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底線道德教育探析

時間:2022-05-13 03:19:24

導語:大學生底線道德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底線道德教育探析

一、高校德育不理想的原因及表現(xiàn)

為什么我們的一些高校德育失去了當年的風采,為什么我們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的道德水平出現(xiàn)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生活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社會處在轉(zhuǎn)型時期,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信仰、道德倫理觀念逐漸從一元轉(zhuǎn)向多元。我們的高校德育建設落后于時代的步伐,長期以來,高校的道德教育的目標推崇的是一種“圣人和英雄道德”,特別是由建國初期保留下來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只講奉獻不講索取”以及見到危險就挺身而出,不計報酬的勞動和工作等觀念,片面強調(diào)奉獻和自我犧牲,忽視了學生目前的價值觀念和覺悟水平,弱化了對大學生進行最基本的底線道德教育。底線道德是道德的最低層次,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行為準則和基本道德義務。在高校德育內(nèi)容之中,我們強化了德育教育的“圣人目標”,但是卻弱化了最基本的底線道德教育,在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本就受社會生活多元化影響的背景之下,造成了學生道德選擇的迷惑,進而導致學生知行不一、行為失范。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道德狀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社會生活多元化的沖擊,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侵蝕著部分大學生的心靈,使其出現(xiàn)道德滑坡現(xiàn)象,甚至做出道德淪喪的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部分大學生存在一些是非不明、榮辱不辨的現(xiàn)象。他們丟掉了道德標準和規(guī)范,喪失了崇高理想和信念。其次,大學生誠信的缺失。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早就被視為底線道德,但是在今天的大學校園,考試作弊現(xiàn)象屢禁不止,同學間欺詐行為也屢見不鮮。第三,兩性道德的失范。大學生談戀愛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大學生情侶在公眾場合表現(xiàn)過分親昵,言語、行為不堪入目;缺乏基本的責任感,把愛情當做游戲,對性行為缺乏理性控制等。第四,對基本的道德準則的無視。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不排隊買飯,圖書館、教室肆意占座等,種種在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育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卻在大學校園中被部分大學生們肆意踐踏。以上一系列現(xiàn)象都給高校德育工作敲響警鐘,在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時,請不要忽視大學生的底線道德教育。

二、加強對大學生底線道德教育

重視和強化底線道德有助于大學生提升道德境界,追求自身的完善。目前,高校德育追求“建設社會主義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更應該從基礎抓起抓好。在社會生活多元化的時代,高校德育在面臨多重挑戰(zhàn)和沖擊的時候,更要加強大學生的底線道德教育,決不能聽之任之?!暗拙€道德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道德,是道德的下限,是所有社會成員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恪守的。否則,就是不道德,行為者就會受到社會輿論和內(nèi)在良知的譴責,甚至被外在強制約束?!钡拙€道德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也是衡量人類行為善惡最基本標準。從我國傳統(tǒng)德育來看,“圣人”的道德設計,一旦摒棄基礎底線,不但沒有使多少人真正成仁成圣,反而使一些大學生忽視了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合理的底線道德是指符合整個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力所能及的道德水平,只要守住道德底線就算及格,就可以算一個合格的公民。代表未來公民主要形象的大學生群體,加強他們的底線道德教育,是對他們進行最起碼的公民教育。所以,加強大學生的底線道德教育是實現(xiàn)其他德育目標的基礎,要想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道德,底線道德是不能逾越的。重視底線道德教育,并不是說讓大學生放棄對崇高道德的追求。事實上,履行基本的道德義務是高校青年學生道德境界提升的基點。高校在進行道德教育時設定的德育目標對不同的學生也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道德教育不僅在時間上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而且在空間上具有多維性和層次性。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固態(tài)模式,是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予以適時調(diào)整的,所以德育既要根據(jù)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根據(j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定目標,堅持德育目標的主導性,也要考慮學生在多元化社會生活背景下品德發(fā)展的多樣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達到的水平和具體發(fā)展的目標是不盡相同的,每個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因此,必須根據(jù)他們的思想品德的實際狀況和德育發(fā)展要求確定具體的德育目標,將德育的總目標進行分解,遵循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規(guī)律,使德育目標與學生的實際狀況和發(fā)展要求相適應,同時兼顧學生的可接受性和德育目標的可實現(xiàn)性。但是底線道德教育是德育目標得以開展和進行的基礎和保障,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最低要求,所以說底線道德教育與崇高的道德理想之間是相互統(tǒng)一的,道德底線教育是進行崇高理想教育的基礎。

三、加強底線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

高校德育的主陣地就是德育課堂,現(xiàn)在高校的德育課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在加強學生社會主義德育教育的同時,我們要加強學生的底線道德教育。高校課堂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德育工作者在課堂上除了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外,也要注意加強對大學生道德底線的教育。從細小問題上加以強調(diào),對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熱點問題予以討論。如對在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不排隊,亂占座,考試作弊等問題進行分析,強調(diào)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讓大學生時刻反思這些問題是否在自己身上發(fā)生,時刻在思想中緊繃一根弦提醒自己。另外,每位老師都要做到以身示范,用淵博的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感染學生。

(二)寓底線道德教育于管理之中

除了加強課堂教學教育,還應加強對學生底線道德教育的管理工作。這就需要高效重視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特別是學生輔導員的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政治素質(zhì)和業(yè)務能力,建立起學校從上到下齊抓共管的局面,營造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另外,加強學生的道德底線教育還應做到:第一,加強制度約束,用制度規(guī)范學生行為,把一些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用制度的形式讓學生必須遵守;第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節(jié)約水電、珍惜食物、遵守公共秩序等;第三,要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對那些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的同學,除了進行談話教育以外,還應該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如通報批評、作書面檢討等。處罰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提醒同學,要時刻謹記遵守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三)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雖然學校教育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學生的品德好壞絕不是學校一方面所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對學生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和社會也應要求每個學生的行為道德符合學校要求的標準,這樣將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的要求結(jié)合起來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黨的十八大報告就從國家、集體、個人三個基本層次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nèi)容,“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制度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集體層面,“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個人層面,上述三個層次的核心價值觀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國家目標、社會導向和個人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高校的德育教育也應該注重層次,在設立德育目標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底線道德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遵守基本準則,我們在追求遠大崇高理想時,更應該首先加強對學生的底線道德教育。

作者:陳永光工作單位:聊城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