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程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01:23: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簡易程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簡易程序

淺談簡易程序的適用

民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簡易程序,其關鍵在簡便易行上,但在審判實踐中時常體現(xiàn)不出簡便易行,或簡而不易,或易而不簡,始終受普通程序的束縛,不能突出簡易程序的優(yōu)勢,體現(xiàn)不出簡易程序的簡便性,法律規(guī)定簡易程序是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簡化了的普通程序。下面筆者就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作如下探討:

一、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同屬于第一審程序,二者相比較,簡易程序具有以下特點:

(一)起訴方式簡便,方便群眾訴訟。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guī)定,原告可以用口頭起訴,原告遞交起訴狀與否,不是案件是否受理的條件,人民法院不能因為原告不提交訴狀而拒絕收案。當然也不排斥原告遞交書面訴狀。但是,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無論原告是口頭訴訟的,還是遞交書面訴狀的,法院都應當將起訴的內(nèi)容,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通知被告,以便被告做好應訴的準備。這樣就方便了群眾的訴訟。

(二)審判程序簡便,提高了辦案效率。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不用書面通知被告應訴和答辯,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在接受當事人雙方請求后,根據(jù)需要和可能,可以當即審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審理。審理案件不受開庭三日前公告和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限制,開庭時也不受法庭調查,法庭辯論順序的限制,這樣簡便了程序,縮短了辦案周期,提高了辦案的效率。

(三)傳喚方式簡便,便于法官辦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用簡便的方式,隨時傳喚當事人、證人。例如,通過基層組織的干部、當事人的親朋好友捎口信帶條子,或者用電話、廣播通知當事人、證人出庭,或者依口頭約定,按照指定的時間、地點、聽取當事人陳述、證人作證。這樣,便利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體現(xiàn)了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特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

(四)簡化了審判組織,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減輕當事人的負擔。按照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二款、第一百四十五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這是簡易程序的又一個重要特點。也是與普通程序的重要區(qū)別。但也有人認為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也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這是一種誤解,混淆了兩種不同程序的審判組織的界限,只有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才能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當然更不存在陪審問題。但是審判員一人審理不等于審判員自審自記,必須由書記員擔任記錄。這種審判程序手續(xù)簡便、方式靈活,避免了當事人和審判人員在訴訟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費工、費時,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減輕當事人的訟累和國家財政負擔,降低了辦案成本。

查看全文

刑事簡易程序分析論文

一、刑事簡易程序的理論基礎及主要模式

(一)刑事簡易程序的理論基礎

1、簡易程序建立的基礎

刑事簡易程序是在訴訟程序進行過程中為謀求公正與效益之間的平衡而產(chǎn)生的。訴訟公正與訴訟效益都是訴訟程序所追求的內(nèi)在價值,而這兩種內(nèi)在價值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而設立簡易程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減緩或者避免兩者的沖突和矛盾。日本學者谷口安平說,在眾多國家里,“迅速地審判一直被當作訴訟制度的理想”①。提高訴訟效益可以兼顧國家和個人兩方面的利益。一般而言,刑事審判活動保持適度的效率性,使審判程序快速的完成,確保裁判結果的及時產(chǎn)生,這符合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對于個人而言,審判的迅速進行并及時產(chǎn)生裁判結果會使被告人、被害人的利益得到及時的關注和保護,從而防止因訴訟拖延而使他們即使是對己有利的裁判也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用句古老的法諺概括就是“遲到的正義等于非正義”。而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分析,避免不必要和不合理的拖延,迅速作出裁判可將犯罪者立刻繩之以法,有助于對犯罪的打擊和預防。在司法實踐中,訴訟公正與訴訟效益常常是相互制約的。在司法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絕對地追求案件的公正性,當人力、物力、時間有限時就只能犧牲對當事人的公正待遇、放棄發(fā)現(xiàn)案件的“絕對真實”了。隨著對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制度的不斷完善,使訴訟環(huán)節(jié)更加復雜、繁瑣,占用了相當多的司法資源,從而使訴訟公正與訴訟效率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世界各國長期以來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摸索和實踐。從根本上看,減少訴訟成本和科學配置司法資源是提高訴訟效益的兩條主要途徑,而簡易程序的設置不僅通過減少訴訟成本從而直接達到提高刑事訴訟效益的目的,而且通過程序的繁簡分流節(jié)約了一部分司法資源,使其可用于重大、復雜、疑難案件的審理,從而使有限的司法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xiàn)了訴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追求公正與效益的統(tǒng)一是設立刑事簡易程序的基礎。

2、簡易程序建立的前提

既然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有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之分,那么建立簡易程序制度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呢?顯然,刑事案件本身的差異性是簡易程序建立的重要條件。如果所有刑事案件在復雜程度、重要性、社會危害性等方面均整齊劃一的話,簡易程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對不同的案件應投入與其重要性、復雜程度相適應的司法資源,故此簡易程序的出現(xiàn)才順理成章。如果對大量輕微、簡單的刑事案件與其他普通刑事案件一樣不加區(qū)分地統(tǒng)一適用單一的普通程序,勢必造成刑事司法資源的浪費。而實行刑事案件繁簡、難易分流,則有助于提高司法資源的使用效率。這樣可以把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益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查看全文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制度論文

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簡單民事、經(jīng)濟糾紛案件所適用的程序。它是與普通程序并存的獨立的第一審程序之一。簡易程序是對普通程序的簡化,但它并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屬程序,也不是普通程序的輔助性程序。它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且適用范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簡易程序功能的發(fā)揮。因此,筆者擬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民商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范圍和處理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設置簡易程序的意義

(一)設置簡易程序是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一般趨勢

由于糾紛在本質上是主體行為與社會既定秩序和制度以及主流道德的不協(xié)調或對之的反叛,糾紛隱喻著對現(xiàn)存秩序的破壞。①因此,西方國家自20世紀以來,面對隨著經(jīng)濟的增長,利益沖突增多,各種矛盾糾紛總量急劇增長的情勢,紛紛探索解決之道。從世界各國的探索來看,各國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在兩個方面:一是引進東方經(jīng)驗——逐步建立和完善訴訟前的調解制度,使一些糾紛經(jīng)由調解處理而不再進入訴訟程序。一是從改善訴訟制度的角度,在訴訟制度中創(chuàng)立或進一步完善簡易程序,試圖通過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以提高訴訟效率來減輕這一壓力??傮w上看,由于很多西方國家的法官人數(shù)固定,根本不存在靠增加法官人數(shù)以減輕案件壓力的可能性,在訴訟制度中創(chuàng)立、完善簡易程序并擴大其適用范圍便成為必然的選擇。到目前為止,西方國家?guī)缀醵荚谠V訟體系中設立了簡易程序,而不論是民事訴訟還是刑事訴訟。綜觀各國設立簡易程序的目的無不是為了解決案件積壓、提高訴訟效率。

在我國,情況略有不同。法官人數(shù)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以增加法官人數(shù)來減輕案件壓力的空間。但近年來,法官人數(shù)膨脹,這種空間已風光不再。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案件積壓、提高訴訟效率問題,必須再一次向西方學習,在簡易程序上尋找突破口。創(chuàng)立、完善簡易程序,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在某種程度上就應當成為當今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這也是提高訴訟效率的根本之途。創(chuàng)立簡易程序主要是針對刑事訴訟而言。①就民事訴訟而言,由于早已確立了簡易程序制度,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完善簡易程序,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

總之,在民商糾紛日益增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在“公正與效率”的世紀主題下,提高訴訟效率,減輕當事人的訴累,節(jié)約訴訟成本,明確和擴大民商案件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勢在必行。

查看全文

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論文

摘要:中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普通程序過于側重在法律外在層面上強調公正,而如何使行政訴訟更加簡便、有效是目前學界與實踐界著力探討的話題。構建行政訴訟簡易程序既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司法資源,又可以給公民提供充分、暢通的救濟渠道。在構建這一制度時應注意對當事人權利的保障以及其與普通程序的銜接等問題。

關鍵詞:行政訴訟;簡易程序;公正;效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于1989年頒布,1990年實施,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和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等無疑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它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理更是意義重大。十多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審理了大量的行政訴訟案件,為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實施和完善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據(jù)統(tǒng)計,1989年至2000年6月,全國各級法院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557877件。其中,1998年受理98463件,是1989年9934件的近10倍。2001年受理100921件,受案數(shù)首次突破10萬件。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不斷依法拓寬,案件類型達50余種,幾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部門的各類執(zhí)法行為。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經(jīng)濟落后、文化水平低等原因,一些地區(qū)的行政訴訟開展得并不理想,起訴難、審判效率低成了人們反映最為強烈的“固疾”。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乃是現(xiàn)行行政訴訟程序缺乏一種簡便、快捷的審判程序,以至絕大數(shù)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遇到行政機關的輕微不法侵害時,會考慮到訴訟成本而忍痛作罷。“無論審判能夠怎樣完善地實現(xiàn)正義,如果付出的代價過于昂貴,則人們往往放棄通過審判實現(xiàn)正義的希望?!盵2]于是,這些人一部分走了上訪的路徑,而另一些人則?!靶膽巡粷M”,“滿腹牢騷”,如此導致在行政訴訟立法頒行之初,經(jīng)過艱苦的宣傳和鼓動所帶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訴訟不很高的期望值又不斷地降低,寧可自食行政違法給其帶來的不利后果,也不愿訴諸司法解決和保障,[3]此種情景對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是極為不利的。為了暢通救濟渠道,切實解決公民“告狀難”的實際問題,筆者認為應在行政訴訟程序中增設“簡易程序”,這對行政機關輕微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簡單行政案件尤為重要。

一、簡易程序的產(chǎn)生背景與理論基礎

司法的價值在于公正價值與效益價值的融合,這就要求在構建訴訟制度時,一方面要體現(xiàn)公正,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體現(xiàn)效益,以最少的司法資源投入產(chǎn)生最大的訴訟效益,使訴訟活動既簡便快捷又不增加過多的成本。在這樣的背景下,與普通程序(正式審理程序)相對應的簡易程序(summaryprocedure)便出現(xiàn)了?!恫既R克法律辭典》將簡易程序定義為是“以相對快速、簡單的方式解決爭議或處理案件的沒有陪審團的程序?!盵4]簡易程序最早為英國所采用,約始于1848-1849年間,當時僅限于輕微的犯罪。[5]而在大陸法系國家也根據(jù)罪行的輕重適用不同的訴訟程序?,F(xiàn)在世界上絕大數(shù)國家的訴訟制度中都存在簡易程序,比如美國的辯訴交易,日本的簡易公審程序、簡易命令程序和交通即決裁判程序,法國的簡易審判程序和綜合性罰金訴訟程序,意大利的簡易審判程序、意大利式辯訴交易、快速審判程序、立即審判和處罰令程序,德國的處罰令程序、保安處分程序、簡易程序等等。目前,我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均對簡易程序作了規(guī)定。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中,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某些事實清楚、情節(jié)簡單、犯罪輕微的刑事案件所適用的比普通程序相對簡化的第一審程序。[6]民事訴訟中的簡易程序是指專供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的審判程序。[7]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訴訟案件不斷激增,司法資源日顯匱乏,世界各國司法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不斷激增的訴訟案件使得傳統(tǒng)的訴訟程序不堪重負,普通公民即使權利受到侵害,也往往在復雜的訴訟程序面前望而卻步?!皩徟谐绦螂y以滿足普通人們的需要,在通往法的正義道路上很多市民被程序的障礙所排斥。”[8]美國第十五任首法官沃倫。伯格曾多次講過,“案子越來越多,難于應付”,并且呼吁改革法院。于是如簡易程序、ADR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行政訴訟的實踐顯然也受到了這些理念的沖擊,開始回應社會的需要。如一向認為行政行為并無妥協(xié)性的觀念開始松動,行政訴訟有了“和解”的可能性與制度安排。[9]多元化的訴訟機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司法資源,這一點正如我國臺灣學者邱聯(lián)恭所說的,在訴訟上追求權利與社會上通過交易行使權利是不同的,因為除本案原、被告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或即將利用法院。所以,不能為了某一個案件的審理花費過多的勞力、時間和金錢,從而阻礙了其他案件進入訴訟程序。[10]

查看全文

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探討

摘要: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在現(xiàn)階段的應用確實表現(xiàn)出了多方面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優(yōu)化,以更好提升該程序應用價值。本文在指出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應用價值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予以優(yōu)化發(fā)展。

關鍵詞:消防安全;行政處罰;簡易程序

在現(xiàn)階段我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開展中,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應用是執(zhí)法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該程序的應用確實表現(xiàn)出了多方面價值,優(yōu)勢也較為明顯,能夠有效實現(xiàn)執(zhí)法效率的提升,還可以提升執(zhí)法水平,成為當前頗受重視的關鍵手段。這種當場處罰程序適用于一些情節(jié)簡單且后果不嚴重的對象,應用更為便捷高效,對于消防安全的保障效果同樣較強,值得深入探討和優(yōu)化運用。

一、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應用價值

(一)提高執(zhí)法效率。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現(xiàn)場直接執(zhí)法處理,相應效率必然也就能夠得到明顯提高,避免了因為時效性問題帶來的一些消防安全管理混亂局面。一般而言,當消防安全監(jiān)督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節(jié)相對簡單的違法行為,該類行為不會帶來較為惡劣的嚴重后果,如此也就可以直接當場予以處罰,當事人同樣也能夠直接明確自身面臨的處罰結果,在接受處罰的基礎上,還能夠針對自身問題及時糾正處理。由此可見,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應用不僅僅能夠促使執(zhí)法程序更為簡便高效,相應消防安全隱患的糾正同樣更為高效,縮短了不必要的行政過程,整體效率往往更高。(二)降低執(zhí)法成本。從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應用效果上來看,其往往還能夠表現(xiàn)出較強的成本控制效益,執(zhí)法成本可以得到有效降低,進而也就便于整個消防行政處罰工作的優(yōu)化發(fā)展,對于以往存在的資金浪費問題具備明顯防控效果。因為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應用更為便捷高效,縮減了很多原有較為復雜的環(huán)節(jié),進而也就必然會規(guī)避該方面的支出,相應成本控制效果較強。另外,在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應用下,執(zhí)法警力同樣也能夠形成較為理想的減壓效果,不需要過多的警力參與,這種人力成本的節(jié)約效果同樣較為顯著。

二、消防行政處罰簡易程序應用注意事項

查看全文

民事簡易程序研究論文

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第一審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的訴訟程序。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是一個獨立的訴訟程序,既不依附于,也不從屬于普通程序或其他的訴訟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改革動因。

(一)凸顯簡易程序特征的需要。我國民訴法對簡易程序雖作了專章規(guī)定,從起訴方式,受理程序,傳喚方式,審判組織、審限均作了比普通程序簡化的規(guī)定,這些簡便、靈活、快捷的要求,在過濾大量無爭議或爭議不大民事案件,方便當事人訴訟,方便人民法院辦案均起到積極作用。但整章中只有5個條文,簡易程序本身的特征不明顯,在配套制度上與普通程序沒有嚴格、明確的界限。如訴訟費收取標準,歸檔卷宗材料要求,審級救濟機制,裁判文書制作方面完全相同,使得簡易程序的優(yōu)勢沒有凸顯,不被重視和看好,最終導致設立簡易程序的目的未能充分實現(xiàn)。

(二)推進法治建設進程的需要。隨著依法治國方略提出,法治建設被日益提上重要議程。作為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為了確保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必然要求提高司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訴訟效率,要求提供便利快捷的司法救濟途徑,要求一種更加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訴訟程序。尤其是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過渡后,民事活動頻繁,民事案件劇增,如果不能以靈活、快捷,節(jié)省的程序解決大多數(shù)簡單民事案件,一方面,必然導致訴訟拖延,造成大量積案;另一方面,要實現(xiàn)對復雜民事案件的慎重裁判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司法公正,法律權威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改革簡易程序本身也是符合市場經(jīng)濟對訴訟程序的需求,同時更是與國際上對訴訟效益和效率追求接軌的需要。

(三)規(guī)范審判方式的需要?!度嗣穹ㄔ何迥旮母锞V要》出臺后,關于司法制度的改革論著不斷涌現(xiàn)。減輕當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訟累,簡化訴訟程序,加快訴訟節(jié)奏已成為實務界和理論界的研究重點。2001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海淀區(qū)法院還共同主辦了中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研討會。為緩解訴訟案件猛增與審判人員不足的矛盾(而根據(jù)最高法院的改革構想,法官人數(shù)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還不可能實現(xiàn)快速增長),各地法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廣東省高級法院還專門制發(fā)了《廣東省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規(guī)則(試行)》。雖然學術界和實務界觀點鮮明精辟,呈現(xiàn)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觀,但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操作規(guī)程和執(zhí)法標準,各地法院各出奇招,各自為政,造成全國范圍內(nèi)適用法律的不統(tǒng)一,直接影響了法制的統(tǒng)一性和權威。為改變這一混亂局面,最高法院將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作為今年重點研究課題,并將擇期出臺相應司法解釋。因此,在這個時期,深入探討簡易程序改革和完善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價值及功能。

查看全文

民事簡易程序改革研究論文

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第一審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的訴訟程序。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是一個獨立的訴訟程序,既不依附于,也不從屬于普通程序或其他的訴訟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改革動因。

(一)凸顯簡易程序特征的需要。我國民訴法對簡易程序雖作了專章規(guī)定,從起訴方式,受理程序,傳喚方式,審判組織、審限均作了比普通程序簡化的規(guī)定,這些簡便、靈活、快捷的要求,在過濾大量無爭議或爭議不大民事案件,方便當事人訴訟,方便人民法院辦案均起到積極作用。但整章中只有5個條文,簡易程序本身的特征不明顯,在配套制度上與普通程序沒有嚴格、明確的界限。如訴訟費收取標準,歸檔卷宗材料要求,審級救濟機制,裁判文書制作方面完全相同,使得簡易程序的優(yōu)勢沒有凸顯,不被重視和看好,最終導致設立簡易程序的目的未能充分實現(xiàn)。

(二)推進法治建設進程的需要。隨著依法治國方略提出,法治建設被日益提上重要議程。作為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為了確保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必然要求提高司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訴訟效率,要求提供便利快捷的司法救濟途徑,要求一種更加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訴訟程序。尤其是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過渡后,民事活動頻繁,民事案件劇增,如果不能以靈活、快捷,節(jié)省的程序解決大多數(shù)簡單民事案件,一方面,必然導致訴訟拖延,造成大量積案;另一方面,要實現(xiàn)對復雜民事案件的慎重裁判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司法公正,法律權威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改革簡易程序本身也是符合市場經(jīng)濟對訴訟程序的需求,同時更是與國際上對訴訟效益和效率追求接軌的需要。

(三)規(guī)范審判方式的需要?!度嗣穹ㄔ何迥旮母锞V要》出臺后,關于司法制度的改革論著不斷涌現(xiàn)。減輕當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訟累,簡化訴訟程序,加快訴訟節(jié)奏已成為實務界和理論界的研究重點。2001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海淀區(qū)法院還共同主辦了中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研討會。為緩解訴訟案件猛增與審判人員不足的矛盾(而根據(jù)最高法院的改革構想,法官人數(shù)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還不可能實現(xiàn)快速增長),各地法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廣東省高級法院還專門制發(fā)了《廣東省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規(guī)則(試行)》。雖然學術界和實務界觀點鮮明精辟,呈現(xiàn)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觀,但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操作規(guī)程和執(zhí)法標準,各地法院各出奇招,各自為政,造成全國范圍內(nèi)適用法律的不統(tǒng)一,直接影響了法制的統(tǒng)一性和權威。為改變這一混亂局面,最高法院將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作為今年重點研究課題,并將擇期出臺相應司法解釋。因此,在這個時期,深入探討簡易程序改革和完善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價值及功能。

查看全文

刑事簡易程序體系化研究

在全球性的保障人權、促進司法公正的熱潮中,普通程序的復雜化和正規(guī)化是改革之大勢所在,而刑事案件逐步上升勢頭和國家投入的刑事司法資源的有限性也是每個國家都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合理配置司法資源、追求公正與效率的平衡和調和無疑是當代刑事司法的緊要任務之一,設計和完善簡易程序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簡易程序相對于普通(標準)程序而言,它是指在一審程序中,針對某些特定類型的案件,刑事訴訟法在確立普通程序的基礎上規(guī)定一種此普通程序更為簡便迅速的審判程序。也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在一定程序上對普通程序的簡化程序。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緩解正規(guī)而繁瑣的普通程序帶來的訴訟退延、案件積壓等效益低下問題,世界各國紛紛設立簡易程序,使其擔負起分流案件、促進普通程序公正的職能,簡易程序在發(fā)揮功能的過程中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為各國立法者和司法者所關注和重視。特別是近年來,面臨犯罪率居高不下,刑事案件數(shù)量不斷增長的嚴峻形勢,“正當程序的簡易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全球性的發(fā)展趨勢,世界各國紛紛創(chuàng)設新型的簡易程序模式,逐漸豐富簡易程序內(nèi)涵。使簡易程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我國的簡易程序也是在1996年刑事訴訟法改革中應提高訴訟效益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幾年來的司法實踐表明,簡易程序的設定,對于分流案件、減輕司法負荷、提高訴訟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處于重大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正面臨著極為明顯的犯罪率上升的高潮,各級法院的刑事法官不堪重負,原來設計的僅適用于可能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的簡易程序表現(xiàn)出明顯的局限性,“普通程序簡化審”便應運而生。但這種簡化是在普通程序的框架內(nèi)進行的,是普通程序的一種變通形式。我們不知道,同是簡易案件,它們之間也有難易之別,客觀上也具有層次性,這就引發(fā)筆者的三個思考:一是能否創(chuàng)設一種更簡易的程序來解決更簡單的案件?二是能否把試行的簡化審程序經(jīng)過改造,使它脫離普通程序軌道,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簡易程序?三是,按照筆者的思路,我國將會出現(xiàn)三種簡易程序.這三種簡易程序如何確保最低公正保障,如何相互銜接或遞進?帶著這三個思考,筆者從簡易程序的價值取向、必要性、可行性等基礎理論入手,通過對中外簡易程序的比較分析,提出我國刑事簡易程序體系的構建設想。

二簡易程序基礎理論

(一)簡易程序的價值取向

公正與效率作為現(xiàn)代程序所追求雙重價值目標,簡易程序的創(chuàng)立就是在二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因此,如何協(xié)調公正與效率的關系成為適用簡易程序必須面對的問題。研究簡易程序,必須從程序的正義性和經(jīng)濟性兩大價值目標談起。

1、正義性是刑事訴訟程序的內(nèi)在價值

查看全文

關于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粗淺探討

隨著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不斷深入,訴訟程序方面的改革尤其關于適用簡易程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想再次就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作一粗淺探討。

一、簡易程序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伴隨著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數(shù)量的大幅度增長,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也在不斷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許多法院在進行簡易程序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毋庸諱言,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簡易程序的改革實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認識上也有誤區(qū)。

減輕當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訟累,簡化訴訟程序,加快訴訟進程,是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的課題,也是我國民事審判制度改革的方向。從訴訟制度的發(fā)展來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必然導致訴訟的增加,僅靠增加審判人員,顯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而從程序上簡化一些繁雜的手續(xù)是比較可行的。但是,各種訴訟程序的設置,其目的在于保障實體上的公正,簡化訴訟手續(xù)與保證案件的公正判決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如何使這一矛盾沖突降到最低點,需要進一步研究。根據(jù)最高法院的改革構想,今后為了保證法官的素質,法院將減緩法官人數(shù)的快速增長,這些都要求法院的改革必須在提高效率上作努力。

從我國民事訴訟法制訂簡易程序至今,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從時間上看,它尚屬年輕,但它作為一種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訴訟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發(fā)揮了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也日益受到推廣和重視。在目前法制建設的進程中,為了樹立司法的權威,提高司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訴訟效率,為廣大民眾提供便利快捷的司法救濟途徑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當然,在適用簡易程序辦案的過程中,仍有不便操作的規(guī)定,如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與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有相矛盾的地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guī)定“對簡單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請求解決糾紛。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當即審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審理”。適用此規(guī)定解決當事人訟爭,有時就一份調解筆錄案件即辦結,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五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卷宗中應當具備以下材料:(1)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筆錄;(2)答辯狀或者口頭答辯筆錄;(3)委托他人訴訟的要有授權委托書;(4)必要的證據(jù);(5)詢問當事人筆錄;(6)審理(包括調解)筆錄;(7)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或者調解協(xié)議;(8)送達和宣判筆錄;(9)執(zhí)行情況;(10)訴訟費收據(jù)”。這似乎和普通程序要求一樣,這種相矛盾的規(guī)定在審判實踐中很難操作。為此,充分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與積極探索立法的完善和改革問題,是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司法改革的當務之急。

二、簡易程序改革的幾點建議

查看全文

試論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現(xiàn)況與完善

如今是訴訟爆炸的年代。有資料顯示,1990-1999年間全國法院共受理一審案件4229萬件,年均受案424.9萬件,為前13年平均數(shù)的3.4倍[1]。各類案件數(shù)量快速增長,而法官人數(shù)不能順風就勢、水漲船高地相應增多,甚至還要減少,已是不爭事實,審判領域里的“案多人少”矛盾日益顯現(xiàn)和突出。如何解決不斷擴張的審判任務與相對吃緊的審判資源之間的矛盾,意見頗多。大家清楚,這首先須從“人的因素”入手,即不斷提高法官素質,充分調動法官及其他審判輔助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等,其次也有必要對現(xiàn)行訴訟制度進行考量,實行簡約、快捷的工作程序,方便法院提高審判效率,方便群眾進行訴訟。對于后者,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簡易程序,冀望它能解決因案件增長而帶來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亦將“擴大簡易程序適用”作為一項改革目標列入《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本文擬就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現(xiàn)況、存在的問題及適用范圍進行探討,并提出完善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構想,以期對今后司法實踐和審判改革有所裨益。

一、簡易程序的適用狀況

筆者收集了所在法院——南京市大廠區(qū)人民法院1998年至2001年四年間的民事審判數(shù)據(jù),通過統(tǒng)計、對比和分析,對該院民事審判中適用簡易程序的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得出:在這法院,簡易程序有著廣泛的適用基礎,早已形成“擴大適用”的客觀事實和趨勢。

1、從案件總量看,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在總結案量中占有絕對比重,并呈逐年增長趨勢。近4年,大廠區(qū)法院每年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民事案件數(shù)在當年結案數(shù)中所占比例均在83%以上,其中1998年為89.64%,1999年為83.34%,2000年為84.34%,2001年為87.84%。如此高的比例,表明簡易程序不因其“簡”而旁落為輔助性程序或次要程序,恰恰相反,它現(xiàn)在是基層法院完成審判任務的主要工作程序,或者說,它是當事人進行訴訟、接受司法審判和直觀地面對法律、接觸法律的主要方式和途徑。

2、從適用范圍看,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類別已幾乎涉及全部收(結)案的民事案由。2000年大廠區(qū)法院共受理確定民事案由36種,2001年受理確定民事案由49種,其中除醫(yī)療事故損害賠償1種案由未適用過簡易程序外,其他案由都有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結案的記錄。以11種公眾熟悉的民事案由在2001年的適用情況為例,離婚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所占比重為95%,撫育費案件為98%,贍養(yǎng)案件為100%,借貸案件為88%,買賣案件為93%,合伙案件為83%,勞動爭議案件為9%,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為85%,財產(chǎn)損害賠償案件為83%,鄰關系案件為90%,名譽權案件為100%。其中勞動爭議案件所占比重低,是因為該院于年初決定這一類案件不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造成的。由此可見,除極少數(shù)案件類型外,基層法院或法官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膽略遠比理論界要大,司法實務中還很難絕對歸咎哪一種民事案件不適宜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

3、從適用機率看,傳統(tǒng)民事審判領域里常見的幾種案件類型適用簡易程序的機率較高。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編制統(tǒng)計報表(法綜9表)的案件分類法進行比較,可發(fā)現(xiàn)離婚、撫養(yǎng)、贍養(yǎng)等婚姻家庭類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比率很高,且較為穩(wěn)定,而其他諸如賠償類、房屋類和最易出現(xiàn)新類型案件的債務類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比率則極不穩(wěn)定,或升或降,詳見下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