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法院單獨審判
時間:2022-04-28 03:07:00
導語:談法院單獨審判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院獨立審判原則是憲法確立的司法原則之一,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高效和廉潔的根本制度保障,本文從獨立審判這一原則在我國的確立發(fā)展情況,獨立審判在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和對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獨立審判法院行政干預人大監(jiān)督對策
一、法院獨立審判原則在我國的確立發(fā)展情況
法院獨立行使國家審判權是我國司法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這一原則雖然在1954年憲法首次得以表述,但從1957年反右運動以來,一直被當作資產(chǎn)階級的法治原則而加以批判。1在中,“群眾專政”更直接取代了法院的審判職能。其后,1975年和1978年憲法均未明文規(guī)定這一原則。在經(jīng)歷了令人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后,我國1982年憲法在第126條中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边@一原則的重新設立為我國司法制度和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礎。其重要性也愈發(fā)凸現(xiàn)出來。2最高人民法院也愈加重視堅持和完善獨立審判原則的重要性,2004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表示,人民法院必須嚴格按照憲法確立的“公開審判”和“獨立審判”原則開展審判活動。他表示,這兩大司法原則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高效和廉潔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法院獨立審判,是在黨的領導和人民代表大會監(jiān)督下進行的,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從這一概念出發(fā),法官獨立還應該包括這樣幾層函義:一是法官作為審判委員會委員、合議庭成員或獨任庭審判員時,應當依法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公正地發(fā)表意見或進行審判,不接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指揮和命令;二是法官對自己審判案件發(fā)表的意見和作出審判結果,無論正確或錯誤都要依法獨立承擔責任;三是法官作為審判組織成員時,應當獨立于案件當事人之外,不得“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人的請客送禮,”
二、我國的法制化進程顯著加快,但在實踐中,法院獨立審判這一原則的貫徹卻存在很多問題,有自身內部的,也有其他外來因素的制約
(一)、法院內部管理和運做過程中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
法官獨立審判是審判獨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審判獨立原則中的已有之義。獨立的審判權的承擔者是人民法院,而審判權獨立的具體實施者則是法官。正如我國《法官法》第8條規(guī)定的,法官享有“依法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的權利。因此,從法院內部來講,獨立審判應該定位于法官獨立審判。
但我國法院組織法對法院內部機構的設置及我國法院現(xiàn)行的管理體制和狀況決定了在我國法院內部,法官不能完全實現(xiàn)獨立審判:人民法院的正、副院長組成院級行政領導層,主持法院的全面工作,也包括審判工作。其中,正院長主持全面,副院長若干則各自分管一面。法院內部的審判業(yè)務層面則分設民庭、經(jīng)濟庭、刑庭、行政庭、執(zhí)行庭等。每一業(yè)務庭又設正、副庭長負責本庭的審判業(yè)務。每一業(yè)務庭的審判人員作為獨任庭或組成合議庭具體負責個案的審判。主管院長和庭長對審判人員承辦的案件實行審批制度。同時,法院內部還設置審判委員會作為集體領導審判工作的組織機構。雖然立法僅規(guī)定審判委員會對重大、疑難的案件有討論決定權,實踐中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卻遠不止于此。雖然在91年修改民事訴訟法時刪去了原民事訴訟法(試行)中“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zhí)行”的規(guī)定,事實上,在我國,還沒有合議庭可以不執(zhí)行審判委員會對案件所作出的決定。這樣,法院公之于眾的判決書上簽署的雖是合議庭成員的大名,而判決本身所體現(xiàn)的卻是審判委員會成員或部分成員的意志。院、庭長審批案件和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的雙軌制作法,作為法院整體行使審判權而非法官個體行使審判權的一種制度性保障,實際上虛化了具體承辦案件的審判組織中法官的作用和權威。而法院內部這種等級性的設計又通過行政官階設計予以保障。3這種機構設置和管理直接造就了實踐中所出現(xiàn)的先定后審、先判后審、審判分離以及司法腐敗等違法現(xiàn)象,其危害不僅在于削弱和泯滅了直接承辦案件的法官的責任感,更在于規(guī)避和危害了其他重要的訴訟制度(如合議、回避、公開審判等)的貫徹實施,也使得獨立審判所要實現(xiàn)的保障司法公正等效能失去了意義,非真正的獨立審判。
(二)行政機關對法院獨立審判權的制約嚴重
一直以來,司法部門都隸屬于同級地方黨政機關,直接受制于黨政機關。我們經(jīng)常在報紙或其他報道中了解到,某某省長或其他行政官員聽取了某某法院院長的工作匯報,并提出某某工作要求等等。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領導對有些案件“多次批示、多次過問”的情況常有發(fā)生,有的出于對政府形象的考慮從司法上加以所謂保護,有的則是出于某領導的私利而以其行政職位對案件加以干涉……此時,行政者的一個條子一個電話,勝過司法者所本應遵照的千萬條法律法規(guī),還何什么“獨立審判”?如果“批示或電話指示”對了,還好;如果“批示或電話指示”錯誤,甚至“批示”本身就是腐敗的產(chǎn)物,那么法院獨立審判所要實現(xiàn)的“司法公正”也就不存在了,許多“司法腐敗”的發(fā)生與此不無關系。事實是,有些按照正常程序本應早結的案件久拖不決,有些依法應當釋放的犯罪嫌疑人被“超期羈押”,也往往與某種情況下的“長官意志”或“領導批示”是分不開的。筆者曾經(jīng)辦過一個刑事案件,就連主審法官事后都無奈地說:“沒辦法,行政干涉太嚴重,院長也沒有辦法”。作為律師在為當事人解答法律問題,分析案件情況是時,也得強調本意見僅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作出,因為現(xiàn)在影響法院審判和判決結果的因素中,除了法律以外,還有很多?!?/p>
以上所說的行政干預司法、干預法院獨立審判的現(xiàn)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建立一個獨立的、高度職業(yè)化的法官群體,審判權長期與行政權混為一體,也可以說是行政干預司法干預法院獨立審判的一個不難理解的歷史原因,要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象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我國法制化建設的一個方面。
行政機關對法院獨立審判權的制約主要是間接的、通過對法院系統(tǒng)的人員編制、經(jīng)費、設備等方面具有的控制權實施的,而不是對法院的審判內容和方式的直接制約。但是這種間接的制約也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法院的獨立審判權:
國家審判機關是與行政機關地位相同的國家機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并對其負責的機構。但是,審判機關的經(jīng)費卻要由行政機構中的財政部門來控制,法院的辦公條件和裝備的好壞、辦案經(jīng)費的多寡、法院工作人員工資及福利的高低等等往往均取決于地方政府所給予的經(jīng)費的多少;人事方面,法院中領導干部的行政職務由地方各級權力機關選舉、委任和罷免,而且審判人員本身也由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任免。地方黨委的組織部門和地方政府的人事部門擁有對法院主要領導干部的推薦權和指派權??梢?,地方各級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對地方各級法院擁有人事方面的控制權,人員編制要由編制委員會來決定;其設備和后勤保障則要由行政機構中的其他部門承擔或配合。在這種財政、人事兩大重要權力均隸屬和依附于地方權力的現(xiàn)狀下,要求法院依法獨立審判而不受其他外來權力的干涉實在是勉為其難。俗話說“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以現(xiàn)行的財政、人事制度要求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只能置法院于兩難境地:或者違法,或者依法但卻有可能得罪地方政府和黨委。其結果只能是阻滯、破壞獨立審判。這種設置顯然無法真正保證審判機構的地位,也必然影響其原本應當毫無顧忌地依法行使的獨立審判權。一些行政機關試圖通過這些控制權,對法院的獨立審判權進行干預,達到干預具體案件審理的目的。這種干預顯然違反了憲法第126條的規(guī)定,構成了對法院獨立審判權的非法干預。但如何區(qū)分行政機關的合法制約和非法干預,誰作為主體來區(qū)分呢,區(qū)分出來又怎么樣呢?
(三)、人大和人大代表在行使對法院的監(jiān)督權時,特別是在聽取匯報、視察、約見負責人、提出批評、進行質詢和提出議案時,常常要涉及對法院審理的個案的審查,這種對個案的審查往往會帶來人大的監(jiān)督與法院獨立審判權的沖突,人大對法院審判的個案監(jiān)督及其他不正當行使監(jiān)督權的行為會影響法院的獨立審判
根據(jù)我國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我國法院的獨立審判權并非絕對。憲法第126條就沒有將國家權力機關排除在外,而只是排除了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法院獨立審判權的干涉,意味著國家權力機關可以對法院進行具有法律根據(jù)的制約。法院的獨立審判權是一種在人大這一統(tǒng)一的國家權力之下的相對獨立權限。這里的相對是指它源于人大權力,并受人大的領導和監(jiān)督。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這種相對性并不否認它在運作中的獨立性。相對性是指它的來源和地位而言;而獨立性則是指其運行原則和方式而言。它所能做的僅僅是根據(jù)憲法的規(guī)定,行使其對法院的法律制約,即通過制定國家法律和政策,通過監(jiān)督法院的工作來保證法院獨立審判權的正確行使。但在實踐中,往往存在人大不正當行使監(jiān)督權的情形。
現(xiàn)實中人大代表左右審判人員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人大對法院獨立審判權的法律制約的主體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作為個體的人民代表則不能在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外任意行使這種權力。雖然按照人大代表法的規(guī)定:人大代表有權根據(jù)本級人大常委會的統(tǒng)一安排或要求本級人大常委會就地安排,對本級或者下級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的工作進行視察,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但法律明確規(guī)定:“在視察時,代表不能直接處理問題?!?人大的監(jiān)督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對于個案的審查。雖然憲法和有關的人大組織法確實規(guī)定:在人大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關于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并可根據(jù)其報告作出相應的決定。但這種專門調查委員會的工作不應包括或針對對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的調查,因為如果人大具有這種權力的話,法院的獨立審判權就會形同虛設,出現(xiàn)另外一個由權力機關行使的國家審判權,國家法制和司法權的統(tǒng)一將遭到破壞。李鵬在1998年9月16日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上指出:“……人大監(jiān)督個案的目的是為了督促,支持審判、檢察機關公正司法,而不是代替司法機關辦理案件。要在不斷摸索,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使人大監(jiān)督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化,制度化。”5
三、要更好的堅持和完善法院獨立審判權,應當從內外兩個方面加以改進
第一、提高法官自身素質。
法官的品行和素養(yǎng)不僅決定著其審判案件的質量而且也決定著我們司法改革的質量,因此必須提高法官的素質。以精英化、專業(yè)化為指導思想確立和施行統(tǒng)一、嚴格的法官任用和考核標準。并且不僅以此標準決定未來進入法院系統(tǒng)的人選,而且以此標準對已在位的法官進行遴選。建立健全與法官選任相配套的法官職業(yè)專門培訓體系。完善繼續(xù)教育制度,盡快培養(yǎng)一批法學理論功底深厚、相關學科知識豐富、司法業(yè)務純熟、司法技能高超的專家型法官。
第二、實施司法預算和編制獨立
把法院機構和人員編制的決定權,以及法院的經(jīng)費和法官的待遇由立法機構通過法律專門加以規(guī)定,從而減少行政機關(特別是那些受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刺激的行政機關)對于法院獨立審判權的干預,革除司法權力地方化所帶來的弊端,為審判獨立的真正到位創(chuàng)制合適的外部環(huán)境和條件。建立司法系統(tǒng)“垂直領導體系”,免遭“長官意志”的干擾,省卻“內部請示”的多余環(huán)節(jié),加快促進實質性的“司法獨立”,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舍此,別無他途
第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官獨立審判及責任制,將獨立審判落實到法官個人,確保合議庭及獨任庭這兩種審判組織的獨立性
各級法院應當確立法官在訴訟中獨立的地位、權利和責任,明確責任制,使法院的院長、庭長等行政高中層領導放棄對審判組織承辦的案件的審批和干涉,從“案必躬親”中解脫出來。它們相互之間也不存在任何領導關系或隸屬關系,審判委員會只能依法定程序對案件獨立作出自己的裁判決定,而不能“指示”或“命令”合議庭或獨任庭應當或不應當作出何種裁判決定。
第四、真正實現(xiàn)審級獨立
上級法院依法不能干預下級法院的依法獨立審判權,不能采用行政式的工作方法對下級法院審判案件行使“指揮權”,不能對下級法院所審理的個案的審判結果直接下結論。下級法院也無須就個案審判結果向上級法院請示匯報。但最高法院對某一法律或法律適用問題所作的司法解釋,全國各級法院都應當執(zhí)行;上級法院依法定程序對個案作出的審判結論,下級法院應當服從并執(zhí)行,上級法院還要監(jiān)督其服從和執(zhí)行,這些都是依法定途徑進行審判監(jiān)督的必然要求。
第五、人大監(jiān)督也必須尊重國家審判權的獨立
人大不能直接介入和從事案件的審理工作。盡管人大及其代表可以對個案情況進行了解,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甚至有權要求法院提出報告或說明,對其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批評,但不能對具體案件的處理提出建議或作出決議,。但是不能直接指令法院如何處理案件或直接接手案件的審判。防止人大或代表權力的濫用,即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不得利用其人大代表的身份對該案進行監(jiān)督等等。
以上是我對我國法院獨立審判原則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望指正。我相信隨著我過法制化進程的加快,法院獨立審判必將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資料:
1、熊先覺:《中國司法制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89頁;
2、王家福:《關于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載于《中共中央法制講座匯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104頁;
3、我國法院對法官實行的是國家行政干部職務系列等級制,從低至高、自下而上即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局、正局等。而一般的法官遷升為業(yè)務庭正副庭長或法院的正副院長,也即以為著該法官行政級別以及有關待遇的相應升高;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法》,第21條;
5、《人民日報》1998年9月17日。
- 上一篇:檢察制度的正當性分析
- 下一篇:剖析孔子的孝道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