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19:58: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中國成立60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新中國成立60年

作家新中國成立60年征文

請問這土地誰愛得最深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边@是艾青《我愛這土地》一詩里的名句,它說出了詩人心頭縈繞不破的一個鄉(xiāng)土遺夢。是對泥土的情結,是對生命之根所依附的大地母親的無限眷戀與摯愛。

生命總是這樣,軀干在風雨中挺立,綠葉和枝子向天空打開,向太陽打開,燦爛所有的日子。而它苦掙未來,奮戰(zhàn)過去的所有力量卻來自大地,來自泥土,來自根,來自那無限的深入。親近泥土,深入泥土,發(fā)掘泥土在人心中不可替代的蘊含和無與倫比的沉痛重量,因而也就顯示出深遠無極的意義。對土地和勞動,不是躲避而是參與,不是疏離而是貼近,躬耕垅畝,使自己從日常猥瑣細碎的人生中走出來,走向田園,走向泥土,走向久違的勞動和鋤頭,更是縈系人心的夢想。

終有一日,我又回到了田園,回到了曾經熟稔而又陌生的勞作之中。在一片大大的田洞里,在一片寬闊的田園上,我和農夫田婦一道,揮鋤舞鏟,抽溝排行,侍弄大地上荒涼疲憊的田土。汗水摻和著興奮,勞累夾雜著喜悅,一鋤一鋤翻耕著恩深情厚的土地,翻耕著心底里沉寂已久的對泥土的眷戀。什么時候,我們久違了自己賴以存身的衣食父母、生命之根?什么時候,我們成了無根的人,我們把雙腳高高提起,把沾在腳踝上的泥水洗了一遍又一遍,以為自此離開了農門,以為生命有了新的超越和意義?什么時候,我們腳底下的根須漸漸萎縮,雙手像棕櫚樹的葉脈攤開,向著天空,只問索取,不再給予?靈魂在田園陰郁的血里生銹,土地壓不住嗚咽,在蟋蟀的呻吟里困惑不已,我們給大地不斷增加新的創(chuàng)傷。

此刻,我揮動著手里的鋤柄,左一鋤,右一鋤,在泥土的沉默里不停翻耕,內心里也不斷地問著自己:躬耕,躬耕,使勞動產生新意,使它不同于往昔的操作,不同于那種令人厭倦的反反復復的簡單操作,辛苦與困頓。勞動還有著更深的意義。在這荒涼的鄉(xiāng)村,荒涼的大地上,我為這一日的躬耕而倍感欣慰。風來了,我不歇手;雨驟了,我也不離去。我不避諱自然中的風雨,我愿意與它們遭遇在田園之中,遭遇在泥土之中,就象遭遇大自然本身一樣。我翻耕一丘田畝,我種下一片蔥蘢,汗水從我的額角流下,雨水打在我的臉上,打在我的身上,血水從手掌磨破的水泡中綻放,我卻不感到艱辛與痛苦。就是因勞累而饑渴痙攣的胃,也不使我哀怨腳下的泥土。我甘愿做地里面一條默默勤墾的蚯蚓,滿身泥濘,精耕細作,虔誠撫慰大地心靈的創(chuàng)痛。

這一日躬耕,讓我滌去滿身的慵倦,撫平心頭一道豁開的裂痛——它與泥土日漸分離,不知覺間拉大距離,且越來越遠;讓我抓住隨風飄蕩的精神的風箏,握緊又中的線繩,使它不離我而去。我曾經那么放飛了自己,放飛了我全部的想望。我把夢想的軌道鋪在蒼茫的天空,鋪在飄渺的云彩之上,我在一片虛空之中劃下生命的軌跡,只想望逃離泥土,追尋高遠。但是,我一無所獲,我空無所依。我既未實現(xiàn)所謂的夢想,也未能在大地之上站穩(wěn)腳跟,獲得實實在在的立足之地。我忘卻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如同落葉回報泥土的深情,飛得再高的鷹鷲也要棲息到地上,我生命的根須依然在泥土之中,我精神的家園依然是這永恒不變的土地。我只有回歸,我只能回歸,在泥土里來找回我靈魂的憩園。

查看全文

作家新中國成立60年征文

請問這土地誰愛得最深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艾青《我愛這土地》一詩里的名句,它說出了詩人心頭縈繞不破的一個鄉(xiāng)土遺夢。是對泥土的情結,是對生命之根所依附的大地母親的無限眷戀與摯愛。

生命總是這樣,軀干在風雨中挺立,綠葉和枝子向天空打開,向太陽打開,燦爛所有的日子。而它苦掙未來,奮戰(zhàn)過去的所有力量卻來自大地,來自泥土,來自根,來自那無限的深入。親近泥土,深入泥土,發(fā)掘泥土在人心中不可替代的蘊含和無與倫比的沉痛重量,因而也就顯示出深遠無極的意義。對土地和勞動,不是躲避而是參與,不是疏離而是貼近,躬耕垅畝,使自己從日常猥瑣細碎的人生中走出來,走向田園,走向泥土,走向久違的勞動和鋤頭,更是縈系人心的夢想。

終有一日,我又回到了田園,回到了曾經熟稔而又陌生的勞作之中。在一片大大的田洞里,在一片寬闊的田園上,我和農夫田婦一道,揮鋤舞鏟,抽溝排行,侍弄大地上荒涼疲憊的田土。汗水摻和著興奮,勞累夾雜著喜悅,一鋤一鋤翻耕著恩深情厚的土地,翻耕著心底里沉寂已久的對泥土的眷戀。什么時候,我們久違了自己賴以存身的衣食父母、生命之根?什么時候,我們成了無根的人,我們把雙腳高高提起,把沾在腳踝上的泥水洗了一遍又一遍,以為自此離開了農門,以為生命有了新的超越和意義?什么時候,我們腳底下的根須漸漸萎縮,雙手像棕櫚樹的葉脈攤開,向著天空,只問索取,不再給予?靈魂在田園陰郁的血里生銹,土地壓不住嗚咽,在蟋蟀的呻吟里困惑不已,我們給大地不斷增加新的創(chuàng)傷。

此刻,我揮動著手里的鋤柄,左一鋤,右一鋤,在泥土的沉默里不停翻耕,內心里也不斷地問著自己:躬耕,躬耕,使勞動產生新意,使它不同于往昔的操作,不同于那種令人厭倦的反反復復的簡單操作,辛苦與困頓。勞動還有著更深的意義。在這荒涼的鄉(xiāng)村,荒涼的大地上,我為這一日的躬耕而倍感欣慰。風來了,我不歇手;雨驟了,我也不離去。我不避諱自然中的風雨,我愿意與它們遭遇在田園之中,遭遇在泥土之中,就象遭遇大自然本身一樣。我翻耕一丘田畝,我種下一片蔥蘢,汗水從我的額角流下,雨水打在我的臉上,打在我的身上,血水從手掌磨破的水泡中綻放,我卻不感到艱辛與痛苦。就是因勞累而饑渴痙攣的胃,也不使我哀怨腳下的泥土。我甘愿做地里面一條默默勤墾的蚯蚓,滿身泥濘,精耕細作,虔誠撫慰大地心靈的創(chuàng)痛。

這一日躬耕,讓我滌去滿身的慵倦,撫平心頭一道豁開的裂痛——它與泥土日漸分離,不知覺間拉大距離,且越來越遠;讓我抓住隨風飄蕩的精神的風箏,握緊又中的線繩,使它不離我而去。我曾經那么放飛了自己,放飛了我全部的想望。我把夢想的軌道鋪在蒼茫的天空,鋪在飄渺的云彩之上,我在一片虛空之中劃下生命的軌跡,只想望逃離泥土,追尋高遠。但是,我一無所獲,我空無所依。我既未實現(xiàn)所謂的夢想,也未能在大地之上站穩(wěn)腳跟,獲得實實在在的立足之地。我忘卻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如同落葉回報泥土的深情,飛得再高的鷹鷲也要棲息到地上,我生命的根須依然在泥土之中,我精神的家園依然是這永恒不變的土地。我只有回歸,我只能回歸,在泥土里來找回我靈魂的憩園。

查看全文

縣委辦新中國成立60周年宣傳方案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以下簡稱“新中國成立60周年”)。做好慶?;顒拥男麄鞴ぷ?,對于鼓舞全縣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jù)、省委宣傳部和市委宣傳部的統(tǒng)一部署,制定如下宣傳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重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宣傳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豐功偉績和重大歷史意義,宣傳新中國成立60年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宣傳60年來、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10年來我縣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以及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要廣泛開展“愛黨愛國”主題教育活動,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人民軍隊好、人民群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振奮民族精神,激發(fā)愛國熱情,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深刻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激勵全縣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建設四個強縣,奪取全面建設小康**而不懈奮斗。

二、認真做好新中國成立60周年媒體宣傳

國慶60周年媒體宣傳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7月下旬起至8月底,在各項宣傳中注重體現(xiàn)新中國成立60周年宣傳內容。要結合“八一”建軍節(jié),重要紀念日活動宣傳,通過豐富多彩的報道形式和表現(xiàn)手段,引導人民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斗史、創(chuàng)業(yè)史和改革開放史,深刻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勝利,才能開創(chuàng)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查看全文

煙草局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天安門前看升旗

安逸、舒適的日子過久了,很多事難以讓我激動了。但激情很容易被點燃,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緩緩升起的時候,我心潮澎湃,一時難以平靜。

今年8月12日,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對于我而言,卻是一個難以忘記的日子。為了看升國旗,我頭天晚上再三核實升旗時間,當日起了個大早,不到5時,就趕到了天安門廣場。

我趕到時,天安門廣場已是人山人海了,歷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前面的人行道上也站滿了翹首等待升旗的人----有相扶相攙的老人,親密牽手的戀人,身經百戰(zhàn)的老軍人,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

等待,有時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此時卻成了一種神圣的企盼。5時10分,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聲“來了!”剎那間,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對面的城樓下。只見32名武警戰(zhàn)士組成的護旗方隊走出城樓,踏上金水橋,跨過長安街,昂首闊步地向廣場走來。旗桿下,旗手、護旗手的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5時22分,一聲“敬禮”,伴著國歌,迎著朝陽,五星紅旗緩緩升起……

國旗在眼前飄揚,國歌在胸中激蕩。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恍若南昌城頭的烈焰、長征路上的篝火。忽而,又幻化成抗日疆場上血染的杜鵑,延安窯洞里啟明的燈光……在這些滾動的畫面里,一種精神在跳躍,一種尊嚴在挺立,一個民族在騰飛。

查看全文

紀念新中國成立60年優(yōu)秀征文

每一次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我都會坐在靜謐的夜晚,遙望著遠山外華燈初上的天際,想起那些與燈相關的往事。有關燈的記憶,是斷點的,是瑣碎的,但卻是深刻的……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村民們過著艱辛而貧窮的生活。最早烙印在腦海里的燈,是家里那盞污跡斑斑的煤油燈。夜幕降臨時,父親就點燃它,微黃的光線在屋子里搖搖晃晃,像一張黑白照片。那時候,距離油燈最近的人算是母親了。借著微弱的燈光,她盤腿坐在炕頭,不知疲倦地為我們姊妹幾個納鞋底、縫衣服。由于光線不好,他不止一次地被針扎破手指,急得父親總是不斷地撥弄著燈芯,企圖讓燈光亮些、再亮些??墒牵覀儾]有理解“慈母手中線”的含義,只是借著燈光,盡情地在墻上做著影子的游戲。

后來,我上學了。為了方便晚上做作業(yè),我成了油燈的“主人”。而母親,也只能等我做完作業(yè)后,才能去做一些針線活。有時候,半夜突然醒來,發(fā)現(xiàn)母親仍然坐在油燈前縫補衣服,我的眼角就漸漸地變得模糊了。這種感覺,讓我知道自己長大了。我琢磨著用自行車內胎的氣門嘴,制成了一個新式煤油燈,只要輕輕擰動螺絲帽,就能隨心所欲地調節(jié)燈光。我的“發(fā)明”,讓我和母親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燈光”,也受到了大人們的夸贊,成了我兒時最大的驕傲。

再后來,父親從一位親戚家里帶回了一個叫馬燈的東西,外面有著玻璃罩,點燃后亮堂堂的,不怕刮風下雨?!斑@是世界上最好的燈吧?”一天晚上,我問父親。父親把我拉到大院外,笑道:“傻孩子,咱山里窮,這是早已落后的燈了。”說著,他向遠方一指,“你看,人家那才是燈呢!”順著他所指的方向,我看到在很遠很遠的地方,一排排亮晶晶的燈光,如點點繁星一般閃爍著美麗的光芒,使我怦然心動。從此后,許許多多的夜晚,我都會望著遠處的燈光,不停地思索:它咋就那么亮啊?怎么能照那么遠呢?它又要加多少煤油啊?……

想著,想著,我就8歲了。1985年,我們村終于通上了電。當?shù)谝淮慰吹侥切┎Aе瞥傻臒襞?,不要煤油就能發(fā)出明亮的光芒時,孩子們都仿佛過大年似的歡呼雀躍,喜悅如山花一般在我們的臉上盛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如今,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使燈具事業(yè)有了巨大的發(fā)展。望著家里安裝的那些各式各樣的燈具,或溫馨浪漫,或五彩繽紛,或靜止,或旋轉,我經常會想起小時候的煤油燈。它們彰顯了祖國科技的日新月異,雖然,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在我的心中,卻永遠是一個美麗的“舞者”……

查看全文

卷煙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四代人的通訊變化

“映麗,你好。父親很想念你?!笨吹竭@條短信,我的心中五味雜陳,有高興,有感動,也有傷懷。高興的是一直拒絕讓我給他買手機的父親居然會發(fā)短信了,這樣我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也能省不少話費了。感動的是父親竟然給我發(fā)了這樣一條短信,不善言辭的他是在怎樣的心境下,給遠在他鄉(xiāng)的小女兒按下那一個個小按鈕的呢?傷懷的是父親老了,歲月的流逝使他更加渴望親情。我忍住幾欲奪眶而出的淚水,給父親回復:“爸爸,我也好想你和媽媽。”而后又回復一條:“我在這里一切都好,你和媽媽要注意身體?!卑l(fā)完后不久,收到了只有四個字的回復“我的閨女”??粗@四個字,我只想大哭一場。后來,在和母親的談話中,我得知,文中開頭的文字是父親學會發(fā)短信后發(fā)出的第一條短信。我的淚再也忍不住,順著眼角流下來。

我最初離開家鄉(xiāng)時,打電話得先打到村里的小賣部,然后由小賣部的張嫂去喊家人。一來一回浪費不少時間,父親每每不舍,總是斥責我亂花錢。后來,鄰居們漸漸地安上了固定電話,由于我們家的鄰里關系很好,父親覺得去別人家接就行了,走不了兩步路,用不著裝電話。直到我參加了工作,掙錢了,手機漸漸成了人人都有的東西,他還是一再推阻,不讓我給他買手機,怕我花錢。我硬是給他買了一部。因為我知道,父母越來越需要聽到我的聲音,而我也真的很想經常聽到他們的聲音。

父親拿到手機后,掩飾不住喜悅,翻來覆去地研究,嘴里喃喃地說:“這個小玩意兒真神奇,再遠的地方都能通話。比我年輕的時候好多了?!蹦贻p時候的父親,曾經一度為寫信苦惱。我7歲那年,母親要去照顧遠在大連生了重病的大舅,父母兩個人聯(lián)系只能靠寫信。這可把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難壞了,很多心里話不知道從何說起,也不好意思讓人。信還是寫了好幾封的,但是不知道是他們自己銷毀了,還是藏得太嚴實,我一直沒有看到過。說起那時候寫信的情景,父親笑了,說:“這也比你爺爺那時候好得多?!?/p>

爺爺是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人,16歲時就遠離家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時,他就會托回來的老鄉(xiāng)捎口信,但是回家的同鄉(xiāng)真是不多。不識字的爺爺就找人寫家書。結果前十幾次,次次都是“一切安好,勿念。”后來,居然次次都是“奶奶、大叔、二叔、大嬸、二嬸、大哥、二哥、大嫂、二嫂、大侄子、小侄女……都好吧?”開頭把家中所有人物都問個遍,甚至連牲口和雞狗都捎帶上了,最后以“我在這里一切都好,不要牽掛”作為結尾,而實質性話語卻沒有幾句。這讓收到信的老奶奶總是忍不住埋怨:“好歹也是花錢買了郵票的,咋就不多寫幾個字呢?”后來爺爺回了老家一趟,大伙兒才知道,這是爺爺不舍得花錢請師傅,轉而請識字不多的工友寫的。前后換了兩個人,故而就是兩種不同的格式了。

現(xiàn)在我和老公發(fā)短信、打電話都不在話下了,上網(wǎng)可以發(fā)e-mail,可以聊qq,方便得很,再也沒有了祖輩們的困窘。我才三歲半的小女兒都會用手機給她爸爸打電話了。她說:“爸爸,你想我不想?我可想你了。我給你表演個節(jié)目吧,今天才學的。嘎嘎嘎嘎白胖鴨,一搖一擺回到家。爸爸你看看我的動作,老師都說好呢!你看呀!”看著小女兒不惜話費和老公聯(lián)絡感情,我就是再心疼也不忍心打斷她。當她要求老爸看動作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又不是可視電話,咋能看到動作呢!于是對她說:“乖,等你長大了,買一部可視電話,到時候就可以讓爸爸看到你的動作了?!鞭D念一想,我又說:“不,還是上網(wǎng)好,又能看又能說,還省錢?!?/p>

查看全文

鎮(zhèn)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1978年的春天,當薔薇花開滿籬笆的時候,一只喜鵲落在我家門前的苦楝樹上,對著我家的兩間破屋嘰嘰喳喳叫起來。此時,娘正在廚房的柴灶上做飯,紅紅的柴火在她的臉上跳躍,眼里閃爍著熠熠的光亮。

今天有什么喜事?我疑惑地問娘。娘抬起頭,迷茫地看著我,好久,神思才從遐想里拉了回來,少女般羞澀地朝我一笑,這是我記事以來看到的娘最美麗動人的一笑。

果真,娘神秘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把嘴靠近我耳邊,努力壓抑著心中的喜悅和激動,悄悄地說,“媽要進紡織廠做工人了!”

娘說這話的時候,似乎有紡織廠的機器轟鳴聲裊裊飄進我耳朵,讓我的雙眼發(fā)亮。我似乎看到了娘戴著白色的兜兜帽,圍著白圍巾,巡視在織布機前。一匹匹白雪似的布匹從機器的大口里吐出來,娘的頭微微仰著,眼神專注地看著一根根琴弦樣的細紗,看到一根紗頭斷了,便會用靈巧的手拈起來,飛快地打了一個扁結,然后微微一笑,又轉到別的機器前巡視。

這是記憶中的一個難忘場景。1978年春天,鎮(zhèn)紡織因征用我們村的數(shù)十畝土地,給了我們村幾個招工名額。這就意味著村里將有幾個女人一步踏進天堂,和鵝洲鎮(zhèn)上那些細皮白肉的女人一樣成為一個紡織女工。

小鎮(zhèn)古稱鵝洲,傳說范蠡和西施為逃避越王勾踐的迫害,曾裝扮成漁民,駕一葉裝滿白鵝的小舟,棄官隱藏在這里。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積淀,江南暖風細雨的浸潤,使這個水鄉(xiāng)小鎮(zhèn)有著天堂般的美麗。

查看全文

新中國成立60年演講稿

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的國歌響徹天際,一個充滿喜悅和希翼的十月悄然而至,仿佛是在夢中:一位慈愛祥和的母親,穿過空曠寂寥的時空,步履輕盈地向我們緩緩走來,多磨的歲月已經將她磨礪出一副冷峻堅定、穩(wěn)重和藹的面容,以其堅強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而她——就是我們最偉大可愛的祖國!

這是一個金色的十月,一個收獲的十月,一個幸福的十月,人們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著收獲的喜悅,每一寸熱土都銘記著中華兒女的辛勞與汗水,每一條溪流都流淌著中華兒女的幸福與歡樂,有誰知道,這些歡聲笑語的背后又承載著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穿透歲月層疊的霧嵐,回首相顧60年的風雨歷程,1949年10月1日,偉大領袖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鄭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一句氣壯山河的濃濃湘音標志著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永遠結束了,桎梏在人們身上千年的封建枷鎖徹底擺脫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從此,一個新的中國莊嚴的誕生了。讓全世界都知道,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只剛剛睡醒的雄獅,正蓄勢待發(fā),準備將滿腔的熱血和激情都拋灑在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建國初期,貪婪的美國曾想用“聯(lián)合國軍”的飛機坦克敲開我們的大門,我們毫不猶豫的跨過鴨綠江給他們以致命的還擊,捍衛(wèi)尊嚴;60年代,糧食問題威脅過我們的生存,我們一樣通過不懈努力依然拯救了人均耕地只有1.4畝,但人口卻占世界1/4強的國家;而今面對金融危機,我們也是從容鎮(zhèn)定,調整政策,應對國際多變局勢,幫助人們和政府順利度過難關,當困難和挫折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并沒有退卻和忍讓,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堅定意志,克服困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古老的中華民族昂首闊步,向著文明、富強、發(fā)達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彈指一揮間,祖國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在這短短滄海一粟間,我們偉大的祖國又發(fā)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從兩彈一星到步入太空,從小米步槍到軍事大國,從港澳回歸到奧運舉辦,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為世人所矚目,中國這條巨龍不斷飛速發(fā)展壯大,這些耀眼的成就也讓我們的祖國重新煥發(fā)出奇光異彩,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讓世界再次將焦點放在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

當你行走在千里戈壁尋找敦煌莫高窟一幅幅飛轉流長的壁畫時;當你俯下身來細細聆聽鼓浪嶼浪花飛濺的陣陣歡歌時;當你只身佇立隨手采擷一片浪漫開懷的香山紅葉時;當你輕輕觸摸萬里雄關上一處處殘垣斷壁時,你可知道,每一次都是祖國母親用她那取之不盡的甘乳,滋潤著你我的心靈,撩撥著你我的思緒,在她的臉上,沒有怨言,沒有膽怯,你唯一能讀到的只有無盡的喜悅。

查看全文

新中國成立60周年精彩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矯健的蒼鷹扇動著雙翅,無畏的目光點亮前行的道路。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讓久儲的夢想復活,閉上我們的雙眼,讓我們一起來飛翔!今天我將給大家?guī)碜钫鎿吹难葜v。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你——中國》。

在我人生道路上走過的13個春秋里,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幸福,我的生活時時充滿著歡樂,處處鋪滿著鮮花。談起這些,媽媽對我說:“你這么幸福,是你生活在我們偉大的祖國,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崩蠋煂ξ艺f:“只有祖國的富強,才會使我們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華”。翻開歷史我看到:沒有祖國,就沒有了家,沒有家就沒有我們,祖國不強盛,人民就遭殃。

是啊,當祖國積貧積弱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挨餓受凍、受辱被欺;當祖國繁榮富強的時候,她的人民就快樂幸福、昂首挺胸!

祖國和她的人民,正如母親和兒女,榮辱與共、血肉相連!我們的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祖國,就是我們最親最愛的祖國母親!

她有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無垠的疆土;她有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她有飲譽世界的四大發(fā)明;她有三山五岳的秀美江川……這一切都會使我——祖國的女兒,為有這樣母親而驕傲和自豪!當然,我們不會忘記那“烽火連三月”的日子,不會忘記那黃浦江上的外輪,不會忘記那頤和園中的八國聯(lián)軍,還有那一箱箱的鴉片……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祖國的兒女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企盼、在屈辱中抗爭?;㈤T銷煙、太平天國、義和團起義……無不表現(xiàn)了祖國兒女尋求解放與和平的堅強意志。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此,祖國母親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久,我們的祖國母親已經60歲了。

查看全文

煙草公司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故鄉(xiāng)有片花生地

初秋,又到落花生的季節(jié)了。立秋剛過,小妹就從鄉(xiāng)下老家捎來一簍新花生,說是平才叔剛刨的鮮花生。我高興極了,捧起那胖嘟嘟的鮮花生,啊,一股帶著泥土氣息的淡淡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說真的,我從小就喜歡吃這有泥土味的花生,煮著吃或生吃都香甜可口。此刻,我捧起這鮮嫩的新花生,不由得想起了故鄉(xiāng)那片花生地,想起平才叔講過的那名抗日戰(zhàn)士。

平才叔是我本家的叔叔,今年七十開外,早年一直擔任村里的生產隊長,人們都管他叫“老隊長”。我在家時,他就知道我愛吃花生。長大后,我在城里成了家,平才叔每到落花生時,就托人給我捎一些來,說是讓我嘗嘗鮮。平才叔對花生也是格外喜愛,雖說家鄉(xiāng)是丘陵地,土質干硬,不常種植花生,但他每年都要在東山坳種上一片花生,說那塊地沙性好、有靈氣,長出的花生粒多又飽滿。

有一年夏天,我休假回去,路過家鄉(xiāng)的東山坳,看見坡下一片郁郁蔥蔥的秧兒,非常茂盛。我走近一看,那正是平才叔種的花生。時值花生開花的時候,淡淡的橘黃色的小花,星星點點夾在橢圓形葉片之間,若隱若現(xiàn)。在一片蔥綠的花生秧之中,一塊豎著的片石引起了我的注意,細看才知是一座墓碑,只不過墓碑周圍的花生秧更茂密,使墓碑后不大的墳頭不太顯眼罷了。再看墓碑斑駁粗糙,上面無任何字跡,也看不出有加工的跡象,看樣子已是年代很久了。我被這偶然的發(fā)現(xiàn)吸引住了,在墓前佇立良久,思索著在這簡陋的墓里躺著的是誰?;氐酱謇铮グ菀娖讲攀?。他正在門前扎煙把,見我回來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兒,點燃一鍋旱煙,同我拉起了家常,我順便問起了花生地里那座無名墓碑的事。良久,平才叔緊吸了兩口旱煙,慢慢給我講起了花生地里發(fā)生的故事。

日軍投降的那年3月,一天夜里,西沖那邊響起了激烈的槍聲,村里人都被驚醒了,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過了一個多時辰,槍聲平息了,只有村里的狗還在狂叫。第二天一早就有人說,鬼子打到河口來了,昨夜新四軍小分隊在西沖和鬼子干了一仗,后來新四軍向東山坳那邊撤去了。平才叔那年不到11歲,一大早揣起一個白薯就趕著牛到東山坳放牧,走到東山坳時,猛然發(fā)現(xiàn)草溝里有一攤血跡,順著血跡一瞧,前面躺著一個人,那人著一身灰軍衣,臉色慘白,血把大腿上的褲子都浸透了,滴在身下草叢上。平才叔發(fā)現(xiàn)那人胸口還有些微微顫動,就拔腿跑回村子叫人,當村里人帶上水和玉米粥趕來時,那人的嘴只張了張就犧牲了……講述中,平才叔的煙鍋早已熄滅了,他老人家很是傷感,深深地嘆了口氣說:“唉,年輕得很呀,頂多二十來歲……傷太重,流血過多啊……一句話沒說,連眼皮都沒睜一下,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