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高職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09 04:28:54
導語:新媒體下高職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遞正面思想,深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新媒體主要是一些傳統媒體在信息化時代影響下轉變的新狀態(tài),像常見的一些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而現在隨著時展而產生的新媒體有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即信息的傳播途徑相對增加,信息傳播通過各種終端和平臺向客戶展示。學生通過新媒體可以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信息,而且據有關調查數據分析,雖然新媒體傳播消息具有其正面性和負面性,但是學生對于信息還是具備基本的是非判斷力,會篩選掉一些負面的信息,吸收正面的信息,從而獲得知識積累和視野開闊,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從新媒體中一些勵志的人或者事中獲得鼓舞和自信,從而形成自我學習發(fā)展的意識[1]。
(二)信息量較復雜,學生人生目標發(fā)生偏離
信息量是媒體呈現出來的另一方面的特點,而且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言論的自由性,造成信息和思想觀念魚龍混雜,很多媒體為了吸引用戶的眼球和好奇心通常采用一些具有視覺刺激效果的圖畫或者文字,也是滿足當前時代背景下大部分人的獵奇心理,而學生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對于信息的好壞判斷還是趨于感性的局限,從而導致他們的人生觀念被新媒體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所改變,從而影響他們的主流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例如:像一些恐怖主義思想,披著民主和自由或者宗教的外表,歪曲丑化現實,也容易激發(fā)高職學生的極端心理,從而導致校園暴力等問題。
(三)推行自由,教育體系受到質疑和挑戰(zhàn)
新媒體帶來的隨意性、個性和自由度是單一且具有約束力的教育體系中不曾擁有的,而高職學生本身對學生就存在抵制和厭惡心理,當新媒體的自由與傳統教育的約束發(fā)生沖擊時,學生這種心理會被加劇,這也導致了教育工作陷入困境,特別是以思想道德為目的的德育教育,也阻礙了學生接收正常的教育和科學的發(fā)展,教育體系即將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二、改變新媒體對高職道德教育影響的對策
(一)加強思想道德人文關懷,保證思政教育落實
“以暴制暴”的管制和約束手段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網絡新媒體的吸引力在于它的虛擬性,每個人在這個虛擬世界都可以把自己塑造的更加完美。而他們本身受到的關注和肯定較少,渴望被關注和稱贊的心理讓他們不得不從網絡中得到滿足感和自我存在感。所以高職院校要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從人文關懷出發(f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思想意識,肯定學生的進步和思想。例如:開展一些特長比賽,讓一些在某一方面具有優(yōu)勢的學生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同時教師對于學生的進步和意識要進行關注,并給予中肯的建議。
(二)新媒體與思想教育結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傳統思想道德教育來說,教育過程的單調性、教學形式的片面性以及教學體現的抽象性導致了教學效率不高的表現,而相反的,新媒體的優(yōu)勢體現在以上幾個方面,所以將新媒體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可以讓新媒體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發(fā)揮其優(yōu)勢,從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開展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前,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些反映愛國英雄事跡的材料、圖片或者視頻,并且讓學生在看完視頻或者材料后完成演講稿,課余開展愛國主義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的思想感悟和發(fā)展,完成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
三、結語
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制度中推行的重點,也是學生完美人格和價值觀念形成和鞏固的基礎,特別是對于思想道德素質較低的職業(yè)院校學生來說,道德教育也是他們未來就業(yè)和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參考,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將它與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將會讓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更加科學和完善。
作者:周瑩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 上一篇:網絡道德教育論文
- 下一篇:我國高校師德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