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05:02:00
導語:新生兒破傷風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破傷風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破傷風的護理特點。方法:回顧總結29例新生兒破傷風的護理經(jīng)驗。結果:29例患兒均治愈。結論:及早準確使用破傷風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藥物控制抽搐,嚴密觀察病情和精心護理是該病治愈的關鍵。
關鍵詞:新生兒;破傷風;破傷風抗毒素血清;護理
Nursing29casesNeonatalTetanu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characteristicsofneonataltetanus.Method:Retrospectiveanalysiswasusedtoanalyzenursingin29caseswithneonataltetanus.Result:29caseswereallcured.Conclusion:Earlyusingpropertetanusantitoxin,replaceusingvaliumandwinterminandsoonmedicinestocontrolconvulsions,carefulobservationandcarefulnursingarecriticaltocureneonataltetanus.
Keywords:Newborns;Neonataltetanus;Tetanusantitoxin;Nursing
新生兒破傷風是破傷風梭狀桿菌經(jīng)臍部侵入,其外毒素與神經(jīng)組織結合導致牙關緊閉,全身強直性痙攣的一種嚴重感染疾病。常在出生后7d左右發(fā)病,故有“七日風”“臍風”“鎖喉風”之稱[1]。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該病仍較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早期僅有吮乳困難,用棉簽輕壓舌部即引起牙關緊閉,隨后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角弓反張。早期診斷、及早用藥和精心護理尤為重要。我院從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新生兒破傷風患兒29例,均治愈出院?,F(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齡3~8d,符合新生兒破傷風潛伏期大多為4~8d(2~21)d[1]。本組患兒自找私人診所接生,有接生消毒不嚴23例,自用剪刀剪斷臍帶5例,牙齒咬斷臍帶1例。患兒均有拒乳、苦笑面容、角弓反張,其中5例呼吸困難,唇周、四肢紫紺,抽搐頻繁。經(jīng)及早診斷,合理用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最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
2討論
本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明確,多為接生時斷臍、結扎包裹臍端消毒不嚴,破傷風桿菌侵入臍部。壞死的殘留臍帶及其覆蓋物可使該處氧化還原電勢降低,有利于該菌繁殖并產(chǎn)生破傷風痙攣毒素[1]。針對性應用破傷風抗毒素血清(TAT,以下簡稱TAT),以中和未與神經(jīng)組織結合的毒素;積極而正確的護理措施,更是治愈該病的關鍵。
2.1護理措施
2.1.1臍部護理:①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臍部,再涂2%茂康碘,每天1次直至臍部傷口愈合為止。不用紗布敷蓋以改變局部無氧環(huán)境,不利于破傷風桿菌生長繁殖。②早期(于發(fā)病12h內(nèi))使用TAT,用上述方法清洗消毒后予5000國際單位作臍周放射狀封閉,另25000國際單位作靜脈點滴1次。
2.1.2管道護理:新生兒破傷風患兒一般采用胃管、靜脈留置針管、氧管等,故應施予適當護理,保證措施落實。①胃管護理:新生兒破傷風患兒由于病情重,吸吮功能消失、吞咽困難,不能經(jīng)口攝入母乳或牛奶,為了保證供給患兒足夠營養(yǎng),給予口飼流質(zhì)。每次注入前應輕抽吸,證實在胃內(nèi)并了解奶液殘留情況,如殘留太多應隔時間稍長。一般2~3h口飼1次,宜少量多次緩慢注入,每次10~30ml,時間不少于5~10min。每次注奶前后用少許溫開水沖洗胃管,以免阻塞。如因患兒牙關緊閉,亦可用鼻飼流質(zhì),但喂奶后要將患兒頭肩部墊高,取斜坡臥位或右側坡臥位,借重力和坡度防止奶液反流[2]。一旦出現(xiàn)反流,應及時用吸球吸凈防止窒息發(fā)生。一般不用吸痰機,以免誘發(fā)抽搐發(fā)生。②靜脈留置針護理:為減少患兒痛苦,保護患兒血管、減少刺激,以免誘發(fā)抽搐發(fā)生,本組29例均采用美國BD頭皮留置針及肝素帽注射,以保證隨時使用藥物,以預防和控制抽搐。注射完畢以100單位/ml的肝素鹽水2~3ml封管,封管必須采用正壓封管方法,將針頭斜面留在肝素帽內(nèi),封管液余0.5~1ml時,邊退針邊推藥液,保證導管內(nèi)充滿封管液。每4~7d更換留置針1次,拔針后須用2%茂康碘消毒注射部位,以防感染。
2.1.3加強患兒基礎護理:①注意消毒隔離:患兒應放在新生兒破傷風專用房間,室內(nèi)光線宜稍暗,避免刺激,醫(yī)護人員、家屬說話要輕,每天各項護理工作均應在使用鎮(zhèn)靜劑后集中一次做完,以減少抽搐的發(fā)作。②保持皮膚清潔:每天用0.9%生理鹽水棉簽清洗口腔二次,用10%潔爾陰液藥浴1次,保證皮膚干爽,面部用清水抹洗。每2h更換尿布1次,如患兒哭鬧不安,抽搐頻繁,應隨時檢查尿布干濕情況,及時更換,以減少抽搐發(fā)作。尿布采用一次性優(yōu)質(zhì)尿布,換后用專用塑料袋封閉送垃圾處理站焚燒。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視抽搐程度正確使用安定和氯丙嗪藥物,每4~6h交替靜推1次,劑量為氯丙嗪0.5~1mg/kg,安定0.1~0.3mg/kg。④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準備好氧氣,吸痰器和搶救藥物。及時用吸球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如呼吸困難,唇周、四肢紫鉗,給予低流量吸氧。本組29例患兒均無發(fā)生窒息。
2.1.4出院指導:為了減少患兒出院后家庭護理問題,出院前須做好本疾病知識宣教,糾正不良衛(wèi)生習慣。通過講解、示教方法,讓家屬掌握育兒的護理操作技巧和相關知識。如每天須淋浴1次,在喂奶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發(fā)紺的處理,保暖的注意事項等。同時指導復診時間。
參考文獻:
[1]王慕逖,主編.兒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2.
[2]馮翠萍,李黎,陳康.鼻胃管鼻飼致鼻腔通氣規(guī)律改變及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9):48.
- 上一篇:小兒腹痛護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發(fā)改委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