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的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31 05:39:00
導語:偏癱患者的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震驚期
1.1臨床表現(xiàn)
1.1.1患者不能正視和接受巨大、嚴重事件的打擊,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感情和身體的麻木狀態(tài)維持短時間或幾天。
1.1.3臨床表現(xiàn)為嚇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處理?;虮憩F(xiàn)默、無感覺、無反應。
1.1.4常見于意外致殘或突然得知身患絕癥的患者。
1.2護理措施
醫(yī)護人員和家屬應密切注意患者感情變化,給予緊急情況的照顧和處理,一般采用解釋、安慰為主的支持療法,減輕患者恐懼不安的情結,可根據(jù)病情給予少量鎮(zhèn)靜藥物。
1.2.1幫助患者應付各種困難,渡過難關;幫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長處與優(yōu)點,恢復自信心。
1.2.2讓患者有機會傾訴內心的痛苦和煩惱,減少心理負擔。
1.2.3提供正確的知識,經(jīng)說明與指導,改善患者的觀念,養(yǎng)成較合理的適應方式。
2否認期
2.1臨床表現(xiàn)
2.1.1患者面對自己的傷殘或疾病抱有僥幸心理,對病情產(chǎn)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負擔與痛苦。否認自己的實際情況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機制,可以暫時保護患者,使他有時間慢慢承認疾病或損傷的存在,減輕憂傷悲痛的情緒。否認心理可抵擋不愉快的現(xiàn)實,暫時不降低康復效能。
2.1.2否認是在潛意識下進行的,這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情況,中樞神經(jīng)正常清醒地活動著,但由于所發(fā)生的事情過分尷尬、痛苦、難為情,于是把部分心理經(jīng)驗潛抑到意識不到的境界中去,好象被排除、遺忘或體會不到。否認事實的真相,相信沒有這個事實,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1.3表現(xiàn)為康復的欲望值太高,超過身體恢復的實際可能性。
2.1.4面對殘疾,內心失去平衡,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象是從夢中驚醒。
2.1.5對病情曲解,不承認終身殘疾。
2.1.6憂傷、悲觀、苦悶情結一般較輕。
2.2護理措施
2.2.1依靠患者本身的能力,逐漸從周圍病友、醫(yī)護人員處了解病情,不作過多指點。鼓勵患者多接觸病友,積極參加康復訓練,聽從醫(yī)生的指導,理智看待自己的問題。這種方法雖然見效慢,但可隨患者人格的不同,自己找到合適的途徑接受現(xiàn)實,認知變化進展平穩(wěn)。隨著對病情深入細致了解,緩慢進入抑郁期。
2.2.2對問題不要講的太多,太嚴重。適當將病情分幾部分、數(shù)次告訴患者。證據(jù)緩和,使之思想上有一個適應過程。不至于打擊太嚴重,一下子進入抑郁期。
2.2.3一切要順其自然地發(fā)展,不要操之過急。允許患者有一適應、領悟和認知轉變過程。
3抑郁期
3.1臨床表現(xiàn)
3.1.1隨著對病情的深入了解,否認期可逐漸或突然消失。一旦患者患者面對現(xiàn)實,承認終身殘疾,夢和幻想完全破滅,憂愁壓抑的心情占主導地位。因患者殘疾前人格特點、殘疾損傷情況、周圍社會環(huán)境不同,再加上對殘疾認知的差異,可有輕重不同的抑郁情緒及長短不等的抑郁期。
3.1.2臨床表現(xiàn)為心情壓抑、沮喪、苦悶、消沉、憂傷為主。悲觀情結反應為持久和突出癥狀。
3.1.3有無用感、自暴自棄、自罪自責、放棄治療。自感無路可走,無可奈何、悲憤自憐。感到生活沒有意義,對前途悲觀失望,有時飲泣不語或哭叫連天。嚴重導致失助感和絕望情緒,甚至出現(xiàn)輕生念頭和自殺未遂的行為。
3.1.4對周圍環(huán)境普遍反應遲鈍,感情麻木、能力不足、缺乏活力。自覺懶散乏力、精神不振,干事缺乏信心。注視少言寡語,對外界任何事情均不感興趣,對贊揚無反應、愉快感消失。
3.1.5出現(xiàn)社會退縮,與別人接觸由主動變?yōu)楸粍印:ε屡c外界來往,怕被別人瞧不起。對以往愛好失去興趣或興趣下降。故作姿態(tài)極力掩飾,疏遠周圍的人。夸大自己的弱點,自我評價降低。
3.1.6持續(xù)表現(xiàn)警覺性、激惹性增高。易激動、發(fā)脾氣、受驚、過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失眠或早醒。體重下降、性欲降低。抑郁癥狀是因認識到終身殘疾后家庭關系破裂、經(jīng)濟困難、事業(yè)受損、人際關系緊張,對本單位或肇事單位在問題處理上的做法不滿意等種種困境而誘發(fā)抑郁癥狀。抑郁期可長達一個月以上。病因與殘疾有直接關系。
3.2護理措施
由于患者殘疾前人格特征、思維方式、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各異,殘疾后抑郁期表現(xiàn)認知也各不相同。
3.2.1抑郁期患者情緒障礙明顯,嚴重時產(chǎn)生極度悲觀失望的癥狀,幫助患者學會合理的思維方式,放棄不合理的想法,通過改變患者的認識來達到消除或減輕癥狀的目的。
3.2.2對于心理障礙較輕的患者,應提供一個適宜的氣氛幫助其尋找答案或自己解決問題,接受患者的認知,澄清他的否定情感,使他認識到否定情感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3.2.3對患者的肯定情感加以接管和認識,不加表揚和贊許,也不加入道德評價,通過重復患者前面講話內容及要點的方式進行言語反應。
4反對獨立期
反對獨立是抑郁期后出現(xiàn)的一組與患者殘疾前人格特征有關的癥狀。部分患者殘疾后感到軀體的損失對自己是不公平的,今后前途已無指望。隨著悲傷、憂愁心情逐漸地減輕,情緒相對平穩(wěn)時,患者開始為自己打算。以殘疾作為談判的條件,盡量依靠單位和社會照顧,為一輩子有所依靠,想盡種種方法為自己謀取利益,不想?yún)⒓庸ぷ?。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會終身殘疾后,深感自己無能為力,怕被社會拋棄,凡事都想依靠別人的幫助。一旦失去幫助,就會產(chǎn)生孤立無援的感覺。以上種種原因形成的癥狀組成反對獨立期。
4.1臨床表現(xiàn)
4.1.1在經(jīng)濟或生活上盡量依靠社會、單位和他人的幫助,不想自己奮斗,不愿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4.1.2抑郁癥狀較輕。
4.1.3自動反對自己照顧自己,凡事不想自己動手,盡量依靠別人。
4.1.4自覺懶散乏力、精神不振,滿足現(xiàn)狀,不想?yún)⒓涌祻陀柧?,找種種借口躲避治療。
4.1.5雖然已達到出院標準,但不想離開醫(yī)院,找種種理由延期,或不斷轉科轉院,以求長期住院。
4.1.6依靠親友或本人不斷向單位要待遇,以達到長期依賴的目的。利用某些行為作為談判、磋商的條件,希望改變或減少損失。若不能如愿便退回到憤怒或抑郁狀態(tài)。
4.1.7患者早期慣用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可能是依靠。
4.2護理措施
處于此期的患者首先進行認知治療有一定困難,易產(chǎn)生抵觸情結??蓮男袨榀煼ㄩ_始,對他目前不適應的行為給予糾正。
4.2.1患者不適應的行為是重復行為的表現(xiàn)或性格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另外的學習進行矯正。
4.2.2改變能引起患者行為和情結的內部語言。如果要改變行為,必須在行動前先想一想。重新概念化的內部語言能使不適應行為去習慣化,為產(chǎn)生新的適應行為提供基礎。
4.2.3先增加患者新的適應行為,使其在相同情況下帶來更大的滿足,其次降低不適應行為的潛能。
4.2.4反對獨立期患者情況比較復雜,心理障礙的關鍵是與所處社會環(huán)境之間協(xié)調不當,在行為上表現(xiàn)不適應。
5適應期
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患者對身體殘疾逐漸適應,接受了自己的形象,悲傷慢慢減輕,自尊、自信增強,同時能面對現(xiàn)實較理智地考慮問題,開始為自己的前途著想,考慮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從事新的職業(yè),從而進入了適應期。
5.1臨床表現(xiàn)
5.1.1承認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終身殘疾,清楚了解軀體康復的現(xiàn)實可能性,已無不切實際的幻想。接受現(xiàn)實,盡最大努力將事情辦好,做了最壞的打算。
5.1.2準備帶著殘疾重新開始生活和工作。根據(jù)自身殘疾情況,個人特長,社會環(huán)境,選擇適當?shù)男侣殬I(yè),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在認知和行為上有一致的表現(xiàn)。
5.1.3能較理智分析問題,處理問題。主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應付悲痛、憂傷、憤怒等感情沖動。心情壓抑減輕或消失。
5.1.4經(jīng)濟上努力自己照顧自己,盡量少依靠別人。
5.2護理措施
5.2.1適應期最突出的障礙是患者面對新生活感到選擇職業(yè)困難。多數(shù)患者已無法從事原來的工作,需要重新選擇。因此求職咨詢和職業(yè)前培訓已成為主要問題,護理人員應在這方面給患者提供信息。并應充分發(fā)揮患者自身能力,幫助他看到自己的潛能,揚長避短,努力適應當?shù)厣鐣h(huán)境。
5.2.2患者殘疾后多數(shù)在家中長期治療休息,很少接觸社會。對進入社會與人來往感到心理壓力較大。害怕別人諷刺和嘲笑,面對他人指手畫腳的議論不知所措??蓭椭颊邚淖晕颐苤薪夥懦鰜恚瑴p少防御,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如壓抑、升華、利他、幽默等?,F(xiàn)實和客觀地看待問題,具體有效地解決問題。增加自信心,減少“內射”現(xiàn)象。不管別人怎樣看,能自我引導行為適應社會,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5.2.3此時患者已有自我辨別能力,接受和適應了自己的失能狀態(tài),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思想波動較大。只要及時引導,給患者提供繼續(xù)探索自己的信心,使他體驗到一種期望,一種動力,一種自我價值的發(fā)現(xiàn)。自尊、自愛、自信就會進一步提高。在這種自我探索的氣氛下,患者容易接受治療的意見,將它變?yōu)樽约赫J知的一部分,同化整合到自我概念之中,使個體化的防御減少,知覺現(xiàn)實、客觀,解決問題有效,心理接受最佳水平。
5.2.4患者在適應期每一步努力都應該強化、支持,使行為保持下去,幫助患者想象可能遇到的困難情境,使他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心情平靜,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對付挫折。
總之,對偏癱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就是通過改變患者的心理活動來達到治病的目的,具體說來就是通過影響或改變患者的認知、情緒、行為方式來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明明.心理障礙的治療.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1992.9-13.
[2]于兌生主編.運動療法與作業(yè)療法.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460-462.
【摘要】偏癱患者大多在一瞬間出現(xiàn)難以適應的一側肢體癱瘓、長年習慣的平衡、對稱性的運動感覺遭到了破壞,因此,患者從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均陷入了極端困難的狀態(tài)。由于患者人格特點、身體情況、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在殘疾或疾病的康復過程中表現(xiàn)也不一樣。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對其言語、表情、舉止行為的觀察,采取特殊手段來了解患者不正確的認知活動、情緒障礙和異常行為,幫助患者克服情緒障礙、恢復社會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適應。
【關鍵詞】偏癱心理護理
- 上一篇:腹主動脈瘤的護理論文
- 下一篇: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論文
精品范文
1偏癱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