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如何學起范文

時間:2023-03-28 15:1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英語如何學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英語課堂,農村,教學,學習

作為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農村的英語教學和學習一直較弱,雖然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取得了發(fā)展,但是相比較城市來說仍有很大的差距。農初中教學條件較差,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知識面較窄,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就得利用有限的條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語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學起來挺不容易的,要學好那就更難了,應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老師硬教,學生死學”“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對于教學落后的農村學生而言,應該使課堂教學“活”起來,調動學習興趣,變“要學”為“想學”,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fā)出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英語。根據(jù)本人幾年來的英語教學經(jīng)驗以及實踐探索,做了如下幾點總結: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感是課堂的靈魂,沒有情感的課堂如同一灘死水,很難成功。尤其在農村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本身就有隔閡存在,加之受到學生年齡層次和家庭教育等的影響,如要在課堂上能夠順利完成大綱要求就必須要借助情感因素的輔助,作為一項必要條件,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以及心理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一節(jié)課,不能單純的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更是要通過情感激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果英語老師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一句表揚的話,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滿意的笑容都會成為學生學習中巨大的動力。有動力學生的學習欲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2.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課堂

傳統(tǒng)被動式的灌輸英語教學方法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一味的趕教學進度求成績,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一味的“填鴨式”教學,老師累的氣喘噓噓,學生聽的一知半解,然后就是聽寫單詞、背誦課文、做練習題、測驗考試,周而復始,形成了機械的程序化學習,教學課堂沒有生機和活力,老師主動的灌,學生被動地聽,學習成了使命,上課成了完成任務,所以活躍的課堂氣氛從何談起。

語言的學習的目的是交流應運,不是單單死記硬背的練習,學習英語的樂趣不在于書本上的默寫和背誦,而是通過學習到的單詞、語法,組織運用,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梢圆捎枚嗝襟w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感染力的情境,在此情境中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如何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進行更加豐富的語言學習,加深學生實際運用交流中的“想要學”感情,同時鍛煉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和對單詞語句的靈活運用和理解,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擺脫被動學習的尷尬處境。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老師也能在同學們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一些錯誤的思維表達方式予以及時的糾正,讓學生在情景中自然的學會英語的表達和運用。當被肯定贊許時,學生往往會更加的積極,課堂氣氛會更加的活躍起來。

3.趣味教學,培養(yǎng)興趣

實行趣味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有效途徑,趣味教學就是以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導,在教學中穿插一些生動的英語故事情節(jié)、幽默的英語笑話、國內外的風土人情對比等的內容,使枯燥地英語學習變的活靈活現(xiàn),逐漸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運用圖文并茂的聲、相教學設施,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F(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為老師授課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更為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聲、相教學設施,使學生易于接受,不僅做到有直觀的感性認識,更有趣味的理性講解,從而改變了課堂、嚴肅認真的老師、枯燥無味的環(huán)境,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學生快樂健康的學習成長,是學生最大的愿望也是老師家長的共同要求。無論是對優(yōu)秀生還是學困生,激勵都會使他們有不斷進步的臺階,同時能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華,延續(xù)旺盛的求知欲,使他們在鞏固知識訓練中獲得新的樂趣。合理的激勵性的反饋評價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個故事情節(jié)讓學習優(yōu)秀生運用相關的語言去改編新的故事、對話,激勵學生動口能力;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則讓他們扮演對話中的角色熟讀課文,并隨時適當?shù)淖骺陬^或物質獎勵。同學之間采取互幫互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獲得成功的同時,提高了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語言教學是一門藝術,追求活躍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一直在進行。教師肩負著為學生的英語打基礎,鋪道路的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不斷的發(fā)掘有益的教學方式,把英語課堂上機械化的背誦聲變成各抒己見的歡聲笑語,積極培養(yǎng)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孩子們今后的英語學習帶好頭起好步。

參考文獻

[1] 郭東岐.校本研修的實施與推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篇2

1.努力營造學英語的氛圍

剛入學的七年級學生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充滿激情和熱情,求知欲強,我就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首先上好第一節(jié)英語課,讓他們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就喜歡我。同時,不管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充分利用時機,不斷在生活中向學生強調學英語的重要性,讓他們切身感受英語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一種從思想上要學好英語的壓力與動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通了,行動起來也就不成問題。與此同時,向學生講明,七年級英語學習是重起爐灶,不管基礎好壞,只要認真,則每個人都能學好,并通過各種途徑向他們介紹以前的學生學英語的成功事例,增強他們學英語的信心。

2.進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習慣決定人的命運。而良好習慣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習慣最具長期性、根本性、穩(wěn)定性、定向性,形成不易,改之亦難。所以,從第一節(jié)課起,就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很多新生在小學養(yǎng)成了整節(jié)課坐得端端正正的好習慣,但部分學生只會聽老師講,不會記筆記,也不大主動參與教學。我一開學就向學生明確:初中生不能如此上課,必須改變這種學習習慣,上課不僅要動腦,還要動手、動口,學會記筆記。我要求學生上課準備三個本子,一本用于記錄我講的要點和課堂補充的新內容,一本用于做課堂練習和隨時進行的聽寫,一本用于記錄每次考試的錯題,即糾錯本。對這些筆記和練習,我不時地進行檢查和指點,并要求學生對它們像對課本一樣進行復習、保管。

3.培養(yǎng)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

新生剛開始對英語的朗讀與記憶感到一籌莫展,如果不能幫助他們通過這一關,他們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就會削弱。要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英語單詞與句子,并指導他們背誦,盡量少講或不講語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誦讀能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應經(jīng)常向學生具體介紹一些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復習與背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體會、應用,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創(chuàng)新,誰有什么省時高效的方法,大家共同分享,在這種競爭有序、快樂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4.開展課堂游戲教學

4.1課堂游戲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從獲得知識的角度講,素質教育認為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布魯納認為,應該“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從發(fā)展能力的角度講,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永遠起自于主體的積極過程”,如果離開主體不斷積極活動,就沒有什么智力的動力可言,這就充分說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挖掘學生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于喚醒教育的主體自覺,啟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為沒有教育的主體自覺,學生只能是一群被人驅趕的羔羊。課堂游戲正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中心的,學生能普遍動腦、動手、動口廣泛地交流信息,處于自覺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發(fā)展能力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和深度。

4.2課堂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素質教育主張不僅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chuàng)造,還要學會合作。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強調集體精神,善于合作被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素質被提了出來。一個人若想生存,就必須審時度勢,學會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他們消除自我封閉的心理,妥善處理好人緣、地緣,乃至血緣的各種人際關系,已經(jīng)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課堂游戲改變了老師的“一言堂”的狀況,使課堂成為了師生間、學生間平等交流的好場所。知識、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異的學生集合在一起,發(fā)現(xiàn)別人的閃光點,激發(fā)自己的思維。在游戲中,知識、能力、性格得到了相互碰撞和升華。在游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批評,學會了接受,而且展現(xiàn)了自我、認識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個性得到了和諧健康的發(fā)展,也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

5.探求英語教學新模式,拓寬學習英語渠道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研究英語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不斷探索教學新模式,拓寬學生學習的英語渠道。一要創(chuàng)新課堂設計。對不同的課型結構,進行專門的課堂設計,突出課程的教學特點與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二要創(chuàng)新課程訓練。依據(jù)課程和學生自身的特點,編寫專門的英語學習輔導材料,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后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篇3

【關鍵詞】英語;教學;交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6-0149-01

在小學開展英語教學是從根本上落實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yè)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fā)展規(guī)劃》使教育事業(yè)適應未來需要的精神,適應我國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要求,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愉快學習英語,為培養(yǎng)“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英語學科具有交際性、用性強的特點,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才能的升華。教師絕不應該用僵化的思想來束縛學生。如果教師仍然按以前舊課本的俗套子去“填鴨式”教學,必使課堂死氣沉沉,很難收到效果,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彼晕覀儜杂X地將知識傳授和創(chuàng)新思維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活起來,在自我發(fā)展中發(fā)展,在自我教育中創(chuàng)新。

那么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教學中活起來呢?

1 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英語是有聲語言,學生不能啞巴英語,所以口語是第一位。作為英語教師,就應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而教學開始時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關鍵了,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種濃厚的英語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對提高課堂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值日生走上講臺做演講,并帶領學生歌唱表演我們曾學過的英語歌,既營造了很濃的英語課堂氣氛,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英語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新氣氛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展示一幅美麗的森林圖景,和學生們溫和的說:“What’s this?”“Right.It’s a zoo.Do you like it?”“Think it over,who lives in the zoo?”于是同學們用英語說出許多小動物的名字……“Who is beautiful best?”學生們各抒己見……如此這般,再加以引導,插入學過的童謠兒歌,學生就拼湊并演繹了一個充實、生動的童話故事。

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教學,不能脫離教學本身去追求,絕不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教師就應該對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造,在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出藝術美,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身心愉悅,這就要求

教師真正的“駛進學生心靈的港灣”,熟練駕馭課堂的藝術。

2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且興致勃勃地全身心去學習和探索,并以真學、苦學、樂學的心理從而取得成效。并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2.1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①與同學們的親身經(jīng)歷緊密聯(lián)系,例如:第三冊第九課講授的是關于水果的對話,教具是一個書包,包中放上水果,如:strawberries 、apples、pears、grapers、melons……讓學生觸摸、猜物、取物、觀察、描繪,讓學生在自我嘗試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揭開謎底,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鞏固水果單詞。

②讓同學們邊動邊學,如:在教學時,讓孩子們一起來做游戲“Chant:‘Salt ant Pepper Shake.’”唱到“Salt and pepper”時,假裝兩只手從瓶中撒鹽和胡椒粉。別的食物名稱說出來即可。唱到“Put your fingers on your legs.”把手放在腿上;“……on your eyes.”把手放在眼睛上;“……on your head .”把手放在頭上。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單詞,既鍛煉了學生的協(xié)調性,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③讓同學們邊唱邊學,讓一個學生小學生都有愛表現(xiàn)的欲望,都很愛唱歌,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地教一些英語歌曲,既可以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記憶,活躍氣氛。如:教師教唱“Song:‘It’s time for lunch.’”時,讓一個學生在每行的第一部分領唱,其他學生跟著他或她唱。領唱者也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來替換歌曲中的食物(歌曲中的食物是dumplings 和rice )。在黑板上寫下一些單詞,領唱者可以從中選擇:bread,cake,cereal,chicken,cookies,dumplings,eggs,fish,fruit,ice cream,jam,meat, noodles, porridge, rice, soup,sandwich,regetables.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唱若干段。通過學唱這首歌,復習單元學過的所有有關食物的詞匯。收到很好的效果。

④讓同學們邊畫邊學,如:把全班分為五組,每組代表一種顏色:紅、綠、藍、黑、白。讓每組學生把以下衣服(襯衣、褲子、毛衣和罩衫。)畫在紙上,并剪下來。然后讓他們用本組代表的顏色為衣服涂色,并讀出來。在一張大紙上做一個表格,把顏色的名稱橫著寫在表格的上端,把衣服的名稱豎著寫在一側。教師說出一種顏色和衣服的名稱,讓每組學生把相應的圖片做必要的描述:A(顏色)(衣服)。要求學生一組一組地輪流做,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表揚:“It’s nice.”被表揚的小組應回答說:“Thanks.”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既鞏固了新學的單詞(衣服名稱),同時又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顏色)。訓練了學生在頭腦中將英文單詞與相應的圖聯(lián)系起來,從而增強分辨、記憶單詞的能力。

篇4

啟發(fā)式教學是通過教師步步設疑,將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積極地思考,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它符合學習的認識規(guī)律,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簡單的一問一答不是啟發(fā)式教學,但我們經(jīng)常將一問一答誤以為是啟發(fā)式教學。課堂上教師經(jīng)常問“Do you follow me?”“Is this sentence right or wrong?”或“Yes or no?”等等,學生回答:“Yes.”這樣,盡管課堂上熱熱鬧鬧,但這不是啟發(fā)式教學。再如,當教師提出疑問,學生不能及時回答時,教師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訴學生,這樣就剝奪了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問題的時間,這也不是啟發(fā)式教學。

簡單的一問一答式不屬于啟發(fā)式教學,那么繁瑣的質疑呢?

答案是否定的。將問題繁瑣化是對啟發(fā)式教學的另一種誤解,有一位教師想用啟發(fā)式教“china(瓷器)”這個單詞,他是這樣提出質疑的:“C-H-I-N-A”拼出來是什么詞?學生答曰“中國。”“Yes,but there’s another meaning in it,what’s it?”學生答:“Sorry,I don’t know.”老師又問:“What’s a cup made of?”學生答:“玻璃?!庇谑墙處熌贸鲆粋€瓷杯問:“What’s the cup made of?”學生答:“陶瓷。”這樣繁瑣的質疑耗時又無實際意義。

能夠引起學生思維的質疑才是啟發(fā)式教學。心理學家認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便應運而生。人常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就是這個道理。能引起思維的質疑,才是啟發(fā)式教學。什么樣的質疑能引起嚴密的邏輯思維呢?

系列性質疑,可使思維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系列性質疑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它可引起學生產(chǎn)生急于求答的愿望,激發(fā)其探究的興趣和求知欲,這種質疑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先提出一兩個看似簡單但又易出錯的問題,然后提出一系列小問題,興奮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例如,在區(qū)別:“in future”和“in the future”時,我提出這樣一系列問題:①Can you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in future”and“in the future”? ②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rases? ③Here are some sentences:I’ll never be late for school in future,and I’ll work harder and try to be a doctor in the future.Can we use“in the future”or“in future”to replace them in these sentences?

這三個提問中,先從簡單造句入手,過渡到二者區(qū)別,然后進一步運用概念進行分析、綜合,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這樣的系列提問,必然會將學生的興奮點逐步引向深入。

改變思維定勢,啟迪從多角度和多方面思維,培養(yǎng)生求同思維能力。所謂求同思維,就是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創(chuàng)造一種能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并獲取相同答案的機會,在思考中,培養(yǎng)學生流暢的、變通的和具獨創(chuàng)性的思維。如在教“A Tale of Two Cities”一課時,有這樣一個問題:Why did sydky save Charles?從文中學生知道Sydney and charles相貌酷似,都愛上了Lucy,而Lucy對Charles情有獨鐘,按常理,Charles被判處死刑后,Sydney就可以無阻力地去追求自己所愛的人,可他不是坐視不管,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Charles,從而實現(xiàn)他對Lucy許下的諾言:He would do anything he could for her to make sure of her happiness.Charles是貴族后代,但他憎恨那些欺壓貧民、斂收重稅的法國貴族的殘忍行徑,決意放棄將屬于他的一大筆財產(chǎn),隱姓埋名,來到英國過平民生活。后與Lucy相愛、結婚。從中學生領悟了愛情和幸福的深層含義。人們常說,愛情是自私的,而擁有真愛的人愿意為自己所愛的人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危難之時,不惜自己的生命。這種質疑,使學生能對問題深入思考,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智力的功效。

一疑多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這種質疑,不但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而且還會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新穎的、獨創(chuàng)的和突破的思維。如在講“ask/tell/order/ ... sb. to do sth.”的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把“老師讓我們早點來”譯成英語,學生順利譯出“Our teacher asked us to come a little earlier”,接著我又讓學生把“They aked to close the door.”譯成漢語,學生將其錯譯為“他們要把門關上”。隨后,我便問:“What’s the logical subject of the infinitive ‘to close’?”這個問題便引起發(fā)散思維,它使學生重新考慮非謂語動詞邏輯主語的用法。

小疑大作,大疑小作。小疑大作,則能發(fā)現(xiàn)別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問題,也能收到別人收不到的效果,它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愛思考、善質疑的好習慣,悟出“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創(chuàng)新”的道理。大疑小作,是指有些問題頭緒太多,學生感到不質疑不好,越質疑越糊涂。這是由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思維定勢所致,這時,我們不但要以質疑的形式加以啟發(fā),還要通過質疑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大的疑問,以激起更加強烈的求知欲。

篇5

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科學技術與教育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實施教改和開展課題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師自身業(yè)務素質的需要,是加強教師備課程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需要。那么,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是怎樣體現(xiàn)她成功的一面呢?

一、 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

1.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成為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jié)課有多個興奮點;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yōu)勢互補;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學習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chuàng)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xiàn)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學結構。

2、多媒體電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為醫(y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藥。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置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jù)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這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十分有益的。課件中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訓練,也有利于學生認知發(fā)展和思維訓練。

3、多媒體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優(yōu)勢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更多了,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堂容量的大大擴充,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英語教學要求突出口語交際功能,讓學生多學多練。但課堂時間有限,容易出現(xiàn)課堂教學容量不大的缺陷。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輔助教學則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期望得到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出發(fā),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篩選,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使教學節(jié)奏明顯加快,教學密度增大,因此就能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壓縮出時間來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們有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時間。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確讓我們的課堂得到了最優(yōu)化,但縱觀目前多數(shù)學校媒體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本人以為仍有幾個問題需引起人們的重視。

二、 多媒體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要認識到推行教育技術是整個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事情。實施教育技術的核心是教育的整體改革,只有實現(xiàn)了教育的整體改革,教育技術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否則便會束縛教育技術的手腳,使它得不到健康的發(fā)展,發(fā)揮不出潛在的作用。實施教育技術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進教育的整體改革,所以,我們要從戰(zhàn)略高度考慮,只有形成高屋建瓴之勢,才能全面推廣。這就需要得到整個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與關注。我國的教育技術部門工作人員雖然已經(jīng)形成了一支力量,但畢竟只占教育界的小部分,長期以來只扮演教輔的角色,其中存在一定的歷史原因,勢單力薄是現(xiàn)實情況。將推行教育技術的責任完全落在教育技術部門的身上是不合情理的。

2.其次是觀念認識上的偏差,信息化條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仍在用舊的觀念看待教育問題,不了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育技術觀念的具體內容。因此,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育的整體變革,不知道如何發(fā)揮信息的優(yōu)勢來培養(yǎng)21世紀所需的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3.部分教育工作者對計算機存在恐懼感,認為計算機太復雜了,學起來太麻煩,加之目前仍存在“高考”、“中考”的壓力,多數(shù)人忙于應付日常教學,突擊性工作等,或各類文化進修,對計算機這種“可有可無”的教學媒體置之不理,導致一些教師不努力探索,舉辦的計算機培訓班熱了一陣,參與人數(shù)逐期減少。

4.用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相對繁瑣,要耗費大量時間,現(xiàn)存的課件使用又不能得心應手。(出售課件的制作部門往往考慮市場商業(yè)因素,真正適合教學的課件數(shù)量不多),以至使一部分教師心存反感,故相當一部分教師拒絕使用這些先進的教育手段,并認為這些“新玩意兒”沒給他們的教學帶來多大的改進,也造成一批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中老年教師較少涉足多媒體教學。這樣計算機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不僅沒有解放教師,反而使教師感到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教學只能敬而遠之了。而對于多媒體教學已初步開展起來的學校,則往往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相當部分的教師僅僅是在公開課或評優(yōu)課時, 為達到“使用先進教學設備”的要求,才使用或臨時請人幫助做上課時使用的教學軟件,匆匆學一點有關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對計算機輔助教學了解甚少,操作環(huán)境又不熟悉,課件設計、制作均由他人代其完成,上課出現(xiàn)些失誤,甚至造成干擾。多媒體技能的掌握滯后于多媒體的運用。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將多媒體權當作單一媒體來使用,放一段錄像、一段音樂,出現(xiàn)一些文字內容,課堂整體效果可想而知。

5.也有的只為體現(xiàn)本節(jié)課“教學手段的先進與時尚”用多媒體取代教師的教學,忽略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勿庸置疑,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后教師的一部分作用將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但其作用仍只是媒介,無法代替教師成為主導。是否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是有目的的,它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組織需要。反之,僅將它當作一種擺設和裝飾,也將毫無意義。所以這些問題未澄清,將制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因此,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清醒認識到教育要快速發(fā)展,必須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的工具,計算機應用于教育,使教育技術信息化,將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陳至立部長提到:“我們要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大力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怎樣使這些真正落到實處呢?

三、多媒體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1.學習一些理論,課件制作應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

課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論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它顯現(xiàn)出制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領悟??梢钥隙ǎ瑳]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課件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課件制作者要樹立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筆者從實踐出發(fā),認為有幾種理論是課件制作者(設計者)所必須掌握的,如“信息傳播論”、“系統(tǒng)論”、“最優(yōu)化理論”和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過“協(xié)作”與“會話”實現(xiàn)“意義建構”的“建構主義理論”等。教育信息化、關鍵在教師。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作為一門新的教學技術,不僅要求教師懂得計算機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師在理論指導下學會自己設計和制作教學軟件,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項工作除要求教師自學外,最好形式就是組織教師集中進行培訓,邊進行理論輔導邊上機操作,這樣即能節(jié)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習效果。

2.確定一個原則,課件制作最終是為課堂教學服務。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電教”方式,它姓“教”不姓“電”。課件制作時,我們要給計算機正確定位。計算機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媒體在教學中應發(fā)揮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學生主動地、積極地認知思維過程,學習過程是通過學習者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活動而展開的。因此,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才是正確的定位?;诖?,課件設計者不應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而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tǒng)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我們不要“為多媒體而多媒體”。教學設施再高檔,也只有適用于具體的教學目的時才具有效力。不能把英語課上成一堂“圖片展示課”或“音樂欣賞課”,毫無交際性和交互性可言。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仔細體味編者意圖,廣泛搜集相關素材,精心策劃制作課件。教學需要多媒體,但用了多媒體未必就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運用多媒體技術是為了搞好教學,但教學不是為了多媒體。

3.掌握一個趨向,課件制作應該向積件方向發(fā)展。

“教無定法”,固定化的多媒體課件不能鼓勵學生的思維多元化,也難以發(fā)揮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經(jīng)過不斷實踐和反思,現(xiàn)在課件制作開始向積件方向發(fā)展。積件是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需要組合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庫、教學策略庫和教學軟件平臺。建立積件后,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恰當?shù)男畔⒊尸F(xiàn)方式和適宜的教學策略,還能利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的資源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優(yōu)化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個性化教育。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些初具雛形的積件,它們雖然還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歡迎,這也是課件制作向積件制作發(fā)展的趨勢的有力證明。

4.做好一個定位,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導。

多媒體與傳統(tǒng)的教學技術起著補充和輔助作用,能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通俗的效果。恰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能給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但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不容忽視,這不僅是因為教什么,學什么,取決于教師,還因怎樣做、怎樣學取決于教師,即使有最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使用不當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體關鍵在教師。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可見,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起主體作用,媒體仍起中介作用。

但愿每位教師能不斷超越自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完成觀念的轉變,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最優(yōu)化,使課堂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 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徐丹

2002-3-31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誤區(qū)及其對策

曹金鑫 李小君

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

黃凱艷

2002-3-29一名英語教師對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與思考

彭常青

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和弊端

篇6

【關鍵詞】 語法教學 情景 句型對比 任務協(xié)作

在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然而我國是在非語言環(huán)境下進行英語教學,學生無法無時無刻地獲得足夠的語言鍛煉,形成語感,獲得語言交際能力,進行自然而然地習得英語。因此,掌握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才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語言現(xiàn)象,更好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最終實現(xiàn)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語法是研究詞形變化及句子結構規(guī)律的科學,由于英漢語言的差異,學生學起來枯燥難懂。如何使語法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教學法

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加深記憶。如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這一語法項目時,我事先用相機拍好了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時的各種場景,上課時把這些圖片一一呈現(xiàn)給同學們,大家睜大眼睛瞪著這些熟悉的人物和場所,興趣噌地一下就上來了,操練起句型 “What is xxx doing? He / She is v-ing.” 水到渠成,脫口而出。

二、歸納教學法

以歸納的方法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接觸語言材料,通過給學生輸入大量真實的語言實例,使學生對所學語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并進行思維加工,從中歸納出語法規(guī)則。這一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思維和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時。先列出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的形式:I (me), you (you), he (him), she (her), it (it), we (us), you (you), they (them).然后舉例:(1)I am a student. Please listen to me. (2) You are a boy. I will write to you soon. (3) He is not here. The news made him happy.……讓學生通過這些例句自己去歸納總結主格和賓格的用法,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主格是用在句首作主語的,而賓格則是放在其它詞后面的。然后老師再加以系統(tǒng)化的講解,最后再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主格賓格的變化規(guī)則,點撥記憶規(guī)則。相比較傳統(tǒng)的先講后練的枯燥教學模式,這一方法明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是“寓教于樂”的具體體現(xiàn),根據(jù)初中生好玩的特點,在語法教學中精心設計游戲,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有新鮮感,學生能在暢快的笑聲中,興味盎然地汲取新的語法知識,而且印象深刻。仍然以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為例。為了教學現(xiàn)在進行一般疑問句式: Is he / she v-ing? Are they v-ing?的用法,我設計了下面一個游戲:

讓一個或一些學生表演一個動作,另兩位學生用一塊大的幕布遮擋住關鍵部位,讓其它同學用Is he /she v-ing? Are they v-ing?句型猜測,由表演的學生給出yes或no的回答,猜中的學生給予獎勵。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很好地掌握了這一句型,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匯,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四、句型和對比教學法

句型練習是語法學習的起點,語法學習是句型練習的深化和提高。對于初學者來說,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句型才能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語法提供感性材料的前提準備,為以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不同句型、類似句型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分辨其異同之處,加深理解,這是有助于他們正確運用這些句型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學定語從句時,筆者出示了兩個例句:My brother who lives in Beijing is tall. My mother who lives in Beijing is short.讓他們觀察對比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學生們面面相覷:只是換了兩個詞而已,沒什么不同。然后我又說這其中有一個句子是錯的,這時大家更疑惑了。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在my mother的后面加了一個逗號,把它改正過來,并乘機講解這兩個句式的區(qū)別,這樣,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用法,學生了然于心,易學易懂。

五、小組協(xié)作式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就是設定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它可以改變目前語法教學過于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狀況,從而優(yōu)化英語語法教學,可以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訉嵺`,使枯燥的語法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協(xié)作任務型教學是任務型教學比較好的實施方式,一般以4至6人為宜。

六、結束語

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不再“枯燥”,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知識,只有這樣,新課改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才能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篇7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 課堂氛圍

一、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溝通師生感情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從而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

在課前適當?shù)牟シ乓欢斡⑽母枨?,既能使學生放松和娛樂,同時又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到英語語言的氛圍中,使學生在心理上易于接受新的知識內容,再把教師課前準備的奧運會會旗貼在黑板上,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也會不由自主地集中到或聯(lián)系到與奧運會有關的事情上,為新內容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教師對教學也要充滿激情。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最容易激發(fā)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們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積極向上、歡樂愉快的情緒又會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

二、通過板書、多媒體和投影儀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吸引學生興趣

任何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的,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產(chǎn)生交際的動機和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心智活動。英語交際活動離不開語言的情景。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刻意采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并充分利用教學本身的真實情景進行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講授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課時,首先利用圖片、投影引導學生復習所熟悉的體育項目。精彩的運動瞬間加之由學生快速搶答運動名稱的回答方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剛復習過的運動名詞來做對話替換詞訓練,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他們處于興奮狀態(tài),踴躍發(fā)言。

多媒體在課堂上的合理使用能大幅度地提高視聽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課文錄像,這不僅把課文的內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且縮小了百年奧運的歷史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此外,中國運動員在巴塞羅那奪冠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更會激起學生的自豪和共鳴,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精心設計的教學軟件通過多媒體顯示給學生,可在同一時間內成倍加大信息量,提高時間的利用率,統(tǒng)一學生的注意力。若條件許可的話,讓部分學生到前面來操作電腦則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精心設計課堂問題,讓學生有話可說

教師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技巧和手段,也是教師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問題的設計能否反映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否激發(fā)學生思考,能否讓學生有話可說,并且樂于說。課堂提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往往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課堂教學一般分為以下幾種:課堂程序型問題、課文理解型問題和拓展型問題。課堂程序型問題往往與課堂進展程序和課堂管理的指令有關,目的在于落實教學計劃,實施課堂活動,檢查學生理解情況。比如:“Can you follow me?” “Are you ready for the new lesson?”等。這類問題多由學生統(tǒng)一回答。課文理解型問題主要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問題。象“Where and when w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就屬于表層理解問題,學生只需憑短時記憶或查閱課文就可說出答案。而“Why is it a rich prize for account try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則屬于深層理解問題,不僅要求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進行深層次的邏輯思維,還要求他們能運用現(xiàn)有的語言知識,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問題往往能幫助學生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去掌握語言的精髓。拓展型問題一般源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交流欲望。學生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僅要依據(jù)常識,而且需要激活相關的背景知識。這種在潛意識中完成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將學習的新知識與相關的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而這種不自覺的聯(lián)系過程又是通向有效記憶的捷徑。由此可以看出,一堂課若要上得緊湊合理,不僅問題要設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而且要在深層理解和拓展型問題上多動腦筋和多下工夫。這類問題有利于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僅有機會各抒己見,而且可以在聆聽不同答案的同時開闊視野,豐富語匯表達。

如果教師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將體現(xiàn)得更加充分,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四、正確的表揚和鼓勵可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篇8

關鍵詞 英語詞匯 發(fā)音與詞義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009-02

萬丈高樓平地起,從一磚一石壘起。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平時一點一滴的努力。初中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從詞匯著手。英語當中的詞匯就好比漢字的筆畫一樣重要。我們都知道學好了橫、撇、豎、捺,就能進一步學好漢字、漢語。同樣的道理,學好了詞匯,就能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詞句,進一步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詞匯就好比一座高樓的奠基石一樣重要。有了堅固基礎,才能走得更遠。詞匯作為構筑語言的基礎材料,在語言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足夠的英語詞匯量,才能聽懂和讀懂語言材料,才能用英語口頭或書面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詞匯的積累,語言的提高,就能用英語于生活、交際、學習以及工作。學生要運用多種方法學習詞匯,那么,作為英語教師,也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英語詞匯教學。

一、從音標著手教學

要用這種方式教學和學習,就必須對音標要熟悉、熟練。音標是學習詞匯最基本條件,有了這個條件,教師才能進一步進行詞匯教學,學生也才能進一步學習詞匯。利用音標去教詞匯,能使學生牢記單詞的發(fā)音,并能從中探索出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律。例如book這個單詞b發(fā)[b],oo發(fā)[u],k發(fā)[k],那么book就可以拼讀為[buk]。從這個單詞中我們可以知道oo有時發(fā)[u],并能引申到其他詞匯的學習,例如cook[kuk],look[luk]。通過音標學習英語的詞匯,學習能從中掌握一定的發(fā)音規(guī)律,并且能自學英語的詞匯。日后他們遇到新單詞時,就可以自己去拼讀,自己去學習,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條道理就講明這一點。

二、圖文并用的方式

這一種詞匯的教學方式,是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是一年級。在教材的配備上,各個年級都配有掛圖、卡片等,以方便教師的教學。這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深刻理解所學的單詞的意義,進一步掌握、運用所學的詞匯。例如,教師舉起畫有一個貓的卡片,然后教師指著這張卡片說,Look at the picture,it is a cat.反復多次之后,然后再問What is this in English?學生們都會回答It is a cat.也知道cat就是貓的意思,因為卡片上的圖畫已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里。如果下一次再用這卡片去提問What is this in English?他們都會回答It is a cat.但這種方式,并不能應用任何詞匯的教學,有些抽象的詞匯就不能。

三、利用實物

實物就是真實的物品。這種教學方式更比圖畫深刻、形象,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新知識。實物更能表達所學的詞匯的意義。在我們的英語教學過程中,cup、watch、apple等等這些詞匯,教師可以通過實物來進行教學。實物教學,對于一個初學的學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四、動作教學

動作教學,明顯適用動詞的教學。教walk時,教師可以在教室走上幾步。教write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上幾個字,做出寫的動作。教laugh時,教師也可以笑一笑。這樣學習單詞,才能記住單詞的作用以及表達方式。

五、英譯英

篇9

1.嚴以律己,重視身教

教師既是知識、技能的傳道者,又是學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傳播文明的責任,而且還擔負著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重任。教師的儀表、情感和教態(tài),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它對體育課堂教學氣氛乃至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都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師必須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嚴以律己,使自身形象符合規(guī)范要求,在各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教化學生,以自己的形象和語言來控制學生情緒,調節(jié)課堂教學氣氛。對學生來說,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義的人物,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命令。體育教師更應重視身教,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將給學生以最直接的影響。教師飽滿的熱情、干練的動作、優(yōu)美的造型、得體的示范將給學生以精神鼓舞,從而啟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

2.認識體育課堂的特殊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緒場

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體育課堂一般設在室外,教學環(huán)境多變,學生流動性大,外部干擾較為嚴重,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秩序難以控制,課堂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和示范,而且還要安排學生進行大量的身體練習。學生在承擔較大的心理負荷的同時,還需要克服生理上的疲勞。如不了解上述特點,則不可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另外,如果體育教學的內容單一,教學活動貪乏,那么師生必然會精神疲憊,心理郁悶,教與學的情緒不佳。教育是主客體雙方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只有在雙方相互理解和相信的前提下,教育才能產(chǎn)生好的效果。因此,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中,必須改革體育教學內容,豐富體育教學活動,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緒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更好地學習。

3.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情感交融

與學生建立交融的情感,是贏得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的重要因素。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心平氣和地同學生商討體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以教師的情感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育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育體與育心的過程。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具有雙向性,具體表現(xiàn)在向生性和向師性兩個方面。由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有責任主動把心扉向學生敞開,這樣,才能在學生心靈深處激起向師性的情感浪花,師生之間才會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敝灰處煱褠坌娜揩I給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理解和信任,和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情感交流,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朋友。在師生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p>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強化因素,只有當學生對體育學習感興趣時,他們才能積極主動而又愉快地投入,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體育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學生心理因素的能動作用,緊密結合學科特點,盡量把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采用多種手段、變換刺激方式,不斷激起學生思維漣漪,使學生始終陶醉于認識與身體活動的愉悅之中,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采用寓教于育,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來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并使之不斷品嘗到“智力勞動的成果”。當側重于提高身體素質和機能能力時,可適當采用集體的競賽游戲,以促進學習態(tài)度與情感的相互補充、相互激勵;當側重于掌握知識、技術和技能時,可在增加示范性等多種引導的基礎上,采用各種輔助器材的練習或改變難度的練習來幫助體驗動作;當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時,可讓學生觀賞別人的練習或表演,經(jīng)觀察思考后用相互評論的方法,或適當引入音樂伴奏來誘發(fā)學習情境。

5.寓教于樂,開展多種游戲活動

在體育教學中,如果采用音樂來渲染課堂氣氛,更能使課堂氣氛盎然生輝。在體育技術內容教學時,教師可設法把技術教學滲透到游戲活動中去,以此增強學習熱情。如在上完“投標槍”課后,我設計了“看誰進圈次數(shù)多”的游戲,在該游戲活動中,我采用了變化投擲距離和改變投擲物的大小打中場地上圓圈進行教學。學生為了進圈次數(shù)多,就會想方設法改進自己的動作,因為只有動作正確出手、角度合理、鞭打速度快才會得心應手。通過游戲,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學習技能,增強體質。

6.及時肯定,多加鼓勵

篇10

首先應該更新我們的觀念。在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時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不能誤把“滿堂問”當作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法寶。提問啟發(fā),僅僅是啟發(fā)教學方法與技巧的一種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滿堂問”看起來很“熱鬧”,其實如果不注意設問的對象、質量、層次,不注意啟發(fā)的目的,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樣子,一個架式,學生沒有進入被啟發(fā)的角色,這樣的問,問得更多,效果也不會大甚至是浪費時間。我們必須認識到啟發(fā)式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教師不置一言,沒有提出什么問題。但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僅僅作出某種暗示,都會誘發(fā)學生的思路和聯(lián)想,同樣具有啟發(fā)性,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激情法課堂教學不僅有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有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噴涌,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像音樂指揮那樣激起學生的情緒,使之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從而為進一步啟發(fā)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上激情啟發(fā)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

1、通過放錄像、錄音或生動講述,使學生仿佛身如其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維、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課時,我就放了一段關于污染的錄像,那些由污染產(chǎn)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為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學生豐富想象的物品,使學生睹物思情,如英語課教“我的一家”時,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語介紹,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家庭觀念及熱愛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課時,利用自制的CAI課件給同學看電腦在各個領域中應用的具體例子,使學生對電腦有了感性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對本課的興趣,從生理學上來說,教師的自信、興奮、驚奇、贊嘆,對學生大腦兩半球神經(jīng)細胞的活動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感情,并通過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調動起思維積極性,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3、設疑法“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支點。會不會“設疑”是一個教師教學技巧的表現(xiàn)。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币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fā)學生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善于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應當指出的是,設疑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提問。它不是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設法造成思維上的懸念,使學生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解疑的動因和興趣。例如,有一次講到介詞后動詞的變化問題,一學生說介詞后的動詞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紹but后用sleep還是sleeping?學生中大多數(shù)人都認應用后者。于是,我頗具哲理地啟發(fā)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數(shù)人手中喔?!边@就形成了一個“懸念”,學生大腦皮層優(yōu)勢興奮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決問題的興趣與需要,然而,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回家查資料,第二天告訴我。這樣,我不但通過設疑啟發(fā)學生去思考而且也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4、尋思法如果說設疑啟發(fā)重在“疑”,即通過新舊知識的矛盾,了解問題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間的懸念來啟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那么,尋思啟發(fā),則重在“思”,即通過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解決懸念來啟發(fā)學生。如我在講道sometime時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 然后問學生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學生們似曾見過,但又說不清它們的區(qū)別。于是我就啟發(fā)他們: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時間、倍數(shù)、次”。然后逐步再啟發(fā)他們sometime表示“某一時間” some time表示“一些時間”等等教他們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5.研討法教師將啟發(fā)貫穿于講練中,通過循循善誘,步步啟發(fā),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共同研究、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或提出問題后組織學生自己分組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這一方法在理解課文和處理難點問題上較為常用且效果明顯,特別在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尤為有效。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課時,待學生理解課文后我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問道:“一個國家花費了那么多時間和錢財建造這么一個大壩,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讓學生討論。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則時而給予鼓勵,時而提出反對意見使他們的思維更嚴謹,看問題更全面。例如,一個學生提出可把大壩上作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說那會污染水資源,如果一輛油罐車在大壩上翻車了怎么辦?我國的水資源保護法也有類似的條款。其他學生也提出要開發(fā)旅游項目、發(fā)展水養(yǎng)殖業(yè)等等,整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思維也非常積極,效果很好。

6、故謬法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重點、關鍵處,故意出現(xiàn)錯誤,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fā)學生思維。如教師講完某一規(guī)則后讓學生一起做課堂練習時,可故意犯學生可能犯的錯誤,從而讓他們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謬法的好處是能引起學生高度注意,啟發(fā)他們積極思維,以探究正確答案,而且記憶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則容易造成學生思維混亂。

7、暗示法課堂教學時,當學生思維出現(xiàn)故障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種種方法,給學生以暗示,或接通學生的思路,讓他順利得解決某一問題:或提醒學生思維中出現(xiàn)某些偏差,讓他們迅速回到正確的思路上來。如教師在處理課文時可把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以及一些關鍵詞按段落板書在黑板上,這樣在之后讓學生復述課文時,如學生遇到困難老師就可以用板書來暗示內容,幫助學生完成復述。

8、點撥法也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引起認知過程中斷時給予的指點、啟發(fā)。所不同的是,暗示啟發(fā),教師只作暗示,不明確說出答案;而點撥啟發(fā),教師應把某些話說在明處。當然這些話只能說在關鍵處,否則就談不上“點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