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對比

時間:2022-11-29 03:48:17

導語: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對比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對比

據(jù)調(diào)查,國內(nèi)僅見范皚皚等[1]曾基于2000—2013年SSCI對比分析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韓國,以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歷年收錄刊數(shù)的影響因子的異同,但范皚皚等[1]的研究涉及的國家或地區(qū)社會科學研究在全球范圍內(nèi)來說并不強大,不能看出我國與社會科學強國之間的差距,且文獻僅選擇了刊數(shù)和學科差異性很強的影響因子作為研究,不能全方位體現(xiàn)我國與其他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差異性,加上近年我國各方面發(fā)展迅速,近年的SSCI期刊發(fā)展狀況文獻并不能完全體現(xiàn)。鑒于此,本研究參考文獻資料[2],最終選擇G7國家和有代表性的新興國家(印度、韓國、俄羅斯)為比較對象,對比分析2007—2016年10年間我國與其他國家的SSCI進程狀況,為相關人員了解我國SSCI期刊的整體影響力提供參考,同時為后續(xù)研究提供較翔實的數(shù)據(jù)資料。

1數(shù)據(jù)獲得方法

登錄InCitesJournalCitationReports,分別在2007—2016年SSCI數(shù)據(jù)庫的ViewagroupofjournalsbyCounty/Territory中,下載列入研究的11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印度、韓國、俄羅斯和中國)歷年入選SSCI的期刊狀況,記錄各刊的影響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5年影響因子(5-YearImpactFactor)、他引影響因子(ImpactFactorwithoutJournalSelfCites)、影響因子百分位(AverageJournalImpactFactorPercentile)、標準特征因子(NormalizedEigenfactor)等,并作對比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各國2007—2016年SSCI期刊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2007—2016年各國S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各國2007—2016年影響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別為意大利(1.505)、美國(1.473)、英國(1.219)、加拿大(0.882)、德國(0.739)、中國(0.686)、法國(0.404)、日本(0.395)、韓國(0.328)、印度(0.242)、俄羅斯(0.211);5年影響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國(1.982)、英國(1.637)、意大利(1.367)、加拿大(1.143)、德國(0.830)、中國(0.723)、法國(0.511)、日本(0.441)、韓國(0.328)、印度(0.243)、俄羅斯(0.177)。相對于2007年,2016年各國SSCI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除俄羅斯外,其余10國均有所增加。需要指出的是,表1給出了各國SSCI期刊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的算術均值,但理論上來說,由于期刊影響因子(包括5年影響因子)在學科間的差異很大,使用影響因子的算術均值對比國家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并不適宜,可略作為國家內(nèi)部縱向影響力大小比較的參考。2.2各國2007—2016年SSCI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影響因子百分位是2015年版JCR新增的期刊評價指標,它將影響因子轉(zhuǎn)變?yōu)槲恢弥笜?,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學科間的差異,可以進行學科間期刊的比較[3-4],即以影響因子百分位的大小對比不同國家間處于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力的大小理論上較單純比較影響因子更有說服力。各國歷年SSCI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國10年間SSCI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百分位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國(54.664)、英國(51.975)、加拿大(33.741)、德國(31.457)、中國(31.118)、意大利(31.112)、韓國(17.693)、法國(16.551)、日本(15.703)、印度(13.359)、俄羅斯(9.381)。11國的10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呈梯隊排列,美國和英國SSCI期刊影響力相對較高,位列第一梯隊;加拿大、德國、中國、意大利位列第二梯隊;韓國、法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相對較低,位列第三梯隊。我國位于11國中的第5位,但和第4位的德國及第6位的意大利相比差異較小。相對于2007年,2016年各國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增長量由高到低分別為中國(24.448)、日本(9.845)、印度(6.355)、法國(3.867)、美國(1.530)、加拿大(1.224)、德國(0.027)、英國(-0.024)、意大利(-11.418)、韓國(-13.883)、俄羅斯(-17.252)。我國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增長量最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SSCI期刊學術影響力在逐步擴大,尤其2014年后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我國入選SSCI期刊量不多,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受個別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的影響較大。2.3各國2013—2016年SSCI期刊標準特征因子。標準特征因子也是2015年版JCR新增的期刊評價指標,它是對特征因子做的一種特殊的標準化,其均值為1,指標越高期刊影響力相對越大。標準特征因子也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學科間的差異,理論上可以進行學科間期刊的比較[5-6]。JCR僅增加了2013年以來期刊的標準特征因子,各國2013—2016年SSCI期刊標準特征因子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各國2013—2016年平均標準特征因子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國(0.42211)、英國(0.31695)、加拿大(0.18122)、德國(0.10524)、意大利(0.09299)、日本(0.08917)、法國(0.07177)、中國(0.06367)、印度(0.04702)、韓國(0.04379)、俄羅斯(0.01643),美國和英國SSCI期刊學術影響力遙遙領先,其余各國均呈梯度排列,我國位列第8位,遠高于印度、韓國和俄羅斯,但較日本和法國仍有距離。由于特征因子與影響因子的引證時間窗口、計算方法等均有所差異[7-8],故基于特征因子和影響因子的標準特征因子和影響因子百分位結(jié)果略有差異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由于我國入選SSCI的刊數(shù)較少,不同年份標準特征因子均值受個別期刊的變化影響較大,如《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5年的特征因子為0.09602,而2016年增長到了0.20641,故總體來看,我國的SSCI期刊標準特征因子呈現(xiàn)波動性增加趨勢。

3結(jié)語

綜上,2007—2016年10年間我國SSCI期刊影響力雖有所增加,但漲幅相對不高,與印度、韓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相比,沒有表現(xiàn)出優(yōu)越性,與美國和英國等期刊大國的差距仍然巨大。我國社會科學期刊的國際化進程較慢,與我國期刊大國的現(xiàn)狀并不相符,相關人員仍需不斷調(diào)整策略,尋找深層次原因,不斷促進我國社會科學期刊與國際接軌,增加我國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話語權(quán)。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未對期刊的所屬學科進一步分組,部分數(shù)據(jù)可能存在學科差異性。本研究結(jié)果有利于相關人員了解我國SSCI期刊的整體影響力情況,并為今后對比期刊發(fā)展情況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