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差異范文

時間:2023-11-20 17:30: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差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差異

篇1

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中西方語言應(yīng)用和語法的差異也較大。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語言結(jié)構(gòu)、交際模式和修辭原則等,即中西方文化語法具有不同的規(guī)律。本文主要從文化比較的角度對中西方文化語法差異進行了分析,并針對中西文化語法表意、結(jié)構(gòu)、思維和表述等方面的差異性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期進一步明確中西文化的本質(zhì)差異,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異。

關(guān)鍵詞:

文化比較;漢語語法;西方語言語法

漢語最初沒有所謂的基本框架,直到西方相關(guān)語言理論傳輸?shù)街袊?,才逐漸有了漢語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框架。雖然漢語語法是基于西方理論而逐漸形成,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異性,如傳達意義、思維方式、歷史背景等,因此漢語與西方語言的語法特征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為了能夠進一步明確中西方文化語法的差異,本文從中西方文化比較的角度探討了漢語與西方語言的語法差異,以期使人們更進一步明確漢語和西方語言的語言性質(zhì),了解兩種語言的本質(zhì)。

1中西文化語法表意差異

世界上很多語言都分有陰性、陽性、中性、單數(shù)、復數(shù)等,但漢語與這些語言不同,漢語在被創(chuàng)造時,沒有固定的語法規(guī)則,即對過去式、未來式、單數(shù)、復數(shù)等規(guī)則沒有要求,主張對稱性和公正性。語言作為人類傳達和表達意義的重要方式,漢語和西方語言對形式的依賴方式存在較大的不同。在西方文化中,西方語言具有客觀性,主張以客觀明確的態(tài)度認識世界,因此西方語言表達的意義對形式的依賴程度較為深刻,語法表達也更為精確。而在中國文化中,漢語具有主體性和綜合性,主張將主體與世界聯(lián)合在一起認識世界,更加注重表達個體內(nèi)心的領(lǐng)悟,因此漢語表達的意義對形式的依賴程度較小。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漢語表達常常有很多言外之意,與西方語言明確的表達方式存在不同,漢語語法相對而言更為靈活。我國古文學家、教育家錢基博曾經(jīng)表示“我國文章尤有不同于歐美者,蓋歐美重形式而我國文章重精神也。”這句話表明西方語法過于注重形式,雖然表達更加精確,但缺乏靈活性,而靈活性則正是漢語的顯著特征。漢語由于沒有單數(shù)、復數(shù)的問題,但西方國家語言則存在單數(shù)、復數(shù)的問題,因此很多翻譯工作者在翻譯過程中會存在很大的困擾。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表示,他在給小說《夜的眼》取名時,更加看重這個名字的神秘感和多層次含義,如表示為夜本身的眼或夜行人的眼等,具有模糊的表意,給讀者更加充分的想象,然而這篇小說在翻譯成其他語言時,翻譯工作者更關(guān)注的問題時“眼”是單數(shù)還是復數(shù)。結(jié)合小說《夜的眼》所表達的意境可以看出,“眼”既可以是單數(shù)也可以是復數(shù),因此給翻譯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困擾,但這也體現(xiàn)出漢語與西方語言存在的差異。漢語語法沒有嚴格的形態(tài)變化,表意也主要是靠語言環(huán)境進行理解。西方語言語法的形態(tài)變化比較豐富,且表意更加精確。西方語言造句需要利用各種手段將詞、分句等連接起來,使語言結(jié)構(gòu)更加完整。如主句和從句會采用who、what、taht等連接起來。在西方語言中,介詞是比較重要的詞句連接形式,如to、in等,而漢語則可以直接不用介詞或省略介詞。另外漢語在表達時,更加注重意會,且遵循事物的發(fā)展順序。人們在利用漢語進行表達時,會留給聽者一定的想象空間,且因果有序,以還原事物的初始狀態(tài)為目的。而西方語言在表達時,需要明確主體對事物主次的分析,通過確定重點,再進行表達。

2中西文化語法語境差異

在中國語言文化中,人們在進行某一句詞語、句子的理解時,需要結(jié)合該詞語、句子與其他詞語、句子的關(guān)系和語言環(huán)境等。漢語思維具有全面性和整體性等特征,人們難以直接根據(jù)語言單位本身明確該語言的意思。在西方語言文化中,每一個語言個體都存在獨立性,每一個句子則是由獨立的個體連接和疊加后,產(chǎn)生意思,因此西方語言主要是通過個體綜合后,理解句子的意思,與語言環(huán)境及其他個體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漢語主要是通過對整個大環(huán)境的理解來分析每個個體的含義,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較強,而西方語言則主要是通過對個體的理解,來看待整個大環(huán)境的表述意義,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較低。對環(huán)境依賴性較強的語言有漢語、日語、韓語等,對環(huán)境依賴性較低的語言有英語、德語等。在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地區(qū)進行交流時,雙方信息主要是通過語境進行意思的傳達,并注重維護交談氛圍。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地區(qū)進行交流時,在不同的交談氛圍中有非常明確的語言邊界,如工作與私人生活存在非常明顯的界限,且交流狀態(tài)比較直接。在中方文化教育中的人群,會難以適應(yīng)西方文化教育人群的說話方式,會認為他們說話過于直接,不考慮聽者的感受,而西方人則會認為中國人說話模棱兩可、難以理解。人們在利用漢語進行表達時,需要聽者明確說話者的言外之意,即聽者把握著雙方的信息交流,而在西方文化中,交流比較直白,則是由說話者把握著雙方的語言交流。在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下,漢語文化更加注重意會,西方語言則更加直白,兩種語法在語境方面存在明顯的差別。

3中西文化語法思維差異

漢語屬于象形語言,西方語言屬于有聲語言,本質(zhì)上存在明顯的差別。由于漢語是從具象的事物中演變而來,因此漢語思維具有明顯的具象性特征,而西方語言不具有形象化特征,因此其主要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等特征。在漢語文化中,人們常常會采用具象且感性的語言描繪事物,形象的傳達該事物給人的感覺。相比較而言,漢語中關(guān)于顏色的詞語比西方語言要多,表明漢語對事物的形容更加細致和形象。西方語言文化中,更加傾向抽象的意義表達,如“Shehithimontheface”,該句話是指“她打了他的臉”,具有比較抽象的層次分析特征。在漢語思維中,人們對語言會采用比較感性的思維進行理解,西方語言思維中則更加注重客觀的分析,屬于邏輯嚴密的理性語言。

4中西文化語法表述差異

在漢語環(huán)境中,人們需要對所有的詞語、句子和語言環(huán)境有一定的分析后,才能夠?qū)φ麄€表達有更加明確的理解,而且漢語的表達屬于先后順序,具有循序發(fā)展的特征。在西方語言環(huán)境中,人們通過詞語、句子準確的表達和句式的形態(tài)等,進行對整個表達的理解。中國人在剛開始接觸西方語言時,會難以適應(yīng)西方語言的語序和結(jié)構(gòu),如漢語表述“某教師學識淵博、講課細致,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而換做英語語序則為“學識淵博、講課細致的某某是一位受到廣大學習喜愛的教師”,該句子可以看出漢語格局與西方語言格局存在較大的差別。漢語表述具有時間流淌性特征,而西方語言表述則具有空間靜止性特征,因此翻譯工作者為了漢語的動態(tài)性,在漢譯英時,經(jīng)常會采用動詞翻譯英語的介詞。在中國文化中,人們習慣整體思維,從大方面逐漸思考到小方面,且小方面之間有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賴性。另外人們在漢語思維下,主要是以人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世界,而在西方語言思維下,人們還會從物的角度去認識世界。人們在利用漢語寫文章時,文章的形式、結(jié)構(gòu)等都可以以作者的主觀意識進行改變,具有比較隨意的特性,如作者在表達一件事情時,可以直接采用一句話將該件事表達清楚,對于逗號、句號的要求并不嚴格。而在西方語言文化中,對句號、逗號的要求比較統(tǒng)一,主要是由核心動詞確定句界。翻譯工作者在進行英漢翻譯時,需要將原句句式改變?yōu)榫哂袆討B(tài)性質(zhì)的漢語句式,讓漢語思維人群更加容易理解該句子,并增添閱讀的流暢感。

5結(jié)語

綜上所述,翻譯工作者想要做好翻譯工作,需要明確中西方文化語法的差異,如思維差異、表述差異等。中西方語言存在本質(zhì)上的差別,而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對中西方語法差異性的影響較大,其中英語注重語法嚴謹和邏輯分析,而漢語注重意會表達,差異比較明顯。

作者:羅燕 單位:江西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