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設計評析論文

時間:2022-11-06 10:31:00

導語:工業(yè)設計評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yè)設計評析論文

[摘要]本文所闡釋的工業(yè)設計中的時尚與情趣,是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中新的思維,新的理念。以多維的視野從工業(yè)設計與時尚和個性,時尚與文化,民族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時尚是工業(yè)設計的驅動力,并應強調在工業(yè)設計中需更加注重產品的情趣和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時尚文化技術美材質美情趣

一、時尚的魅力

1.時尚與流行

“時尚”這個詞現(xiàn)在已是很流行了,其英文為fashion,當今追求時尚似已蔚然成風。時尚就是在特定時段內率先有少數(shù)人實驗,預認為后來將為社會大眾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方式。簡單的說,時尚就是“時間”與“崇尚”的相加。在這個極簡化的意義上,時尚就是短時間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這種時尚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衣著打扮、飲食、行為、居住、甚至情感表達與思考方式等。

追求時尚是一門“藝術”。模仿、從眾只是“初級階段”,而它的至臻境界應該是從一撥一撥的時尚潮流中抽絲剝繭,萃取出它的本質和真義,進而豐富自己的審美與品位。時尚帶給人的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和優(yōu)雅、純粹、不凡的美妙感受,它賦予人們不同的氣質和神韻,能體現(xiàn)不凡的生活品位。它在詮釋精致中展現(xiàn)著十足的個性。

2.個性化是時尚的象征

在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大眾對產品設計的需求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趨勢,設計師在極力尋求代表他們品位的產品設計,他們開始嘗試用獨特的產品設計表達其個性。于是,在流行思潮的喧囂下,人們開始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和個人風格,而為了滿足大眾的這種需求,個性化產品也不斷涌現(xiàn),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風格。1890年的個性化產品電視機,1876年的個性化產品汽車,20世紀末的個性化產品概念車,2001年的個性化產品協(xié)和式飛機等都是設計迎合大眾需求并呈現(xiàn)出不同藝術風格的完美表現(xiàn)。

二、時尚與文化

1.民族文化的奇麗

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化本身的發(fā)展也好,設計本身的發(fā)展也好,都存在一個評判標準和向哪里發(fā)展的問題,即發(fā)展的終極價值問題。

設計活動是“人類有目的的,針對未來的,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它是在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然而設計并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任何生活方式的變化都有深層的思想精神因素,這種精神因素來自人們的實踐并決定于人類對自己的認識。把人們對精神的追求體現(xiàn)在造物中,把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體現(xiàn)為富有文化藝術氣息和理性意味的獨特形式,這正是文化發(fā)展在設計現(xiàn)象中具體角色的最好體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因此,設計便具有了強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和意味。自然崇拜是遠古文化的主要特征,而自然崇拜的具體形式卻反映了不同的遠古文化,它使人類在生產實現(xiàn)領域中獲得了比較明確的自我認識,使人們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成為建立在自我認知基礎上的自覺行為。例如:胡超群設計的“竹制西餐具”采用了中國的竹子作為材料來制作精美的西式餐具,完美地實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溝通?!捌魑锸俏幕z留在它專屬時空中的痕跡”。器物的物化形式等屬于文化的物質層面,而器物背后的觀念及其內涵、意義等則是文化的精神層面。在某種意義上,文化的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缺一不可,它們共同構成了文化的完整內涵。

2.現(xiàn)代文化的井噴

工業(yè)革命后,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加速發(fā)展的時期。蒸汽機、內燃機、電氣化……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突飛猛進,向自然進軍的不斷勝利過分加深了人類草率的自我判斷,人類儼然以自然界的主宰自居。

韓國設計師金永一指出:產品設計競爭激烈,大家都想創(chuàng)造獨特性,而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tǒng)正是靈感源泉。含蓄地應用韓國文化賣車子,顯然是為了獲得市場的支持。“現(xiàn)代與起亞”的汽車,在1999年只賣了80萬輛,而在推出新一代講究設計理念的車子之后,到2005年卻創(chuàng)下了375萬輛的銷售佳績。

日本設計師的敏銳感性從精神層次捕捉設計靈感,設計線條潔凈簡約,實用至上,代表了日本人融匯生活文化和西方現(xiàn)代風格的創(chuàng)意。

3.文化的閃爍與激情

在企業(yè)文化中,設計還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活動,并在這種活動中詮釋著文化特殊的光芒和激情。企業(yè)文化是在一個企業(yè)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tǒng),它有共同的價值準則、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信息,它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tǒng)一于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的組合。企業(yè)文化是精神產品,企業(yè)精神是企業(yè)文化的靈魂,企業(yè)文化的體現(xiàn)要以物質產品為載體。因此,用企業(yè)產品來詮釋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來豐富產品內涵使產品和企業(yè)文化之間形成互動影響,互為體現(xiàn),互為促進。

三、時尚的驅動力

1.永恒的動力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的精髓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上,它形成的是共同的風格和心態(tài)??v觀國外文化對設計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德國在其長于思辨、思考和理論化民族特征的影響下,引入工藝美術思想后,立即將工藝美術與理性化和秩序化聯(lián)系起來,促進了工業(yè)設計的邏輯化、理性化與體系化風格的產生;而美國始終表現(xiàn)出一種揮霍無度的“闊少爺”與“爆發(fā)戶”形象;意大利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傳統(tǒng)而豐富的藝術情結,他們將產品設計融入民族的文化理念,使整個設計建構在對人和生活的哲學性解釋上,使設計通過產品傳達出一種民族文化和哲學意義。

2.技術的魔力

自然科學在大機器生產中的應用是這里所特指的“技術”,它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手工技術,所以本文“技術美”主要指機械工業(yè)技術產生的“美”,而“技術美”的物質形態(tài)則是通過對材料的加工制作而產生的。

現(xiàn)代產品設計是以功能效用的發(fā)揮作為核心和目的的,美的體現(xiàn)必須以該產品的有利作用為價值基礎,并非是通過脫離實用功效而憑空拼接和附加來作為取悅消費者的手段,它是通過在與實際功利不分割的前提下自然流露出來。如一支鋼筆設計,其簡潔的圓柱體造型符合書寫習慣,對握筆姿勢的尺寸和結構的充分考慮更足以令人們在使用過程中感覺到某種精神愉悅,進而體驗一種功效美。因此,工業(yè)設計在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多地融入了美的訴求、感性延伸、文化象征性等因素。例如:林德伯格公司設計的“眼鏡盒”。其獨特簡潔的造型效果,是通過研磨、噴砂和化學處理等工藝達到。整個設計的理念在材料、造型和功能之間達到完美的和諧。

3.材料與肌理的原動力

產品的造型設計就是對產品的形態(tài)、結構、色彩、肌理、等進行美的加工,利用科學性和藝術性來處理這些造型要素,一期得到完美的產品造型。材質美主要由材料的質地美和肌理美構成,人們在藝術設計產品中所獲得的材質美感,也主要源于材料的質地美和肌理美。

質地,就自然物而言,是指物的自然本質、底色。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結構形態(tài)和紋理。材料的美感是物質材料的美對人的感官和心理發(fā)生作用的結果。如表面粗糙、色重的材質給人以堅實厚重的美感,光滑柔軟的材質給人溫柔、富有彈性的美感等。材質美的自然屬性有:材質的情感聯(lián)想性,材質的真實性,材質的自然生命性,材質的純凈性;材質美的科學屬性有:材質的光學效應美,材質的工藝美;材質美的社會屬性有材質的綠色性,材質與人的親和力等。

例如:羅恩·阿拉德設計的“彈性回火鋼椅”。它采用1mm厚的優(yōu)質鋼材組成,鋼材經過回火處理,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彈性,因此呈現(xiàn)出強烈的視覺效果,給人華麗、精致和現(xiàn)代感。

四、情趣與心理

1.產品引發(fā)情感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產品被賦與的功能不斷增多,人們對產品精神層次的要求也不斷增大。產品設計已經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產品本身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應上,因此產品除了滿足消費者的物質功能需求外,更強調產品的精神功能。產品設計和產品使用方法在不同方面對人們的心理、感覺、情緒產生不同的影響。如人們對于設計漂亮的產品有強烈的擁有愿望。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情感是生活中的一個必要部分,它影響著人的感知、行為和思維。情感是天賦的特性,是人對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時的一種生理的反應。這種反應可分為“感覺”和“感情”,他們都是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時的一種生理反應,二者雖有不同,卻有內在的聯(lián)系,故稱“情感反應”。情感是由需要和期望決定的。產品引發(fā)情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不同的人對于相同產品的體驗和感覺是不同的。

2.情趣對心理需求的升華

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除了考慮產品的功能外,更強調形態(tài)上的創(chuàng)新表達。而形態(tài)可以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從此有了生命力。人們在使用物的過程中,會得到種種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

對于產品情感反應的描述方式和評估標準目前還沒有一個即定的、統(tǒng)一的模式。人們對于產品的感性知覺如對產品的外觀造型、顏色搭配、視覺協(xié)調、使用方式等感受可以從人們反應,包括行為、表現(xiàn)、心理、主觀情感等方面來衡量。然后根據(jù)人們的喜好度來對決定產品設計的流行趨勢和方向。

3.情趣中的互動

設計師如何在產品設計中更好的影響、把握情感因素呢?筆者認為,首先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作為主導,產品必須具有和用戶同樣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設計師的思維模型需要和用戶的思維模型一致。其次要考慮到用戶在實際使用產品時的反應和心理狀態(tài)。這樣設計師才能通過產品來與用戶交流,而用戶也才能真正體會到設計師想要通過產品向其傳達的情感寓意。換句話講,產品越具有情趣越對消費者有吸引力,而消費者的主動參與就會使二者之間產生互動性??傊?,產品的感性因素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可以相信,產品的情感寓意越多,產品的附加值也就越大,為了更好的使產品設計與消費者產生互動,人們對設計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時空和心理上的,它無疑是對設計師素質的一種挑戰(zhàn)。對于未來產品設計將會怎樣更好的體現(xiàn)生活時尚與情趣,我們將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唐林濤:工業(yè)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2]柳冠中:事理學論綱[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3]迪爾諾特超越:“超越”和“反科學”的設計哲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1

[4]李龍生歐陽巨波石巍:咫尺方圓——設計藝術文化談[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8

[5]蘭娟:在人機學思想中關注產品愉悅功能的設計[J].包裝工程,2008,29(2):125

[6]邱松:造型設計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7]顧健華:藝術設計審美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8]DONALDA.NORMAN:情感化設計.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9]DONALDA.NORMAN:好用型設計.中信出版社,200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