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3-20 07:0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羅密歐與朱麗葉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現(xiàn)在的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孩子是無辜的”說法,可往往故事的最后,孩子的命運卻是最悲慘的。為了家族的利益,羅密歐與朱麗葉彷徨著,在走投無路時,選擇了解脫。愛驅(qū)使著他們向死亡邁進,情催促闐他們拋開家庭走到一起,仇卻注定了他們命運的相斥,痛苦的背后藏著多少無奈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出戲,它一定也是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數(shù)不勝數(shù)的無可奈何,這都是愛情帶給人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愛情是未成年孩子家長最忌諱的東西,愛情是青年男女們最想擁有的東西,愛情是年邁的老人望著老來伴時所感激的東西。它扮演著許許多多的角色,它可以是悲劇的導演也可以是喜劇的策劃人;它可以是不好的藥也可以是蜜糖,沒人能摸得透它。一旦跳進愛情的陷阱就如同離弦的箭再也收不回來,只是固執(zhí)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飛去,不去理會距離,筆直地穿過空氣,最后落地。落地后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完好無損地到達了目標,另一種便是因為某些原因,折斷了羽翼……
很明顯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之箭被折得粉碎,破壞者的力量強大得如同可以劈開松柏的雷電。不要以為堅定的愛情就能長久,一旦它有損于第三者的利益,那么這段情必將受到被迫拆散的危險。不管他們是否無辜,不管他們怎樣反抗,這個故事的背景就已為他們的結局作了鋪墊。他們悲慘嗎?也許是的,因為他們沒能相守到老,而是紅顏英年早逝,也許不是,因為他們尋到了最后屬于自己的另一半。
一個美好故事的結局,通常都以喜劇告終,讀者看了固然高興,可看過以后過幾天就會被遺忘。一個故事如果以悲劇結尾,那它一定會在讀者心里留下點什么,或是遺憾,或是可惜,讓讀者反復咀嚼,思考。人都是追求完美的。與此同時,人們也贊頌殘缺之美,這似乎很矛盾,但又不似乎不矛盾。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出悲劇,如同我上面所寫的,它在我心里留下了什么,我也說不清楚,也許是遺憾吧……
愛比天大,但比生命??!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后感范文800字
羅密歐與朱麗葉從相識、相愛到結婚、死亡,時間跨度總共還不到一周,如此短暫的愛情在時間的長河里猶如白駒過隙,曇花一現(xiàn),可如此短暫的愛情卻又創(chuàng)造了愛情史上的神話。誰說瞬間不能永恒?毛毛蟲破繭成蝶的那一刻,流星劃過天際的那一瞬,成就了人們心中永恒的美麗!愛是否永恒,不能用時間長短來衡量!時間只是個枯燥的數(shù)字罷了,最終決定永恒的是愛的深度。有些人幾十年生活在一起,每天卻同床異夢、形同陌路,這樣的生活又有什么意義?只不過虛度生命罷了,還不如去痛痛快快愛一場,愛它個刻骨銘心,愛它個死去活來。至少當你死后,你的墓志銘上可以理直氣壯地刻上這五個字:愛過,生活過!這就夠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從來沒在一起生活過,但他們的愛真摯、熱烈,足以感天動地,足以融化冰山,中國漢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大概描述的就是這種愛情吧。
生死相隨的美麗
死亡,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個陰森恐怖的字眼,因而對其避之不及。但有些人則把它看作是幸福的彼岸,永恒的樂土,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當羅密歐聽到朱麗葉玉隕的消息時,馬上從流放地買了毒鼠藥急匆匆前往愛人的墳地,準備自殺;而朱麗葉蘇醒后看到羅密歐倒在自己的墳前時,悲痛欲絕,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刎。悲劇在此達到,眼淚也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耳畔仿佛響起了那熟悉而又悲傷的歌曲“萬世滄桑唯有愛是永遠的神話,潮起潮落始終不毀真愛的相約,幾番苦痛的糾纏多少黑夜掙扎,寂寞雙手讓我和你再也不離分”。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眼里,死亡不再是恐懼的代名詞,死亡是鮮花盛放般的美麗,是生死不離的最終歸宿。
莎士比亞讓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人雙雙殉情,在讀者看來非常殘忍,但他是對的,不僅是對的,而且很高明!愛到不能愛時,戀人只能走入死亡,死亡才能讓他們的愛永恒,才能讓世人銘記于心。翻開古今中外的文學書籍,有多少美麗動人的故事不是以死亡或分離為結局的呢?《梁祝》、《紅樓夢》、《德伯家的苔絲》、《安娜卡列尼娜》、《紅字》等等,可以說,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經(jīng)典。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后感范文800字
這是一個古老而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了,柔情蜜意,山盟海誓,可惜命中注定,一個是鏡中花,一個是水中月,疾風暴雨般的愛情并沒感動宿怨已久的雙方家庭,反而導致他們雙雙殉情,譜寫了一曲忠貞和愛的挽歌。然而,這又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自發(fā)表之日起, 歷經(jīng)400多年的歲月洗禮,它仍如鉆石般獨自發(fā)著璀璨而耀眼的光芒;無數(shù)人把它搬上舞臺,無數(shù)人為它癡狂,為它流下滾燙的熱淚;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一代又一代人所傳頌。
為什么如此簡單的故事會讓人如此震撼,又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再讀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感觸頗深,好的故事如上等香茗,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琢磨,讀得久了,你便會發(fā)現(xiàn)它遠非一般意義上的愛情故事,它一點也不簡單!
愛需要勇氣
篇2
一、用心傾聽,聽出味道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老師曾說:“教師與學生課堂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與對話,而關鍵在教師的耐心傾聽?!薄耙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滿足于僅僅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于傾聽言辭背后的思緒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從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來看,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的引導者,而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傳統(tǒng)教學過于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于是課堂就成了“師講生聽”。在新課改下,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成為相輔相成的兩部分,傾聽也自然包括學生的傾聽和教師的傾聽。
首先,就學生的傾聽而言,不僅在課堂上要用心傾聽教師(或?qū)W生)的講授、朗誦、演講等,還要在課外將自己所聽到的反復咀嚼、品味、評論。要保證在課堂上能“聽進去”,課前的預習不可或缺。傾聽,一是要聽文章主線,如《故都的秋》中“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一句,”“清”、“靜”、“悲涼”是故都的秋的特點,是文眼。聽出這一點,理解文章內(nèi)涵也就有了基礎。二是要聽關鍵點,如“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一句,這“飽”且“透”且“十足”中就“悲涼”了許多。
其次,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習慣“講”而不是“聽”。其實,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如果教師能靜下心來,多聽聽學生的想法,能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閱讀難道不能更上一層樓嗎?這些都足以說明,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和學生的“講”和“聽”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教學中教師要多照顧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多說,引導學生學會聽。
二、用心品讀,讀出體驗
“學生閱讀課文,既是課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課文信息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xù)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實現(xiàn)著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于想象的參與?!敝芤回灷蠋煾嬖V我們,對文本的解讀是一個主體性獲得的過程,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是被動的、單向的、孤立的,而是主動的、開放的。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讀中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呢?
首先,要多讀。在傳統(tǒng)教學中,讀基本是被教師“霸占”了的,最多就是課前讓學生預習,而又因目標的模糊性,很多學生雖然讀了,但卻不知所從。在新課改下,因教師對新課標理解的缺失,對課文的閱讀更多的是被所謂的“多媒體”、“討論交流”給占據(jù)了,學生花在讀文本上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讀又如何懂其意,不讀又怎么能知道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作品要傳達什么。所以在閱讀時,教師要以一定的目標和問題為引導,并提倡自由式閱讀。
其次,要在對比中閱讀。所謂對比,一是自我對比,即以自己之前所讀之文和現(xiàn)在所讀的文章進行對比,人物、語言、結構一一對比;二是要和他人對比,即我的感受和其他同學的感受有何不同之處,原因何在。弄清了這一點,讀才會更加深入有效。
三、用心寫作,寫出真情
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升華。朱敬本老師曾說:“語文實踐,最重要、最關鍵的是‘用’。學習語文必須有足夠的‘積累’,這是不容忽視的規(guī)律;但是,‘積累’是為了‘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通過寫實現(xiàn)積累呢?
首先,要多寫。讀后感、日記,但凡可寫者皆可入筆。但在寫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太過于模板化,從而走入模仿、刻板化的套路。而應提倡說真話,述真情。如學完《祝?!罚删腿宋锟坍嫹椒▽懽x后感、可就祥林嫂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可就情節(jié)進行梳理、可就語言進行賞析。再如《敬畏生命》學完后,有的學生就將其與《我的地壇》相互對比。
其次,就作文而言,要多寫多練,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語文教學中的作文訓練多是在某個單元學完后進行,但這需要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寫作情況而定,很多時候?qū)W生寫作往往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其實,寫作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平時的日積月累,教學中教師可選擇一些所學課文的經(jīng)典語句或段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寫感受或仿寫;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我手寫我口”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用心評議,評出個性
首先,就“評”而言,更多的是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生來實施評價。鼓勵是要讓學生能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無論是讀還是寫,教師的鼓勵都是不可或缺的。如《祝福》一文中,如果學生對祥林嫂二次到魯鎮(zhèn),只從“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這個肖像描寫進行分析,而不與第一次到魯鎮(zhèn)的肖像進行對比,教師就要逐步引導而不能強求,因為這也是一種收獲,教師何故又要讓學生知其所有呢?在這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尤為重要,對于那些能知其然的學生,在鼓勵的基礎上要讓他知其所以然;對那些還不能知其然的學生,則要盡量讓他知其然。如此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興趣就慢慢濃厚了。
其次,則是“議”,“議”即議論、討論、交流。在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提倡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體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來理解文本,在相互交流中評論,在議論中相互探討,在探討中提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教學,對羅密歐形象的分析,可從語言角度進行討論交流,也可從行動或心理角度進行分析,只有這樣,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才會充分,也才能收到“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體驗。
篇3
關鍵詞:閱讀興趣;言行表率;讀抄講演寫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9-0050
每年全國最專業(yè)的演唱比賽當屬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全國青年歌手大賽,而其中頗引人關注就是綜合素質(zhì)考核的環(huán)節(jié)。提問“杯水車薪”是什么意思?某歌手答“用一杯水作為給車夫的工錢”;再問焚書坑儒是什么朝生的事?是誰做的?選手抓耳撓腮之后說是宋朝的鐵木真。當這些之前還在激情高歌人氣急升的選手絞盡腦汁后只能擠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答案時,評委和觀眾在瞠目結舌之余只能心酸地苦笑。這種無知識、缺常識的普遍現(xiàn)象引發(fā)了報刊網(wǎng)絡上的大討論,更引起了眾多有識之士的反思。
縱觀各省市高考題,現(xiàn)在的趨勢是閱讀與寫作是決勝高考的兩大武器。而寫作對于不少學生來說提升到一定程度就難上去了,而且感覺這一塊也難拉開分數(shù)。所以,現(xiàn)在閱讀越來越引起師生的重視。
《考試大綱》對閱讀的要求是:要能理解字詞句文的含義主旨,具備篩選信息、歸納整合、分析推斷、鑒賞評價的能力。在新課標大背景下,現(xiàn)在高考越來越多開放題型(古詩、現(xiàn)代文、語言運用、作文審題等),無唯一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據(jù)皆可,其實就是鼓勵學生大膽地創(chuàng)造個性思維。
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知識不系統(tǒng),缺環(huán)掉鏈子,或只會生搬硬套常見主題與術語,沒有個人思維理解,考試得分不高,平時對閱讀無興趣無主動性,甚至恐懼。所以,對課堂內(nèi)外的閱讀教學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嘗試,希望能與同仁一起探討。
第一計:春風化雨潤物無形
首先,作為教師,筆者很相信潛移默化的表率影響引導作用,所以在上課或與學生說道理聊天時,筆者都會有意識地利用機會引用名著名言、介紹推薦名著,而他們也??吹焦P者在看名著等書籍。因為筆者自己買了不少書,所以筆者還拿了幾十本名著、勵志類、人物傳記等各類書借給學生看。
課堂內(nèi)外筆者常向他們強化一些觀念,如認真品味一本好書,其實就是與書本、作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多多思考作者寫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寫,怎么寫的,進而學會與自我內(nèi)心對話,反躬自省,采得他山之石,探驪得珠?,F(xiàn)代社會精神沙化與快餐文化現(xiàn)象嚴重,但這些浮華喧囂的東西都代替不了一本好書特別是名著對人的心靈震動、靈魂凈化、人格升華、閱歷增加等各種深刻長久的影響作用。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第二計:修煉內(nèi)功參考秘笈
高一剛開始沒多久就向?qū)W生滲透自覺積累閱讀的重要性,然后綜合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資料與本校學生的情況,筆者打印出一份“高中必讀推薦書目”張貼于班內(nèi),讓學生找感興趣的一兩本來看。書目分中外小說名著、散文、人物傳記、雜志等類別,對學生閱讀有直觀的指導作用。
高一主要提倡學生看散文(美文)與文摘雜志,加強語言功底,提升文采,拓展視野,學會觀察,做生活有心人,注意思索感悟。為此還布置周作業(yè),摘抄(優(yōu)美有哲理的文段或名言名句)札記或讀后感,這其實是作文的打基礎階段,同時配合高一主要訓練記敘文散文為主的作文計劃。高二主要提倡看小說與雜文,特別是古今中外名著小說戲劇,配合課堂并進行拓展,加之現(xiàn)在有不少省市高考題喜歡考對名著的研讀理解,雜文這一塊主要是配合高二主要訓練議論文的計劃(當然還會穿插練寫詩歌與小說,甚至可以編劇本),讓他們關注社會時事熱點,學會運用哲學原理深入分析點評,積累寫作素材。
第三計:眼腦手口全動徜徉書海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提倡學生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每天至少看類似《讀者》里文章長度的文章兩篇,并花時間摘抄美句好段,或花幾分鐘思考文章的亮點與自己的收獲是什么。有時,筆者還利用課堂時間帶學生到閱覽室去看書,要求完成摘抄札記作業(yè),有時派科代表到閱覽室或圖書館借出書,利用自習課或晚自習一人一本,然后再交換來看。有時還要求當場交流,然后代表發(fā)言,向大家推薦好書妙文。
第四計:交流碰撞思維火花
僅僅提倡有時效果并不好,所以一定要配合以作業(yè)、任務式趨動來促使他們開始嘗試行動,以避免有些學生沒興趣或畏難而敷衍或不做。
課前三分鐘每天一人輪著上臺向大家介紹一本書或雜志或文章,或者一個成語故事、或者一首詩、一句名言、片段美文,或者自己生活見聞加感悟,或者是一則好的作文素材。這個無可回避的任務,讓學生有了表現(xiàn)的舞臺,同時也有了壓力、動力去關注生活閱讀書籍。
寒暑長假要求每人選擇一兩本名著閱讀,回來后開展名著閱讀交流主題班會,先是小組交流討論,然后推薦代表發(fā)言,向大家說明小組共讀了哪些書,然后向大家推薦一兩本作為主打,要求介紹書名、作者、時代背景、主人公、故事梗概和讀后感受,還要求推薦你最喜歡或印象最深刻的情節(jié)、語句并說明理由,還要求說明你最喜歡其中的人物并闡述理由,最后教師點評。
第五計:演戲讀詩感受生活詩意
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最容易感受到美的文學類別,但也是最難準確把握的,而高考又是必考的。所以在一、三、五、冊上到詩詞時,年級組織了詩詞朗誦比賽,班級開展了背誦詩詞比賽,課堂上還搞詩歌鑒賞活動(小組查資料討論然后向大家推介詩作)。
戲劇無論是作文還是閱讀高考目前基本都不考,但這一塊其實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而且學會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與心理、揣摩劇本潛臺詞,其實對把握小說也有促進作用,而且現(xiàn)在語言運用題里有要求揣測人物潛臺詞的題目,這更是有益于考試的。所以,筆者組織了班級課本(包括語文讀本)角色朗讀比賽,上課時隨時讓他們分角色朗讀來看誰能更準確地把握人物性格與心理。當然筆者會有意識地進行范讀,與學生共同學習研讀。
第六計:多樣課堂學生主唱
上課時有意識地在每一冊書中選幾篇文章讓學生自主合作研讀,如上《祝?!窌r把全班分成法官組、祥林嫂原告組、被告(魯四老爺、四奶奶、柳媽、婆婆等)組、并配雙方律師團,那一節(jié)課完全讓學生表現(xiàn),通過大家激烈的審判爭論辯解,以此找出祥林嫂死亡案的真兇?!兜朗克芬部梢圆捎么朔ǎ瑢彸稣l該為此負責。
結合分組查找資料,上《胡同文化》時開展的是“經(jīng)濟發(fā)展與保護傳統(tǒng)文化,哪個更重要?”的辯論賽,上《阿Q正傳》時開展的是主題是“現(xiàn)代社會是否還需要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辯論賽。上《三塊錢國幣》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多個問題并陳述觀點,李嫂是否應該賠那個花瓶錢,從情理法角度來看在現(xiàn)代社會這個錢還要賠嗎,吳太太的行為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此課筆者已就此專門寫了論文)。
第七計:仿寫詩文形神兼?zhèn)?/p>
作文講仿寫技巧,然后布置仿改名著,從結構思路到主題、手法方面進行,仿寫《荷塘月色》、《紀念劉和珍君》、《陋室銘》、《虞美人》等的很多;改寫其實是有語言運用題型作范例的,如給他們改寫《山居秋暝》、《長亭送別》、《登高》等詩歌戲劇為散文,改《鄒忌諷齊王納諫》、《雨霖鈴》、《清明》為小短劇等,每一次都不乏佳作,筆者都打印出來或貼在班上或印訂成小本讓學生傳閱,讓學生有成就感,原來小作家就是這樣煉成的。
第八計:一目十行閱讀提速
學生做題速度慢,特別是花在閱讀文章題目等的時間太長,且不得要旨,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特地設置了快速閱讀并復述原文的比賽,看誰復述的量最多最準確。后來變?yōu)殚喿x后概述原文比賽,這樣其實也要看完全文,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與語言表達能力。
第九計:精彩影視再現(xiàn)名著
配合課堂,平時利用上課時間,周末學校影視愛好者協(xié)會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室在晚上放名著有關影片給學生看,提升他們的興趣。如《紅樓夢之林黛玉進賈府》、《三國演義之“失空斬”》、《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羅密歐與朱麗葉》、《雷雨》、《飄》、《簡愛》、《環(huán)游地球八十天》等。如果以后課改,高中也搞選修課,筆者估計設置影視加名著的課程或?qū)n}講座是很受學生歡迎的。
……
“讀書,足以增長才華,陶冶情操”――培根的總結最恰切了。作為戰(zhàn)斗在教學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地應以各種形式有意識地引導調(diào)動學生喜歡上閱讀書籍――人類文化的最佳載體,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甚至樂于閱讀,進而鉆研創(chuàng)造,善于敢于提煉出獨特見解與感悟。這不光是為了高考,更能讓學生受益一生。
參考文獻: