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01-30 04:10:38

導語:護理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

摘要:目的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比在實踐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與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效果。方法選擇我校中職護理專業(yè)2015級學生100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人。實驗組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結合護理學基礎教學內(nèi)容,明確工作任務;對照組則沿襲以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研究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對本組教學效果的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入護理學基礎的實踐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踐教學;護理學

基礎任務驅動教學又被稱為基于任務的學習(Task-BasedLearning),該教學方法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緊扣教學內(nèi)容,以任務刺激學生,使學生對學習任務產(chǎn)生興趣,讓廣大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識[1]。近幾年在職業(yè)教育中,該教學法得到普遍認可和運用。教師首先結合教學目標、職業(yè)工作流程特點,將教學內(nèi)容細分為若干個任務,以能力為本位,師生按照一定的崗位工作順序,共同完成相關任務,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教師分別發(fā)揮主體、主導作用,重點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帶著興趣解析問題,在提升學生素質的同時鍛煉綜合能力[2]。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程,具有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要求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而在教育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落實教學工作。我?;A護理教研室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這段時間的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收獲頗豐,現(xiàn)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我校2015級護理專業(yè)中職兩個班共1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50人)和實驗組(50人)。兩組學生全部為女生,年齡15~18歲,均為初中學歷起點,學制3年。兩組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大綱以及理論實驗課、授課計劃等均一致,均為小班授課,均以《護理學基礎》(李曉松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為主要教材,為同一教師授課。兩組學生的年齡、專業(yè)課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1.2研究方法。1.2.1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按照章節(jié)內(nèi)容的順序安排教學,采用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法對每一章節(jié)的理論部分進行教學,采用以示教法為主的教學法對每一章節(jié)的實踐操作部分進行教學。在實踐操作教學中,展開三段式教學,即首先由教師演示,接著由學生練習、模仿,最后由教師進一步指導。實驗組根據(jù)以下步驟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1)教師準備:教師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之前,先以集體備課的方式學習與該模式相關的知識。具體學習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發(fā)展歷程、在具體實施該教學模式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處理方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等,明確任務核心,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緊扣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高效驅動[3]教學主題。(2)教學流程:①提出任務: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護理學基礎實踐操作任務進一步分解成氧氣吸入法、測量生命體征、鋪床法、冷熱療應用、給藥技術、隔離技術及標本采集、女患者導尿術、灌腸術等,要求學生必須按照相關要求逐個完成任務,最終掌握基礎護理技能。②討論、分析任務:將實驗組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發(fā)揮各小組組長的“領頭羊”作用,在實驗課前帶領成員分析任務、模擬情景、查閱資料、翻閱相關文獻、觀看教學錄像,除此之外還可利用開放實驗室模擬實驗操作。③學生演示,教師糾正:小組長在實驗課中主要負責模擬角色、演示教學任務、制訂護理措施;教師主要依據(jù)各小組成員在實驗課中的表現(xiàn)加以指導,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示教較復雜的操作項目,優(yōu)化實驗操作。④完成任務:在完成上述3個步驟后,各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強化練習,進一步完善實驗操作,最終完成教學任務。除了要評估“患者”病情,還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要強化與“患者”的溝通,詢問其感受,爭取獲得“患者”的配合,在完成相關操作后,還應該妥善交代相關注意事項。(3)以“給藥技術”為例,整個教學流程如下:①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和教學案例,引出教學任務。案例:張某,女,41歲,因發(fā)熱住院治療,診斷為肺炎,醫(yī)囑給予青霉素80萬U,肌肉注射,每天2次。提出學習任務:任務一:看到此醫(yī)囑,你應該先做什么?任務二:你應該準備哪些藥物?皮試液如何配置?任務三:如果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為陽性你應該怎么辦?任務四:如果皮試結果陰性,應該如何注射?②評估與判斷。各小組結合上述案例,分析并討論任務,由教師進一步指導、點評。③任務實施。第一,學生結合案例,制訂操作計劃。第二,學生以角色扮演、技能展示或案例討論完成一項子任務,完成后學生自評,教師再給予針對性點評,并與學生討論在完成此任務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指導,以便順利開展下一個工作任務。第三,教師講解、示范、糾正基本操作,在講解時要具體解析相關注意事項、操作目的、意義。第四,把實驗組分成若干小組,輪流進行上述操作。第五,評價與考核:考核藥物配置、皮內(nèi)注射、肌肉注射、藥物陽性反應應對措施等,并展開互評。1.2.2教學評價主要可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學習結果評價,包括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其二是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效果的評價。用同一份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考試,以抽簽的方式考核學生的操作技能。統(tǒng)一制訂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并于期末發(fā)放。1.2.3統(tǒng)計學處理將數(shù)據(jù)錄入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用(x±s)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2)2.2兩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見表3~4)由表3~4可見:實驗組學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3.1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學生技能操作水平和理論考試成績的影響。操作技能的學習既是一個身體的過程,又是一個心理的過程[4]。眾所周知,在實驗課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般緊扣技術操作,且以三段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存在靈活性不足的問題,而且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任務驅動教學法則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單純強調教師的講授、灌輸,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互動性,以教師為主導,雙向溝通[5]。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學生討論、分析任務,解析本次操作的注意事項及操作目的。此外,采用小組合作、情景模擬等方式,便于學生借鑒其他學生的操作方法,有利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操作,而這也正是護理臨床工作中需要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發(fā)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作用,并將其應用于護理學基礎的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具有極大益處。3.2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滿意度。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滿意度、參與意識、課堂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反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獲得了更多的實踐機會,除了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可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增強了學習效果。3.3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任務的能力。實驗組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下,結合教師所教授的知識,積極查閱、收集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分析并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梢哉f,任務驅動教學法不但具有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使學生能夠獨立地思考并解決問題[6]。3.4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針對護理學基礎課堂改革的需要,結合一年來的教學實踐,促使教師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時,一方面要切實做好備課工作,積極收集更具吸引力、針對性、代表性的臨床案例,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給自己充電、創(chuàng)新學習,豐富知識面。課程改革優(yōu)化了教師的組織能力、教學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掌握知識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義[7]。3.5存在的問題。(1)切實做好課堂管理。雖說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交流、討論的協(xié)作式教學方式為主,課堂氣氛活躍,但是仍有少部分學生未能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因此就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維持好教學秩序。通常2~3個小組就需要1名教師,而一個教學班至少需要3名教師管理,師資力量不足。(2)任務設計的難易度不易掌握,若難度過高,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就會有壓力,繼而引起挫敗感,不利于保持興趣[8]。(3)教學進度不易掌控。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式學習,因此各小組會出現(xiàn)任務進度不一致的情況,而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指導。

4結語

綜上所述,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入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教學法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分析任務的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然而受制于當前的教學條件、教學內(nèi)容,可取的樣本量較小,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僅以靜態(tài)評價為主,未能進行動態(tài)的監(jiān)督,沒有評價學生在臨床工作中的表現(xiàn)和工作能力。因此,護理教育者可從增加學生人數(shù)、豐富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入手,充分發(fā)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小玲.任務驅動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5,9(6):71-73.

[2]羅金鳳.建構主義理論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5,19(16):1492-1494.

[3]章雅青,桑未心,秦江濤,等.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四年制護理本科教學與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2):2041-2042.

[4]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鄧輝,左鳳林,江秀娟.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重慶醫(yī)學,2009,38(20):2643-2644.

[6]徐珊.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9(6):41-42.

[7]劉長慧.任務驅動法在婦產(chǎn)科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73-74.

[8]俞艷芳.任務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6,24(14):10-12.

作者:徐嬌 單位:萍鄉(xiāng)市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