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2-09-09 10:58:00

導語:激勵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激勵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20世紀80年代,“激勵”一詞由企業(yè)管理界引入我國的教育界,90年代以后,“激勵教育”的方法研究在中小學教育中已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大學教育尤其是成人繼續(xù)教育中卻相對滯后很多。是因為成人教育學生本身已經是成人不需要激勵了還是其他,帶著這一思考,筆者設計了《成人教育是否需要激勵教育》調查問卷,對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三個年級的夜大學、自學考試班的141位同學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繼續(xù)教育的學生不僅需要激勵教育,而且非??释?,但結果同時顯示,大多數人認為在成人教育中只偶爾受到教師激勵,具體調查過程與結果如下文。

二、研究范圍說明激勵教育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由若干子系統(tǒng)組成的有機整體,它不僅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管理制度、教學過程的激勵性,還包括教育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的激勵因素,本文所研究的范圍僅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激勵。

三、過程與結果分析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41份,收回141份,其中有效問卷138份,42份為大一學生填寫,49份為大二學生填寫,47份為大三學生填寫。參加問卷的女生為99人,男生39人。為了保證調查的全面性及有利于比較,特對年級及性別進行了區(qū)別。

1.教師的外在激勵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及積極性的調動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有59%的學生認為在成人教育課堂學習中教師的外在激勵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及積極性的調動非常重要,33%的學生對此問題的回答為重要,沒有一人認為不需要激勵??梢?,盡管是成人大學生,但渴求激勵的意愿并沒有減弱。

調杏結果還顯示,在對激勵作用的認同程度上,三個年級的學生的反映存在區(qū)別,認為非常重要的比例分別為:大一54%、大二56%、大三65%,說明年齡越高越重視,與我們常人認為的越低年級越需要的觀念有出入。對此問題的反應男女生的區(qū)別并不明顯,分別占50%和49%。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尊重程度調查結果顯示,51%的學生認為能經常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認為總是能受到教師尊重的學生占11%。此結果說明大學教師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還是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尊重的,體現了教師的良好的修養(yǎng)及職業(yè)道德。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信任程度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學生認為能經常感受到教師的信任,有45%學生認為只偶爾能感受到教師的信任,認為總能感受到教師信任的學生只占5%。說明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度不高,不排除學生對此問題認識上的偏差,但也從側面說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高級保姆現象。

在對待此問題上,三個年級的感受程度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在大一的學生中,有36%的學生認為偶爾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在大二、大三的學生中有此感受的則分別占40%、54%,說明越高年級的學生越愿意教師給與較多的自主權,否則就會認為是對自己的不信任。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關愛和期望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0%的學生認為能經常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期望,認為總是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期望的僅占3%,而有58%的學生則認為偶爾能感受到關愛和期望。可見,我們的教師盡管能給學生較多的尊重和一定的信任,但在這兩點上卻顯得明顯不足,一方面,現在的學生由于獨生子女出身較多,對愛的要求可能比較苛刻,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教師需要在此方面努力,從內心深處真正關愛學生。

在對待此問題上,大一的學生有37%的人認為能夠經常得到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大二的學生只有18%的人認為能夠經常感受到這一點,而大三的學生能夠經常感受到的比例有上升到了36%。這種結果與我們教師的一些日常做法基本吻合,因為大一的學生作為新生剛入學,面對一個全新的大學生活,教師往往會比較耐心的在教學過程傳輸一些大學學習的方法及對他們進行鼓勵及提出期望;對大三的大多數人是邊學習、邊工作,在繁黿的工作壓力之下學生,因為面臨畢業(yè)問題,老師作為師長,也必然會還要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可謂學習的主動性很高,原在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傳授一些應聘及社會工作動力很強,但再積極的人的心理也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經驗,并會對學生提出一些祝福及期望;而大二的學響,如果在身體疲憊的情況下投入學習,得到的卻總生恰巧處于不新不老的年級,所以老師可祝福及關是教師的批評和抱怨,再好的學生恐怕也會產生厭愛的內容就可能就少些。但就這一問題,教師的整體學心理。

5.實現教學過程動態(tài)化,并使活動富于激勵6.學生對待表揚和激勵的態(tài)度性。改變課堂教學“見書不見人,人圍著書本轉”的局在問及“受到表揚和激勵使你的態(tài)度”,76%的面,改變學生靜止被動學習的方式。成人學習有自身學生選擇了高興,17%的選擇了感激,只有7%的學的規(guī)律和要求,所以教師必須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利生選擇了無所謂,沒人反感??梢?,絕大部分學生從用成人學習的特點,不逼迫學生就范于教師的教學內心深處還是非常喜歡受到表揚和激勵的。思路,鼓勵學生自己探究、討論和爭論,允許學生在受過表揚和激勵后,學生不但高興和感激

6.實現教學方法的內在化,并使方法富于靈活90%的學生認為,表揚和激勵會對以后的學習有積性。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外在的影響因素和要求極的作用。這也恰好印證了著名的行為科學家梅奧“內化”為學生個體的素質,并運用必要的方法和手的“愛畜理論”,即快樂的奶牛產奶多,快樂的人學習段加速這一過程的實現。成人學生的特點為理解能也好。這一結論并不隨年級及性別的不同而不同。力強,記憶能力稍差,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三、思考與建議一定注意靈活性及實用性,以適當的激勵為主,使學(一)激勵教育的實質生在適應的方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激勵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種教育思,實現教學評價的整體化,并使之富于鼓勵想。它強調主客體的統(tǒng)一,內外因的統(tǒng)一,知與行的性。改變“應試教育”評價的一些誤區(qū),即:單純強調統(tǒng)一。激勵教育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以激發(fā)興趣為先評價的選拔功能;只涉及學的評價而學的評價中又導,以開掘潛能為宗旨;它始動于教師激勵的教育思只強調學的結果;評價手段單一,僅強調考試的結想,著眼于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和學習動力系統(tǒng)及果。教師運用尊重、信任、肯定、贊許、鼓勵、嘉獎等多道德內化機制的完善,立足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從種正強化激勵手段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如方而促進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法應用的工作成效、行為轉變等。

激勵教育同時還應該是真正激發(fā)學生、發(fā)展學激勵的教師形象。激勵教育操作過程中,至生的教育。通過“激勵”,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努力的關重要的是教師要樹立崇高人格形象,令學生欽佩方向,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引導學生審視自的學術形象和高雅文明的儀表形象,為學生提供可己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修正自我的思考、學習的效仿的楷模。教師要在運用激勵的語言、激勵的動方式?作、激勵的情感方面加強修養(yǎng),特別是激勵的語言,(二)具體建議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以激發(fā)興趣為先導,以開發(fā)潛能為宗旨,通過教師的激勵行為,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滿足學生的積極心理需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實現自我激勵,從而使全體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