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說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0: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神話傳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吸引我。我讀了它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最吸引我的有這兩個故事:《雷王收租》、《柳毅傳書》。當然,并不是只有這兩個故事是我喜歡的,這里面有許許多多的精彩故事。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精神產品。那時候還沒有文字,這精神產品只能從人們的口舌中滋生、長大、成熟、傳播,這又有了傳說。在這里,我就先為大家講講雷王收租的故事吧!那時很久以前了,那時候,天和地離得很近,天上住的是雷王,遞上住的是人,領頭的叫布伯。有一天,雷王下了凡,人們東拼西湊,為雷王準備了一頓飯。雷王一頓酒足飯飽之后,起了貪心,要人們給他交租。聰明的布伯想了一個辦法來對付雷王。終于,雷王放棄了向人們收租的想法,氣呼呼的回到了天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要畏懼有很高權力的人,要向它們挑戰(zhàn),就像故事中的布伯一樣!
這本書非常好,我要再去推薦給其他的人,讓他們也讀一讀這本好書。
篇2
關鍵詞:民間故事;小紅帽;過度闡釋;反對闡釋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與小紅帽案例分析
闡釋自產生以來就與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僅闡釋學是以赫爾墨斯這個神話人物加以命名,它的產生也是為了是神話等這樣一些古老的文本適合現(xiàn)代的需要。闡釋最早產生于古典古代晚期的文化中,那時神話的影響力和可信度已經(jīng)被科學啟蒙所帶來的一種理性唯物的現(xiàn)實主義的世界觀所瓦解,越來越難得到人們的注意。為了不讓這樣的一些古老珍貴并且在歷史上發(fā)揮過重大作用的文本從此堙沒,闡釋則成為了一個有效的解決途徑。它往往使得這樣一些古老的文本在今天仍然具有存在價值。我想在此文中舉兩個非常著名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第一個是阿多諾在《啟蒙辯證法》中所提到的塞壬與奧德修斯的故事。阿多諾將塞壬的歌聲比作藝術的引誘,而奧德修斯則被當做是資本家。他一方面充分享受著藝術的魅力,而另一方面則靠著勞動人民將自己綁起來不會陷入其中。
另一個例子也是眾所周知,那就是弗洛伊德從俄狄浦斯這一出悲劇當中得出的戀母情結這一理論。弗洛伊德對俄狄浦斯這一古老悲劇加以闡釋得出了普遍的戀母情結這一理論。
這樣杰出的例子還有許多,他們都證明了闡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解讀方式,它可以在我們認為已經(jīng)被充分理解的文本中發(fā)掘出新的內容。在這里,我們就以格林童話中的著名故事――《小紅帽》為例來分析闡釋對于一個文本的解讀,尤其是轉換性解讀。
小紅帽的故事情節(jié)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十分熟悉,但是估計沒有誰會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在今天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討論的熱點,不僅有其理論研究專著(《百變小紅帽》),也有關于這個故事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許多學者都從自己的領域出發(fā),來對這則歷久彌新的民間故事進行闡釋解讀。
這個故事產生之初往往是對小孩的一種善意的警告與勸誡,讓他們聽父母的叮囑,不要因為貪玩而耽誤重要的事情,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等。而這種樸素的本初含義隨著時間的流逝具有了許多別的意蘊。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闡釋解讀中,小紅帽往往代表年輕女性對性的一種渴望和追求,是為了滿足自己個人的需要才會甘愿被狼欺騙,因此在美國性開放時代,小紅帽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變成了身材惹火的單身美女,在故事中她在草地里的玩耍也被當做了對男人的一種引誘。而在女權主義者的闡釋解讀中,小紅帽故事表現(xiàn)的是當今社會下女性保衛(wèi)自身權利的運動。在男權文化下童話的女主角往往要經(jīng)歷孤單、屈辱以及許多磨難的考驗,最終才能得到一個如意郎君的疼愛……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小紅帽這個故事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競技場,在這里人類學家、心理分析學家、女權主義者、神秘主義者等對這個故事作出了自己的闡釋和解讀。面對著這樣一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些闡釋與解讀是不是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呢”
二、過度闡釋中的轉換性闡釋與潛文本閱讀
按照蘇珊桑塔格的說法,“闡釋是以修補翻新的方式保留那些被認為太珍貴以至不可舍棄的古老文本的極端策略”,要使過去古老的文本在今天還能被認為有其存在價值與意義,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這樣一些古老文本中的要素轉換成為我們熟悉的事物,這樣的做法會導致為闡釋而闡釋。過度的闡釋將過去文本當中的某些因素放在當今社會進行淺層的比附,并不具有多大的價值。
這樣的轉換性闡釋往往會造成忽視文本而去盲目挖掘文本中的潛文本。因為轉換性闡釋將文本中的許多因素都加以轉換,在這樣的一些闡釋者看來,幾乎所有的文本都成為了一部密碼本,上面顯而易見的東西并不具有太多的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潛文本躲藏在文本之后。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們習以為常的文本閱讀忽然變成了一種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潛文本的尋找與再現(xiàn)。而在所有的文學當中,神話與民間傳說往往最為古老,許多作品的產生背景,作者、發(fā)源地等等都已不可考,因此,它們往往會被轉換性的闡釋所鐘愛,會在其中挖掘出很多的微言大義中來。在蘇珊?桑塔格看來,過度闡釋僅僅是改寫和重估死去的過去的一種手段,是從死去的過去逃脫的一種手段
三、在新的環(huán)境下如何反對過度闡釋
神話與許多民間傳說,它們都產生與人類文明的原始階段,它所反映的是原始文明時人類的心理特征,并不會包含如此多的現(xiàn)代意義。而盲目將古老文本做無休止且漫無邊際的過度闡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透明是藝術――也是批評――中最高、最具解放性的價值”。正如蘇珊桑塔格在她的著名論文《反對闡釋》中所說的那樣:
“我們的任務不是在藝術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大量的內容,也不是從已經(jīng)清楚明了的作品中榨取更多的內容。我們的任務是削弱內容,從而使我們能夠看到作品本身。
現(xiàn)今所有藝術評論的目標,是應該使藝術作品――以及我們自身的體驗――對我們來說更真實,而不是更不真實。批評的功能應該是顯示它如何是這樣,甚至是它本來就是這樣,而不是顯示它意味著什么?!?/p>
參考文獻:
[1]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2]蘇珊?桑塔格,《反對闡釋》,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
篇3
關鍵詞:伏羲氏;古代;傳說;八卦;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0-0145-02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傳說貢獻最大的是被后代尊稱為“三皇”的伏羲氏、神農氏和女媧氏。而伏羲傳說的故事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奇妙的情節(jié)和神奇的色彩,著重刻畫了伏羲文化其固有的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展現(xiàn)出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認識世界的科學精神,從而使人們從中受到陶冶和教益。傳說伏羲氏教人結網(wǎng)、捕魚打獵,還教人把漁獵得來的魚蝦肉放在陶器里煮著吃,把活著的野獸畜養(yǎng)起來。最為值得一提的是,伏羲氏還創(chuàng)制了伏羲八卦。我們聽說過許多的神話傳說,但細想一下也不是大批量的,而且這些難得的神話傳說是經(jīng)過多少年才錘煉而成并廣為流傳的。一些古代的神話傳說之所以可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其故事內容本身吸收了時代的限制性和物質的局限性。中國歷史上的經(jīng)典神話傳說之一———《伏羲氏的傳說》便是如此。
一、關于伏羲傳說
有關伏羲傳說的故事有很多。相傳開天辟地之后,天下依舊十分荒涼。人們都愚昧無知。玉皇大帝便命圣母帶著仙犬下凡,管理人間。居于華胥那個地方(今指陜西藍田)。有一年,雷公神發(fā)怒,凡間河水泛濫,使人們遭遇了巨大的災難。圣母于是化身變成一位美麗的姑娘,當時稱華胥姑娘,前往雷澤國(今指甘肅境內)說服雷公,勸他不要隨意發(fā)怒,禍害人間。一路上,圣母歷盡了千辛萬苦,當她來到雷澤國附近時,突然發(fā)現(xiàn)地面上有一巨人的腳印,由此心動。誰知這一凡心被天上的彩虹感動,便飛下來纏繞住了圣母。恰巧的是,雷公正好在此,于是便領著圣母進了華池,圣母因為與彩虹相交懷孕,并在成紀生下了伏羲,而其實為大風國雷神之子。后人為了紀念華胥姑娘踩了巨人腳印而生下伏羲,至今豫東猶遺,俗稱“擔經(jīng)挑”,即“巫舞”的習俗。伏羲自稱“風”姓,“風”便成了華夏民族的第一個姓字。后來雷公聽從了華胥姑娘的勸說,自此改邪歸正,不再隨意發(fā)怒,危害人間。從此,天下便安樂太平、五谷豐登。
幾千年來,人們在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在文藝的百花園中,民間神話傳說以其源于生活、群眾創(chuàng)作、口頭傳播的特征而經(jīng)久不衰。正如郭沫若所說:“如果回想一下中國文學的歷史,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遺產中最基本、最生動、最豐富的就是民間文藝或是經(jīng)過加工的民間文藝作品”。一般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神話傳說,肯定人生的意義,整個故事情節(jié)是為了說明人通過積極、艱苦的奮斗,可以取得幸福,所謂“不知嚴霜寒,焉知太陽暖”,只有歷經(jīng)憂患的人才懂得歡樂的價值。
1.史說伏羲
據(jù)《中國姓氏大全》載文道:“伏羲氏、女媧皆風姓”。又據(jù)史料推測,女媧是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領,而伏羲則是父系氏族部落的首領。神話傳說中所謂伏羲與女媧的結合,歸根結底是兩個氏族部落的結合。神話傳說二人曾以兄妹相稱,事實上,應該是二個氏族部落地位平等結合的反映。
“三皇”—伏羲氏、神農氏、女媧氏,三者反映的是氏族公社時代,女媧氏是女的,是母系氏族公社的首領,應當比較早,伏羲氏、神農氏是男的,是父系氏族公社的首領,應當比較晚。為什么反而把女媧氏放在后頭呢?原來這些傳說大都經(jīng)過后人整理,把次序顛倒了。還有,在傳說中女媧氏是造人的,把她放在伏羲氏、神農氏后頭又怎么講得通呢?神話傳說本來不是歷史科學,所以難免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伏羲傳說所提供的歷史知識,有些是可能的,也有些是荒誕的。一般說來,離我們越遠的可信程度越少;離我們比較近的就可能比較接近于真實,就該神話傳說本身很有教育意義的同時,也反映了一部分我國原始社會的歷史。
2.伏羲傳說的典型性
生活在天地之間,我們人類會經(jīng)常問自己天地是怎樣起源的?人類本身又是從哪兒來的?這些問題今天都已經(jīng)有了正確的答案。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地球是星云凝結成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這些答案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人們的普通常識。然而幾千年以前的古代,要是有人提出這些問題,答案往往是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傳說。
伏羲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生產和生活發(fā)展的進程,我們知道,人類解決居住、食物等等問題,是同自然界做斗爭逐步積累經(jīng)驗的結果。這里面包含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奮斗、失敗,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從懂得很少到懂得較多,使生活從很不完善改進得較為完善,最后才取得成功。我們把伏羲氏看成象征性的人物,他象征了氏族社會時期努力解決生活問題的群眾。
說過:“典型是一種政治力量,樹典型等于插旗子,其秘訣就是把需要加以提供的精神、加以推崇的價值觀、加以實現(xiàn)的原則、加以推廣的經(jīng)驗具體化,在一個或幾個看得見摸得著具體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為一面鮮明的旗幟,指引大眾前進的榜樣、標兵。因此,凡需要提倡一種什么精神,就需要找到一個或幾個相應的典型來體現(xiàn)這種精神。”
二、伏羲八卦與伏羲文化的價值
篇4
【關鍵詞】神話傳說;文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1-0193-01
一、神話傳說的概念和內容
神話和傳說是兩種文學形式,神話是人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想象加工而成的神與自然生活和斗爭的故事,神話中的神其實是理想化的人,他們的特點就是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從不屈服,不向困難低頭,勇敢地征服自然,改變命運。傳說一般都有特定的歷史基礎,是特定的歷史事件經(jīng)過長期的流傳,對事件的記敘和評價。傳說的主角都是人,在流傳中這些人和事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顯得更加富有傳奇性。在時間上,神話出現(xiàn)較早,在性質上,傳說和神話不一樣的是,傳說中的主角都有事實依據(jù),不是完全虛構而成。神話和傳說共同的特點就是由古代人民口頭相傳的。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和傳說,目前世界上流傳廣泛的神話就是希臘神話、基督教神話,我國也有一套自己民族的神話傳說。無論是是希臘神話、基督教神話,還是我國的神話,在后來的歷史演變中都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源泉。
二、神話傳說中的道德精神
我國的神話傳說中,有很多都是與自然作斗爭的內容,像神農嘗百草,為了醫(yī)治疾病的良方,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最后死于斷腸草;鯀在治水時偷了天帝的息壤被殺死,他的兒子大禹繼續(xù)治水,終于治水成功;而最早的,死后將自己的身體化作大自然。這些都是犧牲奉獻的典型。我國神話中還有一些事勇于探索,造福于人的神話人物,像有巢氏發(fā)明房屋,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倉頡發(fā)明文字,女媧補天,不僅中國的神話人物為人類做貢獻不惜犧牲自己,像希臘神話中盜火的普羅米修士也是一個為人類不惜自己受苦的奉獻者。還有一些是具有頑強精神的,像移山的愚公等。
我國除了遠古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之外,在后來的歷史人物中,也常常將那些具有高尚精神的人封為神明,像我國道學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以及具有忠義精神的關羽也被奉為神明。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神話中的神仙之所以成為神仙,是因為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偉大的精神。
三、神話傳說對幼兒道德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而所謂的綜合素質就是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人文精神包括道德培養(yǎng)、人生觀培養(yǎng)。人文精神中的道德教育不能依靠學校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在幼兒時期就要向他們傳授良好的道德觀念。
有些孩子有臨睡前聽故事的習慣,這其實是個比較好的習慣,在睡前聽故事可以加深他們的記憶力,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孩子最感興趣的就是自己是怎么來的,在此基礎上告訴他們人類是怎么來的,他們的興趣會更大。在了解到遠古時代人們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火的情況下,生活多有不便,然后一些神話人物用自己的生命為人類造福,這樣幼兒就會對古代神話人物充滿尊敬。這樣從遠古到后來的歷史人物,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思想,還可以傳授他們一定的歷史知識。
我國的神話傳說不僅是這些關于奉獻精神的,還有很多是關于誠信的神話,像《柳毅傳書》中的柳毅,為了遵守自己的諾言,經(jīng)過千辛萬苦,將龍女的家書送到她娘家,并且不要報酬。還有一些神話是關于不守誠信的,像《搜神記》中的關于“蠶”的傳說,一個女孩的父親外出很久,女孩思念他,就對自己家的馬說,如果馬能將父親接回來,她就嫁給馬做妻子。那匹馬果然找到了女孩的父親,將他帶回家。那匹馬以為女孩就要成為它妻子了。父親知道后就將馬給殺了,將馬皮貼在墻上暴曬。女孩對馬皮說,你是畜生,怎么能娶人為妻子?忽然馬皮將女孩裹住飛走了,最后就成為蠶。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向孩子講授這一類神話傳說,可以將守信這樣的良好道德根植于幼兒心靈,讓他們從小就知道講信用的好處。
神話故事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每一個幼兒都愛聽,關鍵是家長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態(tài),能夠有系統(tǒng)地向孩子傳授,不能怕麻煩隨便敷衍孩子。還有一點,幼兒分辨能力低,在他們眼里,神話都是真實的。因此在講授時要注意,不要今天講女媧造人,明天又來講上帝造人,孩子分不清中外文化,這樣反而會混淆他們的思維,因此盡量以我國的為主。
參考文獻:
[1]宋玉.女媧神話與蓋亞假說之比較[J].黑龍江史志,2009(19).
[2]劉亞虎.中華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的典型型式及人文精神[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楊邦俊.傳統(tǒng)文化與語文的人文內涵[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2(Z1).
篇5
北方民間美術以少數(shù)民族的藝術為主,如薩滿教藝術、赫哲族魚皮剪紙等。這些原生態(tài)的民間美術傳承著寶貴的文化底蘊,其意象觀念與特殊的技藝為動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元素。在動畫片中不難尋覓北方民間美術的影子,其造型觀與技法為動漫文化帶來了新的生機。
[關鍵詞] 北方民間美術 造型 動漫
一、薩滿教神話傳說豐富了動漫題材
神話與傳說是文字尚未誕生的時代,由后人口述或記錄的有關祖先的離奇故事。這些記載是我們祖先運用想象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并令其形象化的產物。弗洛伊德曾說,在現(xiàn)代文明里,尚能保留思想全能觀念的只剩下藝術。只有在藝術領域里,人們還可以依照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作出或畫出任何自己愿意的事情。薩滿教藝術是其思想觀念的物化,同時也服務于薩滿教的精神世界。薩滿巫師施法時所用的法器,如服飾、衣帽、披肩等,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這些訊息是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的沉淀與結晶。
鹿是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獵取對象,鹿與薩滿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薩滿鹿神帽是薩滿教神器之一,有獨特的造型和內涵,成為薩滿教藝術的代表。不同族群的鹿冠帽有著不同的特征。赫哲族的角形冠較為復雜,采用布制,鹿角叉的數(shù)量代表派別和等級。鹿神作為氏族神得到崇拜與祭祀,并把這些崇敬的觀念物化成飾品,同時也流傳著神話傳說:古代有一位女獵手,她能聽懂鹿的語言,從不打鹿,和它們相處親密,她被人們稱為抓羅格格。一次,在行獵的過程中,抓羅格格從山上墜落受傷,得幾只鹿相救并養(yǎng)好傷,從此她便離開了部落和鹿群為伍。由于她保護鹿群,這里的鹿越來越多,引得遠方一個野蠻部落前來捕獵。抓羅格格率領鹿群沖殺來犯的敵人并將他們擊退。這個故事反映了薩滿對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以及人與鹿之間的和諧相處。
神話傳說是人類對自然及其外在世界充滿想象的觀念構造,動漫藝術本身帶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在很多層面與神話傳說中的精髓不謀而合。在動漫創(chuàng)作中可吸取民間神話傳說,用以豐富動畫主題。
動畫片《鹿鈴》1982年獲文化部優(yōu)秀影片獎,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蘇聯(lián)第十三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動畫片特別獎。講述的是:老藥農與孫女采藥時救了一只受傷的小鹿,經(jīng)過女孩精心細致的照顧,小鹿痊愈,并且人、鹿間建立了親密的情感。小女孩為保護小鹿而受傷后,小鹿每天陪伴她,并替其到鎮(zhèn)上采購。數(shù)月后,小鹿巧遇失散的父母,女孩依依不舍與小鹿告別。《鹿鈴》故事情節(jié)動人心弦,與薩滿鹿神傳說類似,講述的是人與鹿之間建立的友誼。在動畫中,女孩與鹿建立的情感通過鹿鈴鐺得到物象的升華,薩滿則是用鹿帽傳達與動物之間特有的感情與崇拜,其實質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
薩滿教神話背景來源于萬物有靈的信仰,主題是英雄神話與創(chuàng)世神話。這些神話傳說的特征是強調主觀意識,富有浪漫主義氣息,體現(xiàn)出獨特地域中的民族氣質。這些神話傳說中的形象造型與觀念,為我國民間美術和動漫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拓展了想象力。中國北方薩滿文化包含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奇的思維觀念衍生出薩滿教祭祀工具。這些精神的觀念與物質的工具,為我們的動漫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資料。
二、魚皮剪紙豐富了動畫造型
中國剪紙歷史悠久并傳承至今,其創(chuàng)作以薄片材料為載體,經(jīng)過剪或刀刻等技藝完成。中國北方以捕魚為生的赫哲族,在長期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出魚皮剪紙藝術。赫哲族的魚皮剪紙主要以魚皮作為載體,并創(chuàng)作出圖案的“底樣”,通過這些“底樣”可以復制出相同的紋樣造型,并把這些裝飾紋樣貼或繡在服飾上。
中國剪紙動畫曾在世界動畫舞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的技法樣式與濃郁的民族特色展示出神奇的魅力。1983年出品的動畫片《老鼠嫁女》,是經(jīng)典的剪紙動畫,帶有民間美術的造型觀。動畫中的角色造型設計就運用了魚皮剪紙元素。從剪紙技法來講,有小圓形孔、月牙形、三角形、鋸齒形、水滴形等?!靶A形孔”:圓形是剪紙的最基礎技法,常見的符號。動畫片中老鼠的眼睛,老鼠父親衣著的錢孔等,就是通過這種技法完成的。動畫中的圓孔不求飽滿圓潤,而是帶有些粗糙的刻痕,體現(xiàn)出老鼠的狡猾?!霸卵佬巍保哼@是類似月牙的剪紙符號。在動畫中用在了老鼠耳朵與鼠姑娘頭上劉海處?!独鲜蠹夼穭赢嬇c魚皮剪紙風格有著重要聯(lián)系,也有類似的特征,空間處采用剪紙的構圖理念,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約束,可以天馬行空地發(fā)揮創(chuàng)意與想象,同時都具有萬物有靈的思維觀念。
魚皮剪紙追求原始原生態(tài)的美感與裝飾性表現(xiàn),不是具體客觀事物的臨摹,是在原有物象造型基礎中加以美化,將形式美與內心的情感完美結合,從而在造型表現(xiàn)中顯得尤為自由與奔放,不僅具備了客觀事物的元素,也富有創(chuàng)意的視覺張力。
中國剪紙有著獨特的魅力,其精髓為中國動畫所吸納。剪紙動畫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動畫片《人參娃娃》,1961年獲民主德國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jié)榮譽獎,1979年獲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兒童片銀質美人魚獎;動畫片《金色的海螺》,1964年獲得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國際電影節(jié)“盧蒙巴
參考文獻
篇6
海的傳說―濤聲神曲
恰如其藍色的外表,海有著深不可測的魅力,其性格也極其豐富。它有母親般的親切、柔和、細膩,也有暴君般的粗魯、陰郁、變化莫測,讓人對它愛恨交織。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關于海洋的神話傳說,在濤聲中傳唱至今。說到海的傳說,木木頗有些大家風范。我們就聽他如數(shù)家珍、娓娓而談吧!
在希臘神話中,波塞冬是眾多海神的統(tǒng)領,海上狂風的形成傳說源于他的發(fā)怒――他用三叉戟(jJ)拍打海面。希臘人為討得海神的歡喜,在最危險的峭壁上建立了宏偉壯觀的海神廟。此外,希臘大英雄阿喀琉斯的母親是海洋女神忒提絲。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海神有著不同的版本,除去我們熟悉的海龍王、蝦兵蟹將、龜宰相之外,還有著更為古老的傳說。古時候人們認為陸地的四面都是海洋,每個海洋都由一個皇帝統(tǒng)治。他們的名字很有意思:南海之帝為倏(shO),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但是,這三個人的交往卻是一場悲劇。倏與忽去拜訪混沌,受到熱情招待。他們?yōu)榇鹬x混沌就給他開鑿七竅(七個窟窿),鑿了七天不想?yún)s把混沌鑿死了。
面對兇險的海洋,海洋文明悠久的西方產生了一系列航海英雄歷險故事,如荷馬的《奧德賽》、笛福的《魯賓孫漂流記》……在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古代,人們也沒有放棄求知的欲望,于是就有了描寫海外世界的、充滿豐富想象的《山海經(jīng)》一書。在《山海經(jīng)》中,海外的人形狀千奇百怪。比如:“灌頭國”的人長著翅膀和鳥樣的嘴;“長臂國”的人手很長,站著就能觸到地面,在海里捕魚只用手就可以了;“一臂國”的人只長了一個胳膊、一只眼睛、一個鼻孔;“長股國”的人身子和正常人一樣,但是腿卻有三丈長,于是他們常常背著“長臂國”的人下海捕魚,各自發(fā)揮長處。
從這些神話傳說中,可以看到人們對海洋懷著深深的恐懼。
“灌頭國人”? 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鳥人?
故事鏈接
《奧德賽》講述了特洛伊戰(zhàn)爭結束后,英雄奧德修斯返程回鄉(xiāng)的海上漂流故事。奧德修斯因為獻“木馬計”觸怒了海神波塞冬,在海上漂泊10年,歷經(jīng)艱險,最終憑借智慧和勇氣戰(zhàn)勝重重困難,回到故鄉(xiāng),和家人團聚。
趣味擂臺
為增進中西文化交流,中西各派海洋神話代表隊一支,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友好競賽。
中國PK 西方
龍王 波塞冬
媽祖 忒提斯
哪吒、八仙奧德修斯
篇7
關鍵詞:貓;文化;中國;日本;復雜心理
貓作為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寵物之一,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關于貓的文學作品,神話傳說,影視作品等。日本關于貓的描寫早在《日本靈異記》、《枕草子》、《源氏物語》上就已出現(xiàn)。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就形成了現(xiàn)在日本獨樹一幟的“貓文化”。“招財貓”、“貓咖啡店”等關于生活方面的貓現(xiàn)在十分流行。關于以貓為主題的小說,動畫,角色群,也有很多的代表作品。《我是貓》、《HELLO KITTY》、《哆啦A夢》、《貓的報恩》在世界范圍內都非常有名。同樣在中國也有很多關于貓的神話傳說和語言表達,但較之日本為之甚少。同樣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中日兩國對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熟悉的貓卻持有相當大的不同印象。本文將通過有關貓的文獻,諺語,傳說,影視作品等不同角度對中日文化中不同的貓的認識展開敘述,然后從中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從而更好的了解兩國文化。
一、先行研究以及問題點
有關日本貓文化的研究很多,通過對這些先行研究的歸納總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從語言方面,趙(1998)對有關貓的諺語進行了總結。李(2010)對貓的慣用語進行分析,得知很久以前貓和人類的生活就密切相關,并列舉了有關貓的文學作品以及傳說。從文學作品方面,張(2004)第一次分析了貓在日本文學作品中占有著重要地位,并通過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介紹了貓文化的形成情況。李和柳(2009)通過分析神話傳說中的貓形象,把貓分成了三個種類,并提出了貓與女性的關系。從文化方面,韓(2005)說明了招財貓的由來等。從動漫方面。殷和王(2013)分析了動漫中的貓形象。
由以上可以看出,關于貓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神話傳說等方面。而通過中日兩國貓形象的對比分析兩國文化不同的文章少之又少。本文將重點分析兩國貓文化的異同點,并找出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人類愛貓,贊美它,把它當成人類的朋友,但是另一方面,人類又要鄙視侮辱這可憐的動物。本文將從關于貓的諺語,傳說,動漫等不同角度來看人類寄托在貓身上的這種復雜感情,從而找出中日兩國貓文化的異同點,進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二、中日兩國貓文化的相同點
首先,先介紹中日兩國對貓的四個共同點:一、據(jù)史料記載,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貓都是在宗教傳播中從國外被帶入國內并走進一般大眾的家庭。二、貓最初都是因為貓捉老鼠,保衛(wèi)莊稼,驅除鼠疫的本領而受到贊美與喜愛。三、因為貓的溫順,乖巧,可愛的嬌小形態(tài)而作為寵物受到大眾的喜愛,寄托自己的情感。四、自古以來,兩國對貓的認識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日本人對貓有畏懼和喜愛的復雜心理,貓在《日本靈異記》、《枕草子》、《源氏物語》等被描述為貓妖的形象。且有關貓的慣用語也大多貶義,但另一方面貓在人們心中也有正面的形象,比如日本寺廟還有神社里會看到祭祀貓的現(xiàn)象,日本人把貓看成神靈,相信它能消病去災,招財納福。同樣中國對貓的情感也是復雜的,自古就有“貓改不了偷腥”“貓哭耗子假慈悲”的說法,但也會形容人時“像貓一樣乖巧”這樣褒義的描寫。
三、中日兩國貓文化的不同點及原因
另一方面、中日兩國對貓也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本文只列舉了主要五點,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兩國文化中黑貓的形象完全不一樣。日本的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很多描寫黑貓的出現(xiàn)代表著惡兆的降臨,比如“貓婆說”。至今日本人對黑貓都有種畏懼,把它當成不好的征兆。這也經(jīng)常反映在日本動漫作品中,比如《夏目友人帳》中出現(xiàn)的黑貓。而在中國卻恰恰相反,在古時的富貴人家,都有養(yǎng)黑貓或者擺放黑貓飾品的習慣,例如在門口掛一個墜有黑貓的風鈴,有些富人,用黃金打造貓作為裝飾,一定要用漆涂成黑色才行。二、在日本貓是神佛共奉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日本的神社還是寺廟都有供奉貓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恐怕全世界除了日本再無其他。這是由于在日本的民間傳說中有很多關于貓救人的故事,比如招財貓的由來。三、在日本的諺語和傳說等中,關于貓的表現(xiàn)和描寫要遠遠多于中國。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獨特的愛貓情節(jié)。四、和中國不同,日本人自古就認為貓有超能力和靈力。這種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傳說和影視作品中,比如《夏目友人帳》、《向日葵的她》。眾所周知是通過不斷模范和吸收外國強大文化而逐漸發(fā)展壯大的,比如中國的唐朝,近代的英國,現(xiàn)在的美國。它總是一路追隨著強者的腳印,可以看出它對強大的事物有著崇敬與崇拜之情。而日本人就覺得貓是一種強大的生物,它可以飛檐走壁,而且人們總說貓有九條命。這是贊美貓由于天生精靈,行動敏捷,因而比別的動物有更強的生命力。五、中日文化作品中的貓形象也完全不同,在日本文學作品中大多是通過貓眼看世界,通過貓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對貓本身是沒有任何的批判,只是一種客觀的描寫,例如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而另一方面中國作品中對貓的描寫大多是用貓不好的一面來比喻人類丑陋的一面,比如魯迅的《狗 貓 鼠》,通過描寫貓令人討厭的一面來暗諷人類的邪惡。老舍的《貓城記》中也是以貓?zhí)娲藖砼谐舐默F(xiàn)實社會。這是由于日本人比起中國人更喜愛貓的緣故吧!
四、總結
本文通過中日兩國對貓的認識,了解到中日文化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尤其是不同的部分的了解對于兩國文明的互相了解以及交流都是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日對貓的認識的異同點,但仍然有一些地方是沒有考察到的,而且在解釋其背后的原因也有依據(jù)不夠充分,分析不夠深入全面的地方,其背后應該有更深刻的原因。這些都將作為以后的研究課題加以完善。(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趙玉柱.日本的“貓文化”[J].日語知識,1998,1
[2] 李雯.淺談日本的貓文化史[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6,102
[3] 李志芳,柳慕云.日本民間故事中“貓”的形象[J].外國問題研究,2009,3,193
[4] 韓維霞.日本的招福貓文化[J].中國科技信息(文化論壇),2005,16
[5] 張秀華.日本文化中的貓情節(jié)及其文化折射[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7,4
[6] 殷林華,王秋菊.淺析日本動漫出現(xiàn)的貓形象[J].青蔥歲月,2013,7
[7] 夏目漱石.吾は貓である[M].新潮社,改版,2003
篇8
[關鍵詞] 中國景德鎮(zhèn)陶瓷古彩裝飾承載中國文化意蘊
景德鎮(zhèn)陶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景德鎮(zhèn)陶瓷古彩裝飾中所承載的豐富的中國古代民間文化、歷史文化和古代神話傳說等意蘊,是美術老師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民間文化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等不可多得的視覺教材。
一、它承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和民俗文化意蘊
以吉祥題材為例,其構成形式就可以分成三大類:其一,“單成象征寓意,即用一個形象或花或鳥就能構成一個意思”;其二,“復成象征寓意,即通過兩至三個以上的形象互相搭配構成一個意思”;其三,“組合象征寓意,用幾個復成象征寓意組合成一個意思,體現(xiàn)一個總的主題”。每個構成形式中又蘊含著豐富的具體物象和深刻的民間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以單成象征寓意為例,其構成的物象就有禽鳥類中既象征大富大貴和大吉大利、又象征愛情“鳳無梧桐不棲”和“龍鳳呈祥”的鳳凰,有象征喜慶、吉利、喜事逢雙、喜從天降的喜鵲,有象征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和平鳥等;有名花類中象征富貴繁榮的牡丹,有象征雍容華貴的芙蓉,有象征潔身自好、自尊自愛的蓮花等;有竹木類中象征長壽的松柏、象征氣節(jié)的竹、象征富貴和早生貴子的桂樹等。以復成象征寓意為例,有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鵲梅花圖、寓意“白頭富貴”的牡丹白頭翁圖等。以組合象征寓意為例,有象征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五種人倫關系和諧美滿的“五倫圖”――由鳳凰、白鶴、白頭翁、鴛鴦、燕子組成畫面,有象征著經(jīng)得住考驗、牢不可破的友誼和在任何情況下彼此始終如一的高尚情操和氣節(jié)的“三友圖”――由松、竹、梅組成畫面等。這些多姿多彩的以吉祥圖為代表的民間文化或民間風俗,表現(xiàn)了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趨吉避兇的恒定的心理定勢,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歷史文化底蘊,折射著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風,寄托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情操的追求。
二、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意蘊
以琴、棋、書、畫“四雅圖”為例,有表現(xiàn)知音難覓的“伯牙撫琴”圖等;以漁、樵、耕、讀“四樂圖”為例,有側重于道德教化的“舜耕歷山”圖等;以赤、黃、藍、綠“四才圖”為例,有表現(xiàn)坡豪邁氣概的“赤壁懷古”圖,有表現(xiàn)山陰道人渴慕王羲之書法、以白鵝換取王羲之寫的《黃庭經(jīng)》之雅談的“黃庭換鵝”圖等;以忠、孝、節(jié)、義“四全圖”為例,有贊揚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武穆精忠”圖,有頌揚蘇武節(jié)操、彰顯民族氣節(jié)的“持節(jié)牧羊”圖等;以菊、鵝、硯、酒“四愛圖”為例,有贊揚陶淵明秉性剛直、不慕榮利、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歸田園隱居、贊秋菊傲霜的“淵民愛菊”圖,有表現(xiàn)李白不愿趨炎附勢品質的“李白醉酒”圖等;以懸梁、刺骨、編蒲、鑿壁“苦學圖”為例,有贊揚衡匡“學無燭、鄰舍有燭光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光、映光而讀”的“衡匡鑿壁”圖,有贊揚蘇秦勤奮學習、用錐刺股、終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刺骨”圖等;以“浩帥圖”為例,有頌揚北宋楊業(yè)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等。上述歷史文化題材,有的記述了中華民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jié),有的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高尚情操,有的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勤奮好學、孜孜不倦的精神,有的表現(xiàn)了古代先民對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熱烈追求,有的表現(xiàn)了歷史人物的大智大勇,有的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它承載著豐富的神話傳說題材和其他題材
以神話傳說題材為例,有“群仙會”圖、“八仙騎八獸”圖、“八蠻進寶”圖、“十二花神”圖、“十二生肖”圖、“十八羅漢”圖等。以歷史故事為例,有“商山四皓”圖、“竹林七賢”圖、“廿四孝”圖等,還有用百為單位編成的“百子圖”、“百美圖”、“百將圖”、“百仙圖”等。這些題材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對和諧、幸福、美滿生活的熱烈追求。
可見,景德鎮(zhèn)陶瓷古彩裝飾中承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歷史文化和神話傳說等審美意蘊。這些審美意蘊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它不僅豐富了景德鎮(zhèn)陶瓷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還豐富了學生在美術課中鑒賞景德鎮(zhèn)陶瓷的內容,更為美術老師在美術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中國古代民間文化教育、歷史文化教育和古代神話傳說作品鑒賞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鑒于此,我謹向各位美術教師提出誠懇的建議:不管我們的美術教學課時多么地少――普通中學每周只有2節(jié)美術課,就是這可憐的2節(jié)美術課,還常常被任課教師以各種名目和理由占用――我們都得在每個學期安排1~2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充分鑒賞景德鎮(zhèn)陶器,引導學生鑒賞景德鎮(zhèn)陶器古彩裝飾中所承載的豐富的中國古代民間文化、歷史文化和古代神話傳說等審美意蘊,讓學生在學會鑒賞我國精美的景德鎮(zhèn)陶瓷工藝制品的同時,也受到中國古代民間文化、歷史文化和古代神話傳說等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歷史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等,培養(yǎng)其高尚的情操,增加其美麗的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方復.景德鎮(zhèn)陶瓷古彩裝飾.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2004
篇9
神話傳說涉及遠古樂器最早可上溯到伏羲、女媧時代。傳說中伏羲、女媧為人首蛇身的兄妹,簫即為伏羲或女媧所作。《通禮義纂》云:“伏羲作簫,十六管”,《事始》云:“女媧作簫”,均指伏羲、女媧作簫;從“十六管”之言,可知伏羲所作實為排簫。唐河出土東漢畫像石中有伏羲、女媧舉簫搖鼗鼓圖,其一為伏羲右手舉日、左手執(zhí)排簫,另一為女媧右手舉排簫、左手搖鼗鼓,可見東漢時伏羲、女媧作簫之說在民間仍十分流行,茲可作傳說之一證。又,《禮記?明堂位》云:“女媧作笙簧”,《史記》也從是說。笙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樂器,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尚書?益稷》的“笙鏞以間”,是說舜時笙已可與鏞用于合奏,可見笙的出現(xiàn)遠早于舜。
關于黃帝時期的樂器傳說有如下幾則,涉及樂器有律管、十二音鐘、鼉鼓等:
昔黃帝命伶?zhèn)愖鳛槁?。伶?zhèn)愖源笙闹?,乃之阮之陰,取竹于之谷,以生空竅厚均者,斷兩節(jié)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吹曰“含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呂氏春秋?古樂》)
黃帝又命伶?zhèn)惻c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呂氏春秋?古樂》)
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樂書》)
炎帝所處時代與黃帝同,居今河南南部信陽、南陽及湖北隨州一帶,據(jù)傳五弦瑟為炎帝的大臣士達所創(chuàng):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蓄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呂氏春秋?古樂》)
高誘《注》云:“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別號”,“士達,朱襄氏之臣。”
黃帝至堯帝之間,有少昊、顓頊、帝嚳諸帝。顓頊時有“尾鼓其腹”發(fā)明鼉鼓、帝嚳時有奏樂“令鳳鳥天翟舞之”等傳說:
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惟天之合,正風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樂,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先為樂倡,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呂氏春秋?古樂》)
帝嚳……乃令人,或鼓鼙,擊鐘磬,吹苓,展管篪;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呂氏春秋?古樂》)
《樂書》言黃帝殺夔為鼓與《呂氏春秋》載“尾鼓其腹”,均指鼉鼓的起源。古語“”即“鱔”,又與“鼉”相通。古有傳說鼓的起源與雷有關,《呂氏春秋?侈樂》云:“為木革之聲則若雷”,《周禮?夏官》有“辨鼓鐸鐃之類”,《疏》稱:“鼓,雷之類”?!渡胶=?jīng)?海內東經(jīng)》云:“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鼓其腹則雷”,古人以雷為雷神所司,有兩種巨獸可作雷獸,一曰夔,“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其聲如雷”(《山海經(jīng)》);二曰鼉,即今揚子鱷。
堯帝時的樂器傳說亦見于《呂氏春秋?古樂》:
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冒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呂氏春秋?古樂》)
舜時也有作樂舞百獸之說: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弊婵紒砀?,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保ā渡袝?益稷》)
以上二則所言“擊石拊石”、“ 致舞百獸”內容大致無異,孰是孰非,已難考實?!笆痹诠糯且环N重要的樂器無疑,究系何物,學界有爭論,一般認為“石”即玉磬。
篇10
《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是我國最早的古籍之一,成書于公元前先秦。我國的大部分的神話和傳說故事都記載在這兩部書里,后者還雜有某些歷史性的故事。
《山海經(jīng)》
富于神話傳說的一部古地理書。舊說為夏禹時所作,不可信。大約出于周秦間人的記載。全書共十八篇,是后來又有了增刪羼改的本子。其字數(shù)共約有三萬一千左右。全書記載了約一百以外的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以及這些邦國、山水的地理關系,風土民俗和重要物產。它還記載了百來個歷史人物,以及這些人物的活動或世系。它所記載的地域很廣,是一部研究我國古代以及中亞、東亞各族人民上古時代生活斗爭與各族關系的重要著作,同時書中所雜有的許多奇禽異獸,神鬼靈怪,保存了不少遠古神話傳說的片段。
《山海經(jīng)》包括《五臧山經(jīng)》、《南山經(jīng)》、《北山經(jīng)》、《東山經(jīng)》、《西山經(jīng)》、《中山經(jīng)》,還有《海內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海內東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這些“分經(jīng)”有若干篇,各篇每節(jié)中都依照山水、神人、金王、草木、禽鳥、獸畜、蟲魚等排列的次序分別作各不相同的記載,有就詳細列入,沒有就不列入。既條理分明又扼要簡潔。
本書的神怪色彩很濃。每記一地一神,都附加祠神用物的說明,所以魯迅認為它是“古之巫書”。但有不少神話傳說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定的科學文化遺產。其中的神話傳說反映了我國上古勞動人民和自然界的斗爭和社會斗爭。例如“精衛(wèi)填?!?《北山經(jīng)》)、“夸父逐日”(《大荒北經(jīng)》)及“大禹治水”(《大荒北經(jīng)》)、“鯀竊息壤以堙洪水”(《海內經(jīng)》)之類的便是向自然作斗爭的有名神話。又如“獾頭國”、“長臂國”、“羽民國”、“奇肱國”等神話,更是上古勞動人民根據(jù)現(xiàn)實、加以幻想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神話。又如黃帝與蚩尤作戰(zhàn),這是《大荒北經(jīng)》中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古代北方兩大部族之間的戰(zhàn)爭;刑天操干戚以舞,這是《海外西經(jīng)》中的神話,則代表了人民的反抗行動和對上古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而且這些神話是我國文學的土壤和母胎。從它們里面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生活愿望、勞動創(chuàng)造以及英勇的戰(zhàn)斗精神:從它們里面還可以了解神話是文學的先導:并且可以幫助我們對于后世作品的理解,遠者如屈原、宋玉等的《楚辭》,近者如魯迅的《理水》等作品。
《穆天子傳》
歷史小說,作者不詳。晉代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在今河南省汲縣境內,從戰(zhàn)國魏襄王墓中發(fā)掘出來的先秦古書(汲冢書)。本書是其中之一。
《穆天子傳》共六卷,前五卷記述周穆王西征的故事。本書又稱《周穆王游行記》或《周王傳》。周穆王愛好游歷,駕著八匹駿馬(后文簡稱“八駿”)到處遠游,樂而忘返。途中曾與西王母宴飲唱和。后卷記述周穆王的寵妃盛姬死于游歷途中,以及把她運回厚葬的情況。又稱做《盛姬錄》。書中有考八駿(八駿馬)和西王母的故事,為古代神話?!赌绿熳觽鳌肥歉鶕?jù)歷史與神話傳說,并加以夸張?zhí)摌媽懗傻臍v史小說。寫作年代當不晚于戰(zhàn)國時期。本書全文不過八千五百余字,而所載內容卻非常豐富,優(yōu)美動人。
這部書寫作以人物為中心,布局已經(jīng)略具后世章回小說的雛型。開卷寫周穆王率領七萃之士,駕著八駿,造父為他駕駛,伯天為他作先導,他長驅萬里,北絕流沙,西達昆侖,游歷了名山絕境。在瑤池上會見了西王母,互相作詩贈答,極盡了賓主之樂事。西王母在本書中已經(jīng)由《山海經(jīng)》中的“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蓬散著頭發(fā),佩戴各種首飾)的怪神形象,一變而為相當文雅又有禮貌的女人。用魯迅的話說:“其狀已頗近人王”。
周穆王與西王母會面時,正是甲子吉日。穆王獻上白圭玄璧,絲織品一百段。西王母很禮貌而樂意地接受了。第二天,穆王又同西王母在瑤池上宴飲。西王母為穆天子唱歌謠:“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币馑际?,我們彼此天南地北,千山萬水將我們隔開。祝福您長壽,還能再相會。穆天子回答:“我回到東土,好好治理國家,使萬民得到平和、幸福。三年之后,我將再在昆侖山的郊野里見到您?!比缓?,穆天子登上太陽沉落的崦嵫山,并把他與西王母會見的事刻記在山石之上,還種下了槐樹在旁邊,在古的上方書寫橫額:西王母之山。
后來又經(jīng)過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加工塑造,把西王母的形象演變成為一位美麗的神女,甚至還創(chuàng)造出一對神仙眷屬,又有東王公來同西王母作配成偶了。
穆王的西行,到處受到人們歡迎,并且他把黃牛、絲織品送給西方各民族,把西方各民族的特產如孳木華之實、嘉禾等帶回來。穆王所見到殊方異域的種種珍禽怪獸、奇花異草,在書中都一一加以記載。
八駿在《穆天子傳》中是作為西行的惟一的交通工具來體現(xiàn)的。在歷代的詩文里,對它有不少的歌頌,從南朝宋齊以下就把它作為圖繪的對象,因而八駿成為我國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象征。二千多年來,八駿和西王母永遠被人們稱道不衰,說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