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下冊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17:1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英語下冊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英語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1

關鍵詞:初中英語;家庭作業(yè);設計策略

目前初中英語家庭作業(yè)比較單調、枯燥的原因在于,教師通常都以應試作為基本目標,所選擇的題型大多類似,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但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已經接觸比較深入的語法學習,如果不能通過有效復習鞏固語法知識,那么單調的機械操練只會讓學生失去興趣,逐漸失去信心。并且家庭作業(yè)一般只停留在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上,而忽略了實用性極強的英語學科所需要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內容單一,學生“浮在表面”,也o法獲得更深層次的提高。

一、聯(lián)系生活,強調知識的應用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加強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讓英語作業(yè)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學生從作業(yè)中獲得的具體聯(lián)想與情感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作業(yè),也能夠加強英語知識的應用。盡量讓家庭作業(yè)處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的英語思維也能因此得到發(fā)展。英語學習由貼近生活的設計變得不再遙不可及,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讓學生了解這一點,可以有效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加深作業(yè)留給學生的印象。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問題,能夠讓學生既滿足興趣,又強化知識。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教師可以在作業(yè)中通過幾個問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周末生活。如:(1)在周末你需要上課外補習班嗎?(2)請你查一查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活動的英語名稱,如:skating 滑冰,skiing 滑雪,boating 劃船等等。(3)請你采訪一下你的父母,學著運用一下今天學習的句型,了解父母周末喜歡干些什么。(4)請用今天學過的句型,仿照課文中對話的形式,設計一下你與父母交談的對話。在作業(yè)中,有讓學生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的任務,也有讓學生與父母交流的任務,還有運用知識鍛煉寫作的任務。作業(yè)的范圍得到擴大,學生得到的鍛煉更加全面。

二、針對難點,設計針對性練習

過去的家庭作業(yè)范圍非常寬泛,針對某一單元某一節(jié)內容,各類題型都有涉獵。學生學完一課后,并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習中的重難點,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掌握了某些語法內容,盲目開展練習,只能是重復機械的訓練而已。因此,教師要讓英語家庭作業(yè)的范圍縮小,針對某個知識點、某個句型或者某個語法點開展練習,設計出幫助學生理解的題目,學生才能加深對重難點的印象,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8 I’ d like some noodles?重點語法點是可數(shù)名詞與不可數(shù)名詞的用法,教師可以在作業(yè)中設計一些關于比較兩者用法的題目鞏固知識內容。再如,八年級上冊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時,學生會學到一些情態(tài)動詞的用法,因而教師的作業(yè)中,可以對目前學生所學的所有情態(tài)動詞進行總結,如,can,must,would 等,利用不同句式讓學生理解不同情態(tài)動詞的含義,以及鞏固情態(tài)動詞的用法。還可以為學生滲透一些關于情態(tài)動詞表示委婉請求的用法。

三、巧妙整合,銜接新舊知識

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會分成Section A和Section B兩個部分,在其中又會劃分2a和2b的課文。這些文章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圍繞一個單元主題來設計。每個單元中所涉及的語法知識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彼此有類似、有聯(lián)系的知識。所以在作業(yè)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鞏固新舊知識,幫助學生做好不同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通過巧妙的知識整合,理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豐富家庭作業(yè)內涵,讓學生學會用更寬廣的眼光看待問題。

例如,七年級下冊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中主要的語法點是一般現(xiàn)在時,而Unit5 I am watching TV 中的語法知識點是現(xiàn)在進行時。教師可以在作業(yè)中將兩種時態(tài)進行比較練習,讓學生對這兩個知識內容都有所鞏固與加深。如,給出幾幅圖畫,圖中人物有的手上繪制出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有的則是說的一件正在完成的任務,要學生根據(jù)圖片與關鍵詞的提供,寫出正確的句子。

初中英語家庭作業(yè)的策略探究,再一次證明了教育改革的科學性,學生的需求應當成為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初中英語的學科特點很強,當下的教育改革也要求教師不能只將目光放在考試上,而要更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上。因而,在初中英語的家庭作業(yè)設計上,教師要盡可能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由多元化的題型啟發(fā)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既重視學生的基礎能力,也重視學生的理解與應用,讓家庭作業(yè)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工具,讓學生的英語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夠因為家庭作業(yè)而得到提高。全面、綜合的初中英語家庭作業(yè)才是初中生所真正需要的,才能夠發(fā)揮家庭作業(yè)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初中英語;改革

一、交際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近年來,在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英語意識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都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努力實現(xiàn)的課題。語言和交際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語言幫助交際有效的實現(xiàn),交際能力在某些方面也影響著語言的發(fā)展。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交際教學法進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交際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們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時候,對英語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交際教學法也可以為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打好基礎,增強語言的敏感性和預見性。教師運用交際教學法所要實現(xiàn)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們擁有熟練的社會交際能力,在不同的場合能夠把自己所掌握的語言應用自如,這同時也是我國初中英語課程改革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

二、交際教學法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

1.情景設置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是教師對于課文逐字逐句的講解,而初中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雖然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初中生在英語基礎知識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初中生的交際能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更提不上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由于初中是接觸英語這門課程的初級階段,如果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們在腦海里對英語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那么對于今后更高年級的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將是非常不利的。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改善這個問題,在真實的情景中引用交際教學法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必要手段。

2.交際教學法在真實情境下應用的教學案例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3《This is my sister》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真實情景的創(chuàng)建下使用交際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基礎知識的吸收效率和交際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介紹自己朋友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每一個學生都要把自己和sister/brother的照片帶到課上來,向每一位同學展示和介紹自己的sister/brother。在介紹自己的sister/brother的時候,初中生們對于Her/His name is、He/She is、He/She likes等句型可以做到很好的利用和復習。接下來教師可以設立一個采訪的情景,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對講臺上的學生進行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例如 What is、Who is等問答句型也都可以被復習和利用到。雖然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情景的建立,但是交際教學法在它的幫助下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對于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引導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有很大的推動意義。

三、交際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核心

初中生所處的應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齡段,學生們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善于表現(xiàn)自己。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交際教學法給學生們提供交流表演的機會,并讓學生們親自選擇課文,自行編排表演,這種做法非常有利于學生英語方面的創(chuàng)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表演形式可以讓學生進行任意選擇,英語歌舞表演、英語音樂劇表演等都可以被搬到英語課堂上。這種以學生為核心的交際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揮,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以學生為核心進行交際教學方法的實踐。由于八年級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關鍵年級,所以大部分英語課的課時都貢獻給了較為枯燥單一的基礎教學知識的講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掘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the party”的學習機會,把課堂變成一個真正的大“party”。教師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為課堂“party”準備一個小的表演,并在表演之前對自己的節(jié)目進行報幕。在這個過程中,be going to以及will句型都可以被應用以及復習到。以學生為核心的交際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得到些許的放松,對于他們創(chuàng)新以及交際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交際教學方法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

多媒體技術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把交際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的融合,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非常有幫助的。多媒體技術包括幻燈片、照片、動畫特效以及影片等等,它們對于交際教學方法所依賴的情景的還原是非常真實的。在學生受到視覺以及聽覺雙重感染的情況下,教師交際教學方法的使用將獲得更為有效的成果。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13《Rainy days makes me sad》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的放映實現(xiàn)交際教學法的使用。由于本篇課文主要學習了excited、surprised、upset、bored等幾種表示心情的英文單詞以及how things effect us等問答句型,所以交際教學方法的要針對這些知識點進行使用。教師可以為同學們準備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表情圖片的幻燈片,每一張幻燈片都要自帶一個音頻提問的文件,當文件播放的時候教師指定學生回答問題,以實現(xiàn)學生與多媒體之間的人機交流。每當學生對回答正確的時候,計算機都要發(fā)出鼓勵的掌聲。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的交際教學法對于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交際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五、總結

初中英語課程的教育趨勢正朝著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培養(yǎng)英語文化意識與提高交際能力相結合的教育方向上發(fā)展。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結合殷實的教育理論,真正把交際教學法實踐到課堂教學中去。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也要兼顧初中生交際能力的引導。只有真正做到這些,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初中英語的課改目標。

參考文獻

[1]史寶輝.交際式語言教學二十五年[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7, (3).

[2]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2000.

篇3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

最近兩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被廣大中小學教師熱切關注。關于初中英語的教學的高效課堂也成為我們英語教師所探討的話題。以下是我走英語教學高效課堂之路的幾點建議:

一、指導學生做好預習

預習是學習新課的基礎。預習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新課的程度。而該環(huán)節(jié)卻往往是很多教師和學生容易忽視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定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并且要學生有指導、有目的地進行預習新課內容。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9How was your weekend?時,因為該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一般過去時態(tài)。假如沒有抓好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就直接上新課的話,學生是很難接受的。我在上這個單元之前,先讓學生自主瀏覽該單元的學習內容,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羅列出一個該掌握的語言項目(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補充),然后進行有目的地預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接受新課時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學英語無用,我又不出國,只要學好母語就夠了,但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改革開放的今天,英語是多么重要,許多外商的投資以及大量商品的進出口都需要用語言來交流,沒有正確的語言又怎么能溝通呢?因此學英語勢在必行,作為一個英語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明確這一點。

二、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堂時間

如何讓課堂上的4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低效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要創(chuàng)“高效”的新型的課堂,就應該把所有的時間、一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盡量做到“少講、精講、多練”。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5I am watching TV SecA時,我并不是一開始就給學生講解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而是先引導學生進行有情景的交談、操練。讓他們明白這節(jié)課談論的主題,然后充分利用生生合作,自主學習形式進行強化訓練。讓他們進一步熟悉并掌握該語言項目。最后,引導他們在自己大量的口語操練的基礎上總結這節(jié)課的語法要點及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同時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自測題進行反饋、鞏固。這樣一來,原本在學生眼中難熬的“4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學生不僅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說英語”的快樂、享受自主學習的滿足感,更使他們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輕松地掌握了運用英語的技能,而這正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終極目的。比起在“滿堂灌”的傳統(tǒng)課堂,他們所得到的豈不是更多?

三、利用課件濃縮上課內容

現(xiàn)行教材編排量大,涉及內容廣。假如完全按照書本上的編排內容進行教學,就要占用學生很多的課堂時間。從而訓練的時間就不得不減少,對于考試需要掌握的內容,學生就難以勝任。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的做法是:堅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單元制作成一個課件,濃縮單元內容,節(jié)省新授課時間。這樣就能在課堂上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測試方面的訓練。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既能掌握、運用新授的知識又能把握考試要點,何樂而不為呢?

四、上課內容要讓學生當堂消化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千萬不能讓學生留尾巴,把希望寄托于課后的死記硬背。尤其是英語學科的教學,不少老師喜歡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講語法、習題,講得學生聽到“昏昏欲睡”。細想這樣的課堂何來效率?孰不知這樣只會是學生加重對英語的厭惡感。我在上到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時,從不會只在課堂“蜻蜓點水”,卻讓學生在課后花大量的時間機械地記憶。我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給出的限定的時間內快速地背誦,然后通過做一些相關練習進行運用、鞏固。這樣學生既能享受到快速記憶帶來的成就感,也能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

五、對學生要進行適當激勵

多表揚,少批評。對每個學生來說均很重要,尤其對差生更應如此,凡是他們有一點進步均以表揚,以鼓勵他們學英語的信心,凡是有錯誤的地方應耐心細致的糾正,盡量少批評,多表揚,在他們平時的作業(yè)中多給幾個“good”之類的詞語,這樣以來他們就覺得教師喜歡他們,學英語也相應的有了興趣。

六、教學要經?;钴S課堂氣氛

比如可以通過利用實物,誘發(fā)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每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其素材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內容力求新穎別致。通過游戲,將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達到了理解記憶的目的。同時,也使學生由此產生興趣,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

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就餐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面包等,上課時把講臺當成餐館的柜臺,將準備的東西放在上面。先是教師扮演營業(yè)員,學生扮演顧客,把對話表演出來;反復幾次以后,教師再用學過的表示吃、喝的單詞套用句型,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角色表演,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在這一關鍵時刻,一方面,我?guī)椭鷮W生學會動腦,避免死記硬背;另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指導他們尋求一個個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克服困難,由淺入深,一個個實現(xiàn)目標。

新舊聯(lián)系,啟發(fā)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易忘。對于這種現(xiàn)象,就要求教師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只要能和學過的單詞或知識點聯(lián)系上,就盡量讓他們做比較。這樣,學生既很有趣地學會了生詞,又鞏固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電化教學;電教媒體;互動合作式;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運用教材和現(xiàn)代教學設備及資源是每一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事情。教師備課時,不應只限于自己搞懂課文,淺嘗輒止,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而精心鉆研教材。成功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讓英語教師將課堂變成具體而微小的社會,設計各種語言環(huán)境,把枯燥的詞匯和課文變成生動活潑的畫面,帶領學生置身其中,創(chuàng)造情境,利用畫面、實物等,誘導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觸景生情,表情達意,進行密集的聽、說、讀、寫活動,從而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英語。然而,農村初中由于地處偏僻,學生實踐機會不多,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加之語言學科的學習講究具體、實用,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和厭煩。這些都給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避免或消除這些不良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呢?通過幾年的實踐,我認為采用電教媒體是消除這些不良因素的干擾,促進英語課堂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優(yōu)化新課導入,激活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習語言的潛能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迸d趣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人對某種事物的興趣愈濃厚,其注意力愈集中,愈能使其觀察細致、記憶深刻、想象豐富。電教媒體能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所描寫的具體事物用形、光、聲、色等多種功能相結合的方式,使事物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富于感染力,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如七年級上冊第八單元When is your birthday?Section A,詞匯量很大,利用多媒體教唱英文歌曲《月份歌》,學生在快樂優(yōu)美的歌曲中輕松地掌握了從一月January到十二月December的12個單詞。同時通過這首歌導入到新課的教學,作用于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于聚精會神的狀態(tài),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將電教媒體引入到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制造懸念,導入新課等,能激發(fā)學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再現(xiàn)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境,鮮活教材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書本+粉筆+黑板”這一傳統(tǒng)單調式教學方法,使一些教師局限于“滿堂灌”“注入式”的照本宣科,單純依靠老師語言講述、帶讀等,缺乏情景渲染,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也難以實現(xiàn)語言教學重在運用的目標。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電教媒體,合理運用其圖、形、聲、色、像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歷史真實情景,讓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和諧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無疑會使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從而有效地讓學生學習并運用英語。如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It’s raining教天氣的詞匯,利用多媒體先放一則本地天氣預報的視頻Weather Forecast,讓學生從圖、形、聲、色、像中輕松地學會How’s the weather? It’s raining 等句型和關于天氣的詞匯。

三、巧用電教媒體,開展互動合作式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育資源的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具有發(fā)現(xiàn)性、探索性,交互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九年級第八單元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時,我積極利用多媒體,用Can you guess what it is?這一游戲活動導入,我打出圖片 然后提問: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學生A: It could be a dog?學生B:It also might be two girls引出could,might,must等情態(tài)動詞。然后繼續(xù)用Look and guess讓學生猜測。我首先在備課時篩選收藏了與所講知識點相關的文字、圖形、影像、音頻等教學資源,并把它們和課堂上學生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個性化、交互性的教學平臺,營造了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仿真情景教學,實現(xiàn)有效教學中師生的良性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并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互動合作學習的興趣。

四、再現(xiàn)語言情境,靈活處理鞏固小結環(huán)節(jié)

俗話說得好:“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一堂成功的英語課,也要有始有終。一節(jié)新課剛學完,學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膚淺,掌握的知識是零星的、散亂的,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不能把握線索,弄清知識結構,當然看不清英語語言要點的“廬山”的真面目。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全面掌握英語知識結構,我在講完新課的內容后,再將學生掌握的感性材料,通過內在聯(lián)系上升到理性認識,構成事物的整體結構。這一小結環(huán)節(jié)的完成就需要借助于電教媒體,通過其直觀形象、靈活多變、聲情并茂的方式,再展示出來。如課堂小結 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It’s raining, Section A ,我先打出“ 你學會了嗎?”然后說Let’s sing the song “How’s the weather” 好嗎?接著打開視屏英文總結句型:A: How is the weather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t’s sunny/ cloudy/ windy/raining/rainy/ snowing/snowy一邊唱歌,一邊看相應的畫面,一邊看動畫句型和單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快樂地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

篇5

摘要:隨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出來,分層教學法應運而生。分層教學法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成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基于分層教學法視角下,闡述了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學現(xiàn)狀;教學策略

要想培養(yǎng)初中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則需要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全體參與到英語課堂活動中,如此,才能讓英語課堂具有濃厚的學習氛圍,讓英語學習意識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頭腦中。將分層教學法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能夠快速提高英語教學活動的目的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一、 教學主體分層

教學活動本身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構成的統(tǒng)一體。然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占據(jù)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學”。其實不然,學生的“學”在教學中占據(jù)主體地位,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旦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那么整個教學活動是無法順利開展下去的。所以,教師要注重激l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確保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分層教學法運用的第一步就是分層教學主體。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接受能力等不同,因此,教師要將學生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優(yōu)秀層;第二層次,中等層;第三層次,基礎層。當教師對教學主體分層之后,其要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分層教學主體是關鍵,當明確了各個層次的主體之后,教師將此作為制定教學任務、分配教學進度的重要依據(jù)。同時,教學主體分層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足與優(yōu)勢,并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分層教學主體保證了分層教學法的順利實施,也保證了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 教學任務分層

眾所周知,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水平并不相同。初中生的英語水平之所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原因在于學生自身接受能力,還在于當前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班級授課制是當前最為常用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事先會結合教學內容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并按照教學目標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單一的教學任務會挫傷學生學習的主動,也無法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要分層教學任務,將每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另外,教師要保證教學任務的趣味性,激發(fā)每位學生的學習的熱情。

比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課時,教師要將層次小組作為單位,引導學生圍繞著“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places”這一話題展開論述,在論述過程中,學生要學會運用“I take/ride the/a…”、“I go to…by…”這些句型。每個層次的學生自主談論他們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針對優(yōu)等生,教師要組織其展開討論,快速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針對中等生,教師要運用圖片,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然而,針對差等生,教師要給予他們提示,當他們出現(xiàn)“卡殼”時,教師要提示英語單詞,或者英語句型。合理的教學任務便于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真正成為了英語課堂的主人。

三、 教學進度分層

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學進度起著指導性的作用。盡管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學生無法控制教學進度,他們往往是跟隨著老師的步伐學習英語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也始終提不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接受能力較強、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適時轉變教學進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比如:在學習“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這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旅游類詞匯,同時,學生能運用would you like to談論在假期喜歡去的地方,以及為什么去那兒,那個地方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七年級下冊Unit 4所學的want to be/do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為此,教師要抓住突破點,適時安排教學進度。英語課堂上包括了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在閱讀與口語操練中,針對差等生與中等生,教師要側重于引導他們練習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針對優(yōu)等生,教師要開展拔高練習,豐富他們的口語詞匯量,拓寬他們的視野。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著“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這一話題開展寫作活動,并結合每個層次學生的能力,適時分配教學進度,避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不掉隊,并且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全身心的參與到英語教學中。

四、 教學評價分層

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成績好低成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志。甚至部分教師放棄了學困生,這導致學困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并慢慢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拔ǔ煽冋摳叩汀钡脑u價方式挫傷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部分學生越來越自卑。為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評價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法,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到教學評價中。也就是說,教師要分層教學評價,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踴躍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同時,初中英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教師要確定不同的解決方案。

在考核學生英語水平,教師要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掌握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基礎層的學生,所選用的試卷要偏向于基礎知識;針對中等層的學生,所選用的試卷要偏向于知識點的鞏固;針對優(yōu)等層的學生,所選用的試卷要偏向于綜合應用,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 總結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滿足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分層教學法構建了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并從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打造了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 韓俊秀. 分層教學法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4(13)

[2] 徐德榮. 基于分層教學法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索[J]. 中學生英語(初中版). 2014(05)

篇6

關鍵詞:互動教學 初中英語教學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18-01

初中英語相對于之前的小學英語學習階段來說,進入到了更正式、系統(tǒng)的英語語言學習階段,這對于廣大學生以及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來,人們也逐漸開始意識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互動教學便是以“以生為本”這一核心所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

1 互動教學概述

互動教學即使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在其模式的影響下,可以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生命與生命的溝通、交往,也可以把教學過程當做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或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及交互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互動”的方式,對師生關系進行調節(jié)并相互作用[1],最終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以及教學中介的互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產生教學共振,而且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交互影響,最終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2 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2.1 優(yōu)化課堂導入

初中英語課堂上的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要將課堂導入進行優(yōu)化,良好的課堂導入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為之后的課堂打下堅實基礎。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傳話游戲來作為課堂導入方式,在最后一位同學說完句子之后[2],教師可以提問:“What did he/she say?”這時要求其他同學進行回答“He/she said……”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課前游戲,巧妙地引導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即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轉換中的人稱變化,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及時糾正錯誤,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加深了學生對于課程的鋪墊程度。

2.2 增強課堂互動

課堂上的教學互動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將以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一課為例來分析一下互動教學的教學模式。Step1通過歌曲“It is time to go to school”來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Step2:拿出學生上學的圖片并描述:“The activ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Look at the picture.Go to school.教師還可以把其他短語一同寫在黑板上如:get up,get dressed,brush teeth等相關短語,可要求學生自行朗讀短語,如出錯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再配合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詞。Step3:這時向學生教授時間表達法,出示可轉動時針分針的教具表,邊調整表的時間邊說:“I get up at 6:00; I take a shower at 6:05”,教師這時可拿出事先制作的時間卡片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兩兩之間按照卡片上的問題相互提問以及回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在學生之間巡視,及時糾正錯誤的語法及表達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出本課重點句型:“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再合理利用黑板上之前的短Z與學生一起進行對話練習,最后把學生分為4人一組的小組,要求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對以下句型進行熟悉對話和掌握A: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take a shower?B:I usually take a shower at six forty.C: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eat breakfast?D:I usually eat breakfast at a quarter past six.

在學生對話的練習中,有些基礎差的同學會因為緊張怕說錯而不敢說,教師應該多多對其鼓勵,重視對其情感教育。教師要多多投入到學生中間去,盡量可以參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學習能力。

2.3 注重課后互動

課后的互動也是英語教學中很關鍵的一步,除了鞏固學生掌握的知識以外還可以提前為接受新知識打下基礎。教師可以設置學生討論小組,在課后布置給小組起到鞏固知識作用的小問題,或是小型閱讀理解題。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及時去向老師提問,教師耐心細致為其指點幫助其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2.4 發(fā)揮點評作用

互動教學是豐富的情感與經驗的交流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fā)揮極大的積極性其發(fā)揮的潛能也是巨大的,面對互動過程中學生的提問與錯誤,教師要及時把握與利用這些動態(tài)生成因素,要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引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教師要堅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對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要把“good,great,clever”這樣的鼓勵名詞掛在嘴邊。

2.5 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教師可以劃分幾個學習小組來讓學生增加課堂下的互動交流,以達到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課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習小組,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經過討論研究總結出問題,在課上的時候教師給予解答。在課后,教師布置課堂上的重點對話句型,或是英語課題。通過課前課后這樣的預習及鞏固,不僅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 結語

互動教學是真正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這一核心的教學方法,其不僅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希望在廣大教師對在課堂中應用互動教學的努力探索以及實踐下,可以將初中英語的教學水平提升到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 任務 創(chuàng)新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在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規(guī)定中指出: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拓展視野,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寫能力的基礎上,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樹立自信、自強的心理。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了其優(yōu)越性。

1 任務型教學的內涵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近20多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新的發(fā)展形態(tài),它能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模式主要就是通過運用學習任務組織教學,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介來完成任務,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學生自然的和有意義的語言應用,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簡單地說,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在運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和完善語言能力。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2 任務型教學的步驟

一般說來,任務型教學有如下基本步驟:第一,任務前活動。教師向學生布置任務,并說明完成任務的要求,一個或幾個學生一起做示范,以確保所有學生都明確任務的要求。同時,教師向學生提供完成任務所必需的語言支持。第二,完成任務。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各小組選出代表,準備向全班匯報本組完成的情況。第三,任務后活動。各小組代表匯報。對各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估。

3 設計創(chuàng)造性任務,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力

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合作學習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 在教學中,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系統(tǒng)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yōu)等生可以得到發(fā)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得到發(fā)展。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成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收到拓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fā)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fā)揮優(yōu)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4 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學生在做事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作性強與學時壓縮相矛盾。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多、操作性強,且許多知識點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如果仍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系統(tǒng)講授,勢必需要大量的課時,但實際上該課程的學時較以前已被大大壓縮。教學應更多地從應用的角度出發(fā),講授有關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識,使學生能熟練操作使用計算機。為此,我們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且各種方法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來確保教學效果。

4.1 采用“案例驅動,引導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當講授新的知識時,大多采用實際的案例進行演示說明,并在演示過程中逐步引出各個相關知識點和概念。生動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個概念和知識點,既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學生形成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強烈求知欲。探索和遵循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講授過程中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優(yōu)化壓縮,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4.2 采用對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述利用函數(shù)傳遞參數(shù)編程時,可以先讓學生分別觀察改變實參和不改變參數(shù)兩種參數(shù)傳遞情況,讓學生先感性地認識到什么時候形參的改變是可以影響到實參的。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什么時候是有改變的。采用對比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對比,通過對比產生興趣,因而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4.3 構建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處于一種比較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中,以這樣形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會讀書、做題,缺乏足夠的工作能力,很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應當很好地構建課堂之外的教學環(huán)境,包括網絡教室、網上討論輔導平臺、電子圖書等網上資源,很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料室,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開放空間。使其學習與現(xiàn)實能有機地結全起來。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自學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研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實驗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5

篇8

1合作學習理念引入初中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研究外教方法需要對語言本質特征有深刻的認識。目前對語言本質主要觀點有認為是人類交際工具,是符合系統(tǒng)。語言教學在實際交際中才能理解學習語言的目的。小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處于奠基地位,根據(jù)課標要求,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語感與語音基礎,使其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初中英語教學具有趣味性、靈活多樣性等特點。初中生學習擅長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圍事物,教學設計任務僅從成人觀點出發(fā),會使學生喪失英語學習興趣。應使英語教學成為學生日常生活。合作學習適合各種學習者群體,國外論著中有大量外教課堂設計的合作學習模式,初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有利于加強課堂語言信息輸入的可理解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語用環(huán)境,降低學生口語表達的焦慮感。新課標強調,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標要求,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2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合作成為新型人才培養(yǎng)主題。合作探究成為基礎教育課改的重要理念,合作學習具有多樣理論基礎,成為當代教育理論研究成果最多的領域之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是大勢所趨。合作學習提倡學生在小組中交流思想,利用學生主動性使其探究能力得到發(fā)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合作學習應用有效性得到驗證。

2.1改進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合作學習是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教學策略,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的局面,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意義的建構。初中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現(xiàn)象,采取合作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僅通過有限的操練難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主體性必須將個體融入群體,學必須在集體中發(fā)揮個人能動性,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小組成員充分進行語言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

2.2促進新課標落實

小組合作學習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將共同進步為教學評價目標,小組成員有共同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改推廣后初中英語教材經過改版,內容更加貼近生活,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仍存在單一輸出模式,缺乏情境創(chuàng)設等問題。傳統(tǒng)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教材權威性,教師直接為學生灌輸英語語言知識,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導致學生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英語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力,促進新課標的落實貫徹。

3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教學設計

合作學習是我國英語新課改提出的重要理念,合作學習對現(xiàn)代教學具有特殊意義。初中是義務教育重要奠基階段,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對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英語教學設計需對教學過程要素優(yōu)化組合,初中英語合作教學設計需要明確基本原則指導,合作學習教學應遵循科學性與藝術性統(tǒng)一、情境性等基本原則。教學目標制定反映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提高等。

3.1合理分組

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合作學習實施首先要科學安排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建立應遵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間同質為各小組開展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條件。小組劃分要有助于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實踐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根據(jù)實情進行小組成員的重新分配。組間成績平臺分應盡量保持同一水平,保證小組綜合實力均衡。根據(jù)學科優(yōu)勢等對小組成員進行微調,根據(jù)學生配合程度等進行調整,實現(xiàn)人力資源最佳組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成排列座次方法,傳統(tǒng)的座次方式嚴重影響課堂效率。方陣式座次安排能為學生完成自由發(fā)揮等創(chuàng)造充足空間,有利于學生相互交流探討較難的題目。

3.2明確分工培養(yǎng)學生的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互學習,必須對小組成員明確分工,首先推選小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自主學習,組長有效維持組內紀律,小組長組織能力好,能有效推動小組活動有序進行,小組長選擇應考慮其學習水平及組織能力。各小組成員要為小組負責,分工任務中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需選擇趣味性較強的知識內容,鼓勵學生主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可通過穿插相關教學視頻,讓學生接觸豐富的教學形式。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注重小組團體成績。設置必須團結集體力量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通過增設小組競爭環(huán)節(jié),發(fā)揮集體力量,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3.3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有效的評價機制有助于學生明確努力改進的方向。小組合作學習以組內自評及教師點評方式綜合評定。自評是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組員反思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中的不足,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學生可根據(jù)小組完成情況進行組間互評,其他小組根據(jù)其自主合作等情況進行量化評分。根據(jù)實際情況客觀點評其他小組的表現(xiàn)。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使小組各清楚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為有效實踐小組模式奠定基礎。教師評價應具有科學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及結果。為保證合作學習有效實施,教師可以設置合作學習量化專欄,記錄學生合作學習的進步。

4初中英語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實施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氛圍,應注意科學分組,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差異分成不同小組,實現(xiàn)組內異質,小組選擇學生擔任組長,組內學生承擔匯報員等角色,明確達到的目標。合作學習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注意討論內容要有價值,小組學習是集體性學習,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等,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4.1合作學習的要求

按座位組合是按照班級座次組成小組,無需將學生分層次,要求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等情況安排座位。課前小組合作活動圍繞預習課文進行,教師可圍繞學生出勤等安排課前報告活動,課堂中采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可以營造課前合作學習氛圍。教師應指導課后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如檢查書面作業(yè)等,及時指導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要求教師轉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教師要幫助學生溝通,要把握小組討論方向。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要全面評價小組的學習態(tài)度等,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評價等方式,教師對小組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指導解決,抽取部分作業(yè)進行批改,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4.2合作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根據(jù)學生特點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掌握相應詞匯量是英語學習基礎,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方式讓小組成員相互計時,考查學生最快記憶速度,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分析最佳記憶單詞辦法。如合作學習中學生不斷交流記憶單詞方法,學會聯(lián)想單詞具象記憶。合作學習中要創(chuàng)設相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不斷深入探究問題層次。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gotoshopping情境,讓學生練習canIhelpyou?howmuchisit?等日常購物用語,成員輪換組擔任購物情境角色,充分調動學生合作探究興趣。讓小組成員利用英語講故事,通過情境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5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決定合作學習的開展效果,英語合作學習課堂設計可以通過課程相關背景知識導入新課,通過教師科學引導學生進入合作學習。學生完成自學后開始小組討論交流。組間交流可以解決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解答的難題。練習評定是對合作學習效果的檢驗,可以有效評定學生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合作學習目的,控制各環(huán)節(jié)時間,把握學生學習時機,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興趣。

5.1不同課型的應用

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可以根據(jù)不同課型。在聽寫教學中,由發(fā)音好的學生領讀,讓小組集體朗讀單詞。小組將寫錯單詞寫在黑板上強化記憶??梢圆捎帽荣愋问剑{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課教學中,可以采用討論合作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問題。討論課文段落等,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評價人事的能力。讓小組成員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口語教學中提倡小組合作編對話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操練,每節(jié)課用5分鐘時間讓學生表演重點句型,教師根據(jù)小組表演情況打分評析,為下次改進提供依據(jù)。英語寫作課教學中教師給出相關話題,學生在寫作中遇到困難可以向教師求助,寫完文章后討論精彩句段,教師對文章思路時態(tài)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進步。

5.2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英語教學應用合作學習可以用于預習復習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結合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分組,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學習優(yōu)勢。小組合作學習中要結合具體知識內容鼓勵學生使用工具書,對學生提出問題,如針對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預習,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學習能力,讓學生根據(jù)主題進行討論,加強對討論結果資料的整合,邀請學習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使學生增強對英語知識的認識。初中英語教學中涉及到多樣化英語知識,教師應注重對文章蘊含相關信息的挖掘分析,鼓勵學生開展多樣化小組分析討論,可以針對性結合具體知識發(fā)表意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討論過程分析,如針對ifhewantstoachievehisdream,Whatisthisboy’shobby?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由學討論結果做出匯報分析,可以更好地增強對英語學習的理解。

5.3英語教學重點的應用

篇9

關鍵詞:語境, 教學

Content: it will analyze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specific context that students natural, vivid state master English daily language.

Keywords: context, and th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新課程標準》從2003年的實驗推廣到2006年的全面覆蓋,如春風細雨般地走進了千千萬萬校園課堂?!白灾鲗W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成了教學思想的主力,任務型語言教學成了英語課堂的主流。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的功能就是要運用于交際。怎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學科并用于交際?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出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學習、理解、應用,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因為這樣,不僅避免了教師在課堂上生硬地說教,也為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沉悶課堂帶來了活力,讓學生參與其中,能進一步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按照我國大多數(shù)學校現(xiàn)有的條件,要讓學生都在以英語為母語的環(huán)境里進行活動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英語環(huán)境,讓學生走出課堂的狹小天地,融入到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中,融入到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從多方面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發(fā)展他們的多種能力,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語境法在課外活動中的運用是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Go for it!七年級上冊Where’s my backpack?本單元主要談論物品的位置,要求學生學會常見的幾個表示方位的介詞的用法及相應的句型用法。教材中給出一幅教室的圖畫,并在圖上標出相應的單詞。如果我們要教學這部分內容,可以將此情境移至學生所在的教室,用學生自己所處的位置來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這樣我們就可舉出許多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例句:

Where are my books? They are on the table.

Where’s her pen? It’s in the dresser.

Where are his pencils? They are under the book.

Where’s Li Lei?He is near the window.

Where are my keys? They are in the backpack.

通過這些具體例子的訓練,學生一定能很快掌握以上幾個常見介詞的用法并能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課文中也出現(xiàn)了簡短的對話,更應根據(jù)課文內容設置出相應的語境,讓學生把自己放到課文中去,讓自己成為課文中的角色去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點。再如在講到Go for it! 七年級下冊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這一章節(jié)時,要求學生掌握問路和指路的簡單句型,我們可以在教室中設置一個交通亭,把教室里的過道看成大大小小的街道,學生則可扮演警察,和各種各樣的路人進行對話,這樣讓學生在自己的表演中創(chuàng)設出較真實的語境,自己去學習并體會語言點,必然會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課堂也在寓教于樂的氣氛中更活躍了。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通過學生的表演對話練習,對學生聽、說的能力將有很大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當然也會得到培養(yǎng)。在活動中禮貌用語的應用也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的表演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對其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析講解,如前面例子中出現(xiàn)的介詞短語in front of和in the front of,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等常見介詞短語的用法和區(qū)別,通過學生的練習和老師的講解,加深正確印象,在實際運用中少犯同樣的錯誤,還可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英語感,把日常生活與所學英語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英語與漢語本就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系,所以要讓中國的學生說好英語,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語感至關重要,而對于處在漢語語境的他們來說,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正確的英語語感呢?英語教師的引導,想方設法讓他們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并幫助他們把英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必然會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

篇10

一、指導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

預習是學習新課的基礎。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可以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內容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把教材中容易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掉,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讀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帶者問題上課求知欲會更強。所以說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新課的程度。而該環(huán)節(jié)卻往往是很多教師和學生容易忽視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定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并且要學生有指導、有目的地進行預習新課內容。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4時,因為該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直引語變間接引語。假如沒有抓好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就直接上新課的話,學生是很難接受的。我在上這個單元之前,先讓學生自主瀏覽該單元的學習內容,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羅列出一個該掌握的語言項目(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補充),然后進行有目的地預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接受新課時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課堂歸還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倡合作學習。 如何讓課堂上的4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適宜的任務與操作是搞好合作學習的關鍵。合作學習能將個人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從而真正實現(xiàn)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分工,并在過程中相互幫助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在課堂上實施小組活動,便成為一種有效的互動策略。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本學期我們使用了導學案,并把班級學生分成組,通過一年的實踐,效果很好。要創(chuàng)“高效”的新型的課堂,就應該把所有的時間、一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盡量做到“少講、精講、多練”。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5I am watching TV SecA時,我并不是一開始就給學生講解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而是先引導學生進行有情景的交談、操練。讓他們明白這節(jié)課談論的主題,然后充分利用生生合作,自主學習形式進行強化訓練。讓他們進一步熟悉并掌握該語言項目。最后,引導他們在自己大量的口語操練的基礎上總結這節(jié)課的語法要點及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同時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自測題進行反饋、鞏固。這樣一來,原本在學生眼中難熬的“4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學生不僅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說英語”的快樂、享受自主學習的滿足感,更使他們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輕松地掌握了運用英語的技能,而這正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終極目的。比起在“滿堂灌”的傳統(tǒng)課堂,他們所得到的豈不是更多?

三、整合教材,利用多媒體濃縮上課內容。

現(xiàn)行教材編排量大,涉及內容廣。假如完全按照書本上的編排內容進行教學,就要占用學生很多的課堂時間。從而訓練的時間就不得不減少,對于考試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學生就掌握不熟練。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的做法是:堅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單元制作成一個課件,濃縮單元內容,節(jié)省新授課時間,突出重點 。這樣就能在課堂上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測試方面的訓練。在課堂,讓學生既能掌握、運用新授的知識又能把握考試要點,何樂而不為呢?

四、保證上課內容當堂消化。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千萬不能讓學生留尾巴,把希望寄托于課后的死記硬背。尤其是英語學科的教學,不少老師喜歡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講語法、習題,講得學生聽到“昏昏欲睡”。細想這樣的課堂何來效率?孰不知這樣只會是學生加重對英語的厭惡感。我在上到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時,從不會只在課堂“蜻蜓點水”,卻讓學生在課后花大量的時間機械地記憶。我通常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合理地、靈活地安排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即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調整甚至刪減,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也隨之適當?shù)剡M行調整,使課堂結構更合理、更科學。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

總之,高效課堂學習使用得當,不僅可以發(fā)揮教學民主,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而且可以開發(fā)同伴群體資源,解決個別差異,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和密度,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一教學組織形式,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組合,形成教與學互動的最佳境界。目前,提倡減負增效,向45分鐘要質量。這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入手探究,高效課堂既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認真堅持定會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