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學校感恩教育形式特征
時間:2022-01-10 10:16:00
導語:初探學校感恩教育形式特征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獨生子女的增多,使“溺愛”泛濫,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自私、冷漠、脆弱。。學校是教育的主要舞臺,因此它的作用尤其重要。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開展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需要;而建立長效機制是感恩教育切實有效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感恩教育健全人格活動體驗長效機制
一、感恩教育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指出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要“從他們的具體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深入淺出”;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
然而,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注重空洞的說教,注重于點。感恩教育就是就基于感恩,進而構(gòu)筑學生包容的靈魂,構(gòu)建健康的人格和和諧的氛圍。適時的提出,是時代的需要。
二、感恩教育的內(nèi)涵
所謂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體味來自他人、社會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讓孩子感知來自痛苦、挫折和失敗等的“恩”。并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教育。它應該是整個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三、感恩教育的意義
首先,感恩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和公共意識。
孔子曰:“仁者愛人”。只有懂得愛的人才會懂得珍惜,才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珍惜自然、愛護自然和保護自然。所以不僅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和公共意識。
其次,感恩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靈魂。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枝脆弱卻有思想的蘆葦。”而當今中國社會,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走向迷失,過多的包辦和過多的呵護,讓越來越的孩子失去了健康的“行走”能力?!疤J葦”越來越“脆弱”。正如北京四中的趙燕梅老師說的:“不讓孩子品嘗饑餓,他們就不會知道食物的價值;不讓孩子品嘗寒冷,他們就不會知道溫暖的可貴;不讓孩子品嘗挫敗,他們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沒有人生的不平坦,就決定了沒有負面經(jīng)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導孩子正視負面,感恩負面,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靈魂。
四、學校感恩教育的操作方式
孩子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點的形成,關鍵在于缺乏對他人、社會、自然和負面經(jīng)歷的感恩心態(tài)。而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不知恩,不知恩又如何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中,識恩是最重要的步驟?,F(xiàn)實社會中,它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xiàn)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
具體來說,我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小型活動為載體,讓孩子們體驗恩情
通過話劇表演、現(xiàn)場辯論、真情演講等活動,讓孩子體味到什么是“恩”,哪些人、事、景、物是需要我們感謝和感激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慘痛”經(jīng)歷,談談自己從中明白的道理,引導學生換個思維,感激曾經(jīng)的“慘痛”。
(二)以團體活動為手段,讓學生感激他人他物
團體活動是集體合作的項目,任何一個人離開他人都無法單獨完成,任何一個人的缺失都可能導致整體的失敗。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說:“沒有人是座孤島,每個人都是一座大陸的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塊泥土被海卷走,歐洲就是少了一點,如同一座海岬少了一些一樣;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對我的縮小,因為我是處于人類之中;因此,不必去知道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眴淑姙樽约憾Q,集體活動是達到孩子認識到這點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每個孩子都有如此的認識,就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博愛的心。
(三)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滲透
在具體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把每位學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學會感恩的人,是我們教育者責無旁貸的職責。
汀祖鎮(zhèn)王壽小學王海燕老師說:“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诟卸饕庾R日益淡薄的今天,語文教學理應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讓感恩教育與語文教育相得益彰?!?/p>
例如在實施《魯本的秘密》一課時王老師這樣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小魯本對母親的感恩之心,如:“母親的家務似乎永遠也沒個完。日復一日,在那破舊的縫紉機上縫縫補補;……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睂W生在反復讀句子體會魯本的內(nèi)心活動,他感激母親,理解母親,他深愛著他的母親,進一步體會魯本是多么理解母親,體諒母親,感恩母親。
(四)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長效機制
李曄是北京一所重點學校的高三學生,他說:“不少人說我們是‘草莓族’,外表看起來色彩鮮艷,里面卻蒼白綿軟,稍一施壓就變成一團稀泥,表層還疙疙瘩瘩的挺有個性。我們也希望自己能多經(jīng)歷風雨,盡快地成熟起來,可是大人們卻很少給我們機會?!奔热缓⒆佑羞@樣的需求,而在教育上孩子好動的特點有決定了在感恩問題上孩子的反復性。我們在實施感恩教育時就要建立長效機制,持之以恒地開展。同時給予孩子更多的感受和體驗的機會,讓“被愛”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讓“恩德”包圍在他們周圍。只有如此,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能讓學生知恩、感恩,進而施恩、報恩,健全人格。公務員之家
總之,實施感恩教育,能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同時克服奢侈、攀比、享樂等毛病。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我們學校目前構(gòu)建和諧校園的需要。讓孩子們在溫暖中學會感恩,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悟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基本關系,養(yǎng)成健康心態(tài),塑造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感恩教育的思考》,葉華茂著
<2>《約翰?多恩詩歌選》,百花文藝出版社
<3>《關于“感恩教育的訪談”》,新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