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4 03:28:08

導語:計算機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研究

【摘要】計算機課程作為初中教育教學的一門重要科目,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新課標課堂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計算機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學生需求,計算機課堂教學亟需改革創(chuàng)新。本文通過分析傳統(tǒng)計算機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了如何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課堂;體驗式教學

實踐體驗式教學主要引導學生體驗參與到課堂中,在體驗中獲取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體驗式教學具有合作性、實踐性、反思性、主體性、情境性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的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探究相關知識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初中計算機應用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傳統(tǒng)的計算機課堂教學要求計算機教學活動圍繞考試大綱開展,力求學生能夠達到考試大綱的要求。然而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僅能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沒有考慮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方法單一且缺乏創(chuàng)新性,不能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嚴重妨礙了初中計算機教學的發(fā)展。

1.2未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雖然初中計算機教學的課程不斷根據新課標進行改革,但許多教師仍然延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占據著課堂的領導地位,學生只能根據教師制定的內容和要求進行學習,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教師在做課堂小結時,往往從教師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不能準確的發(fā)現學生疑惑的知識難點。學生也不能在這種單方面灌輸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自主積極的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會下降,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得計算機課堂教學的質量降低。

1.3教師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創(chuàng)新教學

現代化社會對學生在計算機方面要求逐年增加,教學設備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逐漸多元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拒絕或者不能熟練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那么教學成果必然遠低于同期采用先進教學設備的教學課堂。

二、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計算機課堂中的運用

2.1加強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為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避免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地位主客顛倒問題。教師應該對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確認識到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將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內容內,按照教師給出的教學計劃自主探究學習。初中計算機課堂可以在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帶入到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知識,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自我探討。學生在自我探討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遇到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及時向老師詢問。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的過程,有助于教師掌握課堂整體學習的進度,關注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幫助教師快速的及時調整課堂進度,及時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講解,進而提升計算機課堂的教學效率。另外,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需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參與學習交流活動的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學習交流和課堂互動。這樣既能使計算機教學的課堂氛圍融洽,又有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2建立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初中計算機教學模式

傳統(tǒng)計算機課堂枯燥、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教師采用書本教學的方式直接教學。學生被教師半強制的灌輸書本知識,導致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教學水平不能提高。教師應當盡可能地輔助學生開拓視野和思路,改變學生的慣性思維,改善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增添新的色彩,達到提高學生積極性的目的。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用前沿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成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偠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避免傳統(tǒng)教學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并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另外,教師應該具備時代敏感性,及時的改變教學方法,將傳統(tǒng)教學目標和新興的信息技術相結合,探索一種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如何使用計算機編寫簡易計算器的方法,給學生講解如何編寫代碼,并在實踐操作平臺上安裝適合中小學生學習和使用的簡易編譯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簡易計算器的程序編譯。學生在課程后可以根據編譯過程對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評估,讓學生初步了解程序編寫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使用微博、微信、釘釘等互動性軟件,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將程序編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和難以理解的問題錄制成微視頻、微課、ppt等資源文件,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而熟練的掌握程序編程的過程。

2.3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的實用操作訓練

初中學生學習計算機如果僅僅依靠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會導致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浮于表面。計算機課程是一種特殊的現代化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點的掌握,還要求學生有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計算機課堂設計中,要盡可能地增加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鍵盤打字、瀏覽器的使用和word文檔的使用等內容。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能夠將計算機知識理論應用于計算機實踐中,提升理論練習實際能力。信息化時代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要求教師摒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增加學生計算機操作訓練的時間。教師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計算機實踐操作中,讓學生在操作中不斷鍛煉和發(fā)展自己,最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牢記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要有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的能力,了解全體學生對理解計算機理論知識、熟練計算機應用操作的進度,把握全局,提升計算機教學課堂的質量。良好的計算機教學要求學校提供充足的教學器材和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也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機房安全問題。同時,學校要加強對機房的建設力度,及時更換不能使用的電腦,對損壞的電腦進行維修,保證學生有良好的計算機教學環(huán)境。另外,由于機房的線路問題較為復雜,學校應當保證機房線路整齊,避免學生磕碰絆倒;定期檢查維護老舊、破損的線路問題,避免機房發(fā)生安全事故;保證計算機硬件的數量和質量,確保軟件能夠正確運行。

2.4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體驗情景

課堂進行體驗式教學的必需內容是創(chuàng)設體驗情景。在實際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例如,在教學網頁制作的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的瀏覽網頁,選擇有興趣的網頁和話題。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挑選的網頁內容和話題內容進行全班討論,進一步分析這些網頁的優(yōu)缺點,思考如何制作引人注目的網頁。最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網頁,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學生進入的誤區(qū),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如何用簡單的理論知識排列組合形成不一般的精美網頁。學生在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網頁的制作,不僅化繁為簡,降低了制作網頁的難度;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的計算機知識創(chuàng)設了情景,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2.5進行合理分組教學

體驗式教學還格外注重學生的合作性,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下行為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和興趣,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保證每個組的學生能夠盡可能地快的合作學習。比如,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分在一組,這樣學習好的同學可以指導學習差的同學,幫助同學提升成績,也能夠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達到共同進步地目的;再者性格活潑的同學可以和比較內向文靜的同學一組,這樣既可以讓兩人在溝通上性格互補,又可以讓兩人在學習中動靜結合,不耽誤課程的學習。體驗式教學雖然以學生為中心,但整體課堂的方向不能偏離教師的指導,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確保學生規(guī)范地學習,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在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應當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并規(guī)定合理的完成時間以便于小組及時完成。在小組任務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展示,并通過小組之間的互評,讓學生發(fā)現其他小組的優(yōu)點,進而主動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由于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經常有學生在本該練習的時間玩游戲、聽音樂、看電影,教師要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電腦狀態(tài),必要時可以實時監(jiān)控學生電腦。一旦發(fā)現學生違規(guī)使用電腦的情況,教師應該詢問此學生具體緣由,是否理解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是否能夠熟練操作演示本節(jié)課的內容。教師根據具體的情況,及時調整課堂的進度和內容的簡易程度,盡量讓每個學生沉浸在計算機課堂學習中,不浪費一分一秒的課堂時間。

2.6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通訊方式也逐漸增多。學校和教師應當積極推廣計算機學習的相關APP和軟件,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進行計算機學習,還可以在課后加強計算機的練習頻率,提升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微信、電話、QQ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指導。同學之間也可以通過各類通訊方式進行交流分享,學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經驗不僅增加了成就感和責任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除此之外,學生在不適應教學模式時,可以在私下向老師提出建議,便于教師理解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教師在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時,可以詢問學生,以便于學生消除和老師的隔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實踐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在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主學習。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也應該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積極探索,勇敢創(chuàng)新,促進計算機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霞.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研究[J].散文百家,2020,(3):295.

[2]劉冬燕.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7,(12):封2

[3]孫德彪.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7,(21):157-158.

作者:楊文謙 單位: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