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測定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8:43:00

導語: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測定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測定研究論文

【關鍵詞】原發(fā)性肝癌血清CEA

原發(fā)性肝癌為世界上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高,復發(fā)轉移是影響預后的最主要因素。在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細胞粘附分子與原發(fā)灶癌細胞脫落及繼發(fā)部位定居均有密切關系。癌胚抗原(CEA)為臨床上常見的腫瘤標志物,而其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在腫瘤的侵襲轉移中亦有重要的意義。消化道惡性腫瘤肝臟轉移時,血清CEA將明顯升高。但是原發(fā)性肝癌本身在發(fā)生侵襲轉移后,血清CEA是否也會升高,有關該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作者檢測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原發(fā)性肝癌住院患者202例血清CEA含量,旨在探討CEA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在原發(fā)性肝癌侵襲轉移中的作用。報道

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院202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7例;年齡23~80歲。其中遠處轉移112例,無遠處轉移90例。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2001年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修訂的肝癌臨床診斷標準。

1.2方法

取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血清為檢測標本,應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統(tǒng)(美國貝克曼公司)和配套試劑檢測其CEA含量。

1.3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2組血清CEA值進行2獨立樣本Wilcoxon檢驗。

2結果

2.1肝癌遠處轉移組與無遠處轉移組的血清CEA比較,見表1。因血清CEA數值為偏態(tài)分布,故采用Wilcoxon檢驗。遠處轉移組CEA中位數值高于無遠處轉移組,Wilcoxon檢驗提示兩者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1肝癌遠處轉移組與無遠處轉移組的血清CEA結果比較(略)

3討論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是一種糖蛋白分子,因其在胚胎時可正常分泌而得名。最初在胃、腸道癌癥患者的血清中可測到CEA的異常表達,后又逐步在肺癌、肝癌、乳腺癌及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測出[1]。CEA作為一個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輔助惡性腫瘤的診斷、治療的監(jiān)測和預報復發(fā)等。在原發(fā)性肝癌中,由于敏感性及特異性不如甲胎蛋白,故CEA多與其他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來提高其診斷價值[2]。但在原發(fā)性肝癌與轉移性肝癌的鑒別診斷中,CEA卻有重要的價值[3]。

對于CEA在惡性腫瘤方面的研究,發(fā)現CEA與多種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有關。有關文獻報道,CEA在預測消化系統(tǒng)腫瘤遠處轉移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腫瘤患者發(fā)生遠處轉移后,其外周血CEA-mRNA的表達顯著高于無遠處轉移[4]。Wagner等通過對生成不同水平CEA的腫瘤細胞株在裸小鼠上的實驗證明CEA水平高的腫瘤細胞更易發(fā)生遠處轉移[5]。本實驗也證明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發(fā)生轉移后血清CEA值較未轉移患者明顯升高。上述的結果均提示CEA與腫瘤轉移關系密切。

CEA如何在腫瘤轉移中起作用呢?CEA不僅作為一種單純的腫瘤標志物存在,近期的研究通過其核苷酸序列的測定表明CEA為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成員之一。進而對CEA的細胞粘附活性研究,證明為一類細胞粘附分子。Benchimol等用基因轉染的方法對CEA的細胞粘附活性進行研究,發(fā)現CEA陽性細胞具有自我凝集的能力,CEA陽性細胞間的凝集和粘附是由CEA特異性介導的,CEA為一粘附蛋白,CEA陽性細胞與CEA陰性細胞不發(fā)生細胞間粘附[6]。粘附分子是腫瘤轉移系統(tǒng)的重要因素之一,腫瘤細胞脫落、侵入基質、進入脈管系統(tǒng),癌栓形成及在繼發(fā)組織器官定位生長,均與粘附分子有關。血循環(huán)中CEA陽性細胞的同質粘附,可造成瘤細胞在微循環(huán)中聚集,形成癌栓,延長瘤細胞在血管床滯留時間,增加癌細胞轉移機會[7]。因此原發(fā)性肝癌血清CEA動態(tài)升高有可能提示肝癌已發(fā)生侵襲轉移。

臨床上血清CEA的檢測簡便、快速,該值的升高在判斷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生遠處轉移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HammarstromS,ShivelyJE,PaxtonRJ,etal.Antigenicsitesincarcinoembryonicantigen.CancerRes,1989,49(17):4852~4858.

2黃宏恩,黃衛(wèi)彤,何延專.血清AFP、CA125、CA199、CEA聯合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6,28(5):759~760.

3胡敏華,陳燕,黃建英.肝癌患者癌胚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7(1):10~11.

4AjisakaH,MiwaK.Micrometastasesinsentinelnodesofgastriccancer.BrJCancer,2003,89(4):676.

5WagnerHE,TothCA,SteeleGDJr,etal.Metastaticpotentialofhumancoloncancercelllines:relationshiptocellulardifferentiationandcarcinoembryonicantigenproduction.ClinExpmetastasis,1992,10(1):25~31.

6BenchimolS,FuksA,JothyS,etal.Carcinoembryonicantigen,ahumantumormarker,functionsasan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Cell,1989,57(2):327~334.

7KitadaiY,RadinskyR,BucanaCD,etal.Regulationofcarcinoembryonicantigenexpressioninhumancoloncarcinomacellsbytheorganmircroenviroment.AmJPathol,1996,146(4):1157~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