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康復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頸椎康復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頸椎康復訓練方法

篇1

1 臨床資料

89例頸椎病患者,男37例,女52例,年齡在31歲~62歲之間,病程1~7年。全部病例均根據(jù)《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中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而確診。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有29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有22例,交感型頸椎病有13例,混合型頸椎病2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5例,對照組44例。兩組病情、年齡、性別、治療方法等結構類似。統(tǒng)計學處理P>0.05,差異無顯著性。

2 方法

頸椎病的常規(guī)治療均采用牽引、按摩、理療等方法治療。觀察組病人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時,向患者傳授頸部康復鍛煉方法。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

2.1 工作和生活中不正確姿勢的糾正,枕頭硬度及高度的調整(仰臥的高度約10cm,側臥的高度與單肩的寬度、高度一樣),全身放松,消除緊張情緒。

2.2 頭部、頸部的自我按摩:①梳頭式按摩頭皮:用雙手五指按住頭皮,從前向后地按摩,使頭皮有酸脹感。②抓拿頸肩部:用手掌大拇指與四指相對用力抓拿頸背部、肩部,使肌肉有酸脹感。每組動作重復做10~20次,每日2~3次。

2.3 頸部肌肉增強鍛煉。采用肌肉的等張、等長抗阻收縮的方法來增強頸部的肌力[2],同時也改善頸部的關節(jié)活動度:①屈伸運動訓練:分別將手放在額部或枕部阻擋頭部向前或向后的力量,在感到酸感時維持5秒鐘后慢慢放松。②左右運動訓練:分別將手放在頭部左側或右側。來阻擋頭部向左或向右壓來的力量,在有酸脹感時維持5秒鐘后慢慢放松。③旋轉運動訓練:分別將手放于頭部左側或右側阻擋頭部向左或向右旋轉來的力量,在有酸脹感時維持5秒鐘后慢慢放松。以上動作重復做10次,每日做2~3次。注意:頸部肌肉鍛煉時,不宜用力過猛,不宜突然放手減壓,一定要緩慢。否則會造成肌肉韌帶的損傷。

3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自覺癥狀和陽性體征消失,恢復正常工作生活;好轉:自覺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觀察組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tǒng)計學χ2 檢驗,P

4 討論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頸椎骨病損、退變所致的贅生物刺激或壓迫有關組織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3]。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骨及椎間盤會發(fā)生退變,平時不正確的姿勢會引起或者加重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又會加重頸椎的退變,加重頸椎病的癥狀。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多發(fā)病,并且易復發(fā)不易根治。目前多采取牽引、按摩、理療等綜合性治療,能使頸椎病癥狀體征得到緩解。如果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教會患者頸部康復訓練的方法,糾正不良的工作及生活習慣,調整枕頭的高度和硬度,能減少或消除引起或加重頸椎病的誘因。自我按摩法能放松緊張的肌肉;消除緊張的情緒能使肌肉放松,頸部肌肉的等張、等長抗阻練習[2],能增加頸部的肌肉力量,增強頸椎的穩(wěn)定性,減少或預防椎骨、椎間盤的退變,能明顯提高頸椎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主編.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上).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309

2燕鐵斌,編著.現(xiàn)代康復治療技術.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42-145

篇2

【關鍵詞】嗅鞘細胞;移植;脊髓損傷;護理

脊髓損傷后截癱歷來是難以治療的疾病。脊髓損傷段以下出現(xiàn)感覺、運動和括約肌功能喪失。現(xiàn)已證實嗅鞘細胞治療多種類型脊髓損傷有效[1]。我科從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為24例脊髓損傷患者實施嗅鞘細胞移植術,術后患者大多數(shù)神經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F(xiàn)將護理方法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4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齡25~64歲;受傷原因為創(chuàng)傷性脊髓損傷和硬模外血腫造成的急性壓迫性損害;傷后時間6個月~4年。脊髓損傷部位:頸段8例,胸段損傷3例,腰段損傷13例。

1.2 方法取4個月以上的流產胚胎的嗅球,純化,培養(yǎng)1~2周后成活的嗅鞘細胞。在手術條件下將其移植到患者脊髓損傷部位的上下處。術后給與止血、抗感染等。

1.3 結果應用美國脊髓損傷學會制訂的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標準:運動功能最高評分100分;感覺功能輕觸覺及針刺覺均為112分。應用1992年美國脊髓損傷學會修訂的Frankel分級,A,B,C,D,E5級(A為完全損傷,E為正常)。24例陳舊性脊髓損傷患者中因3例提前出院,納入結果分析有21例。入院時美國脊髓損傷學會分級A級的14例患者術后有5例為B級,6例為C級;入院時B級的7例患者術后有2例為C級;入院時C級的5例患者,術后3例已達到D級;入院時D級的3例患者,術后有1例已達到E級,即感覺與運動功能正常。

2 護 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宣教患者及其家屬通常對嗅鞘細胞移植手術缺乏了解,護士要進行耐心細致解釋。全面客觀說明嗅鞘細胞移植可能取得的治療效果,手術大致程序,提出要求患者配合事項和手術前后應注意的問題。消除其顧慮和懼怕,樹立起正確認識和積極配合治療的信心,建立不能單純依賴手術而要通過長期康復鍛煉配合神經修復,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的理念。本組24例患者1例因對手術期望值過高,術后出現(xiàn)抱怨、失望情緒,經開導后好轉,余23例均較滿意。

2.1.2 術前準備術前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常規(guī)檢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對有并發(fā)癥的要積極治療糾正。在培養(yǎng)細胞期間,有專業(yè)康復師指導病人進行主動或被動的伸屈上下肢體,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和畸形。頸部病變影響呼吸,術前應進行深呼吸、咳嗽等訓練。術前日協(xié)助醫(yī)生應用ASIA評分和脊髓損傷功能評定量表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準備手術野皮膚,清洗剃毛,范圍要超過切口四周15cm以上。頸椎、頸髓手術應剃去枕部頭發(fā)。胸椎、胸髓手術備皮區(qū)上方起自枕外粗隆及兩側乳突部,側方至腋后線,下端達髂嵴水平。腰、骶椎、腰骶髓及馬尾神經手術的備皮范圍,上方起自雙側肩胛下角,側方至腋后線,下方達臀溝以上。凡準備應用抗菌素者,先作抗菌素過敏試驗,并從術前開始用藥。抽血標本送血庫配血,備手術中使用。對情緒過度緊張的患者,入睡前給予適當鎮(zhèn)靜藥物,如口服安定5mg,保證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晚10時以后,開始禁食禁飲。手術當日晨保留導尿,防止術中膀胱過度充盈。術前30min,按麻醉醫(yī)囑給予術前用藥。進入手術室前,取下假牙、手表、耳環(huán)等物,妥為保管。將病歷、各種照片、術中用抗生素等物品隨患者帶入手術室。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搬運及護理患者應由麻醉護士和手術醫(yī)師陪同返回病房。并協(xié)助護士將患者抬上病床。可將擔架車與病床成鈍角,3名護理人員站于同側,動作協(xié)調一致將病人搬運至病床上;也可將擔架車與病床并攏,3名護理人員同時站對側床邊,將病人平托至床上。注意搬運時應保持病人脊柱在一個水平線上,頸椎手術的患者應先用頭頸部圍領制動固定后搬運。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6小時后每2個小時翻身一次,以防止褥瘡,頸椎手術的患者翻身時應先帶上頸椎圍領制動后再翻身,側臥時應枕枕頭,高度使頭頂部和脊柱在一個直線為宜。仰臥時可去掉頸椎圍領,頸部墊小枕,頭部兩側放沙袋(或鹽袋),防止頭部左右轉動。注意翻身時要由2~3名護理人員動作協(xié)同一致,輕輕翻動,使身體平直,切忌顱頸部扭曲,以免損害頸髓。胸腰部脊柱脊髓手術后的患者,翻身時注意胸、臀一致,防止扭曲。無論是仰臥還是側臥均需注意將病人癱瘓肢體骨突處用墊枕墊起,防止受壓,仰臥使雙足踝成90°,夜間佩戴下肢支具,以防止足下垂。

2.2.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術后常規(guī)給予心電監(jiān)護,嚴密觀察病人的體溫、脈搏 、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神志、意識、肢體活動情況等,并認真做好記錄。給予吸氧2~3 L/min。傷口引流袋置于低于床面12cm~15cm,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及顏色的變化。尿袋2~3小時一次。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并紀錄,滲鮮血且量多時告知大夫?;颊咄耆逍押?應及時進行神經系統(tǒng)檢查。將結果與術前對比,判斷手術對脊髓功能的影響。原有損傷平面有無升高,有無新的神經損傷癥狀和體征。肢體功能障礙加重,感覺平面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進一步損害,應立即報告大夫,積極找出原因(出血、水腫等),及時處理。頸椎手術者應密切注意呼吸情況。同時要注意觀察病人術后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如截癱平面以下出汗增強,皮膚溫度增高,皮膚光澤度增強,肌張力的增強或減弱,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通暢,尿量增加殘余尿減少,感覺平面下移,肌力的增加等,及時將改善狀況告知患者,使其增強信心,積極配合康復訓練。

2.2.3 飲食護理術后需待胃腸功能恢復才能進食,其標志是腸鳴音正常,已經排氣。術后飲食能量應達3 000kcal/d以上,一般術后6小時后可給與流質飲食,次日給與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飲食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粗纖維為宜。

2.2.4 疼痛護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術后每天4次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連續(xù)兩天,以后每天常規(guī)評估一次,疼痛時隨時評估,大于4分的要及時處理,給予有效止痛劑,如曲馬多1支肌肉注射。術后非切口疼痛,如神經根性疼痛等,應判明原因后,積極處理。部分患者存在心理性疼痛,應作好解釋工作并給予適當“安慰劑”如安定l0mg肌肉注射。經濟條件許可的病人應用術后自控鎮(zhèn)痛泵(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給藥,可達到滿意鎮(zhèn)痛效果。

2.2.5 肢體康復訓練術后康復師根據(jù)病人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并付諸實施,術后每天兩次做癱瘓肢體的關節(jié)活動和肌肉按摩,以緩解關節(jié)強直和肌肉萎縮發(fā)生,頸椎手術后3~5天即讓病人佩戴頸部圍領坐起,胸腰部手術根據(jù)手術情況4周左右下床鍛煉。下肢截癱病人初期做起坐訓練,訓練計劃為:靠坐~扶坐~自坐~床邊坐~垂足坐;起坐自由后,練習上下輪椅,開始由護理人員及家屬協(xié)助,慢慢依靠自己上肢支撐力達到移動目的; 接下來練習站立,站立時應佩戴下肢支具,順序是扶床站立~依扶站立(扶站立床、扶雙杠、扶步行器、扶人)~自己站立。練站的同時依靠上肢支撐力進行下肢活動,如膝關節(jié)屈伸、髖關節(jié)屈伸、踢腿、擺腿等來加強下肢穩(wěn)定性; 站立穩(wěn)定后在康復師或家屬保護下,帶下肢支具進行行走鍛煉。

四肢截癱病人功能鍛煉主要是臥床訓練及坐位功能鍛煉。在臥床鍛煉中,以手部活動捏物、握物及其力量鍛煉為主如自己端水杯、用勺子吃飯等,進而練習依靠自己的臂力彎曲下肢及翻身。坐位練習,基本也是臥位練習的內容,坐穩(wěn)后需要鍛煉基本生活活動功能,例如穿脫衣服、扣鈕扣、洗臉、刷牙、吃飯、使用手機等。本組24例除3例因經濟困難提前出院外,余21例均得到有效的肢體康復訓練。病人在建立自理生活能力的過程中增加了信心。

2.2.6 二便訓練給與排便指導,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選擇早餐后或晚餐后進行排便。必須注意盡量保持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排便,以便通過訓練逐步建立排便反射。排便的訓練方法:餐后約半小時進行腹部環(huán)形按摩,或者用手指按摩肛周,刺激排便反射的產生。手指刺激的方法:將指套涂以劑,手指伸入直腸,輕柔地擴張括約肌同時緊貼腸壁作環(huán)形運動,每次持續(xù)1~2分鐘,每10分鐘1次,直至排氣、排便,或者出現(xiàn)內括約肌收縮。手指的刺激切忌避免暴力。必要時給予灌腸治療。

術后保留導尿,定時開管,一般3~4 h1次,每次前采用激發(fā)排尿手法如刺激小腹,輕叩恥骨上區(qū),摩擦,擠壓,牽拉等,以建立條件反射。尿液能在刺激下從尿管周圍溢出或更換尿管時,采取Crede手法進行排尿訓練:雙手拇指置于髂嵴處,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頂部(臍下方),逐漸施力向下方壓,也可用拳頭由臍部深按壓向恥骨方向滾動。加壓時需緩慢輕柔,避免使用暴力和恥骨上直接加壓。過高的膀胱壓力可導致膀胱損傷和尿液返流到腎臟。手法排尿后成功后要定期測定患者的殘余尿,如80ml

2.2.7 出院指導出院時應向病人發(fā)放書面的出院指導,教會患者一些功能訓練的方法如平衡訓練、輪椅訓練、行走訓練、ADL訓練等,以及一些并發(fā)癥如壓瘡、痙攣、便秘、深靜脈血栓、泌尿系感染的預防知識,教會患者一些自我護理知識如床上按摩腹部排便、清潔導尿的方法等,告知病人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鍛煉才能達到最好的康復。

3 小 結

嗅鞘細胞移植術被認為是目前治療脊髓損傷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是近幾年才開展的一種手術,我們在積極做好術前準備的前提下,著重強調術后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疼痛護理,飲食調護,康復訓練等,使手術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脊髓損傷;康復

[中圖分類號] R4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1(b)-0147-03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on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XIE Xiu-ping WU Yuan CHEN Shu-di CHEN Jian-p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on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Methods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caused by all kinds of reas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ctive treatment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Psychological symptoms level,bladder function recovery,rehabilitation quality,the quality of life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fter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ild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bladder function recover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r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rehabilitation qua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Spinal cord injury;Recovery

隨著社會結構改變,人們暴露于交通意外等危險的強度增大,造成的相應損傷呈逐年上升趨勢[1]。脊髓損傷是指各種因素引起的脊髓結構和功能改變,造成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2]。相關研究顯示,我國脊髓損傷患者約100萬,其中以青壯年為主,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3]。目前,對于脊髓損傷治療方法的研究已廣泛開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脊髓損傷仍是一項高致殘性的疾病[4],而通過護理干預,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和康復質量,對于脊髓損傷患者具有重要意義[5]。本文就本院收治的脊髓損傷患者98例,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其對康復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各類原因造成脊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12~68歲,平均(35.49±8.04)歲;按致傷原因分為交通事故41例、高處墜落31例、重物砸傷12例、運動損傷10例、暴力4例;按損傷部位分為頸椎損傷19例、胸椎損傷48例、腰椎損傷31例;按損傷程度分為完全性損傷54例、不完全性損傷44例;按治療方法分為手術治療73例、非手術治療25例。為保證研究對象同質性,要求所有患者致傷前一般狀況良好,無心血管嚴重疾病及慢性病,無神經精神系統(tǒng)疾病及藥物成癮史,排除有刑事案件因素在內的損傷。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致傷部位、損傷程度及治療方法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積極治療疾病并行相應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個性化護理干預項目。個性化護理的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從入院開始,應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特質及健康教育內容需求,根據(jù)評估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內容;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個體特征,握住其性格特點,不能使用一種方法應對,最大限度地平復其入院后的心理波動。②專項護理:結合相關研究成果,一般認為專項護理主要包括泌尿系統(tǒng)護理和呼吸系統(tǒng)護理兩項;在泌尿護理過程中,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增加腹壓法及間歇導尿法改善膀胱功能,并制訂相應的膀胱功能訓練方法,對排尿困難的患者,可使用導尿管,但需做好術前及術后抗感染工作;在呼吸功能護理中,應在初始評估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功能,對有需要者進行腹式呼吸運動訓練,并根據(jù)損傷部位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對于有痰液的患者,應進行排痰訓練,提高其排痰能力,降低相關感染發(fā)生率,對于呼吸肌力量差的患者,可以進行吹氣球訓練,對于上肢活動受限的患者,可以進行胸廓被動運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個性化呼吸道管理干預。③康復訓練:在時間選擇上,原則是越早越好,但應結合患者意愿,如果早期康復訓練會使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波動,則應暫緩開展;在訓練方法上,應力求多樣,讓患者有選擇的余地;同時要充分發(fā)動患者家屬,共同完成對患者的護理。

1.3 研究指標與評價方法

研究指標包括四個方面:①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包括焦慮、抑郁兩項,分別比較入院第1天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及患者出院時的心理情況,采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②對兩組患者的膀胱功能進行比較,主要包括殘余尿量和自主排尿時間兩項,此數(shù)據(jù)來源于患者的臨床病歷記錄;③對兩組患者康復效果的比較,主要包括運動評分、感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三項,采用Barthel指數(shù)量表進行,經標準化換算后,每項得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結果越積極;④對兩組患者的院外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節(jié)點選在患者第1次復查時,采用工具分別為《康復治療患者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和本院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結果越積極。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癥狀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焦慮與抑郁水平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癥狀的比較(分,x±s)

與干預前比較,*P

2.2 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殘余尿量少于對照組,自主排尿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指標的比較(x±s)

2.3 兩組患者康復質量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運動評分、感覺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3個康復治療維度評價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康復質量的比較(分,x±s)

2.4 兩組患者康復期生活質量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期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4 兩組患者康復期生活質量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分,x±s)

3 討論

篇4

普拉提作為一種身心學技法,它是由德國著名運動康復專家約瑟夫?普拉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發(fā)明的一種身體訓練體系。普拉提在強調訓練身心合一^念的同時,又提出了一些身體肌肉和技能的訓練方法,它們對于舞蹈專業(yè)學生的身體開發(fā)起到了獨特的作用。根據(jù)普拉提“呼吸”“專注力”“控制力”“流暢感”“核心”“精準度”的六大原則,這個訓練體系中很大一部分作為輔助訓練,幫助舞蹈專業(yè)學生提高自身的核心力量、肌肉力量以及身體康復練習。

學生選擇的舞蹈專業(yè)不同,要達到的學習目的也有所差異。對于普拉提訓練的教學目的研究的現(xiàn)有資料,基本上分為普拉提對于大眾的健身訓練和普拉提對于專業(yè)學生的訓練兩方面。在大眾健身訓練方面,我國各個地區(qū)對于普拉提健身建設有著較為廣泛的研究,包括上海、北京、太原、蘇州等地的普拉提推廣研究,這些研究也提到普拉提的訓練目的。大量研究顯示,在舞蹈訓練中,普拉提的重要作用在于對基礎訓練的鞏固、補充和提高。從普拉提訓練的特點分析,其包括大量的伸拉、協(xié)調、力量以及平衡等身體基本能力的訓練,這些聯(lián)系動作與舞蹈基本功訓練的基本動作類似,所以進行普拉提訓練能夠達到舞蹈早晚功訓練的效果。從普拉提的應用價值角度考慮,普拉提訓練主要提供了認識和掌控身體機能的功能,它是非??茖W有效的輔助訓練手段,不但可以全面均衡地加強核心力量和平衡穩(wěn)定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本體感覺,挖掘身體潛能,從而維持肌肉力量和活動范圍。還有研究者認為,普拉提訓練的最大價值在于能夠針對不同學生個體特性,特別是針對身體機能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設計針對性比較強的動作,或者依靠輔助器械的力量調整動作助力,達到提高某項能力或者專一部位的效果。整體而言,普拉提訓練的針對性訓練特點,能夠使身體機能接受強烈的刺激,達到基本功課無法達到的強度,最終提高訓練的效率。同時,研究者發(fā)現(xiàn),由于舞蹈訓練的特殊性,學生日常訓練損傷發(fā)生率相對較高,普拉提訓練能夠對學生進行肌肉損傷治療和康復訓練?;谄绽嵊柧殹胺瞧茐男缘膲毫蛘哓撝亍钡奶攸c,它不但對于不同舞種學生具有預防運動傷害的作用,還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康復手段。

人們較少將舞蹈專業(yè)學生劃分為個別具體專業(yè),來研究普拉提訓練的教學目的,這類研究數(shù)量明顯減少。學者溫馨明確指出,普拉提對于芭蕾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目的是訓練核心能力,提高技術技巧。葉曉麗在研究中提出,普拉提對于民族民間舞的輔助訓練目的是提高軀干中段與小肌肉能力、舒緩身心、提高呼吸功能。除此之外,她對于具體舞蹈專業(yè)的普拉提訓練研究幾乎無從考究,只是略有提及。從以上研究來看,普拉提訓練對于各個舞蹈專業(yè)的教學目的,還有待開發(fā)和挖掘。筆者從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芭蕾舞專業(yè)2014級本科學生和中國舞專業(yè)2014級本科學生的普拉提課中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接受程度、自身性格、身體條件等方面都有所差異,所以其普拉提訓練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一、普拉提訓練在芭蕾舞專業(yè)中的教學目的

在芭蕾舞的教學中,開、繃、直、立是最主要的教學原則。普拉提在保持日常的芭蕾舞基訓訓練之后,更能遵循教學原則進行輔助訓練。

(一)加強開度

芭蕾舞中的“開”是指學生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關節(jié)部位左右對稱的外開,特別是兩腳向外180°的展開,最大限度地延長了舞蹈者的肢體線條,擴大舞蹈動作的運動范圍,增強表現(xiàn)力,同時也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和運動的靈活性。在普拉提的墊面訓練中,有很多動作可以輔助芭蕾舞專業(yè)學生進行開度訓練。例如,在墊面練習中,側臥,左手彎曲,手肘撐地,手掌托頭部,右手手掌撐地于身體前,雙腿并攏伸直,中段與臀部收緊,繃腳,雙腿轉開;吸氣不動,呼氣右腿經過pass抬至90°;吸氣不動,呼氣在90°位置上從跨根部盡力轉開;吸氣不動,呼氣經過pass還原動作。在這個動作的基礎上還可以稍作變換:在抬至90°的基礎上轉開向水平面下落,但是不貼地面,還原動作重復四次。在轉開時感覺有人在幫助轉開;在下落時感覺腳后跟像一把鋒利的刀在削下來。在完成這個側臥轉開練習時,教師可以觀察到,普拉提訓練能更大幅度地訓練髖關節(jié)到踝關節(jié)的開度,非常有針對性,使學生的胯、膝、踝關節(jié)進行充分的訓練,從而提升在芭蕾舞教學與表演中的能力。因為芭蕾舞的“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包含雙重要求:“外旋”與“外開”,這兩個要求缺一不可。“外旋”指的是下肢從髓關節(jié)處向外轉開,要求大腿前側,膝蓋與腳尖的方向一致,如“一位”與“五位”的站姿;“外開”指的各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如Grand Jete中下肢前后方向上的開度。芭蕾舞專業(yè)的“開、繃、直、立”要求學生將動力腿從地面抬到任何一個高度時,都必須同時保持“外旋”與“外開”。因此,在普拉提訓練中,可以利用器械設計與芭蕾舞課堂來訓練動作類似、功能相同的“外旋”和“外開”動作,由于器械彈簧可以提供阻力,因此它可以增加訓練負荷,這些動作不僅是芭蕾舞開度動作的補充,還可以通過力量的增加達到鞏固訓練的效果。

(二)提高肢體延展性

除了在選拔芭蕾舞學生時要注重學生的身材條件,在后天的訓練中選擇正確的方法也能使學生的肢體延展性得到提升。在日常的芭蕾基訓課中,教師要不斷灌輸四肢延伸、拉長的理念,但是運用普拉提的訓練,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普拉提作為身心訓練的一種,具有意象訓練的特征。在普拉提訓練中,基本上都有意向引導。例如,在做仰臥單替下落時,仰臥,雙手放在身體兩側,胸腔下移,臀部上提,背部頂住地板,雙腿收緊。吸氣時,身體延展,吐氣時腹部內收,雙腿抬起垂直于地面90°勾腳;吸氣,單腿緩慢落下距離地面10°,同時繃腳,吐氣回到90°,然后換腳做同樣動作。在做這個動作時的意象引導是感覺有人在拿著你的動力腳往遠處的墻壁上刷油漆,此時做動作的學生只要聽到這種意向引導,大腦馬上就會讓腿部做延伸工作,在落下時其動力腿比主力腿長出一些。在普拉提訓練中運用意向引導,改善了芭蕾課上不斷強調延伸的枯燥乏味,使芭蕾舞專業(yè)的學生在訓練中更加主動尋找延伸的感覺,從而體現(xiàn)芭蕾舞之美。通過普拉提訓練,學生的肢體延展性和力量能夠得到增強,普拉提訓練符合芭蕾舞的審美需求,遵循小負荷、多次數(shù)的訓練原則,使得肢體肌肉豐盈、充滿彈性且不會變粗。同時,普拉提訓練與芭蕾舞基本功訓練類似,主要是對縱向伸拉肌肉的練習,使得膨脹的細胞縱向伸展,塑造出均勻修長的肌肉線條并改善肌肉的延展性。

(三)改善下肢肌肉力量與平衡感

作為芭蕾舞專業(yè)學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要學會用腳“說話”。所以,腳上的感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運用普拉提的彈力帶訓練可以改善這一問題。例如,坐于墊面,雙腿伸直,雙手拉住彈力帶兩端,中間部分在腳掌處,做勾繃腳練習。此時做勾繃腳時有著彈力帶的阻力,比沒有彈力帶做勾繃腳時更加費力,從而訓練腳下知覺。除了可以在墊面上利用彈力帶訓練之外,還可以創(chuàng)造人體運動的支撐面為不穩(wěn)定的條件,身體在這個不穩(wěn)定的、動態(tài)的支撐面下完成動作。該訓練利用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來增加學生對運動感受器的刺激,增加平衡控制和肌肉協(xié)調的難度,從而訓練神經系統(tǒng)對于動作的調控能力。訓練過程中常配合使用平衡板、半圓墊、小球、泡沫滾筒、踩關節(jié)盤等用于創(chuàng)造不穩(wěn)定條件的輔助器材。這一情況下的動作,需要在下肢末梢意識的協(xié)調下才能完成,此時通過下肢神經末梢功能不斷調整,下肢核心穩(wěn)定肌被充分激活、募集,以此保證動作的平衡穩(wěn)定。不穩(wěn)定狀態(tài)使穩(wěn)定肌群功能改善,提高學生對核心部位穩(wěn)定的控制能力,同時使運動肌力量增強。足部肌肉力量得到增強,為之后的芭蕾舞訓練與表演打下基礎。

二、普拉提訓練在中國舞專業(yè)中的教學目的

中國古典舞基訓訓練具有獨特的節(jié)奏性與民族性,在動作中貫穿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的動律元素,貫穿呼吸與節(jié)奏特點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韻律。在這些要素的基礎上加入技術技巧,中國舞能更加具有表演性。通過一些普拉提的輔助訓練,學生更能在保持日常中國舞訓練的同時提升自身能力。

(一)增強肌肉能力

肌肉是人體運動的動力器官,力量能力是產生舞蹈動作的物質基礎,是舞者具有專業(yè)運動能力的基本前提。在中國舞的訓練與表演中,學生無論男女,都需要一定的肌肉能力,來支撐身體完成大量的技術技巧訓練與表演。普拉提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肌肉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平板支撐,身體俯臥與地面,雙手小手臂與雙腳腳趾支撐于地面,身體呈平板狀。在堅持這個動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很好地訓練到腹部核心肌肉以及手臂肌肉。又如“五角星”,身體側臥于地面,單手小臂與雙腳支撐于地面,同時抬起動力手與動力腿,并且保持重心。如果沒有一定的核心肌群力量,這個動作是很難控制的。核心部位機群簡稱為“核心肌群”,包含背部、腹部、髖部和構成骨盆部的所有機群。有了一定的核心肌肉能力,學生能夠有效穩(wěn)定重心,傳導力量,在課堂或者舞臺上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類動作技巧,提高動作能力。

(二)提高柔韌能力

在古典舞基訓教學中,柔韌能力的訓練價值主要是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高超的技巧和變幻炫美的身法,還可以擴大、豐富動作幅度,提高表現(xiàn)力和表現(xiàn)手段。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關節(jié)活動幅度的大小,一個是跨關節(jié)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和彈性。專業(yè)院校大多采用“毯體課”的形式,運用類似體操的方法進行柔韌度訓練。在這種訓練中,會進行腰、腿的柔韌性訓練以及花樣繁多的跳轉翻技術技巧訓練。在普拉提的訓練中,學生可以運用科學的訓練方式開發(fā)身體的兩種柔韌性,更能夠避免受傷。首先,普拉提訓練可以提高“腰”(軀干)在各方向的活動幅度。中國古典舞“腰”(軀干)的訓練,例如,軀干上段后伸形成的“胸腰”,是由胸鎖關節(jié)引領、胸段后伸,各關節(jié)協(xié)同配合形成的:通過肩關節(jié)外旋-肩腳骨后縮-胸椎一節(jié)一節(jié)“挑”起-頭部后伸-手臂延伸;軀干向左右兩側外展,如“大掖步腰”動作,即軀干“旁提”加“敞胸”、手臂托掌推撐所形成的舞姿;軀干繞中心垂線的水平旋轉所形成的“橫擰”舞姿,如“臥魚”;最后,軀干在個方向上的聯(lián)合運動,例如,古典舞身韻的基本元素――提沉、含腆、沖靠、旁移以及“畫圓”的“云間轉腰”等,這些都對軀干的柔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踢腿之后可以抱住腿,往身體方向靠,兩條腿向兩個方向延伸,還能滾動呈豎叉形式,訓練腿部柔韌度。在擁有一定的柔韌性后,學生就能夠完成更多的技術技巧以及劇目表演。

(三)激發(fā)身體表現(xiàn)力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中國舞獨特的審美特點表現(xiàn)的是大悲大喜的情緒特點,所以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極度亢奮的狀態(tài)。但是,任何事情過猶不及,要有收有放、有松有緊,中國舞專業(yè)學生在長時間處于興奮性生理狀態(tài)下,課后訓練必然要求是放松釋放的過程,使得身心恢復到相對平復乃至沉寂的生理狀態(tài),這不僅是身體血乳酸釋放的需要,也是人體心理平衡的需要。普拉提作為相對靜態(tài)的訓練形式,對于身心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它講究的身心合一,就是無論姿態(tài)的定型或者動作的流動均需要與呼吸相結合。平穩(wěn)緩速的訓練能夠使人漸漸放松心情,排解不安情緒,完全投入到寧靜祥和的狀態(tài)中,最終讓人怡然自得,又神采奕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身體表現(xiàn)力。例如,肩橋,仰臥在墊子上,身體保持中立位,雙手置于身體兩側,雙腿屈膝與髖部同寬。吸氣,上身延展;吐氣時從臀部開始至上背部緩慢離開墊面;髖部到達最高點后,保持一個呼吸;吐氣時,從胸椎開始逐節(jié)落下。吸氣,上身延展;吐氣時從臀部開始至上背部緩慢離開墊面;髖部到達最高點后,緩慢抬起一側腿向上;吐氣時,腿伸直降低到及地的高度;連續(xù)抬落腿三次后,腿部還原踩地;吐氣,身體從胸椎開始逐節(jié)落下。經過脊椎逐節(jié)下落的過程,學生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從頸椎到尾椎每一個關節(jié)都在運動,這種能照顧到每一個關節(jié)的訓練,是開發(fā)學生身體能力與表現(xiàn)力的有效途徑。

三、結語

通過一學期的課程觀摩,筆者發(fā)現(xiàn)芭蕾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能力屬于慢熱型,在教師每一個動作的親身示范下,學生尚能跟上動作進度并且理解動作內涵。在經過幾節(jié)課的訓練之后,芭蕾舞專業(yè)的學生可以自己理解并完成動作,并且較為細心,達到訓練成效。在訓練中,適合選用較為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在中國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普拉提的課堂中,氣氛相對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能力更強,可以播放一些快節(jié)奏的爵士風格音樂,帶動其訓練的積極性。

不管學生的自身性格與R凳鞘裁矗都能在普拉提訓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和內容。當然,筆者也不是全盤否定芭蕾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目的不能運用于中國舞專業(yè)的學生,普拉提也具備適合所有學生的訓練目的。例如,提高核心能力,核心作為學生最重要的身體部位,幾乎關系到所有舞蹈動作以及技術技巧的完成度。再如,預防身體損傷,是所有學生都想學習的內容之一,普拉提訓練能有效保護舞者的肢體不受傷害,應該是所有舞蹈專業(yè)學生夢寐以求的訓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