允許范圍。不良地基的另一大特點是它的滲透性過高,滲水量往往超出允許值。在江河巨大流量日夜沖刷下,砂礫石孔隙可能出現滲漏,溶洞溶槽出現滲流通道,水流還可以透過巖石節(jié)理的裂隙進行滲流,最后,會造成水利水電工程滲漏,危害水壩安全(據統(tǒng)計,全國超過4萬座水壩、水庫存在著滲水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不良地基造成的)。1.4地基存在著液化性的危險。不良地基的土砂層缺乏黏性(有些不良地基的土砂層已經喪失黏性),當地基受到較大的振動力時(如水庫地震),地基強度可能瞬間降低,最后地基被液化,出現大面積沉陷。而屹立在地基上的水利水電工程也會發(fā)生失穩(wěn)滑動,或發(fā)生重大變形破壞。

2處理不良地基問題的關鍵施工方法

2.1處理軟弱層的施工方法。軟弱層大多形成于第四紀晚期,含水量較高(往往超過40%),承載力基本值很低,壓縮系數很大。軟弱層一般由軟黏土構成,而軟黏土的強度極低(有時只有20KPa)。根據過去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實踐經驗,發(fā)現施工現場軟弱層的傾斜角度不同,可以將軟弱層劃分為高中傾角軟弱帶與緩傾角軟弱帶。2.1.1處理高中傾角軟弱帶一般先把軟弱帶挖開,然后填充混凝土,在軟弱土層中形成混凝土塞。若壩基屬于高中傾角軟弱帶,可先挖掘、清除一部分軟弱土,再向軟弱帶中填入混凝土(也可填入黏土),構成阻水隔板。若水利水電工程壩肩正位于高傾角軟弱帶上方,需設置混凝土傳力墻、混凝土傳力框架進行預應力錨固。若水利水電工程壩肩屬于破碎巖體,需先檢查破碎巖體的自身穩(wěn)定性,檢查合格后再于破碎巖體中設置混凝土防滲墻。先在地基中造孔,然后向孔內灌注混凝土,形成地下墻體,起到防滲效果。2.1.2處理緩傾角軟弱帶挖開軟弱帶后,對軟弱帶進行高壓噴射,沖走其中所有的軟黏土,然后填充混凝土砂漿。若軟弱帶的上盤巖體完整堅強,而全部開挖的工程量又太大,可在軟弱帶中開挖平硐或豎井,清除掉軟弱帶的一部分,再填充混凝土。還可以穿過軟弱帶設攔剪樁,或沿軟弱帶邊緣設置抗剪鍵。2.2處理淤泥土的施工方法。淤泥土屬于黏性土,它們在靜水或流速緩慢的流水中經過沉積、生物化學作用形成。淤泥土含水量可能超過80%,孔隙比等于或超過1.5,有機質含量高,強度低、壓縮性高、流動性強、滲透性低、靈敏度高。當淤泥土受到混凝土重力壩數千萬噸的壓力時,會發(fā)生變形、沉陷。處理淤泥土,可將淤泥土全部挖掉,換上粗糙碎石,人工形成礫層。但這種施工方法成本高,施工周期長,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另一種施工方法是強行換土:在地基底部填充大量片石,再用壓路機進行碾壓,把淤泥土擠壓出去。這種施工方法工序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便于控制質量,可以有效縮短工期,節(jié)約人力、物力、財力。2.3處理膨脹土的施工方法。膨脹土屬于高塑性黏土,礦物成分主要是蒙脫石。膨脹土具有很強親水性,吸水時體積膨脹,失水時體積收縮,性質極不穩(wěn)定,往往造成水利水電工程發(fā)生不均勻的水平或豎向脹縮變形,最后出現位移、開裂。2.3.1換土。對現場膨脹土進行勘探,計算厚度,然后開挖不良地基,把膨脹土全部挖掉、清除,再換上灰土或其他非膨脹性材料,這種施工方法工期短,可迅速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但工程量較大。2.3.2樁基。若膨脹土層厚度過大,難以進行換土,可以在膨脹土層上進行樁基施工。向膨脹土層進打入強度高,承載力強,抗彎性高的混凝土管樁,讓管樁穿過膨脹土層,深入抗壓強度更高的基巖,把混凝土重力壩的載荷穿過膨脹土層傳遞到基巖上去。這種施工方法吊裝方便、接駁迅速,施工速度高,在施工中又不會產生污泥、廢水。2.3.3改良土質。在現場提取膨脹土樣本,分析其中成分、性質,然后對癥下藥,向膨脹土層中添加水泥、石灰,使膨脹土的膨脹性下降甚至消失。還可以向膨脹土層中添加有機化學劑或無機化學劑,它們亦可以降低膨脹土的塑性指數。2.3.4隔水法。在膨脹土層底部設置隔水層,切斷膨脹土的滲水條件,也可以讓土體的含水率保持穩(wěn)定,同時降低膨脹土的膨脹潛勢。2.3.5預濕膨脹。根據膨脹土遇水體積膨脹的性質,在施工前,向膨脹土層大量注水,提高土體的含水率,直至土體體積保持穩(wěn)定,又不會破壞土體結構。以上各種施工方法,各有利弊,必須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在實施施工時,既可以采用一種施工方法,也可以綜合采用多種施工方法。2.4地基滲水量過大時施工處理方法。可直接向不良地基的縫隙、裂縫中填充混凝土,封閉縫隙、裂縫,阻止地基繼續(xù)滲水。有時,現場滲水量太大,用混凝土填充無濟于事。那么,就要在地基附近開挖排水坑,將滲水引入坑內,再把大量礫石填入排水坑,最后抽干滲水,向縫隙澆灌混凝土。若現場不良地基屬于透水層很深的沙礫石,可采用帷幕灌漿:利用高速射流沖擊土層,再將漿液灌入土層的孔隙、裂隙,形成連續(xù)、完整的阻水防滲帷幕,從而減小滲流量,降低滲透壓力。2.5處理地基液化的施工方法。用黏性高的非液化土替換可液化土層,再將地基四周用混凝土封閉。還可采用強夯、振動加密等方法,對液化地基進行加固。

3結語

不良地基是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必須面臨的一個難題。但當前處理不良地基的各種施工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只要根據不良地基現場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正確施工方法,就必定能克服不良地基問題,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基礎處理施工方法的應用探討[J].四川水泥,2018(9):232.

[2]丁國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不良地基的基礎處理方法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10):92-94

.[3]王秋穎.淺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不良地基基礎處理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3):233.

作者:柳炎杰 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