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度解決績效評估論文

時間:2022-06-11 09:30:00

導語:政治高度解決績效評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高度解決績效評估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的進展;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趨勢進行闡述。其中,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的進展從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已經開始向“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階段轉移、了解差距和機會,激發(fā)變革勇氣和發(fā)展信心、啟動了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納入政府日常管理活動的破冰之舉進行論述。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趨勢從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還處于政府日常行政工作之外的一種邊緣性地位、三大制度基礎在我國幾乎都不存在、目前財政部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辦法、有關研究在電子政務績效的整體構成上還沒有形成同意認識進行論述。本文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在國內外的進展與趨勢研討有著參考指導的意義。

[摘要]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現(xiàn)在正處于起步階段,其必要性、意義和發(fā)展前途毋庸置疑。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的進展和趨勢進行歸納和探討,可以保證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健康持續(xù)往正方向發(fā)展,減少發(fā)展過程中的失誤,提高進展速度。本文從人們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必要性、意義的認識過程,電子政務和績效評估這兩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基礎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它們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影響,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制度和體系建設等方面探討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在國內外的進展與趨勢。

[關鍵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發(fā)展趨勢

一、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的進展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已經開始向“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階段轉移,強調面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通過“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手段,更為人性化地行使政府管理職能。目前,電子政務應用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和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急需研究提出科學的績效評估理論,以規(guī)范、指導和評價電子政務建設實踐。研究已確定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建設的指導思想,即按照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以及政府的行政理念、價值追求和職能責任等來確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以制度機制制約各級政府和部門對電子政務作宏觀、中觀以及微觀層面的評估,通過對

各地區(qū)的政府和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的發(fā)展環(huán)境、投資收益、發(fā)展狀態(tài)和發(fā)展過程以及整體發(fā)展狀況的對比,來了解差距和機會,激發(fā)變革勇氣和發(fā)展信心,使政府在彌合“數(shù)字鴻溝”和消除“信息孤島”的變革努力中不斷地完善電子政務需求的政府基礎,引領電子政務建設的正確方向,確保電子政務的有序發(fā)展,以保持電子政務的生命力并符合公眾要求與期望,同時為今后的電子政務建設提供建設指導。我國還制訂了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建設的總體目標,即通過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把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長期固定下來,幫助政府更好地控制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方向,重視和提高電子政務建設的實效,以避免重復建設、盲目投資和缺乏效益,保證國家信息化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和電子政務建設預期目標的達成。

目前,國內已經有廣東、江蘇、青島等省市開始著手進行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啟動了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納入政府日常管理活動的破冰之舉。有關學者也開始就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制度建設和體系建設進行研究??偟恼f來,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在我國已在學術和實踐領域提上議事日程。

二、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趨勢

實際上,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還處于政府日常行政工作之外的一種邊緣性地位,并沒有建立專門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機構,也沒有通過法律把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作為制度安排固定下來。如何實質性地、有效地推進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成可專家學者們高度關注的問題。以前對電子政務績效的研究主要從政府網站外部特征入手,進行外評估。電子政務績效的外評估無需制度建設,但基于國內非政府的評價機構發(fā)展不成熟,政務公開程度不理想,公民參與度不足等原因,即便是外評估,在我國恐怕也還存在著一些制度障礙,使得評估方式只能局限于網站分析。如何使外評估提升到“公共滿意度測評”的階段值得研究者們深入思考。同時,僅僅評估電子政務的外部績效是不夠的,評估電子政務的建設績效時,還應包括流程優(yōu)化、制度建設、成本投入等內部績效。

美國聯(lián)邦政府電子政務績效的內評估是建立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政府項目費用-效益分析”、“政府行政的績效評估”這三大制度基礎之上的。然而,這三大制度基礎在我國幾乎都不存在。首先,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尚待啟蒙。如果說美國的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正在破解XYZ的話,中國則還在呀呀學語ABC。從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開始政務改革,大概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百年以上?!墩畔㈤_放法》即將頒布,專家們建議盡快制定《隱私保護法》,逐步實現(xiàn)從信息管理到信息資源管理的跨越。其次,政府項目的費用-效益分析形同虛設?!督ㄔO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shù)》1986年獲國家計委采納?!斗椒ㄅc參數(shù)》中提出了國民經濟評價方法,也就是國際上通行的費用效益分析法,它要求從國民經濟全局對項目的投入及產出進行識別、計算、衡量。但是我國政府的投資極少受到約束,率性而為是家常便飯,且政府配置資源的深度和廣度世所罕見,即使財務評價也常以“可批性研究”對付項目審批而已。結果,國民經濟評價方法極少應用,政府項目的費用-效益分析形同虛設。再次,政府行政的績效評估剛剛提上日程。值得高興的是,針對政府行政的績效評估已經提上日程。目前財政部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辦法。但是我國現(xiàn)在還沒有做到把政府的全部資源都納入預算管理的范圍,也未能準確地把握完成績效目標需耗費的成本,還不具備科學地確定由公共部門還是私人部門履行一些公共服務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還不具備全面推行績效預算的條件,政府行政的績效評估有待規(guī)范和完善。

這三項制度中,最難的是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次難的是政府行政的績效評估。因此,有關學者提出從政府項目費用-效益分析入手,建立粗略的項目評價制度。以費用效果分析暫代費用效益分析,用定性的、非貨幣化的“效果”對政府項目進行簡單評價。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制度基礎薄弱,難以在近期內實質性地推進內評估。如果不顧及制度基礎,把政務績效評估單純視為一項技術、一種方法、一套指標體系,那就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所以,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制度的研究是不可忽視的,當務之急是研究建立專門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機構,研究如何以法律制度規(guī)范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然后在實踐中漸漸推進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制度建設。

目前,有關研究在電子政務績效的整體構成上還沒有形成同意認識,各有偏重,使得各種評價結論無法橫向比較。對電子政務進行績效評價應包括哪些內容,采用何種評價方法,評價的指標是什么,如何確定績效,以上這些問題在當前的研究成果中仍找不到答案。也就是說,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的研究存在嚴重的缺失。其中,對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尤其不足。電子政務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技術系統(tǒng),涉及到的職能部門日益廣泛,面向的服務對象日趨多元化,產生的社會影響十分深遠,其績效構成更加復雜,應用環(huán)境更加多變。曾有學者試圖建立評估指標體系,但在我國當前制度缺失,技術落后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完整可行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幾乎是不可能的,強行建立指標體系無補于事。當前提出的指標體系大多指導思想是計劃思維的延續(xù),不能確定由誰來推行體系,指標設立本身也欠科學。指標體系是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的關鍵點,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指標體系將是研究的核心內容。此外,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其他方面,如評估方法、評估模型、績效確定方法等也是研究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在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和不斷前進的實踐經驗獲取中,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研究前途明朗。

同志曾指出,“要確實讓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服務,這才有意義”。電子政務建設要結合人民群眾的要求,對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不只是一個管理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只有從政治的高度進行考慮,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中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參考文獻:

[1]孫國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成功執(zhí)行的八大要點[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4-07-20.

[2]唐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漸進戰(zhàn)略[J].電子政務,2005,(24).

[3]張銳昕,吳江,楊國棟.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制度建設的目標和重點[J].中國行政管理,2006,(04).

[4]關業(yè)文.促進電子政務健康發(fā)展[J].信息化建設,2006,(04).

[5]美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介紹和評析[J].電子政務,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