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潤心品牌建設研究

時間:2022-08-04 09:48:28

導語: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潤心品牌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潤心品牌建設研究

摘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工業(yè)技術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綜合質(zhì)素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近幾年,在學?!吧仙迫羲毙@文化的引領下,圍繞“善水”學校文化主脈絡,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提出“潤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建設。該文正是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工業(yè)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隊伍建設、心理普查、德育教育、心理活動、團體輔導和心理宣傳等方面進行總結,形成隊伍護“心”,普查盡“心”,德育育“心”,活動潤“心”,團輔走“心”和宣傳用“心”的“潤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潤心品牌;高職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毙睦斫】到逃鳛閷W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以更好的心理素質(zhì)去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

1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群體,高職學生的目標、需求和特征都和普通高校學生具有很大的不同,單純照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適用于高職學生。此外,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也與普通高校不同,高職培養(yǎng)的是實用型、應用型人才,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存在差異,不少高職院校注重緊抓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輕視或者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1]。當今時代所需要的高職人才,不僅要具備智力和能力素質(zhì),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2]。因此,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獨特性和特殊性,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職學生消除各種心理障礙,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就成為各高職院校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3]。

2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潤心”教育模式

為了更好地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們總結了近幾年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在學校“上善若水”校園文化的引領下,圍繞“善水”學校文化主脈絡,倡導浸潤式的水潤德育模式,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在實踐中形成了六“心”的“潤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隊伍護“心”,加強培訓提升專業(yè)

面對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和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們應該及時給予學生科學的、專業(yè)的心理教育的指導,以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4]。學校有專兼職心理教師隊伍,但僅僅依靠學校心理教師開展工作,明顯力量不足,覆蓋不廣,影響有限。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需要全員參與、全員育人、全員用心的工作,學校構建起“?!怠唷比壏雷o網(wǎng)絡,積極與校外專業(yè)機構聯(lián)系,逐步形成隊伍護“心”的組織框架。這一支護心隊伍包含了德育教師、心理教師、任課教師、行政人員、學生管理教師和相關工委,特別注重對一線的班主任的培養(yǎng)工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服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是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應該鼓勵全體教師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形成一個完備的心理輔導系統(tǒng)[5]。學校采用青藍工程和互助小組的方式,鼓勵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示范教學,推薦充滿熱情的“新教師”參加展示課活動,支持專兼職教師參加心理專業(yè)主題培訓,組織班主任參加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重視教師們心理上崗證和職業(yè)資格證書獲得情況,使教師們具有護“心”的專業(yè)基礎和能力。

2.2普查盡“心”,危機干預重在防護

學校每年開展新生心理普查,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形成了“校—系—班”三級心理危機干預防護系統(tǒng),適時跟蹤和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實現(xiàn)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情況的動態(tài)了解。特別是大投入使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使得心理普查工作變得更為科學有效,建立電子心理檔案并及時更新,把心理測試從最初心理健康教育普查,拓展為學生加深自我認識的工具。組織全校的職業(yè)傾向測試,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職業(yè)興趣、性格和能力,更好地去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合理安排自己的在校學習生活,探索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多元方向,普查盡“心”,不僅是心理篩查和心理檔案,更注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學校學生成長指導中心對于心理普查資料進行集中保存,每年形成該年度的心理普查報告,直觀呈現(xiàn)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清楚辨明各年級的不同心理需求,調(diào)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向,為開展更適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奠定基礎。注重對于學生個人隱私的保護,對于有需要的學生采用主動約談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校適應情況。這種一對一的心理訪談活動,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重視學生的健康成長,切實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努力營造輕松的活動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服務。普查盡“心”,不只是整理分析普查后的各種數(shù)據(jù),還是推行切實可行心理服務的依據(jù)。

2.3德育育“心”,德育結合提高實效

構建“德育、心育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6]。學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德育育人的理念相結合,在學?!吧仙迫羲?,以文化人”校園文化的引領下,“水潤德育”浸潤式教育的倡導下,探索符合高等職業(yè)職業(yè)教育規(guī)律的德育育“心”模式。學校每學期設有心理健康教育節(jié),擬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題月活動包括國旗下講話開幕、心理專題知識講座、教師心理主題培訓、全校風鈴寄語活動、禪繞畫放松體驗式活動、年度心理微視頻大賽、心理微海報評選、成人禮儀式等系列活動,共同目標是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兼有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雙重屬性。系部每學期聘請心理教師們擔任德育導師,采用一對一的幫助關心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在校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也關注學生生活適應和人際溝通問題,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和正面引導。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融入日常德育管理和家校合作溝通中,采用按照實際問題約主題心理課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班級開展心理健康相關主題班會,組織進行校級德育主題班會,不定期召開心理主題公開課,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課堂,深入學生。融合“?!怠唷比壍掠α浚崿F(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2.4活動潤“心”,貼合學生形式多樣

由于缺乏及時的、必要的宣傳和普及教育,大部分高職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對心理咨詢采取比較冷漠的態(tài)度[7]。如何拉近心理健康教育和廣大學生之間的距離,一直是學校在探索心育模式中的重難點。學校逐步發(fā)現(xiàn),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不同的活動,即提高活動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效性。對于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們,吸納進心理和宣講社團,進行心理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配合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于班級心理委員,組織學習互助小組,每月召開主題性培訓,盡心解決實際問題;對于處在變化中的新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tǒng),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對于高年級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自我探索主題活動,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提升自己,活動潤“心”。學校學生成長指導中心面向全校師生開放,提供心理輔導、情緒宣泄、放松輔導、團體輔導和心理電影的服務,已經(jīng)成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對于班級女生委員和心理委員的會議、培訓、反饋及評優(yōu),已經(jīng)成為一項特色工作。學校心理健康節(jié)主題月活動,成人禮系列活動,座談會、手抄報、宣誓儀式和成人禮演出是目前進行主推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作。每月的心理小知識公眾號推送,每周的心理電影播放及解析等各項心理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更是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教育者轉變?yōu)橹鲃拥幕顒訁⑴c者,讓各種活動滋潤學生的心田。

2.5團輔走“心”,主題明確體驗成長

與一對一的心理輔導相比較,團體心理輔導不僅對象范圍更廣,同時具有感染力強、效率高、效果容易鞏固等特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通過團體輔導活動,不僅可以圍繞某個具體問題去探討,同時,充分利用團體內(nèi)的人際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去觀察、學習和體驗,從而更好地認識、探索和接納自我。目前很多學生的厭學情況,與他在團體中沒有歸屬感有關,在長期的學習不好的習得性無助中,學生感到對于學習沒有熱情,對于未來沒有希望,對于人生充滿絕望。團體心理輔導關注學生團體的建立,注重團體的同質(zhì)性問題,讓學生在安全的氛圍中進行表達,獲得來自團體成員的支持,增加學生的歸屬感和自我肯定,團輔走“心”,學生安心。學校先是招募對于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組成團體進行探索性的團體輔導體驗活動,通過學生對于連續(xù)團體活動的體驗,邀請學生參與對于團體整體效果、分次團體活動、團體體驗感受等的評價,幫助團隊帶領教師們不斷調(diào)整和修改團體輔導方案,最終形成較為成熟的團輔模式。還開展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主題、以自我認識主題、新生適應主題和健康成長主題的系列團體輔導活動。團體輔導活動最初由心理教師作為團隊帶領者,逐漸組建以學生社團為帶領者的宣講團,組織各班級班長和心理委員進行培訓,積極利用好朋輩輔導的力量,開展班級的團體輔導活動,努力做到助人自助,團輔走“心”,共促成長。

2.6宣傳用“心”,多種方式普及知識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90后”“00后”生于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都習慣用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及心理狀態(tài),對于傳統(tǒng)紙質(zhì)媒體的關注度大幅度下降。因此,在進行心理活動宣傳時,除了采用海報、櫥窗、公告欄等常規(guī)宣傳方法外,還利用好微信公眾號和QQ交流群兩大主流線上交流工具開展宣傳工作。學生成長指導中心設有微信公眾號專欄,逐步形成貼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興趣,幫助家長教育的四大欄目板塊,分別是心理電影推送、心理冷知識普及、家庭小課堂開講、心理趣活動宣傳,讓學生第一時間通過線上方式了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這些平臺具有覆蓋面廣、信息量大、互動性強等特點,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減少對于心理輔導的誤解。這種線上的互動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和進一步推廣,線上的心理輔導、心理信箱、心理留言和心理課堂,在疫情期間無間斷地為學生們提供著幫助,開啟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線上模式。此外,學校通過對于每篇文章的點擊率瀏覽量、學生留言點贊等,能夠實時、動態(tài)地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及時調(diào)整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模式。以往的心理情況反饋機制,因為統(tǒng)計復雜,時間太長,不能達到及時有效的溝通。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與學校、家庭、同學、環(huán)境、氛圍、教師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8]。在進行知識普及時,注重利用新媒體平臺,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宣傳環(huán)境,向教師和家長們介紹實用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識[9-10]。

3結語

我國學校心理教育工作整體起步較晚,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仍在摸索中。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對于高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提高,更為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就業(yè)競爭壓力,不僅要求學生要具有良好的知識水平和專業(yè)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適應社會的能力,這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減少心理問題發(fā)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強適應能力,我校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學校的潤“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建設,是在“上善若水”校園文化的引領下,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摸索、反思中提煉出來的。隊伍護“心”,普查盡“心”,德育育“心”,活動潤“心”,團輔走“心”和宣傳用“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圍繞“善水”學校文化主脈絡,貼合學生實際成長需求,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具體舉措。不斷繼續(xù)完善“潤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建設,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形成長效德育教育機制。

參考文獻

[1]王小紅.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高教高職研究,2019(47):164-165.

[2]徐建中.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職人才培養(yǎng)觀[J].教育與職業(yè)理論研究,2006(26):10-11.

[3]劉釗.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見[J].新課程研究,2019(1):174-175.

[4]于永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教育方法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0):42-45.

[5]孫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1):125-126.

[6]左春雨.高等職業(yè)教育“心育、德育一體化”[J].創(chuàng)新教育,2020(22):20.

[7]劉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社會科學版),2011(9):256-258.

[8]劉旭剛,徐杏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十堰職業(yè)技術學校,2018(4):48-50.

[9]馮寶泉.談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7(4):22-26.

[10]羅鳴春,鄧梅.高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7):68-74.

作者:陳小舟 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工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