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對幼兒教育的思考
時間:2022-12-16 03:29:01
導語:當前對幼兒教育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幼兒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變教育觀念,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父母有責任讓幼兒了解和學習智育之外的更多東西,使其全面、均衡地發(fā)展。同時對孩子要適度關心但不溺愛,培養(yǎng)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要想方設法增強幼兒的責任感,責任感既包括對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擔責任,還包括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感,只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家長還要注意增強幼兒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小就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并讓他們適當經受一些磨煉,以適應競爭ti趨激烈的現代社會。2.營造和諧氛圍,統(tǒng)一教養(yǎng)觀念幼兒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懷,感受到的是溫暖和體諒,如此幼兒也會學著關心、體諒、尊敬和感激別人,而不是自私、刁蠻、不懂感恩。在教養(yǎng)觀念上,要保持父輩和祖輩之間在教養(yǎng)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兒不會因長輩之間觀點的不一致而出現混亂和無所適從。3.強化良好行為當人們受到外在的表揚或獎勵后,會逐漸產生一種相應的內在自我獎勵傾向,表現為內在的自我滿足。如果能從外在強化過渡到內在強化,良好行為就會得到更有效的鞏固。
二、情境教育法
就是利用環(huán)境、氣氛或設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質等因素,對幼兒進行教育。要從提高教育素質、美化校容、整頓園風班風人手,幼兒在其中能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感受和體驗是幼兒獲得內化的行為品質的有效途徑,幼兒只有通過各種活動以及與同伴的相互作用才能獲得真實的感受和體驗。一日生活為幼兒提供了很多社會性發(fā)展契機,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活動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時把他扶起來;小朋友生病了,給他端來一杯熱水,并問候;哪位小朋友過生曰,大家都為他祝賀并送上自制的生日禮物……孩子在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習慣就逐漸內化形成。家長在家庭生活當中,也應該時刻重視此類訓練。長期的教育熏陶,可以幫助幼兒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學會感恩,豐富幼兒的精神生活。
三、獎勵法
對幼兒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給予肯定的評價。獎勵是一種鼓勵的方法。它能使幼兒肯定自己正當的、優(yōu)良的思想行為,并引發(fā)他們鞏固發(fā)展這些優(yōu)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獎勵的方式一般有贊許、表揚、獎賞三種。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發(fā)現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可用口頭表示贊成,也可用目光、點頭、微笑、手勢來表示肯定。組織幼兒開展爭當好娃娃、爭戴小紅花活動,每學期可以對表現突出的幼兒給予獎勵,既鼓勵本人,又樹立榜樣,激勵全體幼兒學習。家長通過寫表揚卡的方式把幼兒在家的良好行為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老師讀給小朋友聽,使幼兒更加自信,也促使同伴之間互相學習,來自家園雙方的鼓勵和表揚,使幼兒逐步建立積極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獎勵必須公正、適量、靈活,實事求是,不能濫用。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要適量應用一些勸誡的手段,及時予以糾正。幼兒是祖國的希望,也是社會的希望,幼兒教育的好壞關系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幼兒教育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幼兒階段的教育需要重視對幼兒個性的保護并促其發(fā)展,鼓勵幼兒保持好奇心,進而守護其求知欲,讓幼兒能夠在寬容的教育環(huán)境中獲得啟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戲教育法和敘事教育法,并對游戲和故事進行精心設計,以求能夠讓幼兒在教育中獲得更多的體驗。
本文作者:任秀蘭工作單位:江蘇省寶應縣縣直幼教中心第二幼兒園
- 上一篇:試議金融與證券專業(yè)學生教學改革
- 下一篇:漫談金融與證券專業(yè)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