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職校生流失管理教學探討
時間:2022-02-22 02:44:00
導語:簡述職校生流失管理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產業(yè)結構的升級,技能型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就使得中等職業(yè)教育得以蓬勃發(fā)展。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學生流失現象成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它嚴重制約著中職學校的發(fā)展。文章分析了中職生流失的原因。并探求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生流失現象原因對策
隨著國家加大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扶持。把加快發(fā)展中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教育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突破口,中等職業(yè)教育迎來了新一輪發(fā)展的春天。2007年再擴大招生50萬人,當年招生規(guī)模達到801萬人,占整個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招生規(guī)模已經大體相當。但是中職教育本身的發(fā)展,特別是規(guī)模的迅速擴張,也提出許多新問題,面臨諸多困難和障礙。尤其是學生流失現象成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的惡疾,而高流失率則影響和制約著中職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下面就流失現象形成的原因、流失的負面影響以及應對流失問題的策略和措施等方面的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流失現象的形成
中職學校流生現象由來已久,但目前由于受高校擴招和普高升溫的影響,中職學校招生困難,招收的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中職的社會形象受損,從而使學生流失更為嚴重。據統(tǒng)計,現在很多中職學校學生流失率均在15%以上,一些農村職業(yè)學校和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的職業(yè)學校學生流失率高達30%以上。下面以九江地區(qū)的中職學校(含承擔中職教育任務的高職院校)為例。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流失比率還是較大的。尤其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但五年制高職生流失相對較少。中職生流失現象在今天看來,究其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1社會方面的原因。雖說中職生年齡尚小,與社會接觸還不算多,但社會觀念及流行的思潮卻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思想。首先。在社會上職業(yè)教育地位不高,公眾對職業(yè)教育認識不夠,甚至存在偏見。其次,職業(yè)學校學生就業(yè)不夠理想,許多人認為“只有上大學才能成才”。盡管政府加大了對職業(yè)教育的宣傳和幫扶,出臺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在這些社會偏見和陳舊觀念的影響下,中職生思想壓力大、學習勁頭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普遍存在自卑感,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從而導致學生流失。
2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進入中職學校讀書的主體是工人和農民的子女,也是弱勢群體的后代。以筆者這些年所帶的班級為例,班上大部分同學都來自家庭特別貧苦的農村或者是被初中學校淘汰下來的春季生。對于農村的貧困家庭來說,一年幾千元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是一個沉重負擔。盡管政府每年至少要拿出164億元資助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使所有來自農村的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夠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享受到每學年15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但對特別困難的學生來說仍是杯水車薪。所以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決定著一些學生的去留。而來自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的春季生都是初中成績差,表現差的“雙差生”。這些“雙差生”大多是因父母親長期在外打工或父母親離異導致無人管教。這類學生很容易染上各種不良習氣,受到學校的紀律處分,甚至被學校開除。
3學生自身的原因。從現有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看,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也比較差。再加上一方面由于基礎差,對文化課沒興趣學,對專業(yè)課又學不懂,厭學情緒嚴重,從而導致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中職生品行不良,常常違紀,給學校和其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經常受到學校教師的批評和處分,于是產生退學念頭。
4學校方面的原因。首先,中職學校由于“差生”多,學生管理的難度加大,而部分“差生”進入學校后,不但不認真讀書,反而無事生非,在學生中拉幫結派、打架斗毆、敲詐勒索,影響極壞,使其他學生無安全感,不能安心學習,這是導致學生流失的不可忽視的原因。其次,職業(yè)學校大都是從普教改制而來的,在教學模式上未能走出普教模式,存在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落后、師資力量薄弱、課程開設不合理、教材選用不恰當、專業(yè)特色不突出、學生動手機會少等諸多教學問題,學生普遍感到學不到東西,從而對學習喪失興趣,致使學生厭學情緒嚴重。這是中職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最后,由于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就業(yè)壓力增大,由于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而競爭力不強,就業(yè)形勢更加嚴峻:使得就業(yè)壓力也就成為了中職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流失現象的影響
1對流生個人而言。影響了他們的終身發(fā)展。流生離校后,除直接進入企業(yè)工作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仍在社會游蕩。學校教育無法涉及,家庭教育也很難有效。一部分流生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這無形中會給社會增加不穩(wěn)定因素。
2對學校而言。失去一個學生就失去了一份信任。學生大量流失勢必給原本不足的教育資源造成更大的浪費。由于過多流生的產生,使得許多班級學生數嚴重不足,又因專業(yè)不同等原因不能并班,使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的單位成本大量增加,學校經濟效益下降,辦學經費更趨緊張。
3對社會而言,中職生流失現象與教育的終極目標背道而馳。大量流生的產生不僅加深了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偏見,還嚴重束縛了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同時產生了眾多的新一代素質低下的國民,增加了社會的負擔。如果把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簡單地拋向社會,這將不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加大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
三、控制流失的對策
1加強學校管理。嚴格的管理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不少中職生在初中時就已經養(yǎng)成了曠課逃學、吸煙、賭博、打架等不良習慣,因此矯正學生不良行為,嚴格學生管理是減少學生流失的重要手段。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校紀校規(guī)來約束學生的行為,教育、引導、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良好習慣,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法律觀念,培養(yǎng)遵紀守法意識。對于學生中出現的違紀事件要及時查處,對嚴重違紀影響極壞的學生不能姑息遷就,應堅決開除,要知道留住一個差生可能流失一大批好生。同時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和課任老師的協(xié)同作用,這樣才能構建立體平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2愛心感化學生。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由于成績差或品行不佳受到別人的歧視,普遍存在自卑感,他們自控能力差又經常違紀。面對這一特殊群體,職教工作者不能一味的埋怨學生素質差、難教,要真正用愛心去關懷他們,幫助他們拭去心靈的自卑,找回自信的感覺。堅定學習的信心,做好學生的轉化工作。例如為了能更好地留住學生,筆者原來所在的學校就制定了節(jié)假日班主任定期家訪的計劃。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其家人能夠很好的溝通,也可以讓學生從心理上真正感受到老師和學校的關心。同時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給招生帶來了便利。這項措施在筆者原來所在的學校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了生源,又拓展了新的。
- 上一篇:縣委書記年終總結表彰會講演
- 下一篇:街道黨工委廉潔自律匯報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