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策略

時間:2022-07-26 08:59:56

導語: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策略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持續(xù)推進的背景下,各類信息技術雖然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對于信息化教學的具體實施,卻仍然面臨著不少的困難,而如何有效展開信息化教學,也隨之成為很多高職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因此,要想實現(xiàn)高職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還需充分認識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同時圍繞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有效應用展開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作為以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信息資源為核心的教學活動,雖然能夠在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證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對各方面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探索。因此,對健康評估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中的作用

(一)降低課程學習難度健康評估課程作為與護士、助產等崗位上崗標準緊密銜接的高職護理專業(yè)課程,其課程內容基本都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與實踐性,學習的難度也比較大。如果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不夠扎實,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不僅會使健康評估課程的教學效率嚴重下降,而且會引發(fā)學生的厭學情緒、畏難心理,給后續(xù)教學工作的有效展開帶來較大阻礙。而通過有效實施信息化教學,能夠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直觀、形象的解析,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學習困難學生展開個性化指導,使健康評估課程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1]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面對學習難度高、內容相對枯燥的健康評估課程內容,護理專業(yè)學生往往很容易出現(xiàn)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尤其是在接觸健康評估課程的初期,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困難,學生學習興趣就會明顯下降。而在實施信息化教學后,教師能夠利用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化資源呈現(xiàn)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進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為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此外,健康評估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后,教師還可以依托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模式展開創(chuàng)新,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同樣是很有幫助的。

(三)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受個體差異影響,高職學生在學習健康評估課程相關知識內容時,即便教師能夠保證教學設計的合理性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學習效果也同樣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課堂教學無法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那么其后續(xù)教學活動的展開就會變得更加困難。而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上傳課件、錄制微課視頻、制作導學案等方式,將健康評估課程內容轉化為各種各樣的信息化學習資源,并借助相關學習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海量學習資源支持。在此模式下,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即便在課上未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也同樣可以通過課后自學或與教師、同學進行線下溝通等方式進行自我提升,使自身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健康評估課程的相關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健康資料收集整理、常見狀況評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技能,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對學生各方面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而對信息化教學的有效實施,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各方面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例如,在豐富的信息資源支持下,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相關教學資源,并據(jù)此展開課外知識延伸,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識內容,實現(xiàn)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提升。[2]而在實訓課程上,教師可以依托各種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空間,并鼓勵他們利用相關信息化手段獲取知識、解決問題,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知識獲取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鍛煉。

二、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信息資源整合

信息化教學的關鍵在于對各類信息資源、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運用,因此,要想在高職健康評估課程中有效實施信息化教學,教師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需要從信息資源整合方面入手,建立立足于本校的個性化健康評估課程信息資源庫,同時廣泛搜集與健康評估課程相關的各類信息資源,存儲至課程信息資源庫,為健康評估課程的教學設計工作提供支持。另外,如學生優(yōu)秀作品、教師自制微課視頻、多媒體課件、題庫等教學、學習資源,也可以納入健康評估課程信息資源庫,以提升課程教學資源與學生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其次,在每節(jié)課的課前教學準備工作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及實際教學需求,將課程信息資源庫中的各類資源有效應用到教學設計中,對課程知識進行多樣化呈現(xiàn),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在降低課程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例如,在進行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權威醫(yī)學出版社、醫(yī)學院校出版的教材相關視頻資料,利用視頻內容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的特點,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直觀、深入解析。在進行腹壁評估方法與內容、心電圖技術操作等課程的實訓教學時,教師可以對課程中涉及各種評估方法、操作技術進行演示,并借助手機等設備錄制并存入資源庫,或是直接在網(wǎng)絡、資源庫中搜集此類實踐操作演示視頻,從而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評估方法、操作技術。

(二)加強課前預習引導

信息化教學不僅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能夠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學習思路混亂、知識理解困難等問題,實現(xiàn)自主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在高職健康評估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這一優(yōu)勢,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調整,在課前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利用各種信息化、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輔助,以便節(jié)約基礎知識的教學時間,使教師能夠將更多的教學時間與精力用在實訓、重點問題探究等方面。從具體措施來看,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先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同時明確教學目標實際教學需求、學生學習情況等信息,為學生自學引導的有效展開提供正確思路,之后再對課程基礎知識進行整合,通過制作微課視頻、導學案等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加以指導,實現(xiàn)對重點知識的深入講解。例如,在學習身體評估的基本方法時,教師可以從聽診、初診、視疹、嗅診、叩診等方面入手,對臨床醫(yī)學中常用的診斷方法進行簡單介紹,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各類診斷方法之間的關系及診斷方法的特點等知識明確下來,為學生掌握復雜的診斷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完成預習輔助資源的搜集、整合、制作后,教師還要借助QQ群、微信群、學習平臺等渠道將輔助學習資源發(fā)給學生,同時以提出討論話題、布置預習任務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下載輔助學習資源,并借此完成對課程內容的預習。

(三)合理組織課堂活動

在健康評估課程的課堂教學階段,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提升,教師需要依托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方法、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根據(jù)實際教學需求合理組織課堂活動、靈活應用教學方法。例如,在進行健康史主要內容、護理文件記錄要求等方面的理論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對易于理解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之后再借助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展開情境模擬教學,圍繞重點、難點知識來創(chuàng)設相對真實的教學情境,或是直接通過視頻、演示動畫等方式將相關情境直接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間進入到相對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來,從而實現(xiàn)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深入理解。在進行護理文件書寫、面部及器官評估等方面的實訓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以生理驅動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為核心的相關教學軟件,對患者嘔吐、咳嗽、高燒、心臟雜音等各種體征及相關臨床環(huán)境進行模擬,同時與多媒體教室大屏幕、音響設備連接,將患有疾病的模擬人創(chuàng)設出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模擬人病癥的觀察,完成相應的健康評估實訓。這樣一來,健康評估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能夠更加多樣化,只要教師能夠根據(jù)課程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活動,就必然能夠將信息化教學在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方面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靈活布置課后作業(yè)

從學生個體差異的角度來看,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必然會存在一定差異,在面對相同的課堂教學活動時,其在知識技能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學習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為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展開分層教學,為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同時在課后將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相關練習題等學習資源下發(fā)給學生,鼓勵學生借助這些學習資源完成課后復習,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查漏補缺的學習目的。[4]另外,為激發(fā)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多樣化的課后作業(yè)任務,鼓勵學生圍繞課后作業(yè)任務的主題內容廣泛搜集資料,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作業(yè)任務。例如,在進行心臟評估的相關學習,教師就可以搜集一些心臟評估錯誤的真實案例下發(fā)給學生,同時鼓勵各小組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及案例相關信息,對心臟評估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展開分析。面對這種十分真實的課后作業(yè)任務,學生不僅能夠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后學習活動,在學習探究過程中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會為找出心臟評估錯誤的真正原因而廣泛搜集相關信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課外知識延伸。

(五)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式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能夠通過隨堂測試、期末考試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但由于教學評價方式更側重于對學習成果的量化評估,因此其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往往很難保證,同時也無法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及學生自我完善提供太大幫助。在高職健康評估課程的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借助各類學習平臺在課后為學生發(fā)放各種基礎知識測試習題及開放性試題,并在學生提交完所有習題答案后,直接由系統(tǒng)完成自動判卷(僅限基礎知識測試習題),而教師則可以在對學生開放性試題答案進行評分后,綜合學生的所有試題成績進行綜合性教學評價,以便于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發(fā)展等方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為后續(xù)教學的優(yōu)化改進提供支持。當然,這樣的教學評價同樣無法完全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能力素質發(fā)展情況,教師在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的同時,還需要堅持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原則,通過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等教學評價策略對學生做出全面評價。

三、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引導問題

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不僅更重視對各種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而且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大大提升,無論是課前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預習,還是課后的作業(yè)任務完成、習題測試,基本都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未能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相關自學活動,那么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就很難發(fā)揮出來。因此,在實施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高職健康評估課程的任課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問題,盡可能通過趣味性的導學案、課后作業(yè)任務、測試習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鼓勵同學間互相監(jiān)督,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二)信息技術運用問題

對教師來說,要想在健康評估課程中有效實施信息化教學,需要考慮到信息技術的運用問題,對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深入了解,同時積極學習虛擬仿真軟件、多媒體教學設備等軟硬件設施的相關操作技能,扎實掌握微課視頻錄制、電子導學案制作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免因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不足而影響信息化教學效果。總之,隨著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必然會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健康評估課程的相關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實施與應用。但是,對教師來說,要想保證健康評估課程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在信息資源整合、課后作業(yè)布置、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等方面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同時對自主學習引導、信息技術應用等問題也要加以注意。

參考文獻:

[1]王莉,徐慧.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中的實施[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0(7):64-65.

[2]來慧麗,李曄,朱麗娟,等.微視頻在高職院校健康評估課程癥狀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25):3200-3201.

[3]陳璇.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186-187.

[4]施秋桃,莫潔玲.基于智慧職教云的O2O教學模式的課程構建———以健康評估課程為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0(1):21-22.

作者:郜紹陽 單位:臨汾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