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詠嘆調在西方音樂史的發(fā)展
時間:2022-10-25 10:58:43
導語:淺談詠嘆調在西方音樂史的發(fā)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浪漫主義時期更多在古典主義的基礎上進行開辟創(chuàng)新,形成新的獨特風格。浪漫主義歌劇詠嘆調推進了西方音樂的發(fā)展,使西方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加戲劇化以及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本文從歌劇詠嘆調的整體發(fā)展以及流派出發(fā),在探索意大利歌劇發(fā)展以及演變的基礎上,以《茶花女》為例,探索其整體藝術表現以及詠嘆調演唱技巧的完善。
【關鍵詞】歌劇;詠嘆調;《茶花女》
一﹑詠嘆調的形成與發(fā)展
大約1820年-1910年這一時期被稱為“浪漫主義時期”。與前一時期相比這時期更崇向自由、幻想、情感的表達,更多地注重內心情感世界的抒發(fā),音樂家們由此向作品注入更多的自我感受。創(chuàng)作者在歌劇寫作中投入本民族的愛國之情,創(chuàng)作的歌劇形式或內容特點運用各國民族色彩。而浪漫樂派的作品,仍有許多地方受古典時期的影響,但一些明顯的特點,是到了浪漫樂派才發(fā)展到成熟的歌劇語言。為了強化整體歌劇的情感表達以及藝術情景,創(chuàng)作者們將整體音域不斷擴大,旋律更加開闊,全新的詠嘆調歌劇涌現,使整體歌劇的戲劇沖突以及戲劇內容更加豐富。浪漫主義時期是歌劇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詠嘆調的歌劇藝術風格通過各種裝飾音的修飾表達更加充沛。
二﹑浪漫主義歌劇流派
浪漫主義歌劇主要有四大流派:最為主要的是意大利歌劇,意大利作為歌劇的誕生地,是文藝復興時期世界音樂的重要藝術發(fā)源地。在意大利歌劇中,最有代表的便是普契尼與威爾弟。普契尼是意大利遠近聞名的歌劇作曲家,家族中出現過諸多音樂家,家族歷史悠久。18歲那年,普契尼觀看了著名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歌劇的魅力深深吸引了這位有理想的年輕人被歌劇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開始嘗試寫作歌劇,并把從事歌劇創(chuàng)作當做畢生追求的崇高目標和事業(yè)并為之努力奮斗。1884年創(chuàng)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1893年,他創(chuàng)作的歌劇《曼儂•萊斯科》在都靈上映,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罢鎸嵵髁x”開始成為普契尼歌劇風格的獨特之處,并深受大眾追捧。他一生寫了12部歌劇,在晚年時期,他創(chuàng)作出至今仍為觀眾所喜愛的《圖蘭朵》。另一位重要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一生創(chuàng)作26部歌劇作品,其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茶花女》,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其將整體視角聚焦于社會的各個階層大眾,將意大利歌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意大利歌劇在不斷的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中,衍生其他的歌劇流派。主要有德國歌劇﹑法國歌劇﹑俄國歌??;也與意大利歌劇并成為四大歌劇流派。德國歌劇是在意大利歌劇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后具有德國特色的歌劇形式,更民族化,韋伯是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其《自由射手》的創(chuàng)作可以稱為德國浪漫歌劇的開始。法國歌劇興起主要側重于較為嚴肅的大歌劇,整體語言較為含蓄,使法國歌劇呈現更加浪漫多情的特點。最后,俄羅斯歌劇主要在俄羅斯國內發(fā)展較為繁盛,作曲家格林卡創(chuàng)作的《依凡•蘇薩寧》及《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而整體歌劇的發(fā)展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但是伴隨著俄羅斯歌劇整體語言的局限性,使其整體世界影響力較小。
三﹑歌劇詠嘆調與藝術歌曲的比較優(yōu)勢
歌劇詠嘆調與藝術同為藝術表現形式,兩者各自擁有自身獨特的音樂藝術魅力。相對于藝術歌曲來講,歌劇詠嘆調的特性主要體現再以下幾個方面:1、具有更強的戲劇性相對于藝術歌曲側重于抒情來講,歌劇詠嘆調具有更強的戲劇張力。詠嘆調是是主人公在一定情境下自身的情感宣泄,其具有強烈的故事性以及情節(jié)性,詠嘆調的表演者都需要連續(xù)戲劇的變化來表達自身的感情。然而,藝術歌曲則更加注重一種心情的表達。2、聲樂表達更加徹底相較于藝術歌曲來講,歌劇詠嘆調更加注重于演唱者的聲樂表達。在詠嘆調中,歌唱與伴奏的關系是一種主從的關系,伴奏僅僅是作為整個音樂表達的附屬部分存在,對于演唱者的聲樂演唱要求嚴格,而藝術歌曲所強調的歌唱于伴奏的關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3、音樂更加寬泛歌劇詠嘆調相對于藝術歌曲來講,整體隱喻的表達更加寬泛,對于演唱技巧的要求更為嚴格。其需要通過演唱來表現較強的戲劇沖突,針對于胸腔與頭腔共鳴的把控非常重要。而藝術歌曲的整體音域較為狹窄,整體主要以音階為主,整體演唱較為含蓄。
四﹑威爾第歌劇詠嘆調《茶花女》的藝術特性
1、《茶花女》創(chuàng)作簡介。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在閱讀完小仲馬《茶花女》之后,深受其中的人物所感動。在對其中人物進行重新分析之后,對《茶花女》進行了作曲,將《茶花女》改編成為歌劇。1853年,在《茶花女》第一次首次演出之后,因整體舞臺演出以及戲劇性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而失敗。威爾第又對《茶花女》進行修改,2年后,《茶花女》演出大獲成功。直至今日,《茶花女》已經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2、藝術特性。2.1情感表達。歌劇的情感就是音樂的靈魂,學習一首歌劇只有在情感上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對音樂有更加完美的詮釋。有的情感表現是奔放的,就像熱情的沙漠;有的情感表現是委婉細膩的,就像綿綿的細雨。無論是哪種情感,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才是唱好一首歌劇最高的境界。想要完整地演唱歌劇首先一定要了解它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深入了解作品是演繹作品成功的基礎,也是做到“聲情并茂”的前提?!恫杌ㄅ分?,創(chuàng)作者通過平和、自然的旋律來進行敘述式情感的表達,循序漸進地將人帶入到整個情感交流地過程之中。2.2舞臺表現。在歌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舞臺表現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說是整個歌劇的核心,演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術,還可以通過舞臺表現來給觀眾帶來直觀的藝術享受。舞臺上的表演如同我們的語言,演唱者要通過眼神、表情、肢體的表現將歌劇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傳達給觀眾。在了解劇情、地域文化、時代背景、音樂風格的基礎之上,分析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最后將其的性格、心理、思想加以理解,才能更好的去表演?!恫杌ㄅ吠ㄟ^不同場次之間的舞臺布景,將整體歌劇的表現融入遇到舞臺情境的表演中,呈現歌劇所要表達的戲劇整體,使《茶花女》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
五﹑歌劇詠嘆調的演唱技巧
歌劇詠嘆調演唱過程中的聲音共鳴,要求的是混合共鳴,即頭腔、鼻腔、口腔、咽腔和胸腔。在演唱過程中,無論頭聲還是胸聲都要唱的十分清晰,切不可將聲音集中在單獨的一點形成共鳴。過多的聲音集中在鼻腔,就會形成鼻音太重的毛病,影響泛音的形成,造成局部音響。而過分強調胸腔共鳴,則會給人以‘擠’、‘壓’、‘坐’的感覺,所以在訓練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各共鳴的整體作用,做到各共鳴腔體的混合運用。六﹑結語伴隨著音樂家思想浪潮的變化,歌劇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浪漫主義的深刻影響。歌劇的擴張性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色。旋律線條、和聲以及樂曲篇幅長度也有所擴大,音樂家努力在以前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意大利歌劇的恒久長信促進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不斷發(fā)展,為世界音樂的傳承提供了較好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張巍,謝麗麗.古典之門音樂叢書-普契尼[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3-29,33-34.
[2]廖叔同.西方音樂一千年[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353-354.
[3]歐南、李莉歌劇經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219-220.
[4]吳艷彧.意大利歌劇詠嘆調賞析精選女高音十二首[M].北京市現代出版社出版,2009.
作者:何佳慧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 上一篇:生成課堂評點式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民辦高職教師心理健康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