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誤區(qū)對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6 10:11:00
導語:家庭教育誤區(qū)對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人們對青少年發(fā)展的思考始終圍繞著“家庭—學?!鐣边@個脈絡進行,可見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影響甚大。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具有獨特性,而家庭是年輕人的心理支柱,是我們躲災避難的安全港,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機構都不可能替代的。在現(xiàn)代化和專業(yè)化迅猛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也理所當然的被人們高度重視。
然而當代的中國,社會變化、人口數(shù)量、家長素質等諸多因素使家庭教育產(chǎn)生了許多的新的突出的特點,在適應這些特點時我們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走了一些彎路。
1、獨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多,家庭原有教育功能淡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以及計劃生育的實行,家庭的規(guī)模越來越小了,獨生子女家庭逐漸成為中國家庭的主流。在過去的大家庭中,子女有各種各樣的參照群體,在跟他們的接觸中,在對他們的觀察里,孩子們可以了解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發(fā)展待人接物的能力。
現(xiàn)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相對淡漠了,家庭原有的教育功能淡化了,尤其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被家長所忽視,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受到了大量的以至于過度的呵護和鐘愛,以致誰“孝敬”誰,在當今已成了大問題。生活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只知受愛,不知愛人”,“生理發(fā)展超前,心理成熟滯后”,“依賴性太強,能力太弱”等人格發(fā)展的嚴重缺陷。
2、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教育缺乏科學依據(jù)。
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但他們中的大多人還沒有確立正確的人才觀,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盲目性與隨意性過大,讓本應是理智的教育行為,染上了太多的情感因素。有的家長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總是一廂情愿的給孩子設計未來,片面的追求高分,根本不考慮他們的實際。還有的家長,教育是被孩子的“問題”牽著走,孩子出了問題,一陣“急風暴雨”,沒有問題就相安無事,教育完全沒有計劃性。這些都說明許多家長沒有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方法,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發(fā)展。
3、特殊家庭現(xiàn)象增加,教育出現(xiàn)新的難點。
近些年來在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人口流動性大,許多家長無暇照顧孩子,孩子們寄宿在親友家、老師家、學校里,根本就無家庭教育可談。同時離婚率大幅度上升,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數(shù)量增多。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生活的溫馨,普遍缺乏歸屬感,心理脆弱,容易受到傷害,對他們的教育以往的經(jīng)驗已不能勝任,稍有差錯就可能把孩子推向某個極端,要求家長們提高教育意識,使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得以全面發(fā)揮。
4、現(xiàn)代媒體深入家庭,家長信息接受滯后。
在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的時代,各種形式的現(xiàn)代媒體帶來了巨大的信息洪流,給孩子們掌握知識,了解世界,提供了快速、便捷、形象的手段。信息渠道的廣泛性,使孩子和家長之間出現(xiàn)了很大的信息差,孩子們看到、聽到、經(jīng)歷到的,家長可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造成了溝通與施教上的困難。
以上幾點就是當代中國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特點及容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種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個繁紛復雜的過程,在一個家庭中往往是幾個誤區(qū)并存,而且有些家庭肯定還會形成別的特點,出現(xiàn)其它誤區(qū),為了啟發(fā)家長們聯(lián)系實際,認識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問題,綜合地去解決,特提出以下幾點關于家庭教育的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知識準備
養(yǎng)育子女是一門學問,家長必須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了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教育方法,根據(jù)年齡特點和個體特征進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不具備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知識,不了解青少年的特點,不掌握科學的教育知識,面處于個體成長中關鍵而又困難的發(fā)展階段的孩子,家長們將難以承擔教育他們健康成長的使命。
2、學會溝通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長的面前要封閉得多,家長們只有了解他們才能教育好他們,因此要努力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要很好地與孩子溝通,首先要營造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圍;還要對彼此的分歧持寬容的態(tài)度;并能做到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注意觀察他們的反應,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體察和重視他們的情感的需要。概括起來就是在溝通時要注意:選擇時機,有問有答;平等對話,互相尊重;平心靜氣,細心聆聽;分析后果,表達關心;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主動分享,鼓勵求助。
3、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由于家長們忙于工作,孩子們又忙于學習,雙方共處的時間非常有限。但無論如何忙碌,家長也應抽出時間來和孩子交流,嘗試著做孩子的朋友,了解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他們一起活動,密切雙方的了解。只有成為了朋友,家長才能對孩子的內心活動保持關注和敏感,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們還應注意到,想要成為孩子們的朋友,一定要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將要成為社會的一個公民,必須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沒有尊重,就難以溝通,難以了解,更談不上敞開心扉來做朋友。也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的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
4、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們學習和適應新生事物的能力是他們長于家長的地方,家長應該多向孩子學習,接受新的觀念和事物,努力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勇敢的接受新時代的挑戰(zhàn)。這樣,不僅自己能夠跟上發(fā)展,還容易找到孩子能接受的共同語言,有利于與孩子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
與孩子一起成長,惟有這樣,才能理解和欣賞孩子的成長,才不會片面的把是“文憑”當作成才的衡量標準,才能在平等、雙向的關系中,真正擔負起培養(yǎng)未來主人的重任,與孩子一起成功地跨入合作制的新階段。
5、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使他們?yōu)樽约贺撠煛?/p>
作為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對事物進行獨立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強化他們的責任感,要告訴孩子,自尊是通過努力提高能力和履行責任來實現(xiàn)的。在孩子面臨學業(yè)或生活等方面問題時,應該鼓勵他們朝著獨立的方向努力,以使他們做出自己的決定。當然,家長可以在合適的時候給予一定的影響,但即便認為某種做法是正確的,也應該有所保留。必須告訴孩子,決定最終是由他自己做出的,是由他自己負責的。
6、鼓勵孩子接觸社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能夠在家庭和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并被人重視是孩子獲得自尊并走向成功的關鍵,孩子們正處于自我統(tǒng)一性整合的階段,正逐漸形成其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時一份社會工作是他們學會獨立生活、形成自尊、自信的極好途徑。
在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性的同時,還要逐漸地把社會責任灌輸?shù)剿麄兊男闹?,可以使他們遠離懶散、無聊的空虛生活,形成守時、勤勞的良好習慣。
當然,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幫助孩子們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一分子,就是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家庭內的家務勞動中,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或者參加義務的社區(qū)服務活動。當孩子們不再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愿意為家庭和社會提供忠實的服務時,他們就逐漸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了。
7、引導孩子向往大學,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社會實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斷的學習更是現(xiàn)代人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小學、中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而大學教育主要是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氛圍,鼓勵學生自學,鼓勵學生發(fā)展各方面的能力,對人性的拓展和成熟的非常重要,因此,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通過帶孩子到大學參觀、聽專家講座,讓孩子感觸大學生活的氣息,以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夠改變人的命運,隨著知識的增加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各方面能力也會自然而然的隨之提高。
近些年,家庭教育的研究發(fā)展很快,報刊書籍出得越來越多,廣播電視中也開辟了專題節(jié)目,指導家長們端正教育思想、觀念,把握家庭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正確處理家教中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希望家長們認真學習相關知識,分析自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就一定會收到實效,真正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 上一篇: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管理論文
- 下一篇:司法局科學發(fā)展觀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