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詩詞佳句范文
時間:2023-04-04 11:1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夕詩詞佳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傳統(tǒng)節(jié)日
從當今世界的教育趨勢來看,各國都很重視對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在我國,語文教育回歸傳統(tǒng)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近年來,一股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尤其是在肩負著培育下一代的大中學校園內(nèi)。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身上肩負著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課堂教學結(jié)合起來的重任。在平時的教學與研究中,本人發(fā)現(xiàn),從俗語、楹聯(lián)、詩詞曲賦、四書五經(jīng)、傳統(tǒng)美德、民風民俗及語法等各種形式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入手,與語文教學結(jié)合,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時間一長,師生均感“中華文化,妙不可言。”下面我談點粗淺的體會:
1 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春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可近年來一些人為了趕時髦,過起了洋節(jié)日,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卻忽略了。圣誕節(jié)各大商場張燈結(jié)彩,圣誕老人站在門口迎接各位顧客,門口的圣誕樹光彩奪目,商場里到處都是頭戴圣誕帽的售貨員……氣氛煞是熱烈。情人節(jié)大街上處處是大幅的標語,玫瑰賣的特別火爆……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七夕節(jié),卻顯得冷落了。
于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對學生說:“春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們知道有什么風俗嗎?”學生說:“家家戶戶舉行一些慶?;顒樱绶疟夼?、貼春聯(lián)、貼年畫、舞龍獅、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們互相慶賀,大人給小孩壓歲錢等?!?/p>
我又引導學生說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p>
為了引起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我又告訴他們,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
清明節(jié)是祭拜祖先的,相關(guān)詩句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倍宋绻?jié)是紀念屈原的,人們在這天的風俗是吃粽子、塞龍舟、插艾葉辟邪等。七夕節(jié)源自牛郎織女的傳說,人們常用“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边@句詩來象征美好的愛情。中秋節(jié)人們觀月祭拜,寄托情懷,留下了許多思鄉(xiāng)的佳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等。
在上語文課時,我把這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穿去講,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事物,所以他們上的興趣盎然。既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加強了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的回顧,加強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印象。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同時,又穿插相應(yīng)的古詩詞,加強了學生對傳統(tǒng)古詩詞的理解和應(yīng)用,這樣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 俗語,古典文學知識在課堂上的滲透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有《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本文最大的藝術(shù)特色就是對托爾斯泰獨特的形貌特征的描寫。學完此課,我在做課堂總結(jié)時這樣說:“同學們,在如此平庸,甚至丑陋的容貌下,掩藏的是一顆為天下蒼生著想的崇高心靈。這也印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語,大家知道是什么嗎?一秒鐘后學生齊聲高答‘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p>
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還設(shè)置了一個題目:“從書中的彩圖和文中的描寫可以看出,‘大胡子’是他臉部特征中給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可以說他是個美髯公,其實我國的一些古典文學作品中,還有一些大名鼎鼎的美髯公,你們知道是誰嗎?因為是初中生,很多同學的閱讀量有限,大部分同學不知道這些古典文學知識,這時我再告訴他們有《三國演義》里的關(guān)羽,還有《水滸傳》里的朱仝。
3 古詩――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3.1 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例如:初中學生都會接觸到的這些名篇名句:“位悲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愛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到:“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詩人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發(fā)出了兼集天下蒼生的遠大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蔽奶煜榈摹哆^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北憩F(xiàn)了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慷慨悲壯,感人至深。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書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岳飛的《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何等的氣勢,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情懷。王昌齡的《出塞》、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
篇2
摘要:悼亡是中國古典文學殊的題材。悼亡詞作經(jīng)歷了千年演進,成為古典文學中的一朵奇葩。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以情真意切和充滿詩性的語言,展現(xiàn)了人性最美的精神世界。本文重點對納蘭性德的悼亡詞的藝術(shù)特點進行分析梳理。
關(guān)鍵詞:納蘭性德;悼亡詞;藝術(shù)特點
悼亡是中國古典文學殊的文學題材。悼亡本指生者對亡者的哀悼之意。在我國古代,悼亡特指悼念亡妻,歷代文人則約定俗成地將“夫妻間喪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詩篇”1視為悼亡之作。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最受人推崇的是愛情詞,而愛情詞中又屬悼念其亡妻盧氏的悼亡詞最具文學價值,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以其獨特的感傷之美和凄婉之致,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一、真摯深切的情感是納蘭性德悼亡詞的靈魂和魅力所在
自古文人配得上“多情”二字的不乏其人,但納蘭悼亡之真情較之于其他人更深一層,是交織著夫妻之情與男女之愛的深厚情思。在中國古代,“夫妻”被列于傳統(tǒng)五倫之中,夫妻之間的愛往往在情愛之外,偏向一種互相依賴的親情。因而文人所作艷詩情詞的對象往往不是相伴左右的妻子,更多的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的歌伎。他們的悼亡之作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與其說是男女之間的相悅相愛,不如說是一種感恩。如元稹《遣悲懷》中有表現(xiàn)夫婦共患難的詩句:“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納蘭性德對盧氏的感情去不同于傳統(tǒng)的“夫妻”之情,仔細品味納蘭性德的愛情詞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妻子的愛是一種熱烈的男女之愛。如:《于中好•別緒如絲睡不成》。這首塞上懷遠之作,寫出使邊城對閨中妻子的思念。邊塞將士面對漠漠風沙,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納蘭尤甚,傾聽帳外雨聲潺潺,心思飛回千里之外的家中,首先想到的是閨中的妻子。于是挑燈寫信,訴盡相思,抒發(fā)離愁。一種真誠的愛,觸發(fā)對妻子的思念,化成詞,結(jié)作“偏到鴛鴦兩字冰”,相思空無計,遂心如寒冰,一個小細節(jié)、小動作,體現(xiàn)出納蘭夫婦之間的濃情。正是從愛情出發(fā)的抒寫角度,構(gòu)成了納蘭性德悼亡詞的獨特魅力。
二、納蘭性德悼亡詞不僅情感自切,而且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納蘭性德詞清新自然,集中表現(xiàn)在口語、疊字與第一、二人稱的巧妙使用。“清水出芙蓉”的贊詞用在納蘭身上亦是貼切。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說:“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一部納蘭詞給人深刻印象的不是華麗的辭藻,不是純熟的技巧,而是一片自然真純,無繁復刻畫,不刻意雕琢,純?nèi)涡造`,無論寫景抒情,皆由肺腑流出。如《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全詞語言平易,好似一位平凡人家的年輕男子向人娓娓訴說著喪妻之痛,聊聊數(shù)語,卻如山澗流淌而過的清澈小溪,所經(jīng)之處沁人肺腑。疊字在納蘭詞中俯拾即是,如“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語”(《生查子》),“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減字木蘭花》),“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jié)”(《清平樂》)。疊字的使用不僅能更好地描畫環(huán)境事物的特點、人物的情感特征,并且造成音律的婉轉(zhuǎn)回環(huán),加強了音樂性。納蘭性德喜用第一、二人稱直接敘述,從而拉進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使讀者有感同身受的效果。詞中巧妙運用“我”、“伊”、“卿”、“儂”等人稱代詞,使得自己與亡妻之間雖然天人相隔,但仍然仿佛近在咫尺,從而將對亡妻的哀悼表達得淋漓盡致。以《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為例,詞中有“盈盈”、“更更”,前者形容舉止、儀態(tài)之美好曼妙,后者形容長夜之漫漫,兩者相對照,夜長無眠,睹物思妻,憶得生前姿態(tài),心傷不止。
三、悼亡詞之凄美,悲涼的意象和虛渺的意境是其中的關(guān)鍵因素
意象是詩詞構(gòu)成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組合能很好地展示詩詞的基調(diào)風格。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中的意象呈現(xiàn)出凄淡灰暗的特點,這種意象特點反照出詞人內(nèi)心不可抑制的悲痛。青衫、寒雨、清淚、殘陽、落花、寒夜、西風、空階、秋墳等意象在詞中出現(xiàn)頻率甚高,這些意象也常常出現(xiàn)在其他詞人的作品中以表達作者悲涼之情緒。獨具納蘭特色的是“梨花”意象。納蘭性德似乎對梨花有著別樣的情懷,“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采桑子》),“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清平樂》),“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青衫濕遍•悼亡》),“滿地梨花似去年,卻多了、廉纖雨”(《秋千索》),“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梨花一般是純白色,“洛陽梨花落如雪,河邊細草細如茵?!保ㄊ捵语@《燕歌行》),“雪為天上之雪,此是人間之雪”。3“梨花”這一意象,既可見出納蘭與盧氏之間純潔的愛情,又有天人相隔的寓意。天上之雪人間之雪,一者冰涼無情,一者潔白氛香。逝者在天,再不能體會獨存者彌漫整個靈魂的思念,生者在世,也不得感受死者之悲戚,“天上人間俱悵望,經(jīng)聲佛火兩凄迷”(《夢江南》),在納蘭悼亡詞眾多意象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屬“月”與“夢”?!皦艋鼐菩讶ü?,斷腸啼花飛處”(《菩薩蠻》),“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成到謝橋”(《采桑子》),“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采桑子》),“明月多情應(yīng)笑我,笑我如今?!保ā恫缮W印罚靶潞薨惦S新月長,不辨眉間心上”(《清平樂》),“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蝶戀花》)。無論月或夢,都是虛無飄渺的意向,夢中所夢不可成真,月掛枝頭卻終不可觸。正是這種夢與月意象的觀照與折射,使納蘭詞具有了如夢般的意境,從而賦予詞夢一般的語言。在所構(gòu)建的意境中,“隱約可見蒼涼曠遠深邃的宇宙情結(jié)和宏大開闊廣袤的情懷”4。
四、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使事用典十分特殊
納蘭性德善用典故表現(xiàn)夫妻情深譴綣,如“不辭冰雪為卿熱”(《蝶戀花》),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典故。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極篤,一次妻子患病,身體發(fā)熱,當時正是十冬臘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脫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讓風雪冷凍自己的身體,再回來貼到妻子的身上給她降溫。這個故事在《世說新語•惑溺》里被當做反面教材,但納蘭卻喜歡這個故事,只因他也是這么一個深情之人。悼亡詞中還多處引用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的典故,以喻“天上人間一樣愁”(《減字木蘭花》),獨特而貼切。如《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全篇以李楊二人之事為線,滲入詞人自身情感,表達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又如《鵲橋仙•七夕》:“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典故都有著相戀雙方一生一死或生死相隨的特點。韓憑的典故在納蘭詞中常常出現(xiàn),如《減字木蘭花》:“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干寶《搜神記》卷十一載,戰(zhàn)國時韓憑娶妻何氏,因何氏的美貌,引來康王搶奪。韓憑隨后自殺。于是妻子陰腐其衣,一日與康王登臺,自投臺下。遺書中希望尸骨與韓憑合葬。康王怒,反使兩冢相望相隔。然而,一夜之間,有大樹生于兩冢之端,第二天兩樹相抱,根交于下枝錯于下,又有鴛鴦,恒棲樹上,晨夕不去。后人常以此典故喻男女相愛、生死不渝,納蘭性德以此典寄寓對妻子生死相依的深情。
五、善設(shè)色點染是納蘭詞的又一藝術(shù)特點
納蘭性德喜用表達色彩的詞匯。描寫女子外貌特征和閨房物件時,多用暖色,使詞作呈現(xiàn)出溫暖平和的氣質(zhì)。如“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保ā朵较场罚┘{蘭詞中從來不乏色彩,哪怕是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也不盡是一片素色。色彩的點染使人讀詞如賞畫,于濃淡中味出真意。其實并非在字里行里明確嵌入表示顏色的詞才可見出色彩,納蘭詞中更多的是在景物事物的設(shè)計中,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那般絢爛。以《蝶戀花》為例?!靶量嘧顟z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全詞以素淡之色為主,月光清淡,月輪皎潔,只見青白月色。再見簾前雙燕依然,春天的燕子,帶著過去春天的艷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已是十分美好的景色,最后又讓我們看見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彩絢爛的特寫,相襯之下,更顯得分外美麗,而納蘭性德就是在這份美麗中注入了對亡妻的深深悼念,美麗中透著憂傷。
六、納蘭性德善于化用前人佳句入詞
古之大家有不少化用他人成句而造就千古名言之人,納蘭性德大量化用他人詩句,但絕非濫引亂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詞境,緊扣題旨,從而達到了增強詞作的說服力和意境美的效果。納蘭詞中多化用李商隱、晏幾道、元稹等人成句,且多是以情見長的詩句,李商隱、元稹也寫有數(shù)首纏綿凄婉的悼亡之作。納蘭詞多化用,如“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保ā恫缮W印罚┗藐處椎馈肚迤綐贰罚骸皦粼茪w處難尋,微涼暗露香襟?!庇秩纭皫讜r相見,西窗剪燭,細把而今說?!保ā肚嘤癜浮罚┗美钌屉[《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薄俺T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保ā兜麘倩ā罚┗美钌屉[《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比儆嗍准{蘭詞中“化用前人詩詞文語句的有131處,數(shù)量之多,比例之高,實屬罕見?!?
通觀整個清代詞壇,納蘭性德可謂獨樹一幟,這個生于富貴之家、有權(quán)有勢的馬背名族的后代,卻顯露出許多漢族文人所不及的婉轉(zhuǎn)愁腸,萬千惆悵化為一聲長嘆,動人心魄。納蘭詞以其真摯的感情和自然脫俗的表現(xiàn)力廣受后人青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成為清初詞壇甚至中國詞史上的美錦奇葩。(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西;南昌;330022)
參考文獻:
[1] 納蘭性德.納蘭詞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
[3] 王國維.人間詞話[M].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
[6] 嚴迪昌.清詞史[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7.
[14] 李曉明,王喜伶.論納蘭詞的化用之美[J].中國韻文學刊,2008,22,(2):84-90.
[4] 葉嘉瑩.清詞叢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