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法律問題探討
時間:2022-08-13 05:15:33
導語:商標侵權法律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闡釋了涉外貼牌加工的概念,并從立法與司法兩個方面,分析了涉外貼牌加工中商標侵權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而分別對立法和司法提出了有效的完善策略,以期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維護市場的平等競爭秩序。
關鍵詞:涉外貼牌加工;商標侵權;法律問題;司法與立法
我國許多企業(yè)在涉外貼牌加工中經常遇到商標侵權糾紛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商標權的地區(qū)性特點,比如在涉外貼牌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具體商標已在國外被貼牌加工委托方合法注冊,而境內又有依法注冊的商標有權人,雙方并不是同一主體,那么在加工企業(yè)接受境外合法商標有權人委托后,在境內進行貼牌生產同樣商品構成商標侵權行為時,加工企業(yè)是否需要需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針對這一問題,理論界以及實務界出現了不同看法,為我國司法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困擾。因此,有必要進一步了解涉外貼牌加工中商標是否侵權,保障司法公信力,科學界定商標法中關于商標使用的基本概念,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
一、涉外貼牌加工的界定
涉外貼牌加工主要指的是境內加工企業(yè)接受境外商標有權人的委托為他們加工商品,并粘貼對方提供的商標標志,同時將所有加工后的成品轉交給委托方,由對方決定商品最終的流通去向,委托方按照協(xié)議向加工企業(yè)支付相應的加工費用的一種貿易方式。
二、涉外貼牌加工中商標侵權存在的法律問題
1.立法方面。我國早在1995年就出臺了《有關對外貿易中商標管理條例》,其中明確規(guī)定對外貿易運營者在從事國際貿易中,準許他人使用的商標,應要求對方出示有效的商標專用權法律證明文件,以此來證實其具備商標的合法使用權,并對所遞交的文件進行嚴格審查。其中商標不能和已經在我國境內依法注冊的商標相似,其商品外包裝也不能和我國已注冊的商標使用的外包裝相似。這一規(guī)定明確要求了對外貿易運營人認真核實委托方出示的商標是否在境內被他人合法注冊,如果被他人合法注冊,將認定其構成商標侵權。該規(guī)定對境內注冊商標有權人過于保護,因我行政流程的復雜性,以及貿易注重的高效性,導致在實踐過程中加工廠商發(fā)展較為艱難。當前我國實施的《商標法》中,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只要符合下面幾種情況的行為便構成商標侵權,其中并沒有強調哪種使用,詳細內容如下:沒有經過注冊商標有權人準許,在相同類型的商品中使用已經合法注冊的商標。而在《商標法實行條例》中的第十八條規(guī)定,在相同類型的商品上,將和他人合法注冊商標相似或是相同的商標作為自身商品的名字或是外包裝使用,導致消費者混淆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這其中,只是提到了誤導消費者,并沒有詳細解釋是怎樣使用,這就導致理論界以及實務界出現了眾多說法。2.司法方面。在司法實踐中,經濟貿易注重的高效性和判決結果的模糊性、行政流程的復雜性以及行政工作的低效性,讓許多貼牌加工企業(yè)遇到商標侵權問題時,并不是直接尋求法律的幫助,而是向境內注冊商標的有權人支付商標準許使用資金,進而得到海關的放行。利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無法提高我國商標有權人生產力,會讓他們忽視技術開發(fā),利用法律漏洞敲詐加工方,極大程度的阻礙了我國科技的進步,同時也不利于勞動密集型加工廠商的長足發(fā)展。從商標有權人自身的利益角度看,由于涉外貼牌加工的屬性所決定,境內商標有權人不會因涉外貼牌加工行為出現任何損失。商標有權人提出的商標侵權訴訟將直接傷害的是加工方,并且也會側面對自身的商標做宣傳,但卻無需付出任何代價,這種行為是否違反商業(yè)中的誠信原則?更無需再談如果將貼牌加工行為確立為商標侵權后商標有權人應得到的賠償,這種沒有任何損失前提下的意外收獲,是否不合理?在實際中加工方因利益因素會向商標有權人支付相應的使用費用,這樣是否會助長不良風氣,影響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上述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但毋庸置疑的是,健康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才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根本。從國家利益角度看,涉外貼牌加工是我國當下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具有存在與發(fā)展的重要性,其對我國沿海經濟地區(qū)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貼牌加工,我國能夠了解先進的國外生產技術,明確品牌效應,也能讓更多國有企業(yè)創(chuàng)建的自主品牌走向國際。我國是制造大國,涉外貼牌加工中的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關系到我國許多企業(yè)的發(fā)展命運,關乎著我國社會的經濟建設。就目前來說,我國雖然始終在強調經濟轉型,但其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yè)遵從市場規(guī)律逐漸過渡,而目前我國充足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依舊決定著貼牌加工廠商存在的必要性,同時對我國GDP也有著重要作用。
三、完善涉外貼牌加工中商標侵權的相關法律
1.立法完善。第一,對商標法進行優(yōu)化。商標最主要的價值是其識別功能,為廣大消費者認知企業(yè)產品以及服務提供有效的質量保障。當前,生產相同類別產品的企業(yè)眾多,消費者最終選擇某種產品也是因其商標所提供的具體信息,因此,我國商標法當中明確規(guī)定了,使用他人合法注冊商標的行為便是商標侵權。但這一規(guī)定并不清晰,哪種使用行為構成侵權,還需要進一步對其界定。我國最新出臺的《商標法實施規(guī)定》中的第四十八條指出,對于相同種類的商品,將和他人合法注冊商標相似或相同的商標作為商品的名稱或外部包裝使用,導致消費者混淆的行為,認定為商標侵權??缮虡说闹饕獌r值是識別功能,只有商品流通后,消費者才能了解其商品,才能對其認知和了解,才能出現混淆情況。換言之,這一規(guī)定中的使用實際上指的是商業(yè)活動上的使用。商標自身不能為商標有權人提供直接的市場力。商標價值是隨著相應的商品進入市場得到消費者認可后而逐漸增加的。臺灣省出臺的商標法,將商標運用在商品中稱為商標之使用,我國也應積極借鑒,在現有的商標法中詳細寫到為營銷之目的,而對于相同類別商品使用一樣的商標,可能導致消費者混淆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第二,優(yōu)化對外貿易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我國當前實施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貼牌加工中有侵權嫌疑的,注冊商標有權人可向商品進出境海關遞交扣留申請,在海關發(fā)現進出口商品存在商標請權限行為后,可立即以書面的形式通知商標有權人按照法律進行處理?!痹擁椧?guī)定對于貼牌加工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相對于《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議》更加嚴格。如果按照海關條例的規(guī)定會嚴重損害加工方的利益,讓許多加工集團面臨破產,進而提高失業(yè)率,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發(fā)展將帶來巨大影響。對此,有關學者認為可參考《聯合國國際商品營銷協(xié)議公約》來完善我國有關法律規(guī)定,以此讓我國法律更好的順應國際化要求,更關鍵的是讓認定涉外貼牌加工中的商標侵權行為有章可循。將公約提出的基本原則融入到商標法中,詳細規(guī)定出口貨物是否侵犯他人商標權,要以進口國家或具體營銷國的法律為評判標準。此外,任意方向海關遞交侵權扣留的申請,都應證明自身在進口國家享受商標專用權利,而出口的商品侵犯了其在該國受法律保護的商標權。對于出口國來說,我國加工企業(yè)加工的商品在粘貼商標后要全部轉交給委托方,不能將商品在我國銷售,因此,我國對其也無需進行保護。在這一基礎上,按照公約的具體規(guī)定,確立涉外貼牌加工商標是否侵權應首先考慮商標有權人是否為銷售國家,然后再考慮該國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2.司法完善。第一,對法律作出目的解釋?!渡虡朔ā返闹饕康氖巧虡藢S脵嗬墨@得及保護,但其深層次的目的則是用來保護廣大消費者自身的利益,避免混淆和誤認。因此,當前我國需要明確商標法的本質意義,進而積極順應國際商標法的發(fā)展形勢,將商標法的基本宗旨從有效保護商標使用權利逐漸轉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在涉外貼牌加工中,加工者加工商品并粘貼商標的行為僅僅屬于加工承攬行為的組成部分,加工成果由于沒有在我國市場流通,所以不會引起我國消費者的混淆和誤認。對此,這種涉外貼牌加工行為不屬于商標侵權。貼牌加工是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在全球各地的發(fā)展初期幾乎都開展過這樣的運營模式,當前其已提高到利用縮減生產成本強化市場競爭力,并有效分配全球資源,推動世界經濟的協(xié)同發(fā)展。貼牌加工企業(yè)得到國外商標有權人的全權委托,為他們生產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依據對方的要求,制作完成并及時交給對方。加工者的所有行為都嚴格按照對委托方共同簽訂的合同,其交際秩序合理。由此看來,對商標法加以目的解釋,不僅有助于對涉外貼牌加工商標侵權行為進行明確規(guī)定,同時也契合商標法自身的立法本意。第二,最高院應做出有關司法解釋以此來保障司法的統(tǒng)一性。涉外貼牌加工方面的案件通常涉及加工者粘貼的商標和國內權利人自主注冊商標一致而引發(fā)的商標侵權糾紛。最高法院應做出專門的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涉外貼牌加工行為,并嚴格規(guī)范涉外貼牌加工的實踐操作過程,確立有關主體自身的權利義務,保障加工者在國際貿易中的有利地位,維持市場良性競爭,并統(tǒng)一司法實務領域的認知和判定標準,保障市場主題的合法權益。具體來說,首先應確立涉外貼牌加工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特點,基于此確定涉外貼牌加工中商標粘貼行為不構成商標法當中的商標使用,從而確立涉外貼牌加工無法侵犯境內商標權利人的商標專屬使用權。其次,擬定詳細的條文規(guī)定,即涉外貼牌加工主要指的是境外定作方作為合法的商標的權利人,而境內加工者則為合法的加工單位,加工者接受境外定作方的委托,為他們加工產品并粘貼相應的商標,并將粘貼商標的全部成品轉交給定作方,保障產品在國外銷售的行為。
四、結語
涉外貼牌加工中的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對境內國際貿易的長足發(fā)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對于司法來說,在認定商標請權限行為的過程中,應綜合考量,考慮加工企業(yè)是否存在侵權過失,同時還要考慮是否對境內商標有權人造成損害。而對于立法來說,立法部分對商標權的有效保護應在規(guī)定的合理范圍內,努力完善有關法律規(guī)定,參考國際先進立法,真正實現資源合理分配與商標權壟斷利益之間的平衡,以此來推動社會的良性競爭。
參考文獻:
[1]高金強.涉外貼牌加工中商標侵權問題芻議[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7,9(03).
[2]王磊.新《商標法》視角下的涉外貼牌加工侵權問題分析[J].中華商標,2015(02).
[3]龔恒超.國際貼牌加工貿易中商標侵權案件的處理原則及審查要點[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3(12).
作者:翁夢佳 單位:福建工程學院法學院
- 上一篇:國際私法法律規(guī)避分析
- 下一篇:城市電動自行車治理法律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