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1-13 17:5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護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建議

篇1

國家保護動物不可以吃。抓捕到老鷹,輕則構成行政責任,重則構成刑事責任。必須馬上將老鷹交給相關部門,或者到抓捕的地點放飛。建議不要食用國家保護動物,不要聽信偏方去治病。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第三十一條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于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完善

中圖分類號:D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1-49-2

1野生動物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保護野生動物對于人類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很重要的意義。野生動物與礦物質、林木、風力、水力等一樣,同樣是自然資源的關鍵組成部分,野生動物有十分重大的經濟、科學研究價值。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好生態(tài)、保護好人類自己,我們要使保護野生動物法制化,要著力逐步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使《野生動物保護法》能夠與時俱進,成為大家自覺的行為準則。

2目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面臨的嚴峻形勢

2.1人類對野生動物不當食用及藥用泛濫

我國在藥用野生動物上也存在過多過濫的現象。由于虎、豹、麝、熊等許多傳統(tǒng)藥源都已進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因此我國近年來通過各種途徑從國外進口了大量野生動物及其器官,還建設了數以百計的以龜蛇類加工、活熊取膽、活麝取香等為經營內容的藥用養(yǎng)殖場,配方中含有野生動物成分的保健品日愈增多。

2.2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主旨偏離重心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1條規(guī)定了其立法目的為: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fā)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tài)平衡,制定本法。由此條規(guī)定我們得知,發(fā)展、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保護野生動物只是手段,利用野生動物才是目的。有學者指出:“該法過度強調野生動物作為資源的一面,這種‘資源性’實際上以社會經濟價值為重點的論調,是‘傳統(tǒng)的以人類為中心’的理念的體現。”應該說,正是這種立法宗旨上的偏差導致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出現較多問題。

2.3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缺乏關于外來物種入侵的相關規(guī)定

2005年以來,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已達到400多種,其中,有50多種是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所公布的世界最具有威脅的外來生物。但是我國沒有專門對外來物種入侵進行限制和規(guī)范的法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也沒有有關限制和規(guī)范外來動物物種入侵的內容,這給物種多樣的保護帶來了困難。

2.4野生動物保護法關于狩獵的規(guī)定不完善,缺乏禁食野生動物的規(guī)定

在我國被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物種數量日益增多,呈現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原因是過度開發(fā)利用,特別是捕食過度,難以遏制。在我國,關于破獲濫捕濫殺濫食野生動物案件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正是人類無節(jié)制的口欲,推動了販賣野生動物的暴利,才導致了這一屢禁不止的現象。

2.5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生境保護制度不完善

所謂的“生境”,是指生物體或生物種群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點,就是生物體或生物種群的生存環(huán)境。野生動物的生境就是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我國近年來大力發(fā)展經濟,而環(huán)境保護制度不夠完善,執(zhí)法力度欠缺,于是出現了大量的濫墾、濫伐和圍湖造田等不良行為,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日益遭到破壞。

2.6商業(yè)渠道利用野生動物的政策漏洞多

除了食用及藥用野生動物,在野生動物的其他經營方式上門檻也較低且監(jiān)管不嚴。近年來,各地大肆興建各種野生動物園和海洋館,不僅為盜獵野生動物尤其是國家級保護動物打開了一個新的出貨渠道,通過野生動物園的名義進行大宗保護動物交易等已成為新的違法動向,甚至一些自然保護區(qū)在“經濟自養(yǎng)”的壓力下也參與其中。

2.7對違法行為的懲戒措施力度欠缺

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于限制、制止虐待野生動物等不良行為,欠缺明確規(guī)定。在我國,幾乎所有動物園里的野生動物只是被當成旅游資源或觀賞物而關在籠子里,備受虐待,有關虐待野生動物的報道并不少見。消費野生動物行為在我國也是非常普遍,食用、藥用野生動物已然是一種習慣,嚴重地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但是,對于這些不良行為我國卻缺乏相應的法律約束。

3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深入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若干建議

3.1堅持“保護第一”,遵循四項原則

在擬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guī)的修訂原則時應將野生動物保護用公益事業(yè)的標準來對待,法規(guī)的出發(fā)點應該有利于杜絕少數消費者和某些行業(yè)濫用野生動物的陋習,養(yǎng)成與時俱進的健康的飲食文化。綜合以上幾點,建議《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時應堅持“保護第一”的理念,并遵循以下四項基本原則:一是有利于生態(tài)保護,即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是考慮生態(tài)效益、考慮生態(tài)平衡的需要;二是有利健康共處,即有利于人類和野生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和諧、健康共處;三是有利于科技進步,即對野生動物的利用應該集中于對其生物多樣性效益的科研開發(fā)上;四是有利于移風易俗,即應該強調養(yǎng)成科學、健康的野生動物利用觀念。

3.2完善保護內容,增加外來物種入侵條款

我國對于外來物種入侵沒有進行立法限制和完善,而不少外來物種的強勢生命力一直在威脅著我過土生土長的野生動物的生存,這對我國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的保護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必須要立法應對,可以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增加規(guī)定:對于非本地產動物的野生動物,如果它有可能危害到本地野生動物的生存,或者有可能破壞本地野生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應由有關機關實施嚴格限制,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不法行為要嚴厲給予處罰。

3.3嚴格規(guī)范利用行為,杜絕狩獵和食用

由于我國濫捕、濫殺、濫用野生動物現象非常嚴重,須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關于狩獵和食用藥用野生動物的規(guī)定進行更加細致更加規(guī)范更加嚴格的修改和完善。經過筆者調查研究,整理提煉出如下建議:一是明文禁止消費野生動物,明確規(guī)定消費、食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應負法律責任;二是規(guī)范狩獵制度,明確規(guī)定除了用于研究或教育目的外,嚴禁獵捕瀕危珍稀野生動物,而且進行獵捕也必須對獵捕的種類、獵捕地點、范圍、數量、方式與時間進行嚴格限制;對于一般的野生動物,也不提倡獵捕,若要獵捕,也必須在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種群數量穩(wěn)定的情況下才行;三是嚴禁虐待野生動物,不得以爆炸物、毒藥、電、麻痹、架設網具、陷阱、獸夾等方式獵捕。

3.4加強生境保護力度

野生動物生存地保護問題可分為自然保護區(qū)、一般野外生存地區(qū)、非自然生活區(qū)三種類型生存地的保護問題。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要規(guī)范化、科學化、無害化,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建設和開發(fā)利用行為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科學評估,做到事前評估、事后改正。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進行項目建設和開發(fā)利用行為時應先向有關部門申報,經有關部門評估后認為不會嚴重影響野生動物生存的,方允許動工;對于已經存在的項目,如果對野生動物生存環(huán)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由有關部門限期提出改善辦法。

3.5填補控制監(jiān)管漏洞,強化違法行為懲戒力度

造成我國不當使用野生動物的情況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違法野生動物產品的消費者缺少法律制裁?!兑吧鷦游锉Wo法》及實施條例對不當使用野生動物這條產業(yè)鏈的所有參與者都應明確法律責任,對野生動物產品的消費者也應明確為違法行為并給予必要的懲罰措施,對其它違法行為應加大懲戒力度。

填補野生動物保護控制和監(jiān)管漏洞,全面提高商業(yè)渠道利用野生動物的政策門檻,嚴格限制動物的人工馴養(yǎng),限制野生動物園建設。對這類項目要嚴格審查,在環(huán)境影響評價中增加環(huán)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

參考文獻

[1]張澤鈞,段彪,胡錦矗.生物多樣性淺談.四川動物[J]. 2001,(3).

[2]梁從誡.關于應盡早修訂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政協(xié)提案.人民政協(xié)報,2003.

[3]蔡守秋.環(huán)境資源法學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4]伊藤平八郎.環(huán)境問題的思想背景.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3).

[5]李彩虹,劉少峰.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若干法律問題[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02).

篇3

在生活中,接觸并使用倡議書的人越來越多,倡議書是為倡議、發(fā)起某項活動而寫的號召性的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那么,怎么去寫倡議書呢?為了讓您在寫的過程中更加簡單方便,一起來參考是怎么寫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歡迎閱讀!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1親愛的同學們:

如果朋友有了困難,你會袖手旁觀嗎?如果朋友遇到危機,你會見死不救嗎?我想你當然會說:“不會!”

現在我們人類的朋友——動物,有的已瀕臨滅絕,有的數量急劇減少,很難想象:如果有一天,人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動物,沒有植物的城市沙漠中,生命將逐漸枯萎,色彩將消失……

同學們?yōu)檎葎游?,拯救人類,拯救唯一的地球趕快行動起來吧!因此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我們小學生要積極學習和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這個法律。

2、現在有許多賣田雞的。

田雞又叫“青蛙”,它可是人類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們不僅不應吃它,還應告訴大家愛護它。

3、目前,傷害鳥類的事時有發(fā)生,致使許多小鳥無家可歸,我們應該給小鳥做些巢,讓它們安家落戶,為人類做更大的貢獻。

4、如果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小動物,我們應該做到“三不”:不恐嚇、不打擊、不捕捉。

5、如果我們撿到或發(fā)現了珍貴的野生動物,應及時向居委會、學校及有關部門報告。

我想:只要大家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自覺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那么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未來會更加美麗富饒。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2親愛的同學們: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動物們需要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但是環(huán)境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汽車排放的廢氣使得全球氣候變暖,南北極的冰雪開始融化,可愛的企鵝也不能生存了,工廠排放的廢水流進了江河湖海,讓許多生活在水里的動物沒有生活的家了。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環(huán)境,讓那些可愛的動物有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

大家都非常喜歡那些可愛的動物,但是大家在觀賞動物的同時,請不要把喂食變成了壞事,因為飼養(yǎng)員為他們準備好了食物,動物吃太多的東西會生病的呀!因此我們不能隨便把自己所帶的東西投放到動物園中。

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仍有那些珍稀的保護動物,大家應該減少和杜絕捕殺和食用這些保護動物。

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保護這些珍稀而又可愛的動物吧!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3親愛的長輩、同學們:

最近,我看書時偶然翻到一些關于動物的部分,我看了,真可謂是觸目驚心。就說那旅鵒吧,它們的國家曾經那么的強大,它們的數量曾達到上億只,它們遮天蔽日,多得讓人恐懼,然而在人類的槍下,不過幾年時間,這個龐大的家族便永遠消失了……再看看現在我們的生活,許多人成天穿貂皮大衣,可這些是用狐貍毛皮制成的,許多人整天大吃野味,傷害了無數生靈,很多人都在家里養(yǎng)寵物,可又不精心呵護,沒幾天寵物就死了……它們都是有生命的物種啊!人與動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類其實不過是自然生物鏈的一環(huán),動物們才是構成它的主環(huán),人們對動物的殘殺使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很久以前,撒哈拉沙漠是個大草原,但人類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以致撒哈拉沙漠最終變成沙漠。生物鏈破壞不得,一環(huán)斷,全鏈斷,萬物也將受到毀滅性地打擊。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權衡利弊,不要去做無謂的殺生,克制自己,多去保護動物,與動物和平共處,并將寵物放生,向更多的人宣傳保護動物,向他們陳說利害關系,讓他們也一起加入保護動物的行動里來。人類總是一樣事物消逝才懂得它的價值。總是事實給了我們當頭一棒后,才知道自己錯了,但愿這次人們能選擇正確的方向。

如果我們人類再不停止罪惡傷害,那自然之母便會來懲罰她的子女了。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4尊敬的廣大市民們: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但近些年來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人為破壞,致使我國野生動物的數量、分布范圍正日益縮小,許多種類已處于瀕臨滅絕狀態(tài)。

為了保護和拯救野生動物,使野生動物和我們共享一片藍天,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伸出我們的雙手,獻出我們的愛心,以實際行動珍愛野生動物,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為此,區(qū)農林局倡議:

一、從我做起,保護野生動物從餐桌做起,不濫食野生動物,禁止食用野兔、野鴨、野豬等野生動物,樹立飲食文明新風尚;

二、不濫捕、不獵殺野生動物,做文明、守法、有愛心的好公民;

三、關愛動物,保護林業(yè)資源,讓林木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庇護場所;

四、各飼養(yǎng)、運輸和餐飲企業(yè)不非法經營、販運、加工、制作、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做綠色、環(huán)保、守法的經營者;

五、人人行動起來,積極勸說阻止、舉報各類破壞林木、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做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模范。

我們的命運是與野生動物息息相關的,為了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了航空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美好,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野生動物,共同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為野生動物們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園,讓野生動物與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和諧地生活吧!

西安市閻良區(qū)農林局

20__年12月5日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5親愛的人類:

你們好!

不知你們是否看到過這樣一副畫面:廣闊的藍天,飄著朵朵白云;郁郁蔥蔥的山林中,一只只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歡快地跳躍著、奔跑著。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畫面。然而,現在這樣的畫面少得可憐,更別說能親身與小動物們接觸了。這是為什么?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大肆砍伐樹木,盲目地獵殺動物。

無知的人類呀,同樣是生命,只不過一個是主宰者,一個是動物,卻有如此大的區(qū)別。難道已豐衣足食的我們,非要忍心讓他們無家可歸?同樣是生命,難道就不能與他們和諧共處?我難以想象,再這么下去,只剩下了孤獨的人類地球會變成怎樣?世界會變成怎樣?在一片荒涼的大地上沒有一絲植物的蹤跡,昔日的小精靈也不知去向,大地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風沙來了,沒有辦法;寂寞難熬,也沒有人讓你吐訴心聲的。動物也是有感情,也是有心聲的,假如換作是你,看到家園毀滅,伙伴去世,還會無動于衷嗎?除非你是用鐵做的心。但是,動物們只有默默無聲地忍受著,忍受著命運如此不公的安排,沒有一絲怨言,任憑生命中的每一樣寶貴的東西消失,卻毫無辦法。人類啊人類,難道你們還沒有覺悟吧?

篇4

關鍵詞: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濕地;保護與恢復

中圖分類號 P93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5-97-03

Hebei Luan River Nature Reser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hi Qiankun

(Mulan-weichang Forestry Administration,Weichang 068450,China)

Abstract:Wetlan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urvival,reproduction,development,is enriched biodiversity,has great ecological,social,social benefits.Hebei Luan River Nature Reser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enables wetland ecosystems and wildlife resource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protecting,to allow ecosystems to function more perfect,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Luan River nature reserve;Wetland;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濕地是由陸地系統(tǒng)和水體系統(tǒng)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綜合體,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自然生態(tài)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1-2]。濕地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多樣性的富集地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一,它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fā)展息息相關,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huán)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jié)徑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jié)氣候、防止土壤侵蝕、美化環(huán)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可替代的作用。濕地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環(huán)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3]。

我國沼澤濕地以東北三江平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地、四川若爾蓋和青藏高原為多,各地河漫灘、湖濱、海濱一帶也有沼澤發(fā)育,山區(qū)多木本沼澤,平原則草本沼澤居多[4-5]。濕地占全球陸地面積的6%,是目前各種環(huán)境資源系統(tǒng)中受威脅最大的一類[6]。特別是20世紀以來,由于濕地被轉化為工業(yè)、農業(yè)、居民用地等,造成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數量和質量下降的速度明顯加快。據《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全國圍墾湖泊面積達130萬hm2以上,由于圍墾湖泊而失去調蓄容積350億m3以上,超過了我國目前五大淡水湖面積之和,因圍墾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 000個;由于水污染以及水源儲量的減少,造成濕地質量持續(xù)下降,功能逐漸降低。一方面,自然災害頻頻發(fā)生和危害程度越來越大的事實,使人們認識到濕地資源和環(huán)境的多功能性和多價值性,以及濕地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因為濕地資源和環(huán)境是多功能和多價值的,所以必須根據不同濕地類型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實現對濕地資源的儲存、濕地價值的替換和持續(xù)管理。

1 研究區(qū)域概況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匯接地帶,行政區(qū)位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中西部地區(qū),地理坐標為北緯41°47′~42°06′,東經116°51′~117°45′,海拔高度在750~1 829m,距承德150km、北京384km、天津504km,東以灤河支流伊遜河為界,南臨廟宮水庫,西接卡倫后溝牧場和郭家屯鎮(zhèn),北與御道口牧場、棋盤山鎮(zhèn)為鄰。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脈余脈的結合部,大體可分為侵蝕構造地形、構造剝蝕地形、剝蝕堆積地形、河谷階地形四種地貌地形。土壤以棕壤、褐土、風砂土、草甸土、沼澤土、灰色森林土和黑土分布。氣候屬于中溫帶向寒溫帶過渡、半干旱向半濕潤過渡、大陸性季風型高原山地氣候。具有水熱同季,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的特征。年平均氣溫-1.4~4.7℃,無霜期67~128d,年均降水量380~560mm,太陽輻射總量為533.30~560.51kJ/cm2,年晴天穩(wěn)定系數65%,≥6級大風日數27d。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涉及御道口、老窩鋪、南山嘴、西龍頭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30個行政村。保護區(qū)周邊現有882戶,人口3 770人(含一個農業(yè)村)。據2005年統(tǒng)計,保護區(qū)內的人口達2 256人,其中滿、蒙、回、鮮等少數民族人口占50.6%。這部分居民以放牧、采集山野資源、耕種部分土地、外出做工為生活來源,對資源保護管理影響不大。

2 濕地資源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50 637.4hm2,由陸地和濕地兩部分組成。其中:陸地面積40 130hm2,占保護區(qū)總面積的79.25%;濕地面積10 507hm2,占保護區(qū)總面積的20.75%。保護區(qū)內自然環(huán)境獨特、生物資源多樣,多條河流在保護區(qū)內相連穿過,由此而形成的河流濕地、下濕灘、草本沼澤濕地與周邊的林地、草地相接,為鳥類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區(qū)內分布有9條河流,包括小灤河、伊瑪圖河、伊遜河等,均屬于灤河的支流,其中最大的支流是伊遜河,每年可為潘家口水庫涵養(yǎng)和增加水源38億t。同時還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河灘地、低洼地等。

區(qū)內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植被自然狀態(tài)保持完好,生境多樣,類型較多,結構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目前已知保護區(qū)有高等植物1 016種,其中苔蘚植物201種,占全國苔蘚植物總科數的27.2%、總屬數的12.39%和總種數的5.83%;蕨類植物22種,占河北省蕨類植物總科數的60%、總屬數的38.89%和總種數的22.49%;有野生種子植物90科、371屬、793種(裸子植物11種,被子植物782種),占河北區(qū)系科數的70.3%、屬數的52%、種數的39.4%。保護區(qū)是河北省野生種子植物區(qū)系中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區(qū)域之一。在野生植物中,列入保護區(qū)保護的植物有22種,其中有國家三級保護植物4種。

區(qū)內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目前已知有各種野生動物1 278種。其中森林昆蟲970種,隸屬13目125科,以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為主,占區(qū)內昆蟲總數的76.1%;魚類21種,隸屬4目5科,;兩棲類5種,隸屬1目3科;爬行類15種,隸屬1目5科;鳥類228種,隸屬16目5科,約占全國鳥類種數的1/5;哺乳動物46種,隸屬6目14科。哺乳動物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4種[7]。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有17種,河北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貉、豹貓。

鳥類資源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有4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33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165種,河北省重點保護動物15種,有白額燕鷗、普通夜鷹、三寶鳥等。

3 濕地保護與恢復的效益評價

3.1 生態(tài)效益

3.1.1 物種保護 保護區(qū)濕地保護與恢復將使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得到更好地保護,人為干擾因素進一步減少或完全無人為干擾,成為野生動植物自然繁衍的棲息地和避難所。同時,通過積極開展資源保護和科學研究,有目的恢復、培育濕地植物資源,繁殖、馴化、招引珍稀鳥類,使野生動植物資源進一步增加,確保了保護區(qū)內的生物多樣性。

3.1.2 凈化污水 濕地內植物茂盛,具有較強的吸收和轉化能力,同時水中生物種類繁多,大都具有富集氮、磷等功能。通過對上游水質和進入河北灤河上游濕地的水質進行分析比較,凈化率分別為總氮47.1%、總磷63.4%、CODQr62.5%、BODs73.6%、硝酸鹽氮60.8%、氨氮82.1%、總錳95.7%、總鐵81.2%,可以看出河北灤河上游濕地不但對氮、磷具有較強的凈化功能,而且對鐵、錳等金屬具有極高的吸附性[8-9]。

3.1.3 調節(jié)局部氣候 河北灤河上游濕地水資源豐富,植物茂盛,對維持大氣碳氮平衡,凈化空氣,防風固沙起到一定作用。據研究資料統(tǒng)計,河北灤河上游濕地每年每hm2釋放氧氣100t,吸收CO2137.5t,濕地面積10 507hm2,每年可釋放氧氣105.1萬t,可吸收CO2145萬t。此外,茂密的植被具有降低風速、蒸騰水分之功能,對局部氣候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10]。

3.1.4 補充地下水 水由灤河上游濕地滲入地下含水層,不僅能恢復地下水的供給能力,而且能對廢物和可溶性污染物產生過濾作用。據研究資料表明,河北灤河上游濕地每年可通過滲透補充地下水104萬m3以上,對局部地下水的補充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社會效益

3.2.1 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利用保護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生態(tài)和觀鳥旅游業(yè),向社會提供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旅游內容豐富多彩,具有較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的假日觀光和休閑場所,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的愿望、增強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9]。

3.2.2 帶動周邊社區(qū)經濟發(fā)展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濕地的保護與恢復通過技術應用、資金扶助,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植,可以幫助、引導周邊居民發(fā)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帶動周邊社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還可通過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帶動周邊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為周邊居民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3.2.3 科研教學基地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濕地的保護與恢復使各種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更加有效地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將會進一步增加,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將會得到更加有效完整地保護。類型多樣的原生植被,完整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必然為研究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奧秘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學基地。

3.3 經濟效益

3.3.1 直接效益 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濕地的保護與恢復直接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fā)展替代后續(xù)產業(yè)方面。通過發(fā)展?jié)竦刂参镔Y源產業(yè)化開發(fā)、畜牧業(yè)、水產養(yǎng)殖、禽類養(yǎng)殖以及濕地生態(tài)旅游業(yè)等,不僅能夠解決部分資源保護資金問題,為項目建設注入資金,而且對保護區(qū)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測算,本項目具有較好的財務盈利能力,按每hm2濕地收入300元/a計算,保護區(qū)每年可增加收入300萬元以上。

3.3.2 間接效益 基于綠色GDP的理念,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qū)濕地的保護與恢復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粗略估計,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空氣減少風沙危害遏制土地沙化這幾項年效益可超億元。這種間接的經濟效益雖不能直接以貨幣的形式體現出來,無可否認它確實是存在于現實之中的。植被覆蓋率的增加,野生動植物種類對整個環(huán)境的影響,都有著潛在的經濟效益,即間接經濟效益。對這種經濟效益的估算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計算。因此,對保護區(qū)間接經濟效益的評估和量化將作為一個專題,進行長期的研究。

4 總體評價與展望

河北灤河上游濕地保護與恢復將使保護區(qū)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與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更加有效地保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不斷增強,生物物種資源不斷豐富,蓄水滯洪能力更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保護區(qū)的管理體制更加科學,行政管理機構健全高效,保護管理和科研手段較為先進。同時,濕地生態(tài)旅游和多種經營活動取得長足進步,自養(yǎng)能力和造血功能得到增強,職工生活水平獲得改善,并初步建成為全國重要的原生性溫帶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和科研教學實習基地,提高河北灤河上游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促進整個河北灤河上游地區(qū)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MitschW J,Gosselink JM.Wetlands[M].NewYork:Van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1986.

[2]陳宜瑜,呂憲國.濕地功能與濕地科學的研究方向[J].濕地科學,2003,1(1):7-11.

[3]雷昆,張明祥.中國的濕地資源及其保護建議[J].濕地科學,2005,6(3):81-86.

[4]趙魁義.中國沼澤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5]趙魁義.青藏高原沼澤合理利用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育[J].濕地科學,2003,1(2):82-97.

[6]湯國平,劉小青. 濕地功能及保護措施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6(13):4-6.

[7]趙建成,吳躍峰,李盼威.溫帶暖溫帶交接帶生物多樣性研究―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8]彭有軒.濕地的功能探析[J]. 2008,1(15):29-32.

篇5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過于重視動物的商品性價值,而忽視了其非商品性價值;過于看重當代人的利益而忽略了后代人的利益,對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采取了無節(jié)制的征服、支配、掠奪、占有和揮霍的態(tài)度,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而野生動物的大量滅絕,已引起嚴重的生態(tài)失衡,并威脅到人類的根本生存問題。自此,人們開始認識到動物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并呼吁立法者通過立法加強對動物的保護。由于傳統(tǒng)民法一直是將動物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來進行保護,但一些學者,尤其是環(huán)境法學者主張這樣立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人與動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與動物并沒有地位高低之分,“從自然的角度看,人并不比動物更優(yōu)越,在大自然的宴席上,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價值和意義?!彼匀祟惐匦栌铆h(huán)境倫理學的理論承認動物的主體地位。1990年8月20日,德國立法者在《德國民法典》第90條下增加了a款“動物不是物。它們由特別法加以保護……”這一規(guī)定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動物由權利客體升格為權利主體的立法實證,并推斷其為民事主體擴張立法趨勢。但究竟動物是否能成為新型民事主體,我們先來了解民法學中關于民事主體的理論。

一、民事主體理論

(一)民事主體含義

民事主體的概念是從羅馬法中的“人格”和1804年《拿破侖法典》中的“能力”、“締約能力”逐漸發(fā)展和抽象而來的,并在 19世紀初葉,由德國普通法最終完成了從權利能力、意思能力、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等方面對民事主體資格的演繹和歸納。一般認為,民事主體有四項構成要件:名義獨立;意志獨立;財產獨立和責任獨立。有學者從民事主體構成要件的實踐矛盾和內在沖突入手,對上述四項要件進行修正,認為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應是:1.有自己獨立的名稱,并以此名義對外參與民事法律關系;2.有自己獨立的意志,獨立于其他成員;3.有自己獨立的財產;4.以自己的全部獨立財產對外承擔責任。

(二)法律史上的動物法律人格化

在漫長的法律史上,動物并不是一直都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的,在古代的一些國家,如貓在古埃及,象在古印度都曾經被當做法律的主體參與法律關系,依法承擔法律義務,享有法律權利。而在中世紀的古希臘和古猶太,動物作為法律主體的最明顯的例子是動物犯罪,依法被傳喚,逮捕甚至是關進監(jiān)獄。此外,在近代也有相關法例,英國議會通過的“動物權利法案”,里面對動物的飲食起居都有相關規(guī)定。

二、關于動物民事主體資格的理論

考察法學領域時至今日的關于動物法律地位的理論,歸結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為動物法律人格論,包括動物完全法律人格論以及動物限制法律人格論(亦稱動物有限法律人格論),二為動物無法律人格論。

動物完全法律人格論,即指動物具有完全的民事主體資格,享有與人相同的民事權利,“擴大法律主體人格范疇,動物和自然物也有生命權、健康權,也有生存和存在的權利,這是動物的具體人格權。在一般人格權中,動物和自然物也應有自由、人格平等、人格尊嚴的權利?!?/p>

動物限制法律人格論,即動物作為民事法律主體,但能成為權利主體的動物種類范圍是有限的,只有野生動物和寵物才能成為主體,而其他的諸如家畜不能。此種理論是對動物完全法律人格論的實踐不能而做出的妥協(xié)。“若為保護生態(tài)和自然環(huán)境,一下子給予他們完全的法律人格,那也無益于束手自殺。這意味著,雖然賦予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以法律人格,也只能是準主體資格或限制的法律人格?!?/p>

動物無法律人格論,即主張動物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人,反對動物成為民事主體,應當通過其他法律方式來對動物進行保護。這是目前我國大部分民法學者所持有的觀點。

三、駁動物法律人格化理論

(一)動物主體論者對德國民法典90條的誤解

修正后的《德國民法典》第90條a款的規(guī)定,是動物主體論者最經常引用的立法實例,但該條規(guī)定的立法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如動物主體論者所主張的是為了承認動物的有限主體地位?這里,我們將描述該條款的立法背景,并結合法典本身以及德國學者對其評述,對該條款進一番簡要考究。

眾所周知,現行《德國民法典》制定于1896年,施行于1900年。在1990年法典的修改前,《德國民法典》90條規(guī)定的“物”是非常確定的,即“本法所稱的物是指有體物”。按照德國民法學理論的解釋,“有體物指除活著的人體之外,一切為人能夠把握的東西?!彼劝山灰孜?,也包括不可交易物。按照該理論,動物作為有體物,當然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充當“物”的角色?!兜聡穹ǖ洹奉C布后近半個世紀,并沒有人對該條款表示異議,法律實踐中也未出現實質上的問題。然而,隨著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的環(huán)境保護運動的興起,“動物權利論”開始盛行。該理論的代表人物美國學者里根進一步提出“動物是具有與人類相同的、重視自己生命能力的生物,具有其固有價值和對生命平等的自然權,保護動物權利運動是人權運動的一部分?!薄皠游餀嗬摗痹诘聡a生了很大影響,德國國內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開始以《德國民法典》忽視動物的權利為由,對相關條款進行攻擊。面對整個社會的輿論壓力,德國立法者便在第90條下增加了a款,即“動物不是物。動物應受特別法的保護,除另有規(guī)定外,準用關于物的規(guī)定?!钡⒁?,在妥協(xié)的同時,立法者在民法典第903條關于“所有人的權限”的條款中添加了“所有人在對其所有物行使其權利時,應注意有關動物保護的特別規(guī)定”的語句。此舉顯然是立法者為了強調新增條款并不顛覆原有法律對動物的法律地位的定位,并不賦予動物權利主體的地位。立法者將動物從“物”中分離,不過是為了滿足人們保護動物的呼聲,其立法原意是將動物作為“特殊的物”看待,對所有人對動物的隨意處分如捕殺、買賣等進行必要的限制。

《德國民法典》上述的修改,雖滿足了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要求,但整個德國民法學界對其卻不以為意。因為德國早在1989年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就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而其后生效的《動物保護法》中,更擴大了保護種類及內容的范圍。按照“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的法學原理,動物保護應當使用動物保護特別法的規(guī)定,民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根本就沒有任何法律實踐上的意義。因此,不少德國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民法上動物保護的規(guī)定的無用性。德國著名民法學家科拉就曾直言不諱道:“德國動物保護法已設有保護動物的規(guī)定,民法此項規(guī)定乃‘概念美容’?!钡聡鴮W者迪特爾·梅迪庫斯也認為:“雖然動物不再是普通物,但在缺乏特殊規(guī)定的情況下,仍應將它們當作物來看待。否則的話, (人)就不可能對動物享有所有權了!……有人認為,應將動物當作權利主體來看待,這種看法是荒謬的?!?/p>

從民法解釋學的原理來說,德國立法者也無改變動物法律客體地位的意思。因為從《德國民法典》的體系上看,總則篇第一章規(guī)定的是“人”,其中第一節(jié)為“自然人”,第二節(jié)為“法人”,而第二章為“物、法人”。該編排方式很明顯是根據對權力主體與客體的分類,若立法者有意將動物列入權利主體的范圍,就應把于動物編入第一章“權利的主體”“人”中,而不會把動物放在第二章“權利的客體”中。此舉顯然是否定了動物的權力主體地位,也說明了第903條的關于“動物的所有人”的規(guī)定。

綜上所述,《德國民法典》修訂后的第90條a款以及第903條的規(guī)定是立法者為了滿足動物保護主義者的需求以及對社會輿論的妥協(xié),從而對原有法律中“物”的規(guī)定進行的“概念美容”。無論從法典本身,立法目的,還是德國學者所做的法律解釋都無法得出《德國民法典》將動物法律人格化的結論,更不能將其作為動物主體論的立法實例。

(二)動物法律人格化理論不符合人類道德形成的規(guī)律

社會學的研究表明,“道德作為一種調整人行為的規(guī)則,是與特定主體、特定時空乃至特定文化相聯(lián)系的,不同的群體具有不同的道德?!倍摇暗赖率墙⒃跊_突之上的規(guī)則體系?!眲游锓扇烁窕碚撘髣游锍蔀槿祟惖赖玛P系的主體,那么動物就應該參與到這種規(guī)則體系的建立之中。倘若動物與動物或動物與人之間存在類似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guī)則體系,那樣動物便能參與到人類道德的建立之中,而成為道德關系的主體。但動物之間,動物與人之間存在這種行為規(guī)則嗎?

人和動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具有相似的生理特點且都具有自然屬性,但在這種相似性之中,有一個本質上的區(qū)別,即人是有理性的。人的所有活動,吃穿住行、生育繁殖等無一不體現著理性。馬克思對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理性,曾指出“饑餓總是饑餓,但是使用刀叉吃熟肉來解除的饑餓,不同于用指甲和牙齒來撕咬生肉所解除的饑餓?!比祟愂堑厍蛏弦阎淖罡叩鹊纳铮瑩碛凶顝碗s、最完備的道德體系,但是要將這些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道德體系強加于動物,動物能適應嗎?顯然,在現階段,動物與人的本質差異,不會因動物主體論者的美好愿望或堅定信仰而消除,人與動物還難以成為道德的共同體。。

退一步講,若要建立人與動物共同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按程序正義的原則,人與動物應一起參與到制定該“道德”的程序中。然而,現階段動物根本就沒有進化到能與人溝通的程度,從而也不可能對該“道德”的制定發(fā)表意見或建議。所以,最終該人與動物共同的“道德”也只能靠人類自己來制定。請問這樣做就保障了動物的權利嗎?這跟直接把人類自身的道德強加于動物有什么本質區(qū)別。

拋開程序正義,再退一步講,人類能制定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道德”嗎?人類能禁止肉食動物捕食動物嗎?主體吃主體恐怕是人類道德最無法接受的,但對于大部分野生動物來說,這就是其生存之道。如此即是,“獅子有獅子的‘道德’,羚羊有羚羊的‘道德’,人有人的‘道德’。但是在每個地方都存在道德的同時,并不是每個地方都存在相同的道德。”在處理動物之間的關系時,我們應該應用誰的“道德”,是獅子的,羚羊的,或是人的?恐怕都不行吧。所以,動物之間也并不存在共同的道德。

(三)駁動物限制法律人格論

動物限制法律人格論依前所述,即權利主體范圍的有限性,只有寵物和野生動物才能享有民事主體的資格而家畜是不享有的。這顯然是對動物完全人格論的實踐不能而做出的妥協(xié)。因為現階段人類不可能停止肉食,且畜牧業(yè)在整個經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若確定動物法律限制人格,必然造成動物種群之間的不平等,憑什么一部分動物就可以享有與人類相當的法律地位,而另一部分就要成為受人支配的客體?這顯然與動物權利論者所堅持的平等觀念是矛盾的。退一步說,就算賦予動物限制法律人格,動物應該如何行使其權利呢?針對動物行為能力的欠缺問題,有些學者提出應該建立動物的監(jiān)護制度,為動物設定監(jiān)護人,人或保護人,由監(jiān)護人來行使動物的權力。此方案對于家庭寵物還可以施行,但對于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該如何設定監(jiān)護人呢?是為每一個動物都設定監(jiān)護人,還是為一個種類的動物設定監(jiān)護人?由誰來承擔如此大的社會成本?如何確定一名動物監(jiān)護人的資格?動物監(jiān)護人的行為是否一定有利于動物本身?

此外,根據法理學理論,純粹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存在的。主體在享有了權利的同時,必然要承擔相應的義務。然而,動物權利主體主義者一直強調的是動物的權利,而避開動物的法律義務。動物缺乏自我意識,更欠缺主觀能動性,本身的無社會性決定了動物無法承擔積極義務,它們只能被動的承擔一部分消極義務。這必然造成權利義務的不平衡,不符合法理,更不可能適用于實踐。

(四)法律是人的法律

動物論者持有的種種主張,雖是出于對動物的愛護,但卻不能產生任何法律實踐上的意義。畢竟法律是人制定的,也是為人制定的。動物若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則要求法律不僅僅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還要調整動物之間的關系。但法律作為調整社會關系的準則,若要其產生作用,則要求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是能夠被法律關系的主體所理解的?;蛘甙凑辗ㄖ蔚幕揪瘢蓱撌且獙嗬黧w所公開的。但動物能理解法律規(guī)范嗎?人類應該如何向動物公開法律呢?答案不得而知。

誠然,從法制史的發(fā)展來看,權利主體的范圍是不斷擴張的。從最先的部分自然人到全部自然人,再從全部自然人發(fā)展到社會組織(如法人、合伙企業(yè)、國家等)。但所有的權利主體有一個共通點是都具有理性。理性是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是人類放棄被動地遵守自然規(guī)律,而積極地挑戰(zhàn)大自然的先決條件,“迄今為止,只有人打破了自然地進程,將自己的意志加在了自然之上;他在自然界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性中做出選擇,讓自然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fā)展”。但現代科學的研究已證實,由于選擇了一條不同于人類的進化道路,動物將無法進化到擁有人類一樣的理性及意志水平。動物無法理解作為人類高度文明成果的法律,而且還要接受自己不知道的法律的統(tǒng)治,這對于動物應該不是幸運吧。動物無法參與到法律的制定,也不可能知道法律的內容,這樣將動物列為權利主體的地位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法律是為人制定的,是為了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納入到國家的統(tǒng)治之下。這是法律制定的目的與宗旨。人的法律無法調整以動物作為主體的關系,而以動物為主體的關系也最好不要用人的法律進行調整。

(五)“動物法律人格化”將顛覆現有的法律體系

在一個法律體系中,法律規(guī)則的穩(wěn)定是該法律體系的內在要求。而動物一旦法定為權利主體,這必然引起一場大陸法系民事理論及立法的大改革。按通說: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若動物成為民事主體,則必然要求民法還要調節(jié)動物與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但眾所周知的是,動物根本就不能作為主體參與到商品經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之中,當然不能和人產生財產關系。而動物更不可能與人類發(fā)生除所屬以外的任何人身關系。由此可見,若要將動物確定為民事主體,需要完全顛覆大陸法系民法的根本原理,進而是大規(guī)模地法律修改活動,由此產生的社會成本無法計算。法律制度的不穩(wěn)定更不利于法治社會的建設以及社會的長治久安。

四、民法應將動物的法律地位定為特殊的物

反對動物人格化理論、動物主體理論,并不表示不支持對動物的特殊保護。相反,在人類生存環(huán)境日益惡化、生態(tài)保護迫在眉睫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通過立法加強對動物保護的力度。然而通過法律手段對動物實施保護,需遵循法律自身的規(guī)律,并以相關法理作為行動的理論基礎,這樣才能保證采取的措施能應用于法律實踐,達到保護動物的實際效果。

動物非物?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白馬非馬”。按照通常的理解,白馬非馬,并非否認白馬作為馬的本質屬性,而是強調白馬不同于其他顏色的馬的特殊性。白馬非馬,白馬亦馬,兩個命題似乎水火不容,但是在哲學上兩個命題都是真的。前者強調事物的特殊性,后者強調事物的普遍性。對白馬非馬的解釋,也可以用來理解動物非物的表述。動物非物,主要強調的是動物是一種特殊的物。

在民法傳統(tǒng)上,自羅馬法開始,便對物有以下的兩種分類:特殊物和普通物,可交易物和不可交易物。當立法者想對一種物實施特殊保護時,完全可以通過立法將該物確定為特殊物或不可交易物,而不必將該物升格為法律主體的地位。如現行《德國民法典》中關于“尸體”的規(guī)定:“有關物的規(guī)定一般不適用與尸體,除非尸體已經變成‘非人格化’了的木乃伊或骨骼?!蓖ㄕf認為,“尸體是物,構成遺產,屬于被繼承人共同所有。但尸體與其他物不同,應限以埋葬、管理、祭祀為目的,不能自由使用、收益和處分。”可見對尸體的特殊性保護,體現在法律對于其的特殊性規(guī)定,但其并沒有改變尸體為“物”的性質,而是將其作為法律關系中“特殊的物”看待。同樣,動物作為“物”的一種,具有不同于普通物的特殊性質,理應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通過立法確定動物“特殊的物”的法律地位,從而對人隨意支配動物的行為進行限制,并制定特別的法規(guī)(如《動物保護法》)規(guī)定其他更為細節(jié)的保護措施。這樣就能完全達到保護動物特殊性的目的,且不用違背法理將動物設立為權利主體。

我國目前尚未頒布《民法典》,而現行民法條文中也未對動物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從《民法通則》第127條關于動物致人損害,由動物所有者承擔賠償責任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動物在我國民法法律關系中處于客體的地位。為加強對動物的保護以及避免學界對于動物法律地位的諸多爭論,建議在今后出臺的《民法典》中以法條的形式對動物“特殊的物”的地位予以明確規(guī)定:“動物是特殊的物,對于動物的支配,其它法律、行政法規(guī)有規(guī)定的,優(yōu)先適用其它法律、行政法規(guī)?!?/p>

參考文獻:

[1]嚴春友.主體性批判\[J\].社會科學集刊,2000,(3).

[2]江山.關于動物主體性的論述:從傳統(tǒng)到超現代——兼談環(huán)境資源法的法理問題\[J\].比較法研究, 2000,(1).

[3]楊立新,朱呈義.論動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論動物之法律“物格”\[J\].法學研究,2004,(5):86-102 .

[4]迪特爾·梅迪庫斯著.邵建東譯.德國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曹剛.法律的道德批判\[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9.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0.

篇6

關鍵詞:舒蘭山區(qū) 林業(yè)發(fā)展 保護環(huán)境 人與自認和諧

一、舒蘭市林情概略

舒蘭市有4557平方公里的土地。豐富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以林業(yè)、林地為依托實現林業(yè)、其他經濟、環(huán)境優(yōu)化共同發(fā)展的廣闊空間,同時又是對我們的一種自然加壓。

二、舒蘭市林業(yè)發(fā)展路徑

理順林業(yè)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強化管理,大膽創(chuàng)新。

首先,要完善林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是整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改造自然、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防風固土、凈化空氣、防止污染、綠化美化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障農牧業(yè)發(fā)展、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等重要功能。

發(fā)揮森林的生態(tài)作用,最簡單、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不同的土壤、氣候、環(huán)境以及需要,進行科學規(guī)劃,大力植樹植草,豐富植被,綠化土地。

在操作過程中,根據需要,更好地選擇樹種(包括草、藤、花),并考慮集約化栽植,使其盡量成片成塊,有規(guī)模,便利用。

充分利用好、利用足每年的義務植樹日,不使其成為一種口號、一種形式,保證每年有新綠,每年得實惠。

普及森林知識,明確森林對空氣的“濾塵器”、“調節(jié)器”、“氧氣廠”和人與自然長期和諧共存的 “綠色衛(wèi)士”作用,明確它在人類家園建設和生存環(huán)境建設中的貢獻,從而自覺愛護森林,發(fā)展森林,合理利用森林。

運用生物技術、分子遺傳技術、轉基因技術等世界領先技術,利用現有森林物種,研究、設計、培植新型林業(yè),使森林結構朝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生存需要方向發(fā)展。

應加強生態(tài)文化建設。建立以景觀林和森林公園為主體的生態(tài)文化旅游基地,滿足游客回歸自然、洗滌身心、緩解疲勞、增長知識、追求生命質量的深層次需求,是一種充滿活力和潛力的新興旅游業(yè),也是實現林業(yè)生態(tài)、經濟、社會、文化功能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

國家林業(yè)部早在1992年就發(fā)出通知,要求全國各地有效利用國營林場的森林風景資源興建森林公園,大力發(fā)展森林旅游業(yè)。

舒蘭市有眾多品種的景觀樹,這些資源,為我們打造生態(tài)文化旅游大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向上爭取國家森林公園建設項目;另一方面要精心構建、布點建設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qū)、峭壁幽谷保護區(qū)、石林保護區(qū)等林業(yè)生態(tài)文化基地,建設林業(yè)博物館、標本館,發(fā)揮森林旅游區(qū)的生態(tài)教育、自然科普宣傳、弘揚生態(tài)文化等公益,開展獨具特色的森林文化、盆景文化、石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以及峭壁幽谷文化、野生動物文化活動,找準生態(tài)文化旅游賣點,加強文化包裝。

再次,應多種經濟立體發(fā)展。

發(fā)展中草藥?!熬G色”中草藥在各個領域的特殊作用正在凸顯,成為開發(fā)、研究、利用的重點。中草藥的自然魅力和人類回歸自然思潮的興起,必然將中草藥推向世界藥學發(fā)展的最前沿。

舒蘭市是全國中草藥的重要產區(qū),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已成為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品牌。

這些草藥大部分生長在高山密林里。我們可以創(chuàng)新思維,建立地道中草藥種植基地,變野生為家種,走林、藥同一塊土地,共一片藍天,比翼發(fā)展的路子。

發(fā)展經濟林、果樹、樹芽野菜。豐富的森林就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天然寶庫。許多樹種本身就是生態(tài)經濟結合的多用途樹種,它們既是森林的一分子,又是果樹、藥材或其他經濟林,有的嫩芽還是能循環(huán)采摘的健康綠色營養(yǎng)食品。很多綠化(風景)樹大有銷售市場,認真規(guī)劃,使其規(guī)?;⒘挤N化、特色化,并培育龍頭企業(yè),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走產業(yè)化之路,實行大量人工栽種。

此外,黑木耳、香菇等植物營養(yǎng)豐富,鮮美可口,適宜在陰涼潮濕的腐殖土上生長,森林中的爛樹葉正好給它們提供天然養(yǎng)分。

這些果樹、野菜、菌類發(fā)展起來后,進行精深加工,形成舒蘭山區(qū)的特色品牌——綠色森林果蔬系列,毫無疑問會成為暢銷食品。

發(fā)展動物養(yǎng)殖業(yè)。在發(fā)展動物的基礎上保護動物,才是有意義、有效益的保護。

對野豬、野雞、野羊、麂、兔等動物進行大量人工馴養(yǎng)繁殖,然后將一部分林地以適宜方式圈好,投放一批,收獲一批,循環(huán)往復,既增加了森林中的動物數量,又有效地利用了森林資源,得到了綠色食品,增加了經濟收入。

充分利用水資源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綜觀我市每一片森林,到處流水潺潺,尤其適合飼養(yǎng)螃螃、娃娃魚、桃花鯽等喜愛生長在深山溪水中的水生動物。

以“栽”養(yǎng)“伐”。除原始森林應重點保護,盡量不伐一草一木外,其他林地宜實行科學間伐與及時栽種相結合的方式,使整個林木呈梯隊發(fā)展狀態(tài),一批站起來了,另一批再倒下,既得到了保護又得到了利用。

三、林業(yè)發(fā)展措施建議

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一切新生事物總是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不斷更新完善。只要是能利于林地林業(yè)保護又利用林地林業(yè)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我們就要大膽地嘗試。

加強宣傳,讓“綠色”產生效應。通過宣傳林產品,擴大產品的綠色健康效應,從而擴大銷路。

招商引資,確保各種理念生根落地。無論養(yǎng)殖還是種植、加工,都需要投資辦廠,小打小敲不能形成氣候、成就品牌,因此,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讓有眼光又有資金的商家來我州投資開發(fā)林業(yè),讓林業(yè)發(fā)展的各種理念生根結果才是最終目的。

嚴格森林執(zhí)法,嚴懲毀林行為。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保障體系,加強森林法制宣傳,加強古稀、珍稀樹木的保護,堅持常年巡邏檢查,建立涉林犯罪網上舉報制,重獎舉報有功人員,嚴懲毀林行為,抑制以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的企業(yè)發(fā)展,為林業(yè)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搞好退耕還林的跟蹤管理工作。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是國家實施的一項改善環(huán)境、惠及子孫的綠色工程,而毀林復種事件多有發(fā)生,對此,輕者應批評教育,重者應堅決查處。

篇7

2010年3月,一場“餓死老虎”的風暴席卷了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從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這家動物園共病餓致死東北虎12只,引得輿論一片嘩然。

本該非常珍稀的東北虎究竟怎么了?一個虧損動物園緣何能“闊氣”地一口氣餓死十幾只?懷著這些疑問,本刊記者致電采訪全球最大的東北虎養(yǎng)殖基地負責人,但一聽說是記者,這位深感被媒體“陰”了的總經理斷然掛斷了電話。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死虎陰影下掩蓋著的秘密逐漸揭曉: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養(yǎng)虎業(yè)的尷尬歷程。

“沒有什么商業(yè),我們現在只做東北虎的保護!”黑龍江東北虎林園(以下簡稱“東北虎林園”)――這家全球最大的東北虎養(yǎng)殖基地的新聞主管邊世峰略顯憤怒地大聲說道。

不過,和林園總經理王立剛比起來,邊世峰的反應顯得“溫和”太多:當聽到“記者”這兩個字的時候。王立剛斷然掛斷了手機,再撥過去,占線成了唯一的主題。

不久前,一家知名媒體的報道曾把這個以林園為名的企業(yè)推上風口浪尖。這讓他們不敢再提起養(yǎng)殖虎的商業(yè)規(guī)劃,也使他們對媒體充滿了猜忌和敵意。但這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養(yǎng)虎,曾經被不少人作為一個產業(yè)嘗試,又在政策的漩渦中逐漸迷失。

從事業(yè)到產業(yè)

1986年的這個虎年,無論對東北虎還是東北虎林園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野生東北虎種群數量驟降至不足30只,基于對野生東北虎滅絕的憂慮,東北虎林園的前身――橫河道子貓科動物飼養(yǎng)繁育中心應運而生。以“保護”東北虎為初衷,一個養(yǎng)殖東北虎的“事業(yè)”從8只東北虎開始蹣跚起步。

起初,有國家扶持東北虎養(yǎng)殖的政策支持,橫河道子中心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1988年,鼓勵人工養(yǎng)殖保護動物的條款正式寫入《野生動物保護法》;1993年5月,橫河道子中心成功攻克老虎養(yǎng)殖技術難題,老虎數量開始高速增長。當年,中心擁有東北虎數量已增長到100余只。2004年,中心更名為東北虎林園,擁有東北虎數量增至400只,到2007年底更是猛增到超過800只。

隨著老虎數量的飛速增長,東北虎養(yǎng)殖從“事業(yè)”轉化為“產業(yè)”的可能性也逐漸凸顯。事實上,“橫河道子貓科動物飼養(yǎng)繁育中心”這個名字盡管聽上去很“科研”,但其身份卻是黑龍江省外貿廳(現商務廳)下屬企業(yè),本身就具有明顯的經營性質。其總經理王立剛曾表示,東北虎種群繁殖到一定數量后,應考慮“國際貿易”、“正常死亡的老虎入藥”等環(huán)節(jié)。

不僅僅是東北虎林園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伴隨著老虎養(yǎng)殖技術難題被攻克,在政策激勵下,養(yǎng)虎業(y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興起。除了東北虎林園,在廣西,養(yǎng)鴨出身的民營老板周偉森擎起了南派養(yǎng)虎的大旗,旗下雄森熊虎山莊目前已擁有養(yǎng)殖虎超過1300只。此外,在廣東、遼寧等地,也生存著規(guī)模不等的老虎養(yǎng)殖企業(yè);小規(guī)模的老虎養(yǎng)殖,更是遍布全國的各種野生動物園。

養(yǎng)虎業(yè)遍地開花的結果是:我國的養(yǎng)殖虎數量超過了6000只,并且還在持續(xù)增長。正是養(yǎng)殖虎的“虎丁興旺”,構成了沈陽動物園老虎批量“餓死”的必要條件。

理想的產業(yè)鏈

上世紀90年代初,當各路資本開始涌入養(yǎng)虎業(yè)時,大家都是沖著老虎“珍貴”、“渾身是寶”去的。和商業(yè)社會中任何一個興盛的行業(yè)一樣,養(yǎng)虎業(yè)風行國內、招攬投資的“本錢”,乃是其背后巨大的經濟利益。

在我國,中醫(yī)歷來將老虎身體多個部分人藥醫(yī)用,其中又以虎骨為最。1993年以前,虎骨丸、虎骨膏、虎骨膠、虎骨酒之類的產品曾風行于世。當時,國內有200多家企業(yè)生產與虎骨相關的產品,平均每年使用虎骨超過1000公斤,年產值超過1億元。

一只虎值多少錢?東北虎林園的冷庫或許能從側面說明這個問題。這個冷庫距王立剛的辦公室只有50米之遙,一直被王立剛視作東北虎林園的“金飯碗”?!敖痫埻搿崩锸⒅模?00多具成年東北虎的尸體,東北虎林園則視其為“價值過億的財富”。即是說,一具冷凍的東北虎尸體,價值至少在50萬元以上。

虎制品的價格同樣也能驗證王立剛對于虎尸價值的判斷:一張虎皮14萬元,一公斤虎鞭14萬元,一只虎爪7000元,一公斤虎骨5000-9000元……盡管我國已叫停虎制品貿易多年,但其價格依然在私下交易中不斷被炒高。此外,新鮮的死虎肉,同樣有人愿出高價收購,王立剛就曾碰到過愿以7000元/公斤價格收購死虎肉的客商,以此推算,一只體重250公斤的雄性東北虎,其價值恐怕會超過100萬元。

而要養(yǎng)殖這些價值百萬元的動物,其成本構成卻相對單純,最大頭的就是飼料。正常情況下,根據虎的性別、體型不同,1只成年虎平均每天約需進食3-8公斤肉類,主要為牛肉和雞肉,同時輔以一定量的雞架和補充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食品添加劑。目前,牛肉的價格通常在25元/公斤左右,白條雞肉則為10元/公斤左右。根據食物搭配上的差異,算上人工費用,一只養(yǎng)殖虎的年綜合成本在1.5萬元到3萬元之間。東北虎4歲成年,即使養(yǎng)殖10年,一只虎的成本也最多30萬元,其利潤依然非??捎^。

在這條理想的產業(yè)鏈上,東北虎林園無疑早已作好了準備。設立之初,它是具有東北特產外貿資質的企業(yè),虎骨酒廠蓄勢待發(fā),與中國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生產單位的死虎合作開發(fā)也已開始醞釀。而中心數量飛速增加的東北虎,更是充分顯示出當時企業(yè)“以虎養(yǎng)虎”的信心。

然而,令東北虎林園以及所有投資養(yǎng)虎的人想不到的是,這條看似完美的產業(yè)鏈,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崩潰。未來等著他們的,是一場十幾年都看不到頭的痛苦煎熬。

養(yǎng)虎遺患

正是在橫河道子中心養(yǎng)虎技術實現突破的這一年,1993年5月2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劇變降臨到養(yǎng)虎者頭上――迫于國際壓力,中國開始全面禁止虎制品貿易,同時將虎骨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刪除。整條養(yǎng)虎產業(yè)鏈的基石,一夜之間,沒了。

橫河道子中心幾乎是瞬間就感受到了行業(yè)劇變中的世態(tài)炎涼:就在“禁虎令”頒布的第二天,銀行立刻停止了給中心的貸款。原本前景一片光明的橫河道子中心,眨眼間淪為負債900萬元的虧損企業(yè),到2005年東北虎林園停息掛賬時,其負債已經增至2400萬元。

漫長的“禁虎令”不僅考驗著養(yǎng)虎者的耐心,更是對整個行業(yè)的生存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原本指望靠虎制品貿易發(fā)家的橫河道子中心陷入了空前的危機:整整18個月,職工沒有領過工資;餓死老虎的事件,此時也反復上演,因營養(yǎng)不良誘發(fā)疾病以及打斗致死的老虎更是多達40多只。到1995年底,不到兩年時間里,橫河道子中心的東北虎數量從100多只驟降到不足50只。另謀生

路,是養(yǎng)虎人唯一的選擇。

1996年,為了維持生存,橫河道子中心在哈爾濱旅游勝地太陽島北面建起了東北虎林園,精選28只東北虎,開放觀光旅游項目。這一無奈之舉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東北虎林園有了新的收入來源,東北虎和上百號員工的飯碗也總算保住了。然而,王立剛反倒覺得,當初的掙扎實在是養(yǎng)虎遺患。他甚至感慨,如果當時索性把那幾十只老虎殺了,或許就不會有后來十多年的煎熬。

觀光旅游一時的紅火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養(yǎng)虎業(yè)的問題――這個行業(yè)產生的基礎,是對虎制品全方位的商業(yè)化利用,其成本遠非單純的門票收入所能負擔的。在最初的紅火后,參觀老虎的游客熱情逐漸降低,老虎卻不會因此胃口大減。而養(yǎng)虎業(yè)的特殊之處在于,由于老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即使市場縮小甚至不存在了,你也無法主動縮減規(guī)模。同時,虎尸還需冷凍保存,而僅僅是保存那200多具虎尸,東北虎林園每年就要花掉100多萬元。

為了進一步開源節(jié)流,東北虎林園不停地做著新的嘗試。譬如,把100多只老虎送到全國各地的動物園“打工”,不僅能賺來100多萬元租金,還能省下200多萬元成本。留在“家里”的老虎也要從牙縫里省錢,主食被迫從牛肉換成了雞肉……然而,即便如此,東北虎林園依然湊不齊每年2000萬元的成本,還得靠省財政每年補貼200多萬元才能讓老虎們勉強溫飽。

事實上,東北虎林園的境遇,正是整個養(yǎng)虎業(yè)的一個縮影:行業(yè)性的巨大虧損,讓一個個養(yǎng)虎者們騎虎難下,進退維谷。他們盼望著政策能夠松動,手頭的老虎能夠重新恢復其商業(yè)價值,但十幾年的持續(xù)性虧損已讓太多的養(yǎng)殖企業(yè)無力支撐。2010年2月,養(yǎng)虎業(yè)的另一面旗幟――雄森熊虎山莊被英國《每日郵報》曝光老虎生存環(huán)境極端惡劣,在這背后,卻是這個投入超過4億元的養(yǎng)虎企業(yè)連年虧損、高額舉債的現實。

可以說,當年是“搖錢樹”的養(yǎng)殖虎,在商業(yè)市場極度萎縮的現實中,已經變成了無法脫手的燙手山芋。隱身在餓死的老虎身后的,是那些同樣在溫飽邊緣掙扎的養(yǎng)虎人。

陽光邏輯與灰色掙扎

一紙“禁虎令”,將整個養(yǎng)虎業(yè)放逐到了崩潰邊緣。諷刺的是,這則以保護野生虎為目的的禁令,卻并沒能帶來野生虎數量的增長。如今,我國的野生東北虎已不足20只,野生華南虎更是數十年難覓蹤跡,人們不禁要問:“禁虎令”真的管用嗎?

其實,“禁虎令”所依據的“禁止虎制品貿易能拯救野生虎”的邏輯一直都備受質疑,經過十幾年的實踐,人們已經很清楚,對野生虎生存威脅最大的是棲息地的減少,而非出于貿易需要產生的盜獵威脅。

此外,“禁虎令”所隱含的一個前提是:老虎的數量是一定的,流入消費市場的虎制品增加必然導致野生虎數量減少。但現實是,隨著人工養(yǎng)殖老虎技術的不斷成熟,養(yǎng)殖虎已經有了充分的供給。相比去盜獵幾乎難以找到的野生虎,合法養(yǎng)殖虎的成本優(yōu)勢足以讓盜獵行為無利可圖。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禁虎令”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野生虎的保護作用。因此,“禁虎令”在保護野生虎的激勵機制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作為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養(yǎng)虎者們從未停止對“重開虎禁”的游說。2006年6月,國家主管部門也曾邀請國際專家組就恢復養(yǎng)殖虎制品貿易問題做出評估,其結論是“允許合法養(yǎng)殖虎制品大量進入市場將會減少對野生虎的非法盜獵,從而有利于對它們的保護”。

2007年,業(yè)內公認“重開虎禁”最敏感的一年。當年7月,在“虎保護策略國際研討會”上,國家主管部門一官員提出了養(yǎng)殖虎虎骨入藥的建議,引發(fā)激烈爭論。同年12月,國家林業(yè)局文件,允許合法取得的虎豹皮進行貿易――這一度被視為“重開虎禁”的預演,卻終究沒有掀起更大的波瀾。

篇8

關鍵詞:人;自然;愛

人類的文化是歷史性的向前發(fā)展,在人類經歷了自然文化時代、人文文化時代、科學文化時代后,生態(tài)文化正成為走向未來的必然選擇。生態(tài)文化的核心是生態(tài)意識,豐富的生態(tài)意識是衡量人類能否與生態(tài)文化相融合的標尺之一。它使我們意識到:不僅要關心自己的幸福,而且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要考慮到其他事物和環(huán)境的共生共存關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當下,中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承受著最多的人口和最強的發(fā)展壓力。生態(tài)意識教育必須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貫穿在各個不同學科教育之中。語文學科在生態(tài)意識教育中也可以發(fā)揮其重要作用,體現其學科價值。

一、語文學科在生態(tài)意識教育中的地位

生態(tài)意識是人與自然協(xié)調了發(fā)展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意志、知覺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人類客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觀能動反映,生態(tài)意識包含認識意識和參與意識,它以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意識為核心,另外包含環(huán)境意識、資源意識和憂患意識。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教材應體現現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靶蕾p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因此,須重視、挖掘、開發(fā)語文學科中的生態(tài)意識教育因素。當然在語文學科的生態(tài)教育因素中,包含著很濃的人文關懷。

二、新的語文課程內容中的生態(tài)意識教育因素

1.在課文中體現

如人教版的《斑羚飛渡》,作者寫了一群被獵人逼至絕境的斑羚群,以一半的犧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我們用人之常情揣摩老斑羚的行為,它們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類”震撼、敬畏,也讓人類汗顏。在這篇文章中,人充當的是怎樣的角色?

在這篇文章中,人類充當的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我們不必回避這個問題。因為這篇文章恰恰給了我們一個反思人類所作所為、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機會。人類自詡為高等動物,自認為在這個世界中是獨一無二的,是世界的主宰。人類擁有強勁的思維能力,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換地,所以我們常提起的一句話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睂τ诤妥约阂黄鹕钤谶@個星球上的其他物種,人類是蔑視的。人類肆意屠殺它們,已經導致許多物種滅絕。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了動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也啟發(fā)人們重新認識這個萬物共存的世界。

無獨有偶,人教版散文《那樹》,寫了一棵堅韌頑強、無私奉獻、豁達寬容、富有愛心的大樹,通過寫它造福于人類卻因城市的發(fā)展被人類伐倒的遭遇,告訴我們要正確認識發(fā)展與環(huán)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主題富于時代性。人類當前面臨的兩大問題是發(fā)展與環(huán)保。作者借寫老樹,講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道理。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老樹的命運,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及引發(fā)對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fā)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

以上兩文啟示我們要以平等之心善待自然界的動植物。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它們的義務,而絕無虐殺它們的權利,因為有時它們甚至比我們人類更高貴。

而人教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報告文學,也引發(fā)我們思考開發(fā)與環(huán)保之間的關系。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逝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fā)出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吁。本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也引發(fā)學生聯(lián)系現實,思考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思考我們在以后的開發(fā)中應吸取哪些教訓。

人教版《地下森林斷想》是我國女作家張抗抗的名作。面對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生命力,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并把它內化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另外對這一生態(tài)奇跡,還應引導學生熱愛自然,對大自然的生命抱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同時注重發(fā)掘課文的人文精神資源,體會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蘊。

2.在單元教學中體現

如蘇教版七下中第四單元“動物世界”,其單元引言是:“你一定很喜歡動物吧?動物和人類一樣,是地球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北締卧衅?、馴服、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多么神奇的動物世界??!閱讀這些課文,了解這些動物的特點、外形、習性,將喚起我們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激發(fā)我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3.在專題研究中滲透

如蘇教版七上,狼專題中,明確提出的探索題有:

A. 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動物往往被作家賦予人的品格,如稱“狼”“聰明”或“狡黠”;“勇敢”或“兇殘”,用詞的褒貶是由作者的立場、情感態(tài)度所決定的,你覺得科學家用怎樣的詞語來描述“狼”。

有的民族崇拜狼,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B. “從參考資料三” 、“狼和鹿”中看出,描繪了怎樣一幅生存關系圖,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這兩題都牽涉到狼的生態(tài)地位及與人類的關系。滲透了有關生態(tài)平衡的知識,也體現了人文關懷。

專題“荷”中也滲透了一些,在此不一一列舉。

通過這些新的課程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須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不能無休止地掠奪和破壞自然,戕害動物。人、動物、自然須和諧發(fā)展,成為“共生的伙伴,互利的朋友”。使學生明確人與環(huán)境的共生伙伴關系,獲取“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的正確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開展語文活動,開發(fā)和利用語文學科中的生態(tài)意識教育因素

1.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

如蘇教版七(下)《松鼠》后有一道探究習題:如果以松鼠為題材發(fā)行一組郵票,你覺得設計的郵票應該從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給每枚郵票定個名嗎?

筆者班學生設計的有:

一只松鼠在枝間互相追逐、打鬧,取名為《快樂家園》;

一只松鼠抓住樹枝蕩秋千,擬題為《我心悠悠》;

一只松鼠以樹皮作船,以翹起的尾巴作舵,命名為《水手》;

一只松鼠坐在樹枝上,托著腮幫看流星,命名為《心愿》;

多美好的想象!多新穎的創(chuàng)造!在學生眼里,這些松鼠是這樣有情有味,人與松鼠這些動物是伙伴,是朋友,共同生存在一個地球之上,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生靈的存在,人類的生活才格外美好!

轉貼于

2.在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生態(tài)意識

如上《狼》專題時,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

有人認為:狼的肉食性、兇殘性及對人類及家畜造成的傷害,應將它們斬盡殺絕;也有人認為:狼是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應加以保護,以維護生態(tài)平衡。你們認為是應該殺還是應該加以保護?就《護狼還是獵狼》展開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從中了解動物的生態(tài)價值,也讓學生學會了辯證的分析和看待問題,并培養(yǎng)了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又如對生物入侵者,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一直存在兩種不同態(tài)度,你認為是干預還是不干預,就此展開辯論。

3.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

如結合蘇教版《荷》專題及人教版《蓮文化的魅力》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池塘邊,荷葉下,躲著一只小青蛙”。如今,寧國市難聞“蛙聲一片”,“人面荷花相映紅”更難一見,對此原因作深入調查,鼓勵學生寫《對池塘蛙群的生態(tài)調查報告》及《我市為何難覓荷花》。借此呼吁大家保護好荷塘、青蛙,呼吁政府重視蓮藕、蓮子的深加工和銷售,提高荷農的生產積極性,重現天人合一的秀美寧國府。

4.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

如蘇教版語文第二冊文中有“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對此,筆者組織班級學生參加的具體活動有:

(1)調查我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搜集資料圖片;

(2)在飯館或在家,碰到吃野生動物的,對此寫短文勸其糾正;

(3)班級開展一次以保護野生動物為專題的宣傳活動;

(4)每個人選定一種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上網查找資料,說明保護它的重要性,寫份建議書給有關部門。

又如,人教版七下“黃河,母親河”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組織開展的活動是:A.請從圖書館和網絡中進一步搜集資料,召開一次以“黃河之憂”為主題的調查報告會。B.近幾十年來,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積,黃河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又出現了嚴重的斷水斷流和水污染等新的問題。請針對這一生態(tài)危機,設計一則公益廣告。

通過這些活動,使生態(tài)意識深入人心,也使語文課程變得開放而有活力。

總之,我們要充分開發(fā)利用語文學科中的生態(tài)教育因素,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人類生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的關系,養(yǎng)成關心愛護環(huán)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情感和態(tài)度,而且還能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訓練了思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當然,生態(tài)教育因素如何與人文精神相滲透、融合,還需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究。

(作者單位:安徽省寧國市寧國中學 242300)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關鍵詞]全球教育理念 環(huán)保 科學實踐活動 科學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8-016

二十一世紀以來,科技改變人類生活, 人們越來越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 , 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成為世界各國所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各國培養(yǎng)具備國際素養(yǎng)的公民的重要選擇。我國的課程標準也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提出要重視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并認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具備科學的探究精神,才有機會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公民進行對話,參與世界事務。

怎樣上好科學探究課,如何通過科學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從而養(yǎng)成科學素養(yǎng),是小學科學教師要面對的重要的課題,也是西大君武小學在實施全球教育理念方面進行的重要嘗試性探索。我校緊扣全球教育項目中的“環(huán)?!敝黝},把學生的目光引向關注我們身邊的動物、植物、生存環(huán)境。嘗試著在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包括提出問題的能力、建立假設的能力、進行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科學思維的能力。而每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不同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均有所側重。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發(fā)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卑l(fā)現是自主探究的開始。由于好奇是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教育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印發(fā)科學選題作業(yè),開展“我的發(fā)現”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假期的生活中觀察身邊的一切感興趣的事物,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先上網查詢或查閱書籍尋找答案,如果問題找不到答案,再提交給教師。其中,學生發(fā)現校園里的墻縫地縫里長有許多不知名的植物,他們不需要施肥澆水護理,也能長得很好,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長在墻縫里的是什么植物?它們的種子從哪來?為什么能長得這么好?于是,教師帶領學生組成一個“墻縫植物調查小組”對廣西大學校園里的墻縫植物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這類植物,特別是數量最多的構樹適合在土地貧瘠、水分缺乏的地方生長。最終形成科學調查報告《墻縫植物的初步研究》,獲得南寧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論文一等獎。接著,學生給有關部門提出在廣西、貴州的“石漠化” 地區(qū)種植構樹來解決“石漠化”問題的建議。

創(chuàng)設這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從周圍的環(huán)境、自然現象中發(fā)現問題,以此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存環(huán)境,關注世界環(huán)境問題。

二、鼓勵猜想或假設,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假說的能力

猜想與假設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方法。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苯處熞朴诖罱ɑ顒悠脚_,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根據所探究的問題和科學事實,尋求可能解釋的過程,并提醒學生,對問題成因所推測與假設的結論必須是有探究價值的、可檢驗的,一旦猜想與假設得到實驗結果的證實,它就可能發(fā)展成為科學結論,否則就是證偽。

例如,組織《小鳥一天吃幾頓》的活動:廣西大學校園里,綠樹成蔭,鳥類眾多。我們科學組教師帶領學生多次變換地點實地觀察。有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人有一日三餐的規(guī)律,小綠豆鳥一天吃幾餐呢?通過查詢有關資料得知,這是一個在國內外都沒有研究報道過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先進行猜測:小鳥到底一天吃幾頓?學生通過采訪同學、家長、老師,匯總了有代表性的幾種猜想與假設:小鳥一天吃三頓;或者一天吃多頓;還有想吃就吃等。這樣的猜想與假設到底對不對呢?學生帶著極大的探究興趣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實驗探究活動,并全程跟蹤攝像,最終形成科學研究報告《暗綠繡眼鳥取食規(guī)律的研究》和同名科學微電影,大家的猜想與假設得到了科學的結論:小鳥跟人類一樣,一天吃三頓。而且該研究報告獲得廣西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論文二等獎,微電影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并被中國科協(xié)選送代表國家參加意大利青少年科技DV制作競賽,同時獲得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選中拍成節(jié)目《小鳥一天吃幾頓?》并全國播放。

是猜想與假設促進了學生的探究,使學生獲得了求證結論的機會。

三、引導設計方案,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能力

猜想與假設的真?zhèn)我靠茖W的數據和事實的支撐。因此,制定探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先設計活動的方案,不管設計得是否合理、科學,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從不懂到懂、從不科學到科學的過程,體會科學研究的艱辛和嚴謹性,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指導老師參與其中,對方案進行修改,最后再請專家進行指導和完善。

例如:在探究《暗綠繡眼鳥取食規(guī)律的研究》課題時,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很簡單,觀察時間設計為一周,每天只觀察三次小鳥啄食的時間。學生通過請教有關專家,發(fā)現這樣的設計是不科學的。

學生進行多次討論、修改、反復完善,最后確定實驗的時間為十五天,每天根據日常作息安排了26個觀察時間,分別記錄取食鳥類的個體數,并觀察每個時間點一分鐘內小鳥啄食的次數、取食的時間和其他行為的時間,并制定了收集、記錄數據的方法。

這期間,雖然學生討論、交流花費時間比較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制訂計劃和設計實驗的活動,手腦動起來了,把學生的探究精神也激發(fā)起來了。

四、自主動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觀察的能力

在學生提出問題、假設猜想的基礎上,根據設計方案把學生引進自主探究的過程。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時,首先讓學生明確具體的觀察目的,其次強調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對于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對于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積極思考,及時做出調整并盡快解決。

如,在進行《土壤中蚯蚓對黃豆苗期生長影響的實驗》實驗初期,土壤中的蚯蚓意外死亡,學生及時分析是天氣過熱的原因,馬上搭建了一個遮陰棚來解決。果然,后來沒再出現蚯蚓死亡的問題。實驗時間為期五十天,觀察450棵黃豆從發(fā)芽到生長的變化過程,每天要澆水、觀察,期間要測量苗的高度、根的長度。收集數據的工作枯燥而漫長,但因為是學生自主設計的實驗,對實驗結果的期盼促使他們把每項工作做好,直至實驗成功,并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科學結論:在莊稼地里放養(yǎng)蚯蚓,可以改良土壤,不用化肥,也能促進植物的生長,既有益于農業(yè)生產又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該實驗報告獲得廣西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同步拍攝的科學微電影獲得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jié)一等獎。

就這樣,在學生自主探究中,堅持不懈地觀察和思考,學會積極地尋找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避免土壤污染的方法,關注人類生命的健康與安全。

五、認真觀測記錄,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中,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親自操作,從中收集科學數據。因為實驗數據并不是探究的結論,它是客觀事實的反映,要得到科學結論和發(fā)現規(guī)律,就必須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尋找數據間的相互關系,最后歸納論證,得出科學結論。

如在進行《麻雀對廣西大學校園環(huán)境的適應性》課題時,在收集麻雀在多遠的距離會被驚飛的數據時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驚飛距離是評價鳥類對人類侵擾容忍度的參數之一。觀察者盡量以相同的速度接近麻雀,采用目測法估測驚飛麻雀的飛起點與觀察者當時立足點之間的地面距離。為了保證目測的準確,教師先讓學生實地測量,對距離的長度有個較準確的估算,再到麻雀活動的區(qū)域進行實地觀察、記錄。經過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觀測記錄,得到了大量的數據制成表格,把平均值做成對比折線統(tǒng)計圖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結論:在不同的校園區(qū)域,麻雀驚飛的距離不一樣。因人們不驚嚇麻雀,形成了一定的親人性,最親近的距離是1.98米,但麻雀仍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最遠驚嚇距離為7.04米。該研究報告獲廣西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項目一等獎,同步拍攝的科學微電影《麻雀離我們有多遠》獲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jié)一等獎。

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呼吁每個人都來關愛和保護動物,不要驚嚇和捕殺它們,實現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在增強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同時,使其也獲得了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

六、學會總結與反思,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及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情況及時進行認真的總結、反思與評價,從中獲取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為下一步的實驗指明方向。

例如,《拯救校園里的小葉榕》活動: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往昔枝繁葉茂的小葉榕為何會變成葉子稀疏、奄奄一息的現象。學生通過分析認為:人們拓寬活動場地,在小葉榕的四周人為地給它鋪上了水泥,雨水無法滲透到地下,導致缺水。所以實驗的初期就是在樹根部灌水。但是十幾天過去了,收效甚微。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有學生提出:水泥地使小葉榕無法吸收到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它不僅缺水,還因為營養(yǎng)不足出現葉子稀疏的現象。接著再次實驗,給小葉榕掛上吊瓶輸液,輸入“國光大樹施它活”營養(yǎng)液。漸漸的,小葉榕又恢復了生機。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去思考、討論該如何保護植物的問題,最后讓他們寫出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探究報告。該研究報告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項目三等獎,同步拍攝的科學微電影《拯救小葉榕》獲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jié)一等獎。

篇10

后形成像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激動的時候,大鼻子就會向上挺立或上下?lián)u晃,而雌性的鼻子卻比較正常。 東古阿都拉曼海洋公園――是人氣最旺的一個海洋公園,適合喂魚。沙灘比較小,水很清,幾個島中是看珊瑚的最佳選擇。白沙灘很

干凈,沙可以用細膩來形容。淺海處的魚多得數不清。淺海處海水齊腰深,是戲魚的最佳時間。四面被南中國海的清澈的海水圍繞,

遍布無污染的沙灘,近岸沿海一帶有低地熱帶雨林,紅樹林,大量豐富海產和五彩珊瑚礁,是郊游和潛水勝地。

凌晨的夜光分外妖嬈,我們乘坐著春秋航空緩緩降落在沙巴國際機場。在此間,春秋航空復飛至沙巴的航線利用晚間的時間差來為游客爭取更多的價格優(yōu)惠,它雖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廉價航空,但人性化的服務還是不禁令人欽佩。機上的暖心毯子和可供應的熱水總能體現恰到好處的周到。剛登陸馬來西亞這個國度,感覺周圍的空氣都充滿著濕潤,似乎沒有了白天的炙熱和喧鬧,沙巴的午夜微涼而星芒萬丈,閃亮之星布滿著變幻莫測的夜空,帶領著我進入清新而灑脫的旅程,探尋螢火蟲及長鼻猴的所在地。

天凈,水藍

下榻到絲綢港灣度假村已是凌晨2點多, 絲綢港坐落在沙巴屋脊神山旁,涵蓋多個絲綢港的度假村在內,距離姑阿都拉曼海洋國家公園也并不遠。這是一座融合天然元素與資源所締造出的長屋建筑,更加雜了沙巴土著魯斯族人的居所理念,房間極致簡潔還原樸實。

次日一早,便開始動身出發(fā)姑阿都拉曼海洋國家公園。它由加雅島曼奴干島、馬穆迪島、蘇洛島和島組成,目前五個島嶼中只有加雅島、曼奴干島建有度假村和休閑娛樂設施。這里是浮潛、潛水、游泳以及其它水上運動的天堂樂園,每個島嶼距市區(qū)只有20分鐘快艇的船程。蕩漾在耀眼的海面上,掛坐在中的一粟滑翔傘上,半仙半醉迷醉在這難以抗拒的日出地平線上,能夠與海中的魚兒嬉戲玩水,再來個與它們親密接觸的大合影就堪稱完美了。豐富的珊瑚水底生態(tài),一覽無遺令人嘆為觀止。環(huán)境幽美、清澈如水晶的海水是最佳浮潛的熱帶島嶼;肉眼可見的透澈海底世界,水質純凈的海洋國家公園里,清晰可見的魚群就在自己的腳下,你可以晃著面包屑,引這些小機靈鬼迅速聚集。如果夠幸運的話,你還能欣賞到海龜“成長記”,海龜們從海里爬上沙灘產卵,這是母海龜一生僅有的上岸理由。孵化的小海龜會破殼而出,最終努力爬入大海。

傲嬌的長鼻猴

來沙巴的第三天,先去拜訪了那里的珍稀品種長鼻猴。在洛加宜野生公園里,猴王待遇非常威武,條件安逸。它并不十分歡迎我,一直拿著它的屁股示人,永遠都抓拍不到它的一張正面寫真,不是嚼著樹葉就是靦腆地側著身,難道是要給它個公主抱才能開啟正常拍照模式嗎?它們是婆羅洲的特有動物,也是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之一,長相奇特,最大的特征就是雄猴的大鼻子――大到垂過嘴巴,像是在臉上掛了一根胡蘿卜。它們生活在婆羅洲的雨林中,生性害羞,不容易被人飼養(yǎng)。隨著近百年來雨林遭到破壞,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愈發(fā)惡劣,被列入受保護的瀕臨滅絕物種的行列。相比雌性長鼻猴,雄猴身上毛發(fā)呈黃褐色,尤其是背部顏色很深,像是穿了一件夾克,肚子很大,加上招牌特征大鼻子,一副憨厚可愛的樣子。別看這些長鼻猴外表憨厚溫柔,雄猴卻頗有攻擊性,尤其是頭領,力量大速度快,它大聲吆喝、嘶吼的時候氣派盡顯。 克里亞斯Klias紅樹林――它是一座沼澤森林。蜿蜒的河流讓你驚嘆連連,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這里還是各式各樣生物的家園,這個森林生態(tài)保護區(qū)對于沙

巴海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死飦喫?jié)竦睾恿魈诫U之旅于每天下去三點啟航。目前世界上瀕臨絕種的長鼻猴、僅有少量存活的紅毛猩猩都是這

里的“常住居民”。搭乘安全的長尾船暢游紅樹林,長鼻猴、紅毛猩猩不時會跳出來與你打招呼。

洛加宜野生公園于8年前正式開業(yè),公園包括動物園和植物園兩部分。園內畜養(yǎng)各種野性動物,有貓科的云豹、麝香靈貓,當然還有老虎。馬來熊在板干上試圖平衡自己,和在淺水池里玩水的滑稽古怪妙趣橫生。園內有一座植物資訊中心,這里是暢游各種花圃的起點,是學習各種藥用草本植物的學名,以及發(fā)現美麗沙巴所有的豬籠草和羊齒類的樂園。

逛完野生公園,乘船游覽克里亞斯Klias紅樹林是亞庇三大紅樹林之一,所謂紅樹林,并不是紅顏色的樹林,它因樹根能加工成紅色的顏料丹靈而得名。河兩岸是當地的民宿,雖然條件簡陋,但是能感受到他們過得很滿足,政府有補助修繕他們住的水上屋。這里的常客是長鼻猴和螢火蟲。在這一片古老的熱帶雨林中藏匿著無數多姿多彩的野生動物,靈長類動物最活躍,它們忙著進食或者準備找地方睡覺,林間不時傳來此起彼伏的叫聲,讓人想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美妙詩句。

點點螢火蟲兒飛

待到晚霞降臨之后,就輪到重頭戲。關掉船上所有的燈火,螢火蟲便開始翩翩起舞,你會發(fā)現漫天的螢火蟲在樹上閃閃發(fā)光,整片水域旁邊的樹叢中到處都是螢火蟲,星星點點。船夫會摩擦熒光來吸引螢火蟲飛到船上,然后可以捧在手心。雄性螢火蟲較為活躍,主動四處飛來吸引異性,雌性停在葉上等候發(fā)出訊號。在螢火蟲體內有一種磷化物――發(fā)光質,經發(fā)光酵素作用,會引起一連串化學反應,它發(fā)出的能量只有約1成多轉為熱能,其余多變作光能,其光稱為冷光。常見螢火蟲的光色有黃色,紅色及綠色,雄蟲腹部有2節(jié)發(fā)光,雌蟲只有1節(jié)。 蕩漾在耀眼的海面上,半仙半醉迷失在這難以抗拒的日出地平線上,這里的景色堪稱完美。攝影/廖魚杉 洛加宜野生公園的鸚鵡――洛加宜野生公園是由沙巴旅游、文化及環(huán)境部管轄下之沙巴野

生動物局營運管理,是超過一百個種類哺乳動物的家園,占地伸展達兩百八十公頃的空間,

足夠園內各種大小品種的生物從容游蕩??膳c老虎b望起舞,或和長臂猿凝眸對視的動物星球。 馬里馬里文化村――文化村距離市中心25分鐘車程。游客可以參加

3小時的演出游覽(10am,3pm,7pm開始),沿路參觀村莊,品味當

地料理,嘗試釀酒,紋身,吹箭等等??梢蕴剿鳟數鼗ㄟ吰媛?,了解

許多新奇和傳統(tǒng)故事。 生態(tài)多樣的大海深處,蔚藍的神秘之地在向你招手。 洛加宜野生公園的紅毛猩猩。

晚間入住香格里拉丹絨亞路酒店,儼然置身在一處奢靡的醉色中,愜意地坐在城中最有人氣的日落酒吧,淺飲小酌上一杯半瓶,怡情養(yǎng)德暢快不已。度假村設有帶陽臺的典雅客房,隨處是輕松隨意的環(huán)境。這座豪華的酒店有細膩沙灘、碧藍礁島,其設計結合了傳統(tǒng)的婆羅洲建筑與文化風格。酒店集中了香格里拉的所有精華,495套迷人的客房,由天然林木及竹子構建而成,舒適典雅。

體味原始族群風貌

最后一天,完整體驗了馬里馬里文化村習俗,一窺相傳原本生性兇悍的毛律獵人頭族,以及自在逍遙的嘉達山杜順族人生活作息全貌。穿越龍古斯族人著名的長屋和起居空間寬蔽的毛律族人居所,這里有個獨特的項目――吃蠕蟲。是的!你沒有看錯,那些白白胖胖正在蠕動的蟲子是可以吃的!隨后游覽龍尾灣,亦是“天然海水淡化器”。林中奇形怪狀的植物不少,有時也會看見小猴子。泛于精心設計的“亞答竹筏”,穿過兩岸的紅樹林,到達岸上。途中可在竹筏上來一次“捉招潮蟹比賽”。

那晚下榻的酒店是亮點――香格里拉拉莎莉雅度假村,黎明時分,一邊欣賞壯觀的紅日,一邊徐徐爬上哥打基納巴盧神山。它是這個自然保育區(qū)中的避世綠洲,處處訴說著大自然的無盡魅力,更是紅毛猩猩棲息地。背倚青翠山丘,面朝開闊的海灘美景,四周環(huán)繞著400畝熱帶叢林,海灘上的雙體船盡收眼底。走進房間,百果與雞蛋花熏香交織在一起充斥在空氣中,跨進陽臺在大理石砌成的浴池泡上一小會兒,舒展身軀緩解壓力。床頭上有詹姆斯?希爾頓著作的《消失的地平線》,信手讀來唯美朦朧。小說雖然講得是中國云南的香格里拉,但也仿佛隱射出沙巴的清澈旖旎的海水,凈如明鏡的天空。這里,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

氣候

沙巴屬熱帶型氣候,終年夏天,平均溫度在23-31度之間,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各種水上活動。山脈地帶則比較涼爽,11月-2月間為雨季,即使在非雨季旅游沙巴,也需要攜帶雨具或雨傘,因為地形之故神山國家公園午后常遇雷陣雨。5月-9月降雨量小,為旱季。相對而言,旱季更適合旅游。盡管沙巴位于颶風地帶,卻幾乎不會受到臺風的打擾。

貨幣

沙巴地區(qū)以馬幣為通用貨幣,少部分觀光飯店收美金。信用卡以MASTER卡及AE卡比較普遍,VISA卡只有飯店收受。

1、在銀聯(lián)特約商戶消費時,中國銀聯(lián)將會直接將馬來西亞林吉特轉換成人民幣,不收取貨幣轉換費;

2、借記卡消費不受信用額度限制,大額消費時建議使用借記卡;

3、不論借記卡或信用卡,刷卡時請輸入密碼;卡片若無密碼,請直接按確認;

4、部分商店可能目前沒有張貼“銀聯(lián)”標識,建議您主動詢問商店收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