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公共體育課程現狀論文

時間:2022-08-05 04:06:00

導語:淺論公共體育課程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論公共體育課程現狀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比較分析了我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與《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之間存在的差距,闡述了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縮小差距、深化我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0引言

新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2002年8月12日由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從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普通高校中施行。毋庸置疑,新綱要的實施已成為全國普通高校體育面臨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在體育教學觀念、教材內容、組織形式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基本上還是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對我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的總結,與《新綱要》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議,為我院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提供參考。

1研究方法

對比法:對我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與《新綱要》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進行比較分析,找出我院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存在的差距。

2結果與分析

2。1我院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

根據《新綱要》我院制定了新的課程指導綱要,從2003級開始全面采取學生選項上課,本科體育課程教學時間為兩年,占4個學分,??企w育課程教學時間為一年半,占3個學分,每學期1個學分。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為:必修(基礎課)與選項課,選項課項目又分為初級班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武術、健美操、散打、體育舞蹈和網球)和提高班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武術和健美操)。只有經過初級項目學習并合格后才能選修提高班相應項目。另外,為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要內容的保健班,每學期4學時體育理論課。體育課教材選用自編教材,執(zhí)行自編教學大綱,對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定是將其平時成績和技能成績折算成百分數來加以評定。

2。2對照《新綱要》我院公共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我院的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為目標,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改革與探索,實施了體育選修課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縱觀我院公共體育課程現狀,對照《新綱要》提出的要求,仍存在以下欠缺和不足:

在課程目標方面:《新綱要》根據體育教育的功能十分具體地提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目標,不僅為大多數學生確定了基本目標,也為部分學有所長和學有余力的學生確定了發(fā)展目標。目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進一步明確了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性質以及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我院制定的公共體育課程目標中明顯缺少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內容。

在課程設置方面:《新綱要》明確要求,“普通高等學校一、二年級學生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應達到144學時)”,“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選修課”。目前我院專科只開設三個學期的體育課,三年級以上學生也未開設規(guī)范的選修課。

在課程結構方面:因為我院只有課堂教學和運動隊訓練,現行的選修課教學模式沒有達到“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lián)系的課程結構。”的要求。而且我院雖然“打破原有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但是由于學生選項后都是只有經過初級班學習后,才能進入提高班,因此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另外,由于我院場地、器材的原因,目前只開設了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八個選項課項目,學生選擇的空間較小,因此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以及“營造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氛圍”等方面尚存不足。還有,我院體育理論課只是徒有虛名,基本沒有落到實處。

在教學內容與方法方面:我們的教師尚未擺脫應試教育和競技體育教育思想影響,以教師為中心,重教輕學,重技術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提高、輕意識和習慣養(yǎng)成、重身體教育輕心理和文化教育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因此,不僅在課程內容的健身性與文化性、選擇性與實效性、科學性與接受性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在教學方法的個性化、多樣化,師生之間多邊互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還有欠缺。

在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方面:由于學校擴招,學生人數較大幅度的增加,我院場地嚴重不足,我院教師數量嚴重不足,課堂教學班人數在4O人左右,遠遠高于《新綱要》要求的“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同時由于經費短缺,我院還沒有“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管理系統(tǒng)和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tǒng)”;

在課程評價方面:體育課程的評價應包括教與學兩方面,而我院的公共體育課程缺少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

以上分析主要內容見下面簡表

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觀念沒有更新;學校擴招,學生人數大幅增加,場地建設速度、教師擴充速度跟不上;學校領導不夠重視等。

2。3深化改革的思路

為進一步深化我院體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在總結我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經驗,找出不足的基礎上,依據《新綱要》精神,從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礎工程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單項課建設人手,對我院公共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目標、結構、內容、考評方法、課外鍛煉,進行整體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在課程指導思想和目標上,突出“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學校體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方向,重視體育課程功能的開發(fā),將以往按照運動項目確立學習目標的做法,轉變?yōu)橐泽w育的功能確立課程目標,在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的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增加內容具體,便于操作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在課程設置及結構方面:保證專科生的二年體育課程學習時間,學分為四學分;實施“按系統(tǒng)、分層次、課內外一體化綜合管理”的體育課程模式,增加俱樂部活動課,按基礎課、選項課、俱樂部活動課、競技訓練課四個層次進行課程教學;在選項課教學中,先確定教學目標,讓學生按層次選課(每個項目的教學目標均分為初、中、高三個層次,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現有水平按層次選課,并打破年級及班級的界限。);要求本科學生第五、第六學期必須選修俱樂部活動課,并需修滿36學時獲得2學分;制定體育理論教學計劃,規(guī)定每學期必須進行4學時的理論教學,把具體的教學內容分配到具體的學期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chuàng)傷的處置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yǎng)食品。

在教學內容與方法方面:突出體育單項課建設的特色。對各選項課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適應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要求每位主講教師都能依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明確單項課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提出該課的具體目標,緊緊圍繞課的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層次,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構進行總體設計,確定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提出導學方案,制定出與課程目標相適宜的課程標準,確定考評的內容與方法;搞好公共體育課部業(yè)務學習,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推廣新經驗。公務員之家:

在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方面:學院應按照體育課程教學要求配備相應數量合格的體育教師;加快場地(特別是室內場館)建設,同時根據現有場地、器材條件,進一步開發(fā)課程資源,課內系統(tǒng)可開設乒乓球選項課,素質提高選項課;課外系統(tǒng)將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場地設施和教師資源,在目前我院現有體育協(xié)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體育舞蹈、網球、羽毛球、跆拳道、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俱樂部,加大“終身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測試的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學生鍛煉的主觀能動性,推動課外活動的發(fā)展,以促進俱樂部的發(fā)展;進一步加強課內外的教學管理,堅持教學檢查制度;制定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標準和獎勵制度,每年評價一次,評價結果記錄教師業(yè)務檔案,作為教師崗位聘任、職稱晉升、獎勵等的主要依據;開發(fā)網上選課平臺、學生體育成績管理系統(tǒng)和場館、器材管理系統(tǒng),力求使公共體育課部的管理工作系統(tǒng)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計算機網絡化。

在課程評價方面:改革公共體育課程考評方法,依據課程目標,制定教與學兩個評價標準。對教師教學的評價,采用教師自評、互評、學生評價、專家組評議的方法,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態(tài)度、教學科研能力、以及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課程目標貫徹得是否全面等納入考核評價內容;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強化激勵和發(fā)展功能,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定的方法,將學生的體能與運動技能、體育知識與運用能力、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以及進步幅度納入考核評價內容。

3結論與建議

(1)我院公共體育課程與《新綱要》對課程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2)深化改革的思路體現了新綱要》的內容、要求,符合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的實際,為我院體育實施《新綱要》提供了理論參考。

(3)學院應對公共體育課程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與設計,包括學科建設與發(fā)展、師資引進與培訓、軟硬件設施的配置與建設等,以適應《新綱要》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