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青蛙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03:48: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青蛙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護青蛙作文

篇1

我發(fā)現(xiàn)許多飯店都有烤青蛙的這道菜,使好多青蛙死于非命,讓我感到非常痛心.

青蛙是動物世界中最出色的"田地保衛(wèi)者".

青蛙主要吃稻苞蟲,金龜子,蚜蟲等農業(yè)害蟲.一只成年青蛙一天就能吃70只害蟲,一年可以吃1500只害蟲,還有它的幼蟲,每天可以吃50只孓孓,這是多大的功勞哇!

青蛙不光是"田地保衛(wèi)者"還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呢,它那熟悉而又悅耳的蛙鳴,其實就如同是大自然永遠彈不完的美妙音樂,是一首恬靜而又和諧的田野之歌.

早在2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地球上就出現(xiàn)了青蛙.人們調查發(fā)現(xiàn),在地球的陸地上,海洋里,除南\北極以后,都可以找到青蛙或它的同類.

唉,可是隨著人類無意識的破壞,青蛙的數(shù)量逐年減少,所以保護青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行動起來吧,不要讓青蛙從我們地球上滅絕.

救救我

守侯家園

沒有我你們一樣難以生存

篇2

在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個老爺爺在捕青蛙。他網中的青蛙在凄涼呼叫,好象在說:“快來救救我??!”它的眼神流露出萬般的憂傷和無奈。我站在那兒,一陣莫名其妙的悲傷涌在心頭,痛心極了。

青蛙頭上有兩只圓而突出的眼睛,一張又寬又大的嘴巴,舌頭很長,身體的背上是綠色帶有深色條紋,腹部是白色,身體下面有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腳趾見有蹼。

青蛙是捉蟲能手,青蛙主要吃蝗蟲,蒼蠅,燈蛾,菜花蟲,天牛,百腳蟲……青蛙捉害蟲全靠它又長又寬的舌頭,舌根長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還分叉,上面有許多黏液,只要小飛蟲從身邊飛過,它就猛地往上一跳,張開大嘴,快速地伸出長長的舌頭,一下子把害蟲吃掉,青蛙一天能吃三百多只害蟲,一年能吃40萬害蟲。

青蛙是保護農田的功臣,我們都要愛護它。

三年級:李炎

篇3

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晴

雨后的天氣格外的晴朗,傍晚我練完球,爸爸媽媽一起接著我和我的好朋友李曉琪一起去公園玩。走進公園,眼睛里看到全是綠色,鼻子聞到的全是花草的清香,我和李曉琪就像兩只快樂的小兔,在美麗的大花園里蹦蹦跳跳,媽媽忙著為我們拍照。

忽然我們看到不遠處的樹杈上掛著一個白色的塑料袋,我和李曉琪快步跑過去一看,我們幾乎同時驚叫起來,啊!白色塑料袋里裝著水,水里一只只灰色的小青蛙就像迷路的孩子驚恐的亂竄,樣子真是好可憐。于是我對李曉琪說:“我們趕緊的把它們送回家吧!”李曉琪點點頭說:“好的,讓它們去找媽媽吧。”我們趕緊從樹上摘下塑料袋,就向小河邊跑去,爸爸和媽媽在后面跟著我們跑起來。到了小河邊,我們讓小青蛙一個個的都蹦到了水里,看到它們在水里快活的游泳,我們的心里也跟著開心起來,但愿它們能找到自己的媽媽。

青蛙是益蟲,能吃很多的害蟲,還是保護莊稼的能手,所以大家都要保護青蛙!

鄭重聲明:本文系作者獨家授權,版權歸作者及作文庫所有,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篇4

一、多維考量,切入言語實踐

要使言語實踐有效,就要做到以生為本、以本為本,全面考慮年段目標、文本特質、學生興趣等因素,精心選取語言訓練點,切入言語實踐。

(一)關注年段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靈魂。進行預設時,我們都應反復地追問自己:這節(jié)課我需要達成哪些教學目標。即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能從課堂中習得一些什么。新課標指出要注意目標的三維整合,同時要求我們要注意語言訓練的年段特點,其具體如下:第一學段要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第二學段要求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學段則要求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彩;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能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由此可見,課標的年段目標是根據學生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確定。不同年段對學生的要求側重點不同,所以,其訓練的切入口也是不同的。只有關注到了年段目標,才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才會讓教學設計更具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才會使言語實踐收到實效。

(二)關注文本特點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最大的使命是要讓學生感受、理解、掌握語言的內容和形式,懂得怎樣的思想內容要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更為妥當,及至最后能揮灑自如地運用語言、獲得語言的智慧和藝術。人教版課文的體裁多樣,教師應該在尋找語言訓練點時充分考慮到不同文體的特點。教學寫景的文章,要考慮如何把景物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說明文的時候,我們應考慮文章是如何把一樣事物說清楚的;教學記敘文,應思考文章是如何說清楚一件事的。

(三)關注學生需求

進行言語實踐前,我們教師還必須了解學生,知道學生已知、已會了哪些;同時,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探求未知;要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學生學習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比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言語實踐的時候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來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實踐中來;古詩文難讀又難理解,可以設計形式多樣又有層次的朗讀訓練。

二、多種策略,踐行言語實踐

(一)注重多重引領,豐富語言

我們在課堂中進行言語實踐的時候,面對學生的表達,一定要根據年段目標和課時目標對學生的語言加以引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語言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提高,使言語實踐收到實效。

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第三自然段時,我是這樣引領的:先請學生閉上眼睛,聽我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學生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課文。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多,花很美?!蔽议_始引導:“花很多,多得 ”學生的思維打開了,話匣子也打開了:“一朵靠著一朵,一盆挨著一盆,連成一片花的海洋?!薄拔曳路鹂吹皆谶@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條花的彩帶。眼睛看都看不過來。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等學生進行充分的表達之后,我出示朱自清《春》的語段:“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蓖瑫r,帶著學生配樂誦讀,引導學生體會“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等詞語的表達效果;然后又請學生朗讀積累語句;最后進行適度的拓展,寫花多、花美的詞句。

以上教學,我設計了一個言語實踐活動:透過文本語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的想象表達出現(xiàn)了簡單化、籠統(tǒng)化的現(xiàn)象。假如我們不加以引導,學生的言語水平、思維能力就會停留在原有的基點上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和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放開思維,想開去,說出來。我們就帶著學生在語言的王國里橫著走、豎著走、立體地走,引導學生用具體的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表達,并適時、適量地補充、拓展一些詞句,達到語言儲備的增量和言語能力的發(fā)展。

(二)關注語言特質,促進運用

語文學科的語言訓練不應是“另起爐灶”,而是與閱讀教學和諧共生、相互交融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文本的典型詞語或段落,讓閱讀教學成為語言實踐的有益載體,讓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在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我發(fā)現(xiàn)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平白如話,但其突出的語言表達特點就是語氣詞的使用,能形象而生動地傳達出鹿豐富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這種個性化的、特色化的語言特點,正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好材料。我把語言訓練點定位于:感悟語氣詞,積累語氣詞,學用語氣詞。那如何引導學生體會到語氣詞的妙處呢?我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首先出示鹿說的三句話,讓學生自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學生從表面意象上發(fā)現(xiàn)了語言規(guī)律。其次,體會語氣詞的用法及妙處,通過反復的角色朗讀、比較揣摩、聽讀評價、琢磨體會等讀書策略達成目標。同時,我還增加了一個積累角的平臺,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氣詞,為下面的操練、運用做好鋪墊。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深刻地感受到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最初態(tài)度。這樣達到語言和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最后,創(chuàng)設了一個獅子追鹿的故事情境,也就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語言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語言情境中,進行角色體驗,經歷被獅子追捕的驚險場面,走進了鹿的內心世界。當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了:當獅子被鹿遠遠地甩在了后邊時,他們暗自慶幸;當鹿的角被樹枝掛住時,他們焦急萬分。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他們情動而辭發(fā),在不斷地讀和說的過程中逐步領悟語言的意義和適用范圍,把規(guī)范而又豐富多彩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內部語言,逐步拓展內部語言體系。這樣,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實現(xiàn)了課堂上學生語言的增質增量。

(三)串聯(lián)散狀語言,提高儲備

在課堂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回答問題總是以散狀的方式出現(xiàn),他們不能流暢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針對這點,我們應多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整體把握能力。如教學《葡萄溝》,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感悟語言和積累語言的好材料。為此,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1)讀讀這段話,看看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2)根據學生的回答,我?guī)退麄儦w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茂密的葉子、葡萄多又美、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3)根據不同的閱讀感受請不同的學生用語言展示葉子的茂密、葡萄多又美、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4)讓學生扮演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把所有讓自己覺得驕傲的事向全班同學做一個展示。這樣整體串聯(lián),學生的興趣點、思維點就從幾個語詞轉到幾個句子,再到整段話。常此訓練,散狀的語言就能變成整體性語言,學生就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課堂中將散狀語言連成一體,可以讓學生語言思維逐漸流暢起來,從而有效推動語言運用的效率,提高語言儲備的質量。

(四)表達層遞漸進,提升理趣

語文課堂的增量始終是教師們關注的焦點,這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內容上,更體現(xiàn)在思維上。如果能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與抽象的邏輯學原理巧妙地結合起來,就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我們來看一看賈志敏老師作文課上的語言訓練片斷。

教師板書:青蛙是 。

請學生用這句話說說我們?yōu)槭裁匆Wo青蛙。

教師先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然后,在此基礎上出示:青蛙是 ,是 ,也是 ?!闭垖W生說一句比較復雜的話。一位學生說:“青蛙是莊稼的保護神,是捕捉害蟲的能手,也是人類的好朋友?!辟Z老師評價:“句子是通順的,意思也明確,可是讀起來叫人覺得不太順暢?!庇谑?,賈老師請一高一矮兩位學生上講臺分別站在自己兩側,問學生:“這樣排隊好不好看?”學生頓時明白了:“不好看!排隊要從矮到高,矮個兒排在第一個?!辟Z老師總結:“對呀!人排隊要有序,句子的排列同樣也要有次序,你們明白嗎?”(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

在這里,賈老師把抽象的邏輯學原理講得生動形象。這樣的教學深入淺出,把訓練的意圖和訓練的技巧隱藏起來,巧妙地引導學生從易到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扎實的語言訓練。這樣的語言文字訓練才是實至名歸。

三、巧妙評價,促進言語實踐

(一)巧用評價語,引領實踐

言語的習得很多時候靠的是學生自學,靠的是親身實踐。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去進行語文實踐,這當然不能忽略課堂評價這一功效。當學生表達不正確、不完整、不清晰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越俎代庖,要盡量讓學生去評價;當學生不能評價時,教師才充當啟發(fā)者的角色,協(xié)助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做一個真正的啟發(fā)者、協(xié)助者。比如,《燕子專列》一文的寫話內容是讓學生想象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它們心里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不少學生可能只是說“你們真好,感謝你們救了我們”等一些抽象簡單的話。如果我們稍加提示和指導,讓學生運用想象,學生就可能寫出幾只燕子向同伴講述小姑娘貝蒂忍饑挨凍救助他們的情形;還可能寫出燕子們在議論今后再飛回來多捉害蟲報答人們等一些具體的語言。

可見,此時的評價,不單單只是一種肯定或否定,更是一種方法的引領。它既激發(fā)學生語言實踐的興趣,又能給予學生思考、表達的方向,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切切實實地得到提高。

(二)發(fā)現(xiàn)閃光點,引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