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微課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08-26 09:25:51
導語:護理學微課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試驗組為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3+2”連讀中專段學生,共762人;對照組為2012級同層次學生,共718人。兩組入學考試成績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別無顯著性(P>0.05)。兩組由同一教師授課,理論和實驗學時數(shù)相同,選用的教材相同,均采用李曉松主編的《護理學基礎》,課堂授課所用PPT內容相同。
1.2方法
1.2.1試驗組
(1)教師課前準備。上課前教師依據(jù)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和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找出與本次課程密切相關的已學知識點,尋找或制作相關微課,要求學生課前瀏覽預習;并根據(jù)教學計劃中的重點、難點,將其制作成多個微課程以備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后復習所用。例如在介紹病人清潔衛(wèi)生時,先選取“皮膚的結構”微課與“課堂目標”微課,讓學生課前預習和了解本次課程的重點、難點,同時教師將“褥瘡發(fā)生的原因及好發(fā)部位”“褥瘡的分期及臨床表現(xiàn)”兩個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課,供課堂教學使用。(2)建立微課學習平臺。教師組建班級QQ群和微信朋友圈,將制作的微課視頻上傳并要求學生觀看,允許學生將微課視頻復制至各自的電腦或手機上,隨時隨地觀看。同時,每周在固定時間段利用QQ和微信與學生交流、答疑。
1.2.2對照組
對照組護理學基礎課程中所有理論知識部分均采用傳統(tǒng)講授法,即每次授課教師首先回顧上節(jié)課教學內容,然后講解新課,最后總結本次課教學內容并布置作業(yè),課下學生自主復習和掌握。
1.3評價指標
以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和學生調查問卷作為評價指標。
2結果
課程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評價微課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共發(fā)放問卷762份,收回758份,回收率99.5%。
3討論
3.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
傳統(tǒng)教學法是以教師填鴨式的灌輸為主,課堂難免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采用微課教學法,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隨時隨地“親臨”課堂,重復播放微課視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枯燥的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積極性。
3.2提高學生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掌握程度
上課前,學生通過微課復習本次課相關內容,準確定位本次課的重點、難點;課后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消化吸收課堂上掌握不了或理解不深刻的知識,達到“人人皆學、處處皆學、時時皆學”的學習效果。
3.3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學生課下觀看視頻,利用QQ群、微信提問、互助等,師生也可圍繞某個難點暢所欲言,消除了師生間的陌生感,增進了師生情感交流。同時還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改進微課細節(jié),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3.4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在微課教學中,課前需要教師認真?zhèn)湔n,對教材和教學大綱進行深入研究、精確剖析,準確定位課程的重點、難點,將知識化難為易;制作微課還要運用多種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最終制作成簡單實用、形象直觀的微課,從而促進教師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
4小結
中職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思維活躍、好奇多動,只有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會投入時間、精力。微課教學法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輔以圖片、動畫等素材,結構“情景化”和“具體化”,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也促進教師提升業(yè)務水平。當前,為培養(yǎng)適應時展的技能型人才,職業(yè)學校不斷改革教學模式,采取情景教學、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方法來適應社會需要。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更應有效利用新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學習,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護理人才。
作者:趙蓉 鞏曉璐 單位:煙臺護士學校
- 上一篇: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報告
- 下一篇:高職護理專業(yè)實習管理模式研究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