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11-01 08:33:17

導語: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會計制度設計,就是根據(jù)國家有關會計法律法規(guī),運用一定的會計理論結合企業(yè)實際,采用文字或圖表等形式,對會計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應采用的程序和方法、應滿足的要求、應達到的目的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作為會計工作的指導規(guī)范。為滿足社會的需要,很多高等院校的會計、財務管理專業(yè)都開設了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程。但是目前這門課程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該課程不夠重視,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這門課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對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并提出改進策略。

一、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特點

會計、財務管理專業(yè)課程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會計核算課,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課程;二是會計管理課,主要包括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兩門課程;三是綜合會計課,僅有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完善會計規(guī)范體系;優(yōu)化會計組織結構,規(guī)范企業(yè)會計行為;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強化企業(yè)經營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提高會計信息使用價值。會計制度設計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會計核算知識和會計管理知識能夠全面地運用,而且還要求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專業(yè)課知識進行綜合、深化和升華。

二、當前用人單位對會計、財務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的要求

在財務管理工作發(fā)展相對成熟的美國,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人員占比僅為10%,大部分財務工作者從事的都是為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管理會計等工作。我國目前的會計人才結構嚴重失衡,從事記賬、報賬等煩瑣日常性實務的會計占會計總人數(shù)比例的90%,所以當前的情況是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會計人員多了,而既能記賬、算賬和報賬,又能從會計角度參與企業(yè)管理的會計人員太少了。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會計人員不能只具備基本會計理論和業(yè)務技能,還應該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不僅要會記賬、算賬和報賬,還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企業(yè),參與經營管理,制定或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企業(yè)需要適合他們要求的會計人員,而對高校來說要考慮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會計人員的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我們需要在學生已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礎上,開設能夠明顯提高畢業(yè)生綜合能力的課程,為畢業(yè)生就業(yè)打好基礎,而會計制度設計課程就是一門這樣的課程。

三、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該課程不夠重視。會計制度設計課放在大三的第一學期,考查課,課時每周2課時,使學生主觀上感覺這門課程不重要,這也使得授課內容不能得到全面、詳細的講解,因而影響到教學效果。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他們對該課的印象不深,學得不扎實。(二)教學方法單調。目前《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還是教師按章節(jié)順序講授課本基礎知識為主。教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強調規(guī)則要求怎樣,而忽視創(chuàng)新性教學、忽視案例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忽視訓練學生職業(yè)判斷和決策控制能力的教學,很難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也不容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考核方式單一,考核內容缺乏靈活性。大多數(shù)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內容大多數(shù)為單選、多選和問答題。這種考評方式的主要特點在于:重記憶、輕理解;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早已遠遠不能夠滿足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知識,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不用動腦動手搜集資料、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的理論性很強,主要圍繞著“設計原則”“設計流程”“關鍵控制點”等內容,而面對的學生缺乏會計工作經驗,難以理解這些內容,而且這門課程有的內容在以前其他課程中講過,如果僅僅按照課本順序來講,學生會缺乏興趣,因此該課程要注重趣味性。比如,引入各種鮮活的小案例由學生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分析近年來國內外有影響的案件,提高學生對現(xiàn)實經濟生活的關注度,啟發(fā)其觀察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二)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是對實際發(fā)生情況的描述,一般涉及某個組織里一個人或者多人面臨的決策、挑戰(zhàn)、機會、問題或爭論等。案例教學法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在20世紀初首創(chuàng)的,它是一種啟發(fā)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形式,是按一定的教學目的,以案例為素材,讓學生通過案例背景資料的閱讀、理解、分析及分組討論,使其置身在其中,如臨其境地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方法和過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迫切需要案例作為支撐。在教學中應充分使用案例教學法,盡量將內容案例化,將案例理論化。一方面,搜索大量案例,既包括早期的經典案例(如巴林銀行、銀廣夏、中航油),也包括最新的重大案例(如張裕、綠大地、獐子島);另一方面,對較好的案例進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是一支粉筆、一張黑板,單一的講授式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采用案例教學,可引入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實習指導法、研究指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通過聲音、文字、圖像和演示等多種信息要素,形象生動地說明某個會計事項的操作過程及方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三)建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案例庫。會計制度設計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有大量的案例,如果沒有案例就無法實施案例教學。因此,需要建立內容豐富的會計制度設計教學案例庫。獲取案例資源可通過多種渠道:一是教師到企業(yè)專職調研,深入企業(yè)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二是建立高校之間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學案例;三是建立校企聯(lián)合,以企業(yè)的實際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平時可以通過網絡、期刊、報紙等途徑收集真實案例。在我國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2800多家,這些公司中有許多鮮活的案例,如“雙匯瘦肉精事件———采購環(huán)節(jié)的反思”“萬福生科財務造假”“博元投資成違法退市第一股”等。常用網站包括:和訊網、上海證券交易所、新浪財經、東方財富網、中國證券報、深圳證券交易所等。收集到案例后要進行加工,描述公司背景、事故或事件發(fā)生經過及后果、原因分析、經驗教訓等,并標明案例的出處,經過一定時期的積累,可形成一個資源豐富的教學案例庫。(四)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建議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讓學生不再受死記硬背的束縛,不再滿足于“背會了”某些知識,而是促使學生深入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實際問題,提高會計制度設計能力,從而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型采用案例設計題,給出企業(yè)某一方面管理的需求或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沒有唯一答案,只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個人的理解力、洞察力。平時測驗還可以采用專業(yè)小論文和專項報告的形式,來提高學生信息搜集、新設企業(yè)會計政策設計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利用網絡資源,更多關注最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更多利用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五)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輔導。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便于學生學習。在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學校的校園網絡平臺,或者會計、財務管理專業(yè)學生自己的QQ群,來進行網上教學和網上輔導、網上作業(yè)、網上測試、網上師生交流等。在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導時,教師是指導者、學習組織者,也是一名學習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學資料提供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關系,比課堂教學更加靈活,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王春福 金淑紅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滕曉梅.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yè)課程體系優(yōu)化研究[J].財會通訊,2014,(7):56-57.

[2]趙文超,成克惠.基于就業(yè)能力導向型的高職《會計制度設計》課程改革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2):164-166.

[3]侯婷婷,史淑霞.試論《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課程教學的設計與改革[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4,(4):37-39.

[4]程麗娟.會計制度設計案例庫建設[J].商業(yè)會計,2016,(1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