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思想品德感恩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5 09:30:24

導語:中學生思想品德感恩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思想品德感恩教育論文

一、中學生感恩品質(zhì)缺失的原因

1.中學生自我選擇的非理性在學生的感恩觀形成過程中,自我認同、自我選擇是根本性力量。然而,目前中學生普遍都更重視學習成績,卻忽視自身道德品質(zhì)的養(yǎng)成。一些學生只關(guān)注自身利益,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缺失,從而影響了他們對感恩的意義的認知與踐行。

2.學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位學校是學生感恩品質(zhì)形成的主陣地,然而,受功利主義教育觀的影響,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仍然是圍繞著中考升學指揮棒轉(zhuǎn),考試分數(shù)成為中學政治課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學生的感恩教育不被重視,學校的辦學資源嚴重向智育傾斜,德育教育方法簡單,重灌輸、輕啟發(fā),重老師的指揮與組織、輕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忽視學生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一些中學生缺乏感恩之心和人文精神。

3.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但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問題。一方面,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兩個孩子,父輩、祖輩容易溺愛孩子,容易助長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許多家長都把孩子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習成績方面,對于感恩的德育不重視,這也容易讓孩子變得不懂感恩。

4.社會道德建設的負面效應造成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西方一些腐朽的價值觀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道德觀念涌入中國,影響中學生感恩品質(zhì)的形成;另一方面,受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影響,目前社會上功利主義價值觀越來越有市場,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諸如“知恩圖報”“施恩不圖報”“無私奉獻”等價值觀被沖擊,這些不良現(xiàn)象必然會對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jīng)歷的中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優(yōu)化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感恩教育的對策

1.政治老師自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老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領航人,應嚴格要求自己,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其教育才有說服力,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學會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2.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突出其情感與價值觀教育價值中學教材的內(nèi)容有顯性的教育內(nèi)容和隱性的教育內(nèi)容之分,隱性的教育內(nèi)容經(jīng)常被人忽視。隱性教育內(nèi)容恰恰是學生態(tài)度、方法、情感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憑借。因此,教師要挖掘教科書中的感恩教育資源,滲透感恩教育。如教導學生感謝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師教授的文化知識,感恩祖國的強大與繁榮帶來的光明前景,感恩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所有的資源等。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感恩教育實效首先,視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育對象,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在教授如何孝敬父母時,老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滿文軍演唱的《懂你》,讓學生通過感人的歌曲,從中感悟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正面教育的同時,還要盡量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讓學生憑借其生活經(jīng)驗,自己感悟感恩的意義和重要性。最后重視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感恩教育的價值。感恩教育的社會實踐能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反思自己,提升人格境界,培養(yǎng)感恩意識,養(yǎng)成感恩習慣和感恩行為。因此,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外,要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如在講授孝敬父母的內(nèi)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回家給父母洗腳,教育學生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又如在講授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可以組織學生積極開展保護地球,愛護自然的公益活動,要求學生主動種植樹木花草,愛護每一片綠地,成為愛護環(huán)境的志愿者。

三、結(jié)語

總之,作為初中生感恩品質(zhì)形成的主陣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對于初中生的感恩觀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有責任從自身做起,并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將感恩教育滲透于日常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促使初中生正確感恩觀的形成。

作者:王倩單位:江西省上饒市橫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