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基礎護理范文

時間:2023-07-07 17:3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icu患者的基礎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icu患者的基礎護理

篇1

【關鍵詞】 腦出血;重癥監(jiān)護病房;觀察及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58

腦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壓引起的腦底小動脈發(fā)生破裂, 從而引起出血, 發(fā)病后患者主要表現為昏迷狀態(tài)。該疾病病情發(fā)展較快, 若不及時救治, 可能會引發(fā)更嚴重的疾病, 危機患者生命安全[1]。在臨床上治療腦出血多采用手術治療, 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合理科學的護理干預是治療的關鍵步驟[2, 3]。本文主要研究腦出血術后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并在icu進行觀察患者60例, 按護理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0例。實驗組男16例, 女14例, 年齡40~70歲, 平均年齡(55.0±8.6)歲, 病程1~5個月, 平均病程(3.0±1.2)個月, 對照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42~72歲, 平均年齡(57.0±7.4)歲, 病程2~6個月, 平均病程(4.0±1.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在ICU進行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針對性個體護理其中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谱o理及健康教育。

1. 2. 1 心理護理 腦出血患者術后在ICU進行觀察說明其病情較嚴重, 在患者意識清醒后, 家屬在進行探視時應多關心患者, 護理人員應支持和鼓勵患者, 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 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緩解患者焦慮絕望的情緒, 也可以講述一些治療后癥狀好轉的案例, 穩(wěn)定患者情緒, 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1. 2. 2 飲食護理 腦出血患者由于存在意識障礙, 可以給予鼻飼流質飲食, 要溫熱清淡, 營養(yǎng)豐富, 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 飲食逐漸向半流質或普食過度。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1. 2. 3 ??谱o理 護理人員時刻嚴密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瞳孔的變化?;杳曰颊邞フ砥脚P, 且頭偏向一側, 防止發(fā)生嘔吐導致窒息, 意識清醒患者將頭部抬高, 防止發(fā)生顱內壓增高的現象?;颊咭3执蟊阃〞常?避免患者發(fā)生咳嗽、便秘等, 防止顱內再次出血。給予患者口腔清潔, 防止細菌滋生感染, 長期臥床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常翻身更換, 防止發(fā)生壓瘡。護理人員在30 min的探視時間內, 有效的指導患者家屬進行肢體的按摩, 舒活脈絡, 加速血液循環(huán)。

1. 2. 4 健康教育 給予患者家屬進行腦出血健康知識宣教, 告訴患者發(fā)生該疾病的原因, 注意事項?;颊咭獓栏窨刂蒲獕?, 防止高血壓的發(fā), 同時注意保暖, 防止受涼引起血管收縮。家屬應多關心和鼓勵,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焦慮及抑郁評分、神經功能改善情況。護理效果評定標準:顯效:神經功能恢復, 且術后無并發(fā)癥;有效:神經功能恢復, 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較少 ;無效:神經功能無改變, 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較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隨機問卷調查神經功能評分:70~100分為痊愈;50~70分為好轉;30~50分為惡化;總恢復率=痊愈率+好轉率。根據文獻判定焦慮及抑郁評分, 分數越低越好[3]。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 其臨床癥狀均有所緩解, 實驗組患者顯效18例(60.0%), 有效11例(36.7%), 無效1例(3.3%);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43.3%), 有效10例(33.3%), 無效7例(23.3%);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6.7%高于對照組的76.7%(χ2=5.192, P

2. 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經不同干預后, 神經功能均有所好轉, 且實驗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總恢復率高于對照組(P

2. 3 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 患者情緒均有好轉。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為(42.35±3.12)分, 抑郁評分為(43.25±4.34)分, 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51.24±3.54)分、(54.36±2.15)分,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 腦出血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 導致腦出血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由于腦底小動脈收縮, 形成大小不等的血塊, 又引發(fā)了腦水腫等疾病[4]。大多數患者發(fā)生腦出血是在戶外活動時突然發(fā)作, 來不僅救治, 可能會引發(fā)更嚴重的腦血管疾病。腦出血發(fā)生的臨床特點包括惡心嘔吐、意識障礙, 嚴重時可能會猝死。所以在臨床上治療腦出血是臨床醫(yī)生的一項重要的研究任務。在治療腦出血的整個過程中, 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是關鍵。在本文中, 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術后的臨床效果較好。該護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 減輕了患者痛苦, 改善臨床癥狀, 增強信心, 提高治療效果, 促進了神經功能的恢復,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經大量實踐證明, 該方法對于腦出血術后患者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5]。

綜上所述, 應用綜合護理干預,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癥狀, 促進了早日康復, 提高了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曉紅, 丁雪茹, 席建宏, 等.集束化氣道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機械通氣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1): 3055-3058.

[2] 朱成秀. ICU腦出血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其肺部感染的影響.廣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 44(2):113-115.

[3] 徐福琴, 葉德琴, 張秀芳, 等. ICU高血壓腦出血96例術后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7):90-91.

[4] 范小明, 張鳴. ICU內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清除術后的護理體會.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 13(13):41-42.

篇2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ICU危重癥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ICU常規(guī)基礎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

結果:18例患者康復出院,12例患者的病情與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與緩解,2例患者由于多種原因搶救無效死亡。

結論:對ICU危重癥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能夠有效的改善和緩解患者嚴重的臨床癥狀,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ICU危重癥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379-02

ICU是醫(yī)院特殊病房,一般采用有創(chuàng)治療、監(jiān)護治療方式,同時執(zhí)行的是全封閉式管理工作,所以ICU危重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與心理壓力。如何實施有效的治療護理方案對于ICU危重癥患者的治療與后期康復至關重要。而醫(yī)護人員作為治療護理方案的主要執(zhí)行者與參與者,在對ICU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兩年收治的ICU危重癥患者,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文收集并選擇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32例的ICU患者,均為行手術治療后的危重癥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其中,心胸外科患者16例,神經外科患者7例,普外科患者5例,骨科2例,其他科2例。

1.2方法。本組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ICU常規(guī)基礎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管道護理、呼吸道護理、腸內營養(yǎng)支持等護理。

2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與護理后,18例患者康復出院,12例患者的病情與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與緩解,2例患者由于多種原因搶救無效死亡。

3討論

3.1ICU患者的心理護理。ICU是集危重、搶救與術后患者于一體的治療,其環(huán)境特殊、氣氛嚴肅,患者心理反應也會出現很大差別。首先,醫(yī)護人員可主動向患者介紹ICU病室情況,簡單介紹ICU病室的其他主要醫(yī)護人員,讓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護治療能力有所了解,調節(jié)患者的緊張情況,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其次,醫(yī)護人員不能一味地注意監(jiān)護儀器,應結合患者的肢體表述,尤其是對于行呼吸機、氣管切開的危重癥患者,可以通過書寫的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緩解患者的精神負擔。同時,通過心理疏導,引導患者勇敢地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另外,給患者進行導尿、灌腸以及排便等護理時,應進行必要的遮擋,盡量減少時間,進行其他基礎護理時,動作輕緩,給予患者貼心的關愛,保證良好的醫(yī)患關系。

3.2ICU各種管道護理。ICU危重癥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為了保證治療效果常需要在體內留置多根管路。首先,醫(yī)務人員應該評估意外拔管的危險因素,根據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管道固定與肢體約束等情況采對針對性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盡可能舒適的護理。其次,對于安置氣管的患者,醫(yī)護人員應對管路進行定期的長度測量,行氣管插管前,應保持患者面部清潔;粘膠布時,可通過兩側水平分力適當調整管路;對于活動度大的患者,管路固定方式可選擇扁帶繞頸式[2]。

另外,醫(yī)護人員一定要加強ICU危重癥患者的巡視,護理操作必須嚴格遵守規(guī)范化的操作規(guī)程,確保護理質量與患者的安全。

3.3呼吸道護理。首先,對于行手術治療的危重癥患者,若患者術后是清醒的,且無或有輕度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則可給予合作型護理,也就是醫(yī)護人員充當指導角色,患者接受醫(yī)護人員的指導。醫(yī)護人員向患者講清呼吸道護理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定時翻身拍背,協助患者進行有效咳痰。具體的咳痰護理方法是:協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臥位,上身可適當前傾;用雙手固定患者腹部或者手術部位;指導患者深呼吸幾次,之后適當縮緊胸部后行爆破性咳嗽。同時,患者術后應給予濕化吸氧,對于痰液粘稠患者可進行超聲霧化治療。

其次,對于術后昏迷并發(fā)呼吸衰竭的危重癥患者,則應給予被動性護理,也就是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單向護理作用。呼吸道綜合護理方法是:2-3小時幫助患者進行1次翻身,避免因分泌物引起的窒息;翻身拍背時,五指并攏略彎曲行從上而下拍動;行吸痰護理時,可用直側孔橡皮管與吸痰管進行操作,一定要注意吸痰動作輕緩,吸痰前后給予患者充分吸氧,每次時間在15秒之內為宜。

3.4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多數ICU危重癥患者神志不清或處于昏迷狀態(tài),且存在吞食困難、食管反流征呈陽性癥狀。對于此類ICU危重癥患者,可幫助患者處于高頭位,并給予30°-35°的鼻飼。一定要控制好鼻飼的速度,可給予適當的胃腸動力藥。一旦發(fā)現患者出現反流或者誤吸等現象,應立刻停止給養(yǎng),清除氣道內異物。同時,對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ICU危重癥患者,醫(yī)護人員一定要根據患者的胃液情況判斷耐受情況。若鼻飼營養(yǎng)濃度低,可造成營養(yǎng)缺乏;若鼻飼注入量過多,可導致胃腸道內壓力過高,會造成惡心、腹痛等不良反應。對于鼻飼營養(yǎng)液的溫度也應嚴格控制,一般維持在37.5℃-39.5℃為宜。

此外,對于ICU危重癥患者,還有許多護理方面,如:疼痛、機械通氣不適引起的躁動、低氧血癥、褥瘡、感染、睡眠等方面護理,限于篇幅,本文不進行一一闡述了。

4結論

綜上所述,ICU危重癥患者病情變化無常,醫(yī)護人員一定要給予患者有效的綜合護理,積極配合主治醫(yī)生,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這樣才能保證危重癥患者救治過程中的醫(yī)療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ICU;基礎護理;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67-02

The Clinic Effect of 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in ICU

Chen Jing Chen Yuqin He Jie

【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basic nursing in ICU,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the patients and create “The Demonstrated Unit of Qualified Services”.Methods:We divided the patients who come into our department into two groups by time,the control group had 78 pati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tained 8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as usual ,so some basic nursing were completed with the help of Care Workers,such as bathing shampooing in the bed 、trimming tails 、Changing the bed linen、the disinfection of ventilator tube and so on;By contra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basic nursing were all carried out by the junior nurses.Then,we compar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the quality of basic nursing and so 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eared higher Satisfaction and better basic nursing an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Implementing basic nursing by Junior nurses themselve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feelings but also do better to the patients.

【Key words】ICU;basic nursing;Clinical observation

重癥監(jiān)護病房( ICU) 作為現代化醫(yī)院中收治急危重癥及多臟器衰竭病人的特殊???,而且只是短期集中監(jiān)測治療可能挽救生命的病人,其內配備有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及各種可能得到的最先進的醫(yī)療監(jiān)測和治療手段,其護理工作量可占整個醫(yī)療機構的30%〖1〗,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諸多原因,臨床上基礎護理質量出現滑坡現象〖2〗。

為響應衛(wèi)生部2010年提出“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號召,落實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護理部夯實臨床基礎護理的部署,ICU為創(chuàng)建“優(yōu)質服務示范病房”,保障醫(yī)療安全,加大力度改善了護理服務質量,加強基礎護理,經過半年多的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2009年9~11月入住ICU的危重患者78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22例,年齡在3~87歲,平均49.17±20.22歲,將2010年3~4月入住ICU的82例危重患者設為實驗組,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齡在1~87歲,平均54.71±21.76 歲,兩組患者疾病診斷多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車禍傷(多發(fā)傷)、腦出血、心肺腦復蘇術后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將危重患者按入住ICU的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78例和實驗組82例,對照組按常規(guī)進行臨床護理和監(jiān)測,其部分基礎護理工作(包括床上擦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床單、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由護工協助完成。實驗組的護士加強常用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單獨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護理、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生命體征監(jiān)測、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各項護理,對兩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基礎護理的質量等方面進行比較。

1.3 評價指標:病區(qū)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由護士長按照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下發(fā)的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有25個評價項目,總分為100分,得分>90 分為合格,<90分為不合格;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按醫(yī)院自設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對兩組患者或家屬在轉科或出院時進行調查,調查表共設20個問題 ,總分100 分 ,每題以滿意 5分 ,基本滿意 3 分 ,不滿意 1 分作答,得分>90 分為滿意,<90分為不滿意;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指患者在ICU治療期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的例數與總入住人數之比。統(tǒng)計調查結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的數據統(tǒng)計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在基礎護理質量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的比較(表1),實驗組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明顯增高(P<0.05),實驗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顯著提高(P<0.01)。

表1 兩組在基礎護理的質量和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表2),實驗組患者發(fā)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并發(fā)癥與對照組有差異,實驗組患者發(fā)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并發(fā)癥明顯減少(P<0.05)。實驗組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和皮膚改變的并發(fā)癥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3 討論

3.1 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 ,以人為本觀念的建立是對護理工作的很大挑戰(zhàn) ,應對的策略只能是把護理實實在在做到病人身上,讓病人實實在在感到護士就在他的身邊〖2〗。有一份調查〖3〗顯示 ,諸如服藥、肢體功能鍛煉,臥床患者的皮膚護理、臥床翻身、鼻飼等臨床基礎護理本應由護士完成 ,但實際工作中卻有75.1 %的臨床護理工作由護工及家屬完成。在臨床工作中,對照組由于護理人力資源短缺,其部分的基礎護理工作,如床上擦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床單、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由護工協助完成,其基礎護理質量的合格率為87.2%(表1)。隨著科室的發(fā)展,人員配置的逐步增加,管理者加大對基礎護理中“軟指標”(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等)的監(jiān)管力度,對基礎護理理論、技術操作、監(jiān)護技術等知識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和考核,不斷深化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因此,實驗組由低年資護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護理、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生命體征監(jiān)測、呼吸機管道的消毒等各項護理,其基礎護理質量的合格率達到97.6%%。大大地提高了基礎護理的質量。

3.2 提高了護士執(zhí)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情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川北醫(yī)學院實施對護士的分層次管理。由低年資護士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高年資護士進行指導和把關。當下低年資護士存在資歷尚淺,經驗不足,應急能力欠缺等一系列問題。把基礎護理交給他們,一是積累經驗,鍛煉純熟的操作技能和應對緊急狀況的能力;二是培養(yǎng)其“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yè)情感,使他們從專業(yè)技能到心理情感完成蛻變。

3.3 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臨床上實驗組加強基礎護理,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yè)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無縫隙護理,促進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密切了護患關系,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肯定和贊揚 ,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和以人為本的服務內涵〖4〗?;颊呒凹覍俚臐M意率由對照組的83.3%上升到實驗組的98.8%(表1),較前顯著的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士的工作表現出理解和支持,大大減少了糾紛的發(fā)生,促進了護患關系的和諧。

3.4 減少了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999年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主持編寫的《中國醫(yī)院院長手冊 》中規(guī)定: 護工主要承擔病房清潔及患者的臉盆、痰盂、便器的清潔消毒工作,根據需要協助患者領送物品、送檢病理檢驗標本和其他外勤工作〖5〗。在ICU的護工雖然經過短期的培訓,但缺少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學習,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憑經驗,存在各項操作不規(guī)范,缺乏無菌觀念,對患者的責任心和細心不夠等問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患者一但出現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在臨床實踐工作也證實了這一點,對照組部分的基礎護理工作由護工協助,其發(fā)生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實驗組比較,明顯升高(表2)。實驗組在尿路感染與皮膚發(fā)生改變并發(fā)癥方面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區(qū)別,說明管理層強調了臨床基礎護理,特別重視了危重患者的護理,護士與護工協助進行部分護理工作,也減少了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減少,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總之,加強ICU的基礎護理,可提升ICU基礎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在ICU治療期間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減少氣管導管脫落和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讓護士為患者提供主動、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增進了護患溝通,減少醫(y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 丁炎娥,杜立.護士對基礎護理質量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8):12-14

[2] 劉蘇君.基礎護理――護士的專業(yè)內涵 〖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2

[3] 王玉英.臨床護士對基礎護理認識和實施現狀的調查〖J〗.現代護理 ,2008 ,14(2) :231-232

篇4

【關鍵詞】 優(yōu)質護理; ICU; 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8-0099-03

2010年全國護理會議提出:在全國衛(wèi)生系統(tǒng)開展“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1]。為落實活動要求,提高護理質量,筆者所在醫(yī)院也由點帶面已經在全院各臨床科室開展優(yōu)質護理活動?!皟?yōu)質護理服務”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yè)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2]。優(yōu)質護理成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筆者所在醫(yī)院ICU有其顯著的特殊性:封閉的救治環(huán)境,收治的患者急危重,不允許家屬陪護,患者的吃喝拉撒全由護士承擔。根據科室特點,積極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科為醫(yī)院綜合ICU,有編制床位7張,護士20名,均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年齡20~47歲。工作年限:1年以內護士4名,2~4年護士9名,4年以上護士7名。職稱結構:主管護師2名,護師6名,護士12名。學歷層次:本科8名,大專3名,中專9名。

1.2 優(yōu)質護理實施方法

1.2.1 轉變護理理念 隨著護理模式由功能制向整體護理轉變,護理工作要求也隨之發(fā)生轉變,要求護士在注重患者治療同時,也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樹立“人文”觀念,尊重患者的權利,滿足患者“醫(yī)療+舒適”的需求[3]??剖腋鶕陨硖攸c,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對患者采取一對一專人護理,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包括專科治療護理、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在內的各項護理內容。

1.2.2 強化護理人員培訓

1.2.2.1 重視新入科護士的崗前培訓 由于ICU工作特殊性,每一位入科護士需了解掌握的知識技能較多,如ICU工作制度、院感知識、應急預案、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保養(yǎng)、基礎護理與??谱o理操作、搶救配合、病情監(jiān)護、護理文書書寫及專科理論知識的學習等。所以科室制定了周密的新護士崗前培訓計劃,安排工作認真負責、業(yè)務嫻熟、專業(yè)知識較強的老師帶教,培訓結束考核合格后方能單獨上崗,以幫助新護士盡快適應ICU護士角色,努力提高自己,保障上崗后的工作安全。

1.2.2.2 制定并認真落實護士分層培訓計劃 ICU護士即有醫(yī)院的分層培訓,又有科室分層培訓要求,達到基礎培訓與專科培訓相結合,提升理論操作水平。

1.2.2.3 多途徑開展??茦I(yè)務學習 計劃學習與隨機學習相結合。計劃學習如每周的護理制度學習,每月的護理業(yè)務講課、護理查房,每季的院感知識學習。科室遇疑難病、少見病主動查找相關資料,組織護士學習,以提高對疾病的認知與護理水平。責任護士與主管醫(yī)師交流溝通,就疑難、重點治療護理問題進行討論,達成共識,以便做到查疑補缺,有效地杜絕了醫(yī)療隱患的發(fā)生,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與提高[4]。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護士外出學習培訓,學習??菩轮R、新理念、新技能,以帶動科室護理工作的進步發(fā)展。

1.2.3 強化護理質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1.2.3.1 保證各種儀器設備及急救藥品完好率100% 儀器設備及急救藥品實行專人管理。日常工作中扎實做好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每周認真清理搶救箱并登記,為搶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2.3.2 加強護理工作中的細節(jié)管理 ICU護士既承擔危重患者搶救、病情監(jiān)護與治療用藥,又要落實各項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和管路護理,護理工作繁重瑣碎,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都要認真做好,不能流于形式。同時科室將這些細節(jié)工作納入護理質控內容督促檢查,以提高護理質量,預防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2.3.3 嚴格落實各項護理核心制度,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減少護理缺陷發(fā)生 經常查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進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護士預見性護理意識。對發(fā)生的護理缺陷,如意外導管拔除或脫落等,及時組織科室人員討論分析,制定改進措施并督促執(zhí)行,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1.2.3.4 嚴抓護理文書書寫質量 按照江西省護理文書書書寫標準,認真做好科內兩級質控。督促護士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護理記錄體現專科特色,提高記錄內涵。

1.2.4 重視基礎護理,增進患者舒適感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無生活自理能力,基礎護理成為ICU護理工作重要內容之一,基礎護理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疾病康復。筆者所在科護士按時為患者進食進水,滿足患者營養(yǎng)需求。為患者口腔護理2次/d、尿管護理2次/d,擦浴1次/d,床上洗發(fā)1次/周,必要時隨時清洗。及時修剪長指甲,翻身拍背1次/2 h,隨時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為患者營造安靜、整潔的救治環(huán)境,盡量降低病區(qū)噪音,醫(yī)護人員盡量做到“四輕”: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颊咧蒙碛谑孢m的環(huán)境中,才能心情舒暢,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5]。

1.2.5 注重護患溝通,體現人文關懷

1.2.5.1 重視語言溝通 工作中強調不能只關注監(jiān)護儀上的圖形、數字的改變,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每天花時間與患者交流,抓住時機對患者說些安慰性、鼓勵性、積極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話語,給予患者持續(xù)有效的精神心理支持,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與痛苦的信心。為意識清醒的患者做任何操作,特別是使用各種約束時,向其解釋使用的必要性,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受,取得患者配合。盡量避免在床邊討論病情,對昏迷患者的用語也要謹慎。在搶救患者時注意保護周圍患者,拉上隔簾或屏風遮擋,同時給予其他患者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5.2 應用非語言溝通 有些患者因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暫時出現語言溝通障礙,護士通過其他方式如采用肢體語言、寫字板、圖片指示牌等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及時給予幫助解決。在與患者交流時態(tài)度誠懇,注意力要集中,并不時加以點頭或手勢,增進交流效果。在各種操作前適當觸摸患者的肩膀或手臂,以示打招呼,增添了患者的溫暖感和親切感,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療。

1.2.5.3 加強與家屬的溝通 ICU患者多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屬常處于恐懼、憤怒、焦慮的負性情緒中。護士應加強責任心、愛心,帶著愛去工作,在“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模式的指導下,懂得關心患者家屬的心理感受[5]。護士應態(tài)度和藹地向家屬進行入住ICU宣教,告知家屬ICU病區(qū)的特殊性,介紹探視制度,以得到家屬理解與配合。注重探視時間與家屬的溝通,溝通時注意語言藝術,除了坦率地向家屬告知病情,講明患者的潛在危險性,同時又要讓家屬了解,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為家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安全感,緩解焦慮情緒。還可進行健康知識宣教,耐心解答家屬疑問。

1.2.5.4 做好臨終關懷 在患者發(fā)生病情變化時,要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同時通知家屬,以切實的搶救行動和言談舉止,穩(wěn)定家屬的情緒。在不影響治療搶救及工作秩序的情況下,允許家屬探視,為生離死別提供時間和空間,釋放家屬沉重的悲情,以達到疏導心理情感的目的[5]。當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后,要以尊重、嚴肅、同情的心理,勸慰家屬正視現實,節(jié)哀順變。同時尊重家屬的習俗,盡可能滿足其合理的要求。

2 結果

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ICU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投訴為0。日常護理工作中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增進患者舒適感,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疏導患者恐懼、焦慮的負性情緒,做好入科宣教與探視管理,通過細致入微的基礎護理工作,取得家屬的信任與支持。通過落實各種舉措,使患者及家屬明顯感受到了優(yōu)質護理的好處,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從84%提升到98%。

提升了護理質量,避免了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采取一對一專人護理,為患者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規(guī)范了護理操作流程,強化護理細節(jié)管理,注重基礎護理工作,使ICU整體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有效避免了壓瘡、感染等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基礎護理合格率100%。

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保障了護理安全。ICU患者病情重,管路多,治療護理工作繁重,通過強化護理人員培訓教育,強化工作責任心,注重護理人員預見性護理意識的提高,強化護理質量管理,使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明顯減少,保障了患者安全。

3 討論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句話在ICU顯得尤為突出。通過在ICU開展優(yōu)質護理,護理工作得到了持續(xù)改進。同時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構建了和諧醫(yī)護患關系,明顯改善了患者就醫(yī)感受,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趙承芳,任巧花.打造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9(1):26.

[2]胡坤,徐小民.淺談ICU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343-344.

[3]徐英.淺談人文關懷在ICU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0):98-99.

[4]肖曉玲,張東華,高建智,等.責任護士與主管醫(yī)師聯合查房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935.

篇5

【關鍵詞】 持續(xù)性;人文關懷;ICU;護理

隨著人們對護理服務要求越來越高, 若僅局限于技術護理層面, 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滿意度,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 還需要對患者提高人性化關懷和情感支持[1]。為此本文將對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間鄭州市中醫(yī)院53例ICU患者給予持續(xù)性人文關懷護理服務, 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本院106例ICU患者, 其中男62例, 女44例;年齡26~84歲, 平均(55.9±2.3)歲;所有患者均在ICU內監(jiān)護治療, 其中重度顱腦損傷33例, 腦出血20例, 復合外傷19例, 急性心肌梗死14例, 急性中毒者12例, 其他8例。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53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P>0.05。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ICU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持續(xù)性人文護理干預, 具體操作如下。

1. 2. 1 入住ICU前的人文護理 ①患者入住ICU病房前, 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及家屬介紹ICU病房的主要醫(yī)療設施、室內外環(huán)境及入住后的注意事項。②患者因對ICU病房的錯誤認識, 認為進入ICU病房的患者均為患有不治之癥, 同時ICU是一個封閉空間, 常令患者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 加大心理壓力, 情緒常易激惹或產生悲觀消極, 往往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康復, 也會影響治療配合度, 為此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 講解入住ICU是暫時性的, 也是治療過程中必要環(huán)節(jié), 以此消除患者對ICU的錯誤認識, 消除恐懼緊張的心理, 提高治療的依從性[2]。③加強病房環(huán)境管理, 為患者提供一個人性化、舒適、溫馨的就醫(yī)環(huán)境, 改變醫(yī)院病房內常規(guī)冷色調, 調節(jié)柔和的燈光, 床單被褥的顏色換為家庭常用顏色, 并調整患者臥床姿勢及角度, 方便患者可以看到病房外的家屬, 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 若患者病情允許, 可為患者提供報紙、雜志, 緩解患者在ICU的孤獨感[3]。

1. 2. 2 入住ICU后的人文護理 ①尊重患者生命價值和生活隱私, 若遇到搶救患者時, 應時刻在患者身邊, 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 另外, 若患者有放棄治療心理, 應給予區(qū)別化護理指導, 對可治愈的疾病, 需根據患者家庭經濟情況等客觀因素, 規(guī)勸患者珍惜生命, 鼓勵患者熱愛生活, 繼續(xù)接受治療, 對絕癥患者應給予義務性人性化地護理指導, 以提高患者余后生活質量。同時, 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 盡量減少暴露患者, 并遵從患者的正當隱私安全需求, 可在病床之間隔有床簾, 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的個人空間[4]。②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 認真、真誠、親切地回答患者及家屬所提出的問題, 并將臨床治療中有意義的康復信息傳達給患者及家屬,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并促進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另外, 及時向患者家屬講解每項治療費用, 若患者的治療因受經濟條件所限, 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及護理部, 并根據患者病情及經濟條件, 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療護理方案。③其他人文護理, 包括盡可能降低床邊監(jiān)護儀器產生的噪音和報警音量, 及護士的走路關門聲音, 給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對家屬有依賴心理的患者, 可延長家屬陪同時間;護士在于患者交流時, 應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動態(tài)變化, 并及時給予認為關懷。

1. 2. 3 離開ICU時的人文護理 患者離開ICU病房之前, 護理人員應先與普通病房取得聯系, 做好接洽工作, 并為患者拉起病床上的護攔, 保障患者在運轉的過程中不墜床, 在運轉途中注意保暖, 平穩(wěn)運轉患者。對患者進行精神支持, 鼓勵患者繼續(xù)接受治療,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5]。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及護士的護理服務能力。

1. 4 評價標準 ①治療依從性, 采用問卷調查法, 分為完全配合、基本配合、不配合3個等級, 配合度為完全配合率+基本配合率, 以治療配合度作為評價標準。②護理滿意度, 采用問卷調查法,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 滿意率為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以滿意和不滿意作為評價標準。③護士的護理服務能力包括ICU科室管理、專業(yè)護理技能、專業(yè)文化知識、護理文書書寫、面對應急危險事件的處理能力、面對護患糾紛的處理能力。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配合度98.1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護理服務能力 觀察組滿意度和護理服務能力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且護患糾紛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P

3 討論

一般ICU患者的病情均較危重, 患者往往會對自身疾病產生恐懼感, 相較于普通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 為此, ICU病房的護理人員應在加強各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緒變化, 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服務, 以促使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并可調動護士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6]。

本文對ICU患者實施持續(xù)性人文關懷, 從患者入住ICU前、入住ICU后、離開ICU時給予不間斷、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人文關懷, 對患者情緒、需求、人格等方面加強護理管理, 充分尊重理解患者, 可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率及護士的護理服務能力, 并可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發(fā)生率, 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舒玲.ICU護生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培養(yǎng).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z1):216.

[2] 張毅濤.ICU優(yōu)質人性化責任制護理的研究.護理研究, 2011, 25(21):1953-1954.

[3] 曹龍娟.ICU病房人性化優(yōu)質護理服務.健康大視野, 2012, 20(8):182-183.

[4] 隋冰冰.加強ICU人性化護理服務提高重癥監(jiān)護與應急能力. 中國醫(yī)院管理, 2010,30(9):63-64.

篇6

關鍵詞: ICU;護理;人文關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450-01

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多為腦血管意外?動脈瘤破裂出血及腦腫瘤術后的危重患者,ICU病房工作環(huán)境與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目前眾多醫(yī)院在臨床工作中多強調護士對患者的技能操作,對患者人文關懷,甚至患者的心理訴求關心甚少,導致患者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影響疾病的治療?因此我們擬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病房的患者,探討持續(xù)性人文關懷護理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病房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原發(fā)基礎疾病類型為嚴重創(chuàng)傷?大手術后?多臟器衰竭?重癥休克?敗血癥等?按患者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2組,50例研究組和50例對照組,兩種基礎護理均相同,研究組加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研究組平均年齡(46.3±5.9)歲,男性28人,女性22人;對照組平均年齡(47.8±6.2)歲,男性25人,女性25人;2組人員性別,年齡及基礎疾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入選標準 (1)年齡大于18周歲,入院后臨床資料完整?(2)每個研究對象意識清楚,能配合醫(yī)務人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人文關懷護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 護士對患者進行關于疾病的健康教育,講解檢查儀器的用途,每日用藥的作用和不良反應,對于需要進行有創(chuàng)性操作前,告知患者有創(chuàng)性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認知,將手術準備的目的?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訴患者?

1.3.2 日常護理 護士每日工作前反復整理工作服?工作帽,做到著裝簡潔?大方,科室內準備備用衣服,一旦有污染立即更換?護理人員在工作之余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詢問患者疾病的康復情況,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了解,與患者打成一片,會使患者逐漸放松?面帶微笑,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稱呼患者(如稱呼阿姨?叔叔等)?對使用呼吸機的患者,由于語言交流困難,護士需要多使用肢體語言,或者采用畫畫?眨眼等方法讓患者表達自己心理意愿?每日查房完畢時,護士可拍拍患者肩膀?握住手等,給予患者信心,讓患者放松對疾病的擔憂?

1.3.3 環(huán)境護理 患者進入ICU室后,由于和家屬不能見面,因此會對患者產生陌生感,因此護士在患者入科后,就給予熱情的接待,努力地給患者提供疾病的信息,并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消除患者對于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對于患者居住的病房做到定時開窗,透氣,使得病房內的空氣?溫度?光線均保持在一個令人舒適的情況下,應用窗簾遮光,保證房間的隱私?同時確保在患者居住的病房區(qū)域保持安靜,確保病人能夠得到最合適的休息?

1.3.4 舒適護理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住院期間不僅僅滿足于治療好疾病,更需要讓心理的到舒適滿足,有一種“心滿意足”心理的舒適?因此護士在工作中,要讓患者感受到快樂,給予所有的病人舒適?在強調基礎護理的同時,病房中可以播放優(yōu)美柔和的音樂,給予患者舒適感受和滿意度?

1.4 基礎護理 連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記24 h尿量和每小時尿量,使用中心靜脈通路,常規(guī)吸痰無效者纖支鏡吸痰,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血液凈化,腸內營養(yǎng)或靜脈營養(yǎng),被動肢體活動,保持管道通暢,使用氣墊床預防壓瘡?

1.5 評價標準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

1.5.1 護理滿意度問卷 結合參考文獻[1],并依據本次研究的具體情況,設計符合我院的護理滿意度問卷,問卷由病房環(huán)境?健康教育?護患溝通?服務態(tài)度4項組成,問卷共計20題選擇題,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護理滿意度越好?

1.6 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將資料錄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_)±s描述,使用t檢驗?當P

2 結果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分別為(93.4±2.7分?16.5±4.7天)?(80.3±6.6分?26.3±5.8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人文關懷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有學者指出在醫(yī)療活動中實行人文關懷主要是尊重患者的想法,關懷患者的精神生活等,尊重患者的個性差異?可以看出人文關懷護理是建立在基礎護理之上,更注重個體感受和滿意度的一種護理方式?傳統(tǒng)的入院護理是程序化式的服務,人文關懷護理則包括環(huán)境?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護理,為持續(xù)的?全面的關懷與照顧?從心理層面對患者疏導,讓患者心理上獲得了滿足感和被尊重感,達到“以病人為中心”,改變了以前不重視患者的感受,只單純注重疾病治療的單一護理模式[1,2]

還有學者[2]指出對于住院患者來說,人文關懷護理工作能夠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滿足,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及提高護理依從性,為患者建立親切的態(tài)度,可以讓護士與患者的交流更有效,使得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保持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滿足與安寧感,為患者培養(yǎng)其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使得患者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治療和護理[3-5]?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在ICU病房中實行持續(xù)性人文關懷護理后,能夠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少患者住院時間,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吳瑩,馬賽克,吳圓圓,等.ICU護理中持續(xù)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探究[J].健康必讀,2011(10):127.

[2] 池小月,倪樂樂,王小麗,等.人文關懷性護理在ICU肝移植術后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32-133.

[3] 隋冰冰.加強ICU人性化護理服務提高重癥監(jiān)護與應急能力[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0,30(9):63.

篇7

關鍵詞:ICU護士;分層培訓;方法及效果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是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將各類危重患者集中管理,應用現代化的醫(yī)療設備和先進的臨床檢測技術,對危重患者心理生理機能進行監(jiān)測和進行生命支持,最大限定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ICU的救治水平是體現醫(yī)院整體水平的窗口,而培養(yǎng)訓練有素的ICU??谱o士是提高重癥監(jiān)護水平,救治水平的重要保障。我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自2007年~2008年ICU護士的專業(yè)培訓,采取了全員培訓和重點培訓的形式,結合科內制定的學習與培訓計劃,現將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30名護理人員,其中1名副主任護理師,1名主管護理師,8名護理師,11名護士。其中大專11人,中專12人,工作15年以上11人,工作3~5年7人,工作1~2年5人。

1.2方法

1.2.1實施全員培訓 講課由本科護理骨干承擔,經討論后確定培訓內容,包括課程內容見表1,??苾热菀姳?。培訓前集體備課。授課學時為46學時。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培訓,做到人人達標,合格率100%。

分批到急診科、麻醉科、心電圖室進行學習,每批2人,各科學習內容見表3。

1.2.2實施層次培訓 分層次培訓,根據不同年資護士培訓的內容不同進行培訓,由護士長統(tǒng)一管理制定完善的切實可行培訓計劃,與不同年資的護士交流,找出不同年資護士所需,結合專業(yè)對不同年資護士的要求制定培訓計劃。

1.2.2.1對工作0~1年護士是培訓的重點,以三基培訓為主。三基培訓是護士實現從基礎理論向臨床實踐過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采用個體化的帶教制。可將培訓的護士分配給一名固定的指導老師,或將需培訓護士的訓練分為幾個部分,由不同老師負責指導和評價。

1.2.2.2工作1~5年護士以三基培訓為輔,繼續(xù)教育為主。其培訓方法如下。

1.2.2.2.1??七M修:①院外進修,以吸收新知識拓寬知識面;②院內進修,可分批到心電圖室學習1個月,掌握心電圖基本操作,識別正常心電圖常見及致命心率失常的分析。

1.2.2.2.2專題講座:學習內容主要以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

1.2.2.2.3學術交流:有科內學術交流,院內外交流。5~10年護士以繼續(xù)教育為主,同時培養(yǎng)她們的教學能力,課題精選實例,如經典范例,身邊實例,反面舉例等急診護理技能采用分項遞進式方法及群體配合急救訓練,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和有關人員的合作采用演示方法。

1.2.2.2.4由護士長統(tǒng)一管理,按學習與培訓計劃具體實施。

1.2.2.2.5業(yè)務學習與監(jiān)護技能操作1次/w,進行業(yè)務知識講座1次/月,組織護理業(yè)務查房1次/月,護理教學查房1次/月,每日進行床頭交接班查房,由護士長帶領護士為每一位患者進行床頭交接班,共同討論患者的護理問題,提出護理措施,利用晨晚間床頭交接班,督促大家不斷學習。

1.2.2.2.6討論并制定學習疑難病例標準護理計劃,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1.2.2.2.7每人必須建立學習筆記,每月對筆記進行檢查。

2 結果

2.1經培訓的4批共30名護理人員,其考試結果,見表4。

2.2對醫(yī)生的調查情況,見表5。

3 討論

3.1 ICU病房收治多系統(tǒng)功能損害,重要器官移植和大手術等患者,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護理人員應具有熟練相應的知識和技術。而我區(qū)ICU護士普遍年輕化,工作年限短,存在臨床經驗相對不足的現象,這可能與新疆高等教育起步晚以及地域等因素有關[1]。在對??浦R的學習方面,除了熟練掌握常見重癥的臨床護理,如心衰、呼衰、呼吸窘迫綜合征、肝腎功能衰竭和重要器官移植等。我們還加強了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如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臨床解剖、及生理、血液氣體變化的臨床意義、休克的病理生理學、心律失常的心電特征等。

3.2 ICU病房是各種監(jiān)護搶救等儀器種類和數量最多使用頻率最高的部門,我科除了要求掌握各種監(jiān)護儀、呼吸機、除顫器、注射泵等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知正常值、異常值的意義,我們還加強學習一般故障的識別排除和日常保養(yǎng),保證其正常運轉處于完好狀態(tài)。

3.3 ICU患者多數器官功能不穩(wěn)定,醫(yī)師將根據監(jiān)測結果和病情變化來調整或更改治療方案,護士必須嚴密仔細地監(jiān)護患者,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并報告醫(yī)生,因此,我們在培訓低年資護士時,除了能做到嚴密觀察和判斷監(jiān)護的數據波形和圖像是否正常,并對異常的結果進行縱橫分析判斷,如中心靜脈壓升高或降低說明什么;定時檢查呼吸機的通氣設定是否被意外改動。

3.4果斷恰當地處理問題能力對ICU護士尤為重要。當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時,護士必須在判斷準確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恰當的救護措施,特別是醫(yī)生不在場時,要當機立斷,爭分奪秒,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想盡辦法維持患者生命贏得搶救時機。因此,我們在培訓中,側重急救技術,如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氣管插管,除顫起搏和先進監(jiān)護設備的運用,如心電監(jiān)護儀,呼吸機,套管針等常用急救技術和技能的培訓,并增加了如何識別異常心電圖和掌握急救藥物的使用方法。

4 結論

ICU是適應重癥患者治療建立的護理單元,具有"三集中"的特點:①集中了各種病情多變的急性危重患者;②集中了眾多先進的監(jiān)護儀器,急救設備和生命支持裝置;③集中了最新的理論,知識技術與方法,這就要求ICU的護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及嫻熟的搶救技術[2]。通過ICU護士進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培訓,采用帶、幫、學的方法,做到日有提問,周有講座,月有考試,年有交流。通過培訓、拓寬和充實了ICU護士理論知識,提升和增強了??票O(jiān)護技能,使ICU的工作質量及效率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重返; 原因; 護理

重癥加強醫(yī)療病房(ICU)在醫(yī)院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醫(yī)院現代化的標志。通過多種現代化監(jiān)測與治療設備的應用和??漆t(yī)護人員及時有效的處理,挽救了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但是ICU資源是有限的,只能留給病情危重的患者,因此,部分病情相對穩(wěn)定者就需轉回普通病房進行后續(xù)治療。由于普通病房缺乏后續(xù)的加強監(jiān)護和專業(yè)技術,部分患者因種種原因導致病情惡化,而需再次返回IUC治療,其結果延長住院時間又增加醫(yī)療費用,還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為此,調查患者重返ICU的原因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探討能否通過護理干預措施減少患者重返ICU,對臨床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760例入住ICU患者的病例資料,收集住院期間入住ICU≥2次的病例數,以及這些患者的社會人口學與臨床特征和重返ICU的原因,包括年齡、性別、入科診斷、入ICU時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機械通氣時間、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以及轉出ICU時的急性生理評分(APS)。

1.2 方法 所有資料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比)表示,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ICU重返的危險因素,檢驗均為雙側,P

2 結果

2.1 患者重返ICU的原因 在3760例入住ICU的患者中,共有79例患者重返ICU,重返率為2.1%,患者年齡3~83歲。基礎疾病分布:重型顱腦損傷17例(21.5%),腦出血11例(13.9%),肝膽胰腺術后患者10例(12.7%),COPD 8例(10.1%),心臟瓣膜置換術后9例(11.4%),食管癌術后7例(8.9%),先天性心臟病術后5例(6.3%),冠脈搭橋術后3例(3.8%),其他9例(11.4%)?;颊咧胤档闹饕颍汉粑绬栴}最多為51.9%,尤以呼吸衰竭、低氧血癥原因最為突出,其次為心血管問題及術后并發(fā)癥,分別為17.7%和15.2%。見表1。

3 討論

3.1 ICU重返率國內外報道不一[1],本研究重返率為2.1%。重返ICU最常見的原因是呼吸道問題(51.9%),特別是顱腦損傷患者意識障礙,咳嗽反射減弱,痰液不能自行咳出,氣道管理不到位導致痰痂形成氣道阻塞;高齡、有吸煙史、術前有肺部疾病、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急癥手術、術后心功能差、合并肺部感染等患者容易發(fā)生術后低氧血癥[2];老年患者自身肺功能差,術后臥床,活動減少,呼吸道清理不暢,刀口疼痛,影響患者咳嗽排痰而致肺部感染、肺不張等,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而重返ICU,因此,重點做好重癥患者特別是顱腦損傷患者及老年患者術后呼吸道的管理,進行有效的肺部物理治療,積極防治肺部并發(fā)癥,控制院內感染是防止患者重返ICU的重要措施。其次,患者重返ICU原因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與患者液體管理不當,家屬知識缺乏自行調節(jié)輸液速度導致輸液過多、過快及病房監(jiān)測不及時,處理不到位有關。

3.2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由于病情的影響因素多,病情易反復,病情加重后不得不重返ICU;患者出ICU后,家屬參與患者的照料工作,宣教不到位,出現照料失誤,如喂食時不當導致誤吸等;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常發(fā)生腹瀉、高熱等合并癥;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發(fā)生嚴重腹瀉;意識障礙咳嗽反射減弱,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及帶氣管切開導管需加強氣道管理,按需吸痰等而使照顧此類患者護理難度增加,家庭照護無力而要求重返ICU。

3.3 早期重返ICU是指患者出ICU 24 h內即需要重返ICU[3]。本研究中,早期重返ICU患者占重返患者的12%,早期重返與病房護士和家屬對患者病情未有充分了解,家屬對患者的照護缺少經驗,病房值班護理人員少、經驗缺乏,出ICU后后續(xù)醫(yī)療護理跟不上等密切相關,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有效溝通和護理宣教,強化培訓護士對危重癥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可有效防止患者重返ICU。

4 護理干預

4.1 轉出前全面評估患者病情 對要轉出ICU 的患者進行綜合評估,結果顯示:患者重返ICU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出現變化。因此,對重型顱腦損傷及部分心肺功能較差的高齡患者,至少要等患者的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相對穩(wěn)定24 h以上,肺部的感染也基本得到控制時方可考慮轉出ICU。由于普通病房護理人員少,對建立人工氣道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經驗也相對欠缺。因此,在患者轉出前應評估拔除管道的可能性,最好在能允許拔除人工氣道、病情平穩(wěn)后才轉出,避免因管道護理不周的原因而導致患者重返。

4.2 轉科時詳細交接班 轉出前與病房護士聯系,準備好床單元,需后續(xù)監(jiān)護的準備好監(jiān)護儀,備好吸氧、吸痰等設備,對留置管路較多者,各路管道標識應明確并妥善固定,轉科時要與病房的護士進行詳細的交班,確保各路管道的有效性。必要時可以開出書面護囑,內容涉及特殊護理問題及連續(xù)性問題,讓病房護士能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抓住護理重點,確?;颊咴谵D出ICU后仍然得到加強護理。

4.3 切實做好患者的各項基礎護理 病房應加強基礎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會陰護理等防止發(fā)生壓瘡、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有深靜脈導管的注意無菌操作,穿刺點無菌貼膜覆蓋,導管外延部分用無菌巾包裹,輸液治療結束用肝素液(10 U/ml)封管;帶人工氣道的患者嚴格落實人工氣道護理做到按需吸痰,這類患者在補足機體所需水份外,應加強氣道濕化及霧化,實驗證明:氣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率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4]。按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霧化排痰,做好肺部物理治療,防止肺部并發(fā)癥[5]。

4.4 積極控制院內感染 醫(yī)院內感染是患者重返ICU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普通病房對ICU轉來的患者應安排靠近護士站及相對獨立的房間,并進行持續(xù)床旁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心率、心律、血壓和脈氧飽和度的變化,定期監(jiān)測動脈血氣分析及血電解質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定期進行生物學培養(yǎng),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合理的抗生素治療;合理控制人員進出,保持空氣流通,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

4.5 加強溝通與護理宣教 轉科前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有效溝通和護理宣教,使家屬對患者病情有充分的了解,轉科后實施個性化宣教方式,利用宣教卡提供與照料相關的基本技能,在轉至病房后,使家屬對患者的照護能力有所提高。

4.6 建立轉出患者定時回訪制度和護理會診 由ICU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成員定時對轉出患者進行回訪,跟進護囑執(zhí)行及后續(xù)護理措施落實情況,根據患者病情及時更改護囑。對轉出后疑難護理問題可提供護理會診,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患者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提出解決護理問題的方法,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高質量的??谱o理[6],及時糾正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偏差,使轉出ICU的患者仍能得到持續(xù)、高質量的護理。

4.7 進行院內護理培訓 進行院內護理業(yè)務講座,提高全院護士對危重癥患者護理的業(yè)務水平,另外各臨床科室應計劃性地培訓本科護士對危重癥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安排年輕護士到ICU輪轉學習,強化護理技能操作,確?;颊叩尼t(yī)療安全。

據報道,重返ICU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ICU時間是非重返患者的2倍以上,重返者的病死率比非重返患者明顯增加[7]。因此,病房的醫(yī)護人員應重視ICU轉出患者的管理,做好患者與家屬的溝通和護理宣教,強化基礎護理和??谱o理技能,合理利用醫(yī)療資源,既保障患者的安全挽救患者生命,又能減輕患者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Rosenberg A L,Watts C.Patients readmitted to ICU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Chest,2000,118(2):492-502.

[2] 孫勇,池一凡,侯文明,等.冠心病圍手術期低氧血癥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9,28(29):11-12.

[3] Angus D C.Grappling with intensive care unit quality:does the readmission rate tell us anything[J].Crit Care Med,1998,26(11):1779-1780.

[4] 張金環(huán),吳美艷,劉君,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261.

[5] 馬林見,付強恒,吳顯川,等.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56例治療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4):10-12.

[6] 王芳,韓美玲.護理會診在解決疑難護理問題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107.

篇9

關鍵詞:循證護理;ICU患者

重癥監(jiān)護室(ICU)的患者往往具有病情重,發(fā)病較急,病情發(fā)展快,變化大的臨床表現。而ICU是個不自由,全封閉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許家人陪護,陌生的監(jiān)護儀、治療儀、陪護人員,加上患者本身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的不了解,盡管ICU擁有完善的的設備,周全的護理,但絕大多數患者還是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不但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加重病情[1]。因此,全面合理整體化的護理,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已成為ICU護理工作的重點。循證護理(EBN)是受循證醫(yī)學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新型護理觀念,又稱實證護理。它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謹慎、明確地將科研理論與臨床實踐、患者意愿相結合,獲取證據,用實證對病人實施最佳的護理過程[2]。因此,我院近幾年來對ICU患者給予了循證護理干預,并在臨床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88例2012年5月-2013年7月救治的ICU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2例、腦血管意外18例、嚴重心律失常20例、急性腎功能不全10例、呼吸衰竭13例、有機磷中毒5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組44例。其中,觀察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8例,平均年齡(56±9.8)歲;對照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0例,平均年齡(55±10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住ICU病房后,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干預措施:首先,針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尋找臨床中患者產生的問題,并將其特定化、具體化;圍繞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搜索;將患者的實際情況與文獻資料相結合作出最為有效的護理計劃;實施護理計劃,并通各種數據檢測護理計劃的實施效果?;颊弋a生焦慮、抑郁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對所遭受突然地意外傷害或病情的急劇惡化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擔心肢體傷殘能否恢復,心理功能也受到損害;(2)陌生的環(huán)境,緊張嚴肅的氣氛,醫(yī)護人員的緊張情緒,各種醫(yī)療器械的警報音,沒有家人的陪伴與交流等這些因素都加重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3)治療中鎮(zhèn)靜藥和肌松藥影響肌力或腦功能,同時各種置管和傷口的牽拉都會給患者帶來疼痛,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覺阻斷,從而誘發(fā)不良心理反應,這些因素都會給臨床治療上帶來困難。護理方法:(1)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向患者細心解釋所處的環(huán)境,保證室內的舒適整潔,采用柔和的燈光,減少噪音對患者的影響,保證患者的睡眠;(2)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釋,及時的告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痛苦和不良反應,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和對疾病正確的認識,細心周到的考慮到每位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醫(yī)護人員應時刻面帶微笑,護理時動作輕柔,幫助客人消除孤獨感,建立安全感;(3)可以給予患者音樂療法,根據患者意愿選擇一些自己喜好的歌曲,而有關資料表明溫馨舒緩的音樂,可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1.3評價方法[3] 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分。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標準均以50分為分界值,其中50―59分為輕度抑郁或焦慮,60―69分為中度抑郁或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或焦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s)表示,差異的比較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S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SAS評分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

表1兩組患者SAS評分總分比較(±s)

2.2兩組患者治療前SD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進行 SDS評分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

表2 兩組患者SDS評分比較(±s)

3.討論

ICU是一個封閉式治療和護理科室,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依賴性很強,而ICU患者多為病重、病?;颊?,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患者的恐懼往往帶來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4]。這些負性情緒都會對疾病的治療和控制有一定影響,若不得到及時的、有效的控制,則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循證護理(EBN)是一種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tǒng)護理模式向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模式轉變的新型護理方式[5]。要求護理人員全面細心的的分析患者的資料,并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從中找出影響治療的證據,用實證獲取最佳的護理方法 ,達到準確、有效解決護理問題的目的[6-7]。本研究通過將88例ICU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干預,而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措施干預。結果顯示:應用循證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其抑郁和焦慮情緒均得到有效改善,其效果明顯優(yōu)于只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的緩解或改善ICU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對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海燕,喻姣花,譚翠蓮等. 循證護理干預方案在ICU壓瘡高?;颊咧械膽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1-3.

[2] 劉曉慧,柴曉敏,徐小維.自我效能理論在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0,9(6):18-19.

[3] 劉敏,陳蓉,沈麗蓉等. 循證護理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9):3512-3514.

[4] 吳秀云. 加強循證護理的應用 提高護理質量[J]. 現代護理雜志,2009,12(8):793.

[5] 趙雪梅.循證護理在 ICU 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患者中的應用 [J].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5):94-95.

篇10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護理;應用

腦出血是中老年常見腦血管疾病,該病發(fā)病較突然,死亡率高、病情發(fā)展迅速,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1]。該病經常發(fā)生于高血壓并發(fā)癥中,手術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由于發(fā)病群體多為老年人,所以術后護理尤其重要。本次主要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內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檠芯慷韻螅探討術后ICU 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內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齡在62~83歲,平均年齡(71.1±3.1)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在66~83歲,平均年齡(70.3±3.1)歲。所有患者經過CT掃描均為腦出血,發(fā)病時間在3~72 h,兩組患者在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給予患者進行普通病房護理方法護理。觀察組實施ICU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監(jiān)測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和顱內壓變化進行觀察,記錄術后患者瞳孔變化。如出現血壓升高、呼吸減緩等癥狀必須及時報告給醫(yī)護人員;如果患者出現頭疼、意識障礙和嘔吐等狀況,提示可能發(fā)生再出血。②基礎護理,調整患者,促進動脈流動,提升顱內血壓;進行靜脈輸液時還要控制好輸液速度,加強口腔護理。③拔管和引流護理。術后需引流患者必須正確放置引流袋位置,不定時檢測引流通暢狀況,同時還要進行無菌操作,避免感染。④營養(yǎng)護理術后無法進食者,護理人員應該采取鼻飼供給營養(yǎng),同時用溫水沖洗鼻飼管,保證鼻飼通暢,更換1次/2w;可自主進食的患者,主要以流質食物為主,不斷向半流質、普食過度。⑤高熱護理。高熱患者可以采用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方法降低患者提問,同時還要及時對患者體溫變化進行觀察,必要時可以利用藥物法和降溫儀器降低溫度。⑥其他護理,除了以上護理外,護理人員還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心理護理、并發(fā)癥護理,減少不良癥狀發(fā)生。

2 結果

觀察組實施ICU護理后45例患者康復43例,死亡2例,生存率為95.6%;對照組實施普通病房護理后45例患者康復38例,死亡5例,生存率為84.4%。經過χ2檢驗,觀察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腦出血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為肺部感染、應急性潰瘍感染、腦疝等,經過分析發(fā)現,觀察組并發(fā)癥4例,發(fā)生率為9.0%。對照組發(fā)生并發(fā)癥10例,發(fā)生率為22.2%。經χ2檢驗,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致殘、致死率價高,多發(fā)于中老年[2]。不僅要進行手術,還要合理進行術后護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發(fā)展,該病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很多患者都因腦疝或嘔吐等原因死亡,嚴重影響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相關文獻明確指出[3],如果伴有高血壓還會發(fā)生激發(fā)感染,必須盡早診斷和治療,同時針對性實施一些基礎護理、營養(yǎng)護理等措施,提高預后質量,減少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影響。

為了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建立完善的ICU護理體系,同時加強技術考核,提高醫(yī)護人員對ICU腦出血的認識,落實護理措施[4]。在護理時必須對患者的瞳孔、血壓、脈搏等體征進行檢測和觀察,注意嘔吐。在觀察病情的基礎上積極做好急救搶救,認真完成醫(yī)院內部護理安排的各項活動。呼吸道通暢是ICU腦出血護理中比較關鍵的一環(huán),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將護理重點放在呼吸道方面,認真檢查患者的呼吸情況。為了保證患者入院后住院、治療和護理等工作連續(xù)進展,明確患者病情后,必須由醫(yī)院相關科室做好護理準備工作,避免延誤病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要認真做好急診用藥準備,明確接班[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ICU護理后生存率為95.6%;對照組生存率84.4%;觀察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對給予腦出血患者實施術后ICU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減少致殘和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促進了患者康復,已經成為救治壓腦出血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謝民.3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急診救治后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03(4):23-26.

[2]張懷明.30例腦出血開顱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01(25):45-46.

[3]張偉.30例微創(chuàng)術治療腦出血的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02(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