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入
時間:2022-10-19 03:19:55
導語: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主義榮辱觀,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又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的主力軍。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加強大學生榮辱意識的塑造,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創(chuàng)新
黨中央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過程。但是近年來,由于社會轉型,加上國內外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被人忽視,導致社會上榮辱意識淡漠。而這種現象又對校園中的大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得大學生當中出現了很多道德缺失甚至違法犯罪的現象。因此,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加強大學生榮辱觀的培養(yǎng),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榮辱觀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榮辱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涉及道德、政治、哲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范疇。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與辱的根本觀點和態(tài)度,它受一定的歷史、民族、社會的習俗和傳統(tǒng)的影響。在階級社會中,又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的影響。作為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重要條件。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內涵深邃,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種不良思潮在社會上蔓延,對人們思想造成不良影響。而這種現象也在大學校園中出現,加之歷史和學科設置種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榮辱觀教育被忽視甚至弱化。這又進一步影響了大學生的道德水準,近年來各種大學生道德缺失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受外界社會不良思潮影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意識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由于社會競爭的壓力以及外界物質利益的誘惑,人們對物質利益產生強烈追求,由此誕生出許多浮躁的社會性格和膚淺的社會意識,例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實利主義等,導致社會價值追求的空虛。二是課程設置不合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缺乏理論體系。榮辱觀屬于人生觀的一部分,但是當前的高校榮辱觀教育中,對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定義、具體內容、評價標準、學科理論體系歸屬等,缺乏科學界定,導致實際開展榮辱觀教育時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在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中,也鮮見專門界定榮辱觀的部分。三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實踐操作性不強。榮辱觀教育包含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但是目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仍然采取課堂授課灌輸的模式,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雖然教育部門已經致力于建構一個開放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但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說上,如何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疇,仍然缺少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和手段。
二、榮辱觀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榮辱觀的教育從本質上說,是通過教化手段把社會主流的榮辱觀轉化為被全社會所接受的思想觀念,從哲學角度來說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和階級性,服務于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因此榮辱觀是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道德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之一。為了統(tǒng)一和整合社會的思想,榮辱觀教育是必要手段之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觀念的核心與主要組成部分。榮辱觀教育自然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榮辱觀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是主體,被教育的人是客體,手段是道德教育或者教化。目的是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念灌輸給社會的每個成員,發(fā)揮榮辱觀的社會導向、維護、整合等功能,這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榮辱觀教育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的應有之義。當今的高校大學生的立場思想、精神面貌,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以及西方思潮和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慢慢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確實有部分大學生,他們的政治信仰茫然,對社會缺乏責任感,追求名利,出現了很多以個人為中心、好逸惡勞、缺乏誠信等現象。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現實的迫切要求。而社會主義榮辱觀,恰恰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部分,榮辱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著共同的目標。在大專院校的大學生中,推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有助于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有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融入榮辱觀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三、創(chuàng)新思想道德教育形式,融入榮辱觀教育
如何創(chuàng)新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對大學生榮辱觀念的培養(yǎng),是當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新課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主基地和主渠道,必須在理論指導、課程設置、實踐操作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逐步構建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相融合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
(一)以“八榮八恥”理論為指導,建立榮辱觀教育理論體系
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有理論指導,也有實踐教育,但實踐只有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才能在正確的方向上理性發(fā)展。當前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論中,雖也有榮辱觀內容,但是缺乏系統(tǒng)性。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人們的社會道德實踐的時候,必須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階段和實際情況的不同,提出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道德理論以指導社會道德實踐。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馬克思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它繼承了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思想精華,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踐中的新發(fā)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特點,符合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對于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因此,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課程建設中,應當圍繞“八榮八恥”理論,以此為核心加強學科研究和課程建設,逐步完善思想道德課程的內容,形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科理論體系。
(二)在“八榮八恥”理論指導下,探索社會主義榮辱觀實踐教育手段
一種道德觀念,只有通過的社會實踐,才能形成社會風尚,最終改變社會的精神風貌。在目前的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對于大學生自身人格和品質的發(fā)展,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成效,則有賴于加強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是樹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方法。古語有云:知易行難,行重于言。道德實踐是培養(yǎng)道德理念、形成正確三觀的根本途徑。只有通過道德實踐,才能把課堂上的道德教育轉化為每個大學生內在的道德品質,實現道德上知與行的有機統(tǒng)一。高校在日常教學管理中要切實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把“八榮八恥”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去,使“八榮八恥”成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真正讓大學生做到“倉廩實而知榮辱”。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應著眼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廣大高校生樂于參與、便于參與,活動富有吸引力、感染力,這樣“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內化為大學生的道德追求。
(三)在“八榮八恥”理論指引下,抓好堅持典型的示范作用
在樹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良好學風、校風的過程中,典型示范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應注意發(fā)揮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骨干的作用,特別是大學生黨員要沖鋒在前,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實踐“八榮八恥”。同時學校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的示范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展示教師的師德形象,展現優(yōu)良的思想作風。由此,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大學生的堅定信念,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
作者:鄧樂 單位:南昌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林泉.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的路徑探討[J].學理論,2014(19).
[2]周凱.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的價值分析及其實施途徑[J].教育探索,2010(01).
[3]房紅麗.高校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現狀及路徑探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2.
- 上一篇:小學體育教育問題探討
- 下一篇:新媒體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