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15 22:10:00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春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xiàn),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hù)《題都城南莊》
4、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志南《絕句》
5、夜月一簾幽夢,春風(fēng)十里柔情。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篇2
2、應(yīng)為熏風(fēng)拂,能令芳樹春?!w彥昭《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nèi)殿出剪彩花應(yīng)制》
3、梅花將柳色,偏思越鄉(xiāng)人?!芩伞犊椭辛⒋骸?/p>
4、舉杯相勸醉歸去,明日立春還爾期。——成鷲《打春牛歌三闋·其一》
5、隔歲立春先十日,東風(fēng)已覺到天涯?!鹩鬃巍读⒋喝粘T偶賦·其三》
6、立春后五日,春態(tài)紛婀娜。白日斜漸長,碧云低欲墮。 ——白居易《立春后五日》
7、谷雨久過三月節(jié)。 春田龜坼苗不滋,猶賴立春三日雪。——王士禎《春不雨》
8、饤果待斟分歲酒,剪蔬先賦立春詩?!交亍洞呵耙蝗者€家》
9、遠(yuǎn)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_隱《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10、林中覓草才生蕙,殿里爭花并是梅?!騺缙凇斗詈土⒋河卧酚骸?/p>
11、笑語東風(fēng)解凍遲,立春翻在試鐙時。——慧霖《庚申正月十三夜立春·其一》
12、綠外濃黃白外紅,一屏香錦立春風(fēng)。——姚勉《花障》
13、嫩色驚銜燕,輕香誤采人?!w彥昭《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nèi)殿出剪彩花應(yīng)制》
14、春飲一杯酒,便吟春日詩?!芩伞读⒋喝铡?/p>
篇3
2、春*無多,開到薔薇,落盡梨花。
3、南歸路極天連海,惟有相思明月同。
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5、西山紅葉好,露重濃。
6、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7、黃葉飄零知是秋,卻是悲涼無限。
8、當(dāng)年不肯嫁春風(fēng),無端卻被秋風(fēng)誤。
9、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10、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
11、今日天正暖,芳菲處,聲聲歡。
12、愁心伴楊柳,春盡亂如絲。
13、春風(fēng)堪賞還堪恨,才見開花又落花。
14、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5、東風(fēng)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16、送春滋味,念遠(yuǎn)情懷,分付楊花。
篇4
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2、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3、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4、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5
2、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3、北風(fēng)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4、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6、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7、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jié)局在今宵。
8、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
9、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篇6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鳥鳴清脆,小雨淋漓,緋紅的桃花骨也張開了粉嫩的小嘴,惺忪的睡眼,它用睡眼好奇地看著這嶄新的世界。黃燦燦的迎春花早已敞開懷抱,一切都在等待——春之宴的帷幕徐徐拉開。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見春雨在竹枝、竹葉上跳動著。那雨時而直線滑落,時而隨風(fēng)飄灑,留下如煙、如霧、如紗、如絲的倩影,飛濺的雨花仿佛是琴鉉上跳動的音符,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
春雨使陡峭堅硬的道路柔軟得像一塊濕玉,沖刷了一切的障礙,前方一路順風(fēng)。
春雨過后,將是另一張令人舒暢的美畫。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啊!雨后的景色真美!放眼望去,郁郁蔥蔥一片——綠的天地;空氣中彌漫著花的芳香,小草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瞧!螞蟻們在搬運著什么東西,盡然有序的排著隊伍跟著大部隊前進(jìn)呢!
和煦的春光吹拂著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陣悅耳、動聽的笛聲所牽動。一群頑皮淘氣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莖做柳笛呢!他們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樂!遠(yuǎn)處的另一群孩子正放著風(fēng)箏,在草地上盡情地跑呀,聲聲歡笑回蕩在空中!他們與春天牽起了一條心與心相連的線。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天像個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春天充滿了生機(jī),充滿了希望。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天空被夕陽染紅了衣裳,桃紅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個江面變成了淡紫色,天邊仿佛燃起了熊熊大火。
篇7
1、我伸手觸摸,觸摸到的原來只是空氣。
2、香煙愛上火柴注定被傷害,許下的承諾結(jié)束欠下的債。
3、夢想是成功的前奏,努力是成功的根基,信念是成功的唯一準(zhǔn)則。
4、我一個人,就那樣靜的等待著世界的終結(jié)。
5、青春的叛逆,歲月的流逝?;厥淄?,是不是也會為青春流淚嘆息或是后悔留下遺憾呢?
6、趴在桌子上,不起想任何事,只是一個人寂靜的流淚,舒服的睡去。
7、你的背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路口嘆息的我。
8、咖啡因還沒有在身體里完全退去,不知道能否靜靜的就這樣睡去。
9、我想,我還會架一支魚竿,獨釣歲月那一邊的故事。
10、這個世界,太寂寞了,我們太孤單了,很多時候我們都身不由己,只是沒人理解我們擺了。
11、太陽的光芒遠(yuǎn)遠(yuǎn)勝過月亮,但太陽永遠(yuǎn)只能獨自天馬行空,而月亮卻有星星相伴。世間萬物中,其實太陽最寂寞。
12、生亦何歡?死亦何憫?生生死死,終歸黃土。
13、再見,再也不見的相見;疼痛,疼不知痛的麻木。
14、夜夜難眠,天天淚痕,淚水淹沒日月,混淆乾坤,也無法挽回流失的歲月,重返最初之凈泊。
15、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滄桑與眼淚;人生苦短,汗流盡,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與回憶。
16、是否我的出現(xiàn),只是填充了你空虛,寂寞的畫面?
17、歲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華,剩下的只是一個被歲月刻下深深印痕的傷痕累累的軀殼,和一顆滄桑的心。
18、那一季風(fēng)偷戀花的香氣,這一季你又住進(jìn)誰的心。
19、一輪孤月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
20、隔窗望月,清輝雖灑在我身上,我卻離那幸福光耀的源頭,千千萬萬里。
21、別說你會給我全部的愛,我想我沒資格,()或者我承受不來。
22、那些屬于我們的青春故事幸福,如今,都不負(fù)存在了,現(xiàn)在我們又有什么渴望的呢?
23、封傷的回憶慢慢流走,吹散不去的疼痛。
24、人生就像一張白紙,隨著時間的流逝,白紙變成了故事。
25、單調(diào)而沉悶的空氣窒息著我幼小的心靈,纏繞著我飛翔的翅膀。
26、要是有如果,那就下輩子再說。
27、我的少年的日子是寂寞的,寂寞的讓我現(xiàn)在想起來都心冷,只有單調(diào)的影子與我一起看流嵐,聽松風(fēng),聞花香。
篇8
身出名門,神品贊
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縱33厘米,橫636.9厘米,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是元代大師黃公望為無用和尚所繪?!陡淮荷骄訄D》歷經(jīng)傳奇,是從其作者開始的,畫家黃公望原姓名陸堅,因過繼黃氏,便改了姓名,黃公望50歲后才開始畫山水,師法趙孟、董源、巨然、荊浩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他的很多名畫作品都是70歲以后創(chuàng)作完成的,創(chuàng)作《富春山居圖》時,他已經(jīng)是79歲高齡的老人了,不得不說是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古代山水長卷登峰造極之作,幾乎是所有學(xué)習(xí)中國山水畫的人一定會臨摹的作品。黃公望完成畫作后贈與無用和尚,不久便溘然長逝,至此《富春山居圖》便有了第一位藏主,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顛沛流離。
身首異處,命多舛
此畫作成之初,無用和尚就“顧慮有巧取豪奪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間沈周藏此圖時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請人在此圖上題字,卻被這人兒子藏匿而失。后來此圖又出現(xiàn)在市上高價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難于計較又無力購買,只得背臨一卷以慰情思。
300多年前的明朝,此畫為吳洪裕所有,洪裕愛此畫若珍寶,臨終之際囑咐家人將此畫焚以為殉。就在國畫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從人群里猛地竄出一個人把畫搶救了出來,這人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吳靜庵。畫雖然被救下來了,卻在中間燒出幾個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
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谷得到后,將此損卷燒焦部分重新接拼后發(fā)現(xiàn)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于是人們就把這一部分稱做《剩山圖》。而保留了原畫主體內(nèi)容的另外一段,便是《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值此,一幅傳世名畫就這樣斷為兩截,開始了一分為二的傳奇。
真假難辨,盼團(tuán)圓
《無用師卷》從吳家流散后,曾經(jīng)歷多人收藏,后被送往紫禁城。有意思的是,號稱風(fēng)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識寶,認(rèn)定它是贗品,而對另一卷他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大加賞贊,又是題跋又是加蓋印章。如今這兩卷《富春山居圖》都存放在博物院,不論是真、是摹,都已成了畫苑奇葩,這也為《富春山居圖》增添了傳奇色彩。
20世紀(jì)30年代,《無用師卷》隨故宮重要文物南遷,最終存放在“博物院”。而《剩山圖》則流落民間,直至?xí)r期,為近代畫家吳湖帆所得。當(dāng)時在浙江博物館供職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多次去上海與吳湖帆商洽。吳湖帆被沙老的至誠之心感動,終于同意割愛;《剩山圖》遂成為浙江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至此,一寶藏兩地,皆為海峽兩岸兩大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篇9
2、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洞喝仗飯@》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獫h樂府古辭《長歌行》
4、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xì)雨中?!洞汉?/p>
5、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7、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8、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都s客》
9、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拍痢肚迕鳌?/p>
篇10
總理說起的這幅畫有著怎樣離奇的故事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黃公望是中國元代畫家,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畫卷傳世。后人對其山水畫有“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尤以《富春山居圖》最為著名。
黃公望晚年隱居于浙江富春,《富春山居圖》是他78歲時的作品。歷經(jīng)多年云游在外,老年時的黃公望真正走進(jìn)山水的生命,懂得起承轉(zhuǎn)合皆有因,寂寞繁華皆有意,在朋友無用師的提議下開筆作《富春山居圖》。開始時,他并未刻意去畫,只在閑暇興之所至?xí)r,隨意畫上幾筆,4年后即82歲那年(1351年)才完成此畫。此時,黃公望的畫已經(jīng)名聞天下,無用師唯恐別人來巧取豪奪,便要黃公望在卷末寫明是給他的。黃公望好像預(yù)知此畫將來在人世間的遭遇,興筆題道:“畫了三四年不容易啊,希望識者好好保存。”
4年后,黃公望去世。到這里,似乎故事已有結(jié)果。但是,這幅畫的傳奇經(jīng)歷才剛剛開始。
100多年后的一天,畫卷到了一個人手上,他就是明代畫家沈周。名家與名畫相遇的一剎那,猶如五雷擊頂。62歲的沈周,流連畫間,身伏其中,反復(fù)欣賞,摩掌贊嘆,在畫卷上題跋,題了又題。又想,讓畫友也來題跋如何?哪知這一念之差竟惹出了意外事端,朋友的兒子見利忘義,竟然偷偷地將畫卷賣掉了。后來一個偶然的機(jī)會,沈周在古董鋪又見此畫,他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待確認(rèn)之后,興奮異常,趕緊回家籌錢。但終因價錢過高,無果而返。畫卷最后被蘇州樊舜舉以重金獲得,還請沈周題了幾句。
又一個100多年過去了,《富春山居圖》在談志伊、周臺幕、安紹芳等人手里流轉(zhuǎn),終于到了一個大家――明末畫家董其昌手里。當(dāng)時39歲的董其昌手捧畫卷,欣喜若狂,像孩子一般驚呼:“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p>
此時,《富春山居圖》歷經(jīng)245年在人世流傳,由于沈周、董其昌的極度推崇,已變成了世間寶物。不管懂不懂藝術(shù)的人,都知道得到這幅畫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董其昌晚年,將《富春山居圖》以高價賣給了宜興收藏家吳之矩,后來吳之矩將《富春山居圖》傳給了他的兒子吳洪裕。
吳洪??釔凼詹?所得《富春山居圖》終日不離左右。不僅如此,吳洪裕還花巨資為《富春山居圖》造了一個樓,喚作“云起樓”。從此,吳洪裕將所藏珍品,都供奉于云起樓。明亡清興之初,兵荒馬亂,吳洪裕冒著生命危險攜《富春山居圖》倉皇出走。吳洪裕臨死前,心中久久放不下《富春山居圖》,生命將到盡頭的時刻,他決定要此畫為他火殉。畫被顫抖著投入火盆中,在場的人誰都知道這件寶物價值連城,他侄兒吳真度迅速偷偷撈出《富春山居圖》,同時往火中投進(jìn)另一幅畫。但此時的《富春山居圖》起首一段已燒去,中間燒出幾個連珠洞,并斷成一大一小兩段殘品。從此,《富春山居圖》殘卷小段被稱作《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大段保留了原畫主體部分,被稱作《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此時距《富春山居圖》誕生約300年,《富春山居圖》自此一分為二,流傳于世。
清乾隆時,《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曾入內(nèi)府,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當(dāng)時社會上摹本有十余種之多,乾隆在見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認(rèn)為真跡,并在上題了詞。真本得到后,反被定為偽品,成為畫史上一大笑柄。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真跡在清宮里靜靜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軍攻占了山海關(guān),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zhuǎn)移,以避戰(zhàn)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圖》與近百萬件故宮文物一起,歷盡艱辛坎坷,行程數(shù)萬公里,由北京經(jīng)南京輾轉(zhuǎn)運抵四川、貴州,至抗戰(zhàn)結(jié)束后,陸續(xù)運回南京,于1948年底大陸解放前夕,被運至臺灣故宮博物館保存。
話分兩頭:此畫的另一部分《剩山圖》由吳家后人重新裝裱后,于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賓購得。此后輾轉(zhuǎn)于各藏家之手,戰(zhàn)火硝煙中,長期湮沒無聞。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之后了。
1938年秋,收藏名家吳湖帆臥病于上海家中。一天,汲古閣老板曹友卿前來看望他,隨身帶了剛買到的一張破舊的《剩山圖》請他鑒賞。吳湖帆捧畫賞識良久,從畫風(fēng)、筆意、火燒痕跡等處反復(fù)研究,斷定這就是黃公望的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前一部分,心中暗暗稱奇,不由得脫口而出:“亂世出奇跡,真沒想到300年后又能見到大癡道人的火中之寶?!?/p>
曹友卿一聽,知是至寶,再也不肯轉(zhuǎn)手了。幾番交涉,吳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銅器,費盡周折將這個殘卷換了下來。但很快吳湖帆發(fā)現(xiàn),換下的只是殘卷中的殘卷,題跋也沒有了。后來,由曹友卿再向原賣主尋索,終于在古玩販子家中一堆廢紙中找到殘存的題跋,恢復(fù)了殘卷原貌。自此,《剩山圖》歸入?yún)呛摹懊肪皶荨?他自稱“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據(jù)說,得此圖后,吳湖帆久治不愈的大病竟霍然痊愈了。解放后,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得知《剩山圖》在吳湖帆手上后,內(nèi)心頗為不安,擔(dān)心一旦再有天災(zāi)人禍,以個人之力極難保存,只有國家收藏才是萬全之策。于是,他數(shù)次去上海與吳湖帆商洽,想將此圖收歸浙博。最后,礙于眾人愛寶護(hù)寶的一片誠摯之心,吳湖帆終于同意割愛。1956年,《剩山圖》落戶浙江博物館,成為該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由于一般人對此畫的傳奇故事所知甚少,50多年來幾乎無人問津,浙江博物館也只在極少的機(jī)會,短暫幾天公開展覽過。
世如滄海,650多年前《富春山居圖》誕生;歷經(jīng)300年在人世間輾轉(zhuǎn)流傳;350多年前,該圖因火燒一分為二;60多年前,一道海峽又將《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即無用師卷)分隔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